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汪曾祺
關燈
小
中
大
沒有看到這一點,就是你說的和精神和藝術和生存都連在一起這一點,而隻看到了一面,就是勞動對體力消耗和損害的一面。
王安憶:還有,我覺得恐怕和人的命運不好有關系。
一個人命運不好的時候,他哪怕是吃肉也會覺得不香的。
這和我們的宣傳也有關系。
我最近聽常香玉報告團,說常香玉練功的時候跪在地上把膝蓋都磨破啦,老講這種細節,常香玉其實肯定有更多快樂的感受嘛,她肯定很快樂,不然也不會一輩子在唱了。
張新穎:你看沈從文寫摘橘子,橘子熟了的時候,那真的是很快樂的事情啊,環境又好,又美,那個橘子園的顔色,還有人的歡聲笑語,打情罵俏。
王安憶:這真的是很歡樂的一件事。
現在所以是這個局面,恐怕還是和我們中國作家的社會批判意識連在一起,和批判的那種自覺性有關系。
但是呢,我就覺得好的小說它是那麼的微妙,好的享受是那麼的微妙。
現在寫享受都是那些年輕作家,寫在咖啡館裡喝喝酒啊什麼的,這有什麼好享受的呢?這種享受很無聊的。
什麼叫享受呢?我想汪曾祺很懂什麼叫享受的。
張新穎:我們已經談出去了。
索性就談談寫作這種勞動——也可以把寫作當成勞動吧,這種勞動也有很快樂、很享受的成分在吧。
王安憶:寫作其實也是有勞動的快樂的,像我這種喜歡思想勞動的人,就是喜歡想象,而且想象的東西能夠變得那麼具體,當你想象的東西到最後能夠變成像真的一樣,是特别快樂和享受的。
我不曉得是不是很多人都有做白日夢的經驗,我聽一個心理學家說過,比如小孩子,小孩子說謊不是在說謊,而是在想象,他們相信想象的東西是真實存在的。
我那一次到日本去,去看水上勉先生,水上勉先生對我蠻好的,水上勉就是屬于那種喜歡女性的人。
張新穎:你和他可以交流麼?我是說語言上。
王安憶:這個不能,需要通過翻譯。
我第一次見他是一九八八年和我母親一塊兒,他就和我争論起來,争什麼東西呢?就是争這個世界的發展是好還是不好。
他的意思似乎是,這個世界的發展是蠻危險的,那時候我們正好剛剛是在開放的初期,我肯定不會同意他這個觀點的,他就說今年你多大,然後就說我還有十年的時間和你争論。
我再次去日本的時候已經過了十多年,已經到了二〇〇二年的時候了,他又老又病,但是他還認得出我來,他看到我的時候眼睛都亮了,很興奮,說了很多很多話,其中就有一句話是說:我是一個大騙子。
他就說我這個人就是個大騙子。
但是他又說,王安憶你要記得啊,我是一個可愛的大騙子。
他依然很風流。
後來我就覺得,想象這事,小說這事,就是個“大騙子”,但是你要能把這個謊說圓了,似乎也不是那麼簡單。
你在想象裡能做那麼多事情,所以我覺得我的勞動的樂趣其實是可以傳達的。
老先生那個時候身體不好,我們走的時候,我覺得特别像舞台上的一個場景,日本不是有個玄關麼,玄關不是有個木台麼,我們換了鞋就下來了,下面還有一段路。
我們走到門口,他扶一個助步器,就站在玄關上,我們剛一走他就喊:王安憶!我們就回過頭來,他就說:我要去中國找你!我要和你一塊兒去西湖。
然後他旁邊的女秘書就說:所以你要學漢語啊,不然你怎麼能和王安憶單獨去西湖呢?呵呵。
最後,他就說:王安憶啊,我一定要活着等你再回來。
老頭就是很濫情啊,很濫情的,但是也有點叫人傷心。
沒幾年他就去世了。
他是一個風流倜傥的人,長得又很漂亮,招女人喜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到了晚年時候總歸是比較凄涼的。
他說我們都是大騙子是有道理的,其實我們寫的都是不真實的東西,就等于是另外造一個世界。
張新穎:寫作能夠帶來一種創造出一個世界的快樂。
這可真是巨大的快樂了。
說到人到老年,他們的創作,其實你會發現,有一些人他們的創作,很早就會達到一個高潮,然後慢慢就不行了;但是有些人到了晚年就會不一樣,你看汪曾祺,他年輕的時候寫小說,其實寫得不太好的,西南聯大的時候他也寫一些小說什麼的,真正好的還是晚年的東西,到晚年勃發了出來。
王安憶:但是我覺得到晚年才爆發出來總是可惜的。
因為到了晚年精力體力都不行了,所以我們這一代還是慶幸的,在壯年的時候能夠自由自在地寫作。
我發現寫作這個東西體力真是很要緊,體力不好真不行。
我覺得好的小說家看都能看出來,像遲子建就是這樣。
我發現寫得好的人都是蠻壯的,就好像食量比較大,精力旺盛,元氣充沛,看就能看得出來。
張新穎:寫出來也比較飽滿。
王安憶:我發現太過纖細的人就不行,寫詩的話大概是可以的。
寫小說必須是特别健康。
上次講課我就說我的小說是曲,其實從更大的範圍來講,所有的小說都是曲,所以人要俗一點。
張新穎:和日常生活貼得比較近一點。
王安憶:總的來講,身體好和寫作的旺盛是有關系的,因為小說實在來講是個耗體力的東西,我就看很多寫詩的人吧,看上去就像詩人,他們寫小說肯定寫不動。
