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寫作習慣
關燈
小
中
大
張新穎:剛才你說到你不喜歡在晚上寫作?
王安憶:這恐怕和家庭生活、居住環境都有關系的,因為我結婚以前和我父母住在一起的——我結婚以後有幾年也和我父母住在一起,房子也不是很大的,并且我們家的習慣就是,晚上嘛,大家都應該過家庭生活了。
看看書,聊聊天,假如一個人要過自己的生活也沒地方給你去過。
老實說,家裡住得也蠻緊的。
張新穎:一般很多人是喜歡晚上寫作的。
王安憶:好像我從來就不在晚上寫作,這很奇怪了,真是奇怪的,我媽媽倒是在晚上寫作的。
我甯可在辦公室寫,我在《兒童時代》工作的時候,在辦公室裡面,那時候用紙還很節約的嘛,我們便條紙都是裁邊裁下來的,我有很多小說就在那個裁邊紙上打的草稿。
其實辦公室是一個很閑的地方,你别看坐在那,沒有什麼事情的呀。
張新穎:對。
我研究生畢業後在報社裡工作,應該說比較忙亂吧,可那幾年還是在辦公室裡寫了不少文章。
王安憶:所以我經常會在辦公室寫作,回家晚上也不寫東西。
我很多小說都寫在便條紙上的。
張新穎:現在呢?現在的小說是寫在筆記本上的? 王安憶:筆記本上的。
張新穎:為什麼是筆記本?筆記本方便還是怎麼? 王安憶:有的是活頁本,有的時候是筆記本。
張新穎:這個蠻好的,這個保存起來也方便。
王安憶:我倒并不是保存,放在家裡都礙事得很。
我隻是習慣打草稿,一遍草稿再一遍謄抄,我不會直接在格子紙上寫的,格子紙上不會思考了。
而且我很重視第二遍,第二遍其實很享受,享受自己的成果嘛,當然也是一個潤色的過程,可以很冷靜地很客觀地再做一遍。
寫作這件事情本身是沒什麼色彩的,它很單調,就坐在那寫字,而且其實也不像想象當中那樣會有那麼多戲劇性的事情發生,因為都是一個人在工作,你沒有什麼人可以交流啊,和你一起共同做啊,共同做的話你可能會有一些碰撞,會有一些什麼事情發生,可是事實上不可能,就是一個人,其實寫作生活是很單調的。
張新穎:那你寫作是先想好再寫,還是可以先不想好,先就是某一個靈感的一個點,然後自己寫到哪裡也不知道,這樣開始寫? 王安憶:兩種情形我都有,我自己個人更傾向于後一種。
就說前面一種,事先規劃好的一種寫作吧,操作性就更強一些;最好的是你方才說有一個模糊的輪廓,很模糊的輪廓,然後你往這個模糊的輪廓上走的時候,發生一些意外的枝節,這種狀況很好,自己都很有興趣,每天坐下來很開心,會有不期而遇。
所以說讓我衡量這個東西寫成是多少篇幅,這個衡量主要來自它可能發生多少枝節,有些東西已經規定好了,一看就是不可能有什麼意外的,不會有什麼不期而遇的,所以就是個短篇;有些東西會超出自己的想象,不斷地生發,不斷地生發出旁枝錯節來,那篇幅會長。
但是我到現在吧,你或者說機械也好或者說熟練也好,基本上我事先都可以判斷這是有多少字的。
或者說判斷,或者說是已經規定好的,也可能有了一種本能的判斷。
張新穎:岔開來說一句,海明威站着寫作究竟是怎麼回事?站着寫作,而且寫得也不算少啊,偶爾寫一個短篇這樣寫還可以,但是長篇怎麼這樣子寫? 王安憶:我看了一些後人對海明威的描述,印象記啊什麼的,我覺得這是個很造作的人,我懷疑他是造作出來的,我記得有一個記者寫得蠻好玩的,那時大家都喊海明威爸爸嘛,這記者有一個機會與“爸爸”見面,他很激動,可是“爸爸”一上來就給他兩拳,說:“就你?能不能頂得住我的拳擊?”他往後踉跄了幾步,海明威還要再給他幾拳,然後這個年輕人,從此以後就打消了接近海明威的願望,他說就讓我遠遠地追逐“爸爸”。
