五 王蒙、張賢亮
關燈
小
中
大
意見了。
這也許和環境有關系,他就是在很底層,這些人就是吃飯睡覺還有愛,除此,什麼事都和他們不相幹,這樣,就潛到了方才說的汪曾祺所安身立命的生活裡;還有一個文化影響,伊犁麼,就是有波斯的語言風格,裝飾性特别強,很華麗的,它就是阿拉伯過來的,是一種裝飾文化,你看《在伊犁》裡面人物說話,全都是廢話,但是那麼華麗的廢話,我覺得他這個寫得非常好。
我覺得他,利也好弊也好,就是他對什麼事情都有意見,非常敏銳的意見。
可是如果少點意見呢?曾經在青島開了一個王蒙的讨論會,最後一個項目是漫話王蒙,讓我們每個人都說一段王蒙,我就說王蒙太聰明了,能不能稍微不那麼聰明一點,我覺得他真的是太銳利了,寫作要鈍一點,鈍的話你的面就寬了。
他的作品你看,總是有那麼多的意見。
張新穎:沒辦法,他人敏銳,産生了這些意見,如果不把這些意見表達出來,就會覺得—— 王安憶:覺得可惜了。
但是我覺得這種意見,會影響人去看,還有感受。
《在伊犁》是王蒙非常成熟的作品,他們這代人如果沒有碰到這麼尖銳的社會矛盾的話,恐怕都可以懷着這樣優遊的心情看待生活,或許可看得更深入。
你看王蒙當時在新疆,其實是受迫害期間,但是他就沒寫什麼《大牆下的紅玉蘭》啊這類東西,他寫了一個《在伊犁》,所以有的時候對意識形态的反叛,就不一定是和它正面交鋒。
張新穎:不一定是對着的。
王安憶:王蒙和張潔肯定是這一代人裡面的佼佼者,還有一個張賢亮。
張新穎:張賢亮的小說你怎麼看? 王安憶:最喜歡他的作品是《河的子孫》,我們也不是說道德,也不是說正義,我們就是說人和人之間,有一種“欠”和“還”的規矩吧,也就是“道”的意思,他寫那個書記很喜歡那個女人,就保護她不讓她當“右派”,讓一個沒家沒業的二流子頂她的罪,那麼,這個二流子并沒有什麼罪行啊,就讓他去殺羊,殺羊的場景寫得多好啊。
我就覺得中國的小說裡面的苦難,有的時候很局限,苦難都非常小。
有些作品裡面苦難的格局就大了,就有點像《複活》裡面流放到西伯利亞去的情景,就是整個世界都是苦難的,就是這種輻射的悲慘。
二流子殺了集體的羊,被判“右派”勞改,從此以後隻要支部書記去和他的相好見面,他一到她面前就覺得這個人影子站在他前面,他就再也邁不開步了。
再有,書記的老婆,又懶又髒很不勤快的這麼一個老婆,後來他就發現她是得了一個病,這個病使她衰邁,失去了他的歡心,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苦難已經超出了意識形态,完全超出了政治迫害這個東西,很廣大。
《芙蓉鎮》我覺得挺好的,《芙蓉鎮》電影拍得不錯,電影裡面有一段,那個糧站的站長,跑到姜文和劉曉慶家去喝了他們的喜酒,喝完酒以後出來醉了,一個人在這個寂靜的小鎮裡面耍酒瘋,我覺得有點俄羅斯文學的意思。
中國的苦難就是什麼呢,都是和迫害有關的。
張新穎:我們把苦難理解得特别狹隘。
王安憶:似乎是如果沒有政治問題那就沒了苦難。
張賢亮《河的子孫》寫得是真好,這個人是有氣勢的人,有氣勢的人就是他要是想寫好的話他就能做到,更多的人是想寫好卻未必做得到。
其實那代作家裡好作品是蠻多的。
這也許和環境有關系,他就是在很底層,這些人就是吃飯睡覺還有愛,除此,什麼事都和他們不相幹,這樣,就潛到了方才說的汪曾祺所安身立命的生活裡;還有一個文化影響,伊犁麼,就是有波斯的語言風格,裝飾性特别強,很華麗的,它就是阿拉伯過來的,是一種裝飾文化,你看《在伊犁》裡面人物說話,全都是廢話,但是那麼華麗的廢話,我覺得他這個寫得非常好。
我覺得他,利也好弊也好,就是他對什麼事情都有意見,非常敏銳的意見。
可是如果少點意見呢?曾經在青島開了一個王蒙的讨論會,最後一個項目是漫話王蒙,讓我們每個人都說一段王蒙,我就說王蒙太聰明了,能不能稍微不那麼聰明一點,我覺得他真的是太銳利了,寫作要鈍一點,鈍的話你的面就寬了。
他的作品你看,總是有那麼多的意見。
張新穎:沒辦法,他人敏銳,産生了這些意見,如果不把這些意見表達出來,就會覺得—— 王安憶:覺得可惜了。
但是我覺得這種意見,會影響人去看,還有感受。
《在伊犁》是王蒙非常成熟的作品,他們這代人如果沒有碰到這麼尖銳的社會矛盾的話,恐怕都可以懷着這樣優遊的心情看待生活,或許可看得更深入。
你看王蒙當時在新疆,其實是受迫害期間,但是他就沒寫什麼《大牆下的紅玉蘭》啊這類東西,他寫了一個《在伊犁》,所以有的時候對意識形态的反叛,就不一定是和它正面交鋒。
張新穎:不一定是對着的。
王安憶:王蒙和張潔肯定是這一代人裡面的佼佼者,還有一個張賢亮。
張新穎:張賢亮的小說你怎麼看? 王安憶:最喜歡他的作品是《河的子孫》,我們也不是說道德,也不是說正義,我們就是說人和人之間,有一種“欠”和“還”的規矩吧,也就是“道”的意思,他寫那個書記很喜歡那個女人,就保護她不讓她當“右派”,讓一個沒家沒業的二流子頂她的罪,那麼,這個二流子并沒有什麼罪行啊,就讓他去殺羊,殺羊的場景寫得多好啊。
我就覺得中國的小說裡面的苦難,有的時候很局限,苦難都非常小。
有些作品裡面苦難的格局就大了,就有點像《複活》裡面流放到西伯利亞去的情景,就是整個世界都是苦難的,就是這種輻射的悲慘。
二流子殺了集體的羊,被判“右派”勞改,從此以後隻要支部書記去和他的相好見面,他一到她面前就覺得這個人影子站在他前面,他就再也邁不開步了。
再有,書記的老婆,又懶又髒很不勤快的這麼一個老婆,後來他就發現她是得了一個病,這個病使她衰邁,失去了他的歡心,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苦難已經超出了意識形态,完全超出了政治迫害這個東西,很廣大。
《芙蓉鎮》我覺得挺好的,《芙蓉鎮》電影拍得不錯,電影裡面有一段,那個糧站的站長,跑到姜文和劉曉慶家去喝了他們的喜酒,喝完酒以後出來醉了,一個人在這個寂靜的小鎮裡面耍酒瘋,我覺得有點俄羅斯文學的意思。
中國的苦難就是什麼呢,都是和迫害有關的。
張新穎:我們把苦難理解得特别狹隘。
王安憶:似乎是如果沒有政治問題那就沒了苦難。
張賢亮《河的子孫》寫得是真好,這個人是有氣勢的人,有氣勢的人就是他要是想寫好的話他就能做到,更多的人是想寫好卻未必做得到。
其實那代作家裡好作品是蠻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