對了,還有蘇童,氣也很壯,你看,寫得好的人都是這樣。
王安憶:還有,我覺得恐怕和人的命運不好有關系。
一個人命運不好的時候,他哪怕是吃肉也會覺得不香的。
這和我們的宣傳也有關系。
我最近聽常香玉報告團,說常香玉練功的時候跪在地上把膝蓋都磨破啦,老講這種細節,常香玉其實肯定有更多快樂的感受嘛,她肯定很快樂,不然也不會一輩子在唱了。
張新穎:你看沈從文寫摘橘子,橘子熟了的時候,那真的是很快樂的事情啊,環境又好,又美,那個橘子園的顔色,還有人的歡聲笑語,打情罵俏。
王安憶:這真的是很歡樂的一件事。
現在所以是這個局面,恐怕還是和我們中國作家的社會批判意識連在一起,和批判的那種自覺性有關系。
但是呢,我就覺得好的小說它是那麼的微妙,好的享受是那麼的微妙。
現在寫享受都是那些年輕作家,寫在咖啡館裡喝喝酒啊什麼的,這有什麼好享受的呢?這種享受很無聊的。
什麼叫享受呢?我想汪曾祺很懂什麼叫享受的。
張新穎:我們已經談出去了。
索性就談談寫作這種勞動——也可以把寫作當成勞動吧,這種勞動也有很快樂、很享受的成分在吧。
王安憶:寫作其實也是有勞動的快樂的,像我這種喜歡思想勞動的人,就是喜歡想象,而且想象的東西能夠變得那麼具體,當你想象的東西到最後能夠變成像真的一樣,是特别快樂和享受的。
我不曉得是不是很多人都有做白日夢的經驗,我聽一個心理學家說過,比如小孩子,小孩子說謊不是在說謊,而是在想象,他們相信想象的東西是真實存在的。
我那一次到日本去,去看水上勉先生,水上勉先生對我蠻好的,水上勉就是屬于那種喜歡女性的人。
張新穎:你和他可以交流麼?我是說語言上。
王安憶:這個不能,需要通過翻譯。
我第一次見他是一九八八年和我母親一塊兒,他就和我争論起來,争什麼東西呢?就是争這個世界的發展是好還是不好。
他的意思似乎是,這個世界的發展是蠻危險的,那時候我們正好剛剛是在開放的初期,我肯定不會同意他這個觀點的,他就說今年你多大,然後就說我還有十年的時間和你争論。
我再次去日本的時候已經過了十多年,已經到了二〇〇二年的時候了,他又老又病,但是他還認得出我來,他看到我的時候眼睛都亮了,很興奮,說了很多很多話,其中就有一句話是說:我是一個大騙子。
他就說我這個人就是個大騙子。
但是他又說,王安憶你要記得啊,我是一個可愛的大騙子。
他依然很風流。
後來我就覺得,想象這事,小說這事,就是個“大騙子”,但是你要能把這個謊說圓了,似乎也不是那麼簡單。
你在想象裡能做那麼多事情,所以我覺得我的勞動的樂趣其實是可以傳達的。
老先生那個時候身體不好,我們走的時候,我覺得特别像舞台上的一個場景,日本不是有個玄關麼,玄關不是有個木台麼,我們換了鞋就下來了,下面還有一段路。
我們走到門口,他扶一個助步器,就站在玄關上,我們剛一走他就喊:王安憶!我們就回過頭來,他就說:我要去中國找你!我要和你一塊兒去西湖。
然後他旁邊的女秘書就說:所以你要學漢語啊,不然你怎麼能和王安憶單獨去西湖呢?呵呵。
最後,他就說:王安憶啊,我一定要活着等你再回來。
老頭就是很濫情啊,很濫情的,但是也有點叫人傷心。
沒幾年他就去世了。
他是一個風流倜傥的人,長得又很漂亮,招女人喜歡,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到了晚年時候總歸是比較凄涼的。
他說我們都是大騙子是有道理的,其實我們寫的都是不真實的東西,就等于是另外造一個世界。
張新穎:寫作能夠帶來一種創造出一個世界的快樂。
這可真是巨大的快樂了。
說到人到老年,他們的創作,其實你會發現,有一些人他們的創作,很早就會達到一個高潮,然後慢慢就不行了;但是有些人到了晚年就會不一樣,你看汪曾祺,他年輕的時候寫小說,其實寫得不太好的,西南聯大的時候他也寫一些小說什麼的,真正好的還是晚年的東西,到晚年勃發了出來。
王安憶:但是我覺得到晚年才爆發出來總是可惜的。
因為到了晚年精力體力都不行了,所以我們這一代還是慶幸的,在壯年的時候能夠自由自在地寫作。
我發現寫作這個東西體力真是很要緊,體力不好真不行。
我覺得好的小說家看都能看出來,像遲子建就是這樣。
我發現寫得好的人都是蠻壯的,就好像食量比較大,精力旺盛,元氣充沛,看就能看得出來。
張新穎:寫出來也比較飽滿。
王安憶:我發現太過纖細的人就不行,寫詩的話大概是可以的。
寫小說必須是特别健康。
上次講課我就說我的小說是曲,其實從更大的範圍來講,所有的小說都是曲,所以人要俗一點。
張新穎:和日常生活貼得比較近一點。
王安憶:總的來講,身體好和寫作的旺盛是有關系的,因為小說實在來講是個耗體力的東西,我就看很多寫詩的人吧,看上去就像詩人,他們寫小說肯定寫不動。
對了,還有蘇童,氣也很壯,你看,寫得好的人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