我感覺海明威他這個時代已經到了一個追求風格的時代了,已經到了
看看書,聊聊天,假如一個人要過自己的生活也沒地方給你去過。
老實說,家裡住得也蠻緊的。
張新穎:一般很多人是喜歡晚上寫作的。
王安憶:好像我從來就不在晚上寫作,這很奇怪了,真是奇怪的,我媽媽倒是在晚上寫作的。
我甯可在辦公室寫,我在《兒童時代》工作的時候,在辦公室裡面,那時候用紙還很節約的嘛,我們便條紙都是裁邊裁下來的,我有很多小說就在那個裁邊紙上打的草稿。
其實辦公室是一個很閑的地方,你别看坐在那,沒有什麼事情的呀。
張新穎:對。
我研究生畢業後在報社裡工作,應該說比較忙亂吧,可那幾年還是在辦公室裡寫了不少文章。
王安憶:所以我經常會在辦公室寫作,回家晚上也不寫東西。
我很多小說都寫在便條紙上的。
張新穎:現在呢?現在的小說是寫在筆記本上的? 王安憶:筆記本上的。
張新穎:為什麼是筆記本?筆記本方便還是怎麼? 王安憶:有的是活頁本,有的時候是筆記本。
張新穎:這個蠻好的,這個保存起來也方便。
王安憶:我倒并不是保存,放在家裡都礙事得很。
我隻是習慣打草稿,一遍草稿再一遍謄抄,我不會直接在格子紙上寫的,格子紙上不會思考了。
而且我很重視第二遍,第二遍其實很享受,享受自己的成果嘛,當然也是一個潤色的過程,可以很冷靜地很客觀地再做一遍。
寫作這件事情本身是沒什麼色彩的,它很單調,就坐在那寫字,而且其實也不像想象當中那樣會有那麼多戲劇性的事情發生,因為都是一個人在工作,你沒有什麼人可以交流啊,和你一起共同做啊,共同做的話你可能會有一些碰撞,會有一些什麼事情發生,可是事實上不可能,就是一個人,其實寫作生活是很單調的。
張新穎:那你寫作是先想好再寫,還是可以先不想好,先就是某一個靈感的一個點,然後自己寫到哪裡也不知道,這樣開始寫? 王安憶:兩種情形我都有,我自己個人更傾向于後一種。
就說前面一種,事先規劃好的一種寫作吧,操作性就更強一些;最好的是你方才說有一個模糊的輪廓,很模糊的輪廓,然後你往這個模糊的輪廓上走的時候,發生一些意外的枝節,這種狀況很好,自己都很有興趣,每天坐下來很開心,會有不期而遇。
所以說讓我衡量這個東西寫成是多少篇幅,這個衡量主要來自它可能發生多少枝節,有些東西已經規定好了,一看就是不可能有什麼意外的,不會有什麼不期而遇的,所以就是個短篇;有些東西會超出自己的想象,不斷地生發,不斷地生發出旁枝錯節來,那篇幅會長。
但是我到現在吧,你或者說機械也好或者說熟練也好,基本上我事先都可以判斷這是有多少字的。
或者說判斷,或者說是已經規定好的,也可能有了一種本能的判斷。
張新穎:岔開來說一句,海明威站着寫作究竟是怎麼回事?站着寫作,而且寫得也不算少啊,偶爾寫一個短篇這樣寫還可以,但是長篇怎麼這樣子寫? 王安憶:我看了一些後人對海明威的描述,印象記啊什麼的,我覺得這是個很造作的人,我懷疑他是造作出來的,我記得有一個記者寫得蠻好玩的,那時大家都喊海明威爸爸嘛,這記者有一個機會與“爸爸”見面,他很激動,可是“爸爸”一上來就給他兩拳,說:“就你?能不能頂得住我的拳擊?”他往後踉跄了幾步,海明威還要再給他幾拳,然後這個年輕人,從此以後就打消了接近海明威的願望,他說就讓我遠遠地追逐“爸爸”。
我感覺海明威他這個時代已經到了一個追求風格的時代了,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