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傳統和反叛
關燈
小
中
大
道;你們光靠讀西方的作品,不承認現代的傳統是不行的,你不知道這個東西是怎麼過來的,這是不行的,你們就在這個傳統裡面,在你們之前他們寫得好也好,寫得不好也好,其實這個裡面有很豐厚的遺産,遺産可能是失敗的遺産也可能是好的遺産,這個東西要去考察。
他就苦口婆心寫了很長的一封信,就講這個東西。
我說吃驚就是,如果把這個東西放到我們這裡來看的話,我覺得我們新時期以來的作品普遍地缺乏這樣一種對他們之前的文學傳統的認識,有的時候作家談文學,特别是談文學前輩的時候,可以亂說話的,你說錯了沒關系。
王安憶:對,可以不負責任地講話。
張新穎:他在這樣說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他對這個現代的傳統的這一方面的認識,我是覺得比較沒有認識。
王安憶: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挺學術的,我也不敢多說,我就說一點,我和台灣作家有比較多的接觸,和他們在一起你就覺得他們的源比我們接得上,比如蔣勳他和我講,他小時候有一次騎車違反交通規則,被警察攔下來,怎麼罰他呢?背“總統”遺訓。
他的社會會有這樣的一種教育,我們現在誰曉得“總統”遺訓,連我都不知道,不要說孩子們,所以說民國的源流他們接得比我們緊。
事實上我們這代人教養太欠缺,都找不到源了。
張新穎:這好像不僅僅是找不到源的問題,倒像那個我們講的黑熊掰玉米的故事,掰掉一個扔掉一個,好像我們就是這樣的,就是我們每一代人好像都不要前一代人的遺産。
王安憶:我覺得從性格上來講,年輕人總是在反叛的,問題是說反叛什麼,是反叛什麼?接受過的東西。
你看像一些表現青春反叛的英國電影,比如《死亡詩社》,為什麼反叛?要他們穿西裝,要他們規規矩矩地舉止,晚上要準時睡覺,然後才會有偷偷地跑出去抽煙啊,胡鬧啊,是先接受了然後反叛。
當他們做這些犯規事情的時候,還有思想的内容在裡面,今天,内容抽去了,剩下了形式,單純就是在抽煙了。
我就覺得當我們孩子沒有順從的積累的時候,就施行反叛——這不叫反叛,而是任性。
反叛肯定是處在一個需要掙脫的狀态,這東西把你束縛住了,所以你要掙脫一下。
可是現在,百無禁忌,在這樣放縱的狀态中,還有什麼需要反叛,反叛還有什麼革命的意義?現在,反叛是剩下一個姿态了,現在的人都是形式主義。
張新穎:你們這一代人會不會也有類似他們這一代人的那種反叛? 王安憶:我在想我們成長時候也反叛,就像剛才我說的,對我媽媽這代人是反叛的,而且反叛也蠻嚴重的,我覺得還是嚴肅的。
張新穎:你不一樣,我覺得你是個特例,你知道你媽媽寫過什麼東西,是不是你們這一代人他們根本不知道上一代作家做過什麼? 王安憶:不會不會,你看劉恒,他都把我媽媽的《三走嚴莊》抄下來的。
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因為處在這樣的生存環境裡吧,對前輩還是很尊敬的,都讀過他們的作品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在我們這兒還表現得收斂一點,還比較收斂,但總的來說我們這代還是缺教養,真的是缺教養的,有的時候好像自己沒怎麼受壓就決定要去反叛,變成一種鬧情緒,情緒化的,沒有思想内涵的,所以我就覺得不必把我們的反叛看得太嚴重了,你不要以為有多大思想含量,沒有思想含量的,我們這些人就是這樣一節一節斷下來的。
你去看,西方文學你特别能夠找到源,你可以說它是類型化,它就是從類型裡一層一層套出來的,連得緊得不得了,往上去找到源,源可能就是在一部《聖經》裡邊,一層層套着套着下來了,可以在任何一部書裡面找到和源頭有關的東西。
張新穎:我讀大學的時候上西方文學史,碰到一個非常好的老師,夏仲翼老師,西洋文學的功底非常好,他講的文學史就是真的能夠連起來的,比如說一個形式它怎麼産生,發展變化到最後衰落的,他講的就是有史的感覺,能夠連起來。
像我們
他就苦口婆心寫了很長的一封信,就講這個東西。
我說吃驚就是,如果把這個東西放到我們這裡來看的話,我覺得我們新時期以來的作品普遍地缺乏這樣一種對他們之前的文學傳統的認識,有的時候作家談文學,特别是談文學前輩的時候,可以亂說話的,你說錯了沒關系。
王安憶:對,可以不負責任地講話。
張新穎:他在這樣說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他對這個現代的傳統的這一方面的認識,我是覺得比較沒有認識。
王安憶: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挺學術的,我也不敢多說,我就說一點,我和台灣作家有比較多的接觸,和他們在一起你就覺得他們的源比我們接得上,比如蔣勳他和我講,他小時候有一次騎車違反交通規則,被警察攔下來,怎麼罰他呢?背“總統”遺訓。
他的社會會有這樣的一種教育,我們現在誰曉得“總統”遺訓,連我都不知道,不要說孩子們,所以說民國的源流他們接得比我們緊。
事實上我們這代人教養太欠缺,都找不到源了。
張新穎:這好像不僅僅是找不到源的問題,倒像那個我們講的黑熊掰玉米的故事,掰掉一個扔掉一個,好像我們就是這樣的,就是我們每一代人好像都不要前一代人的遺産。
王安憶:我覺得從性格上來講,年輕人總是在反叛的,問題是說反叛什麼,是反叛什麼?接受過的東西。
你看像一些表現青春反叛的英國電影,比如《死亡詩社》,為什麼反叛?要他們穿西裝,要他們規規矩矩地舉止,晚上要準時睡覺,然後才會有偷偷地跑出去抽煙啊,胡鬧啊,是先接受了然後反叛。
當他們做這些犯規事情的時候,還有思想的内容在裡面,今天,内容抽去了,剩下了形式,單純就是在抽煙了。
我就覺得當我們孩子沒有順從的積累的時候,就施行反叛——這不叫反叛,而是任性。
反叛肯定是處在一個需要掙脫的狀态,這東西把你束縛住了,所以你要掙脫一下。
可是現在,百無禁忌,在這樣放縱的狀态中,還有什麼需要反叛,反叛還有什麼革命的意義?現在,反叛是剩下一個姿态了,現在的人都是形式主義。
張新穎:你們這一代人會不會也有類似他們這一代人的那種反叛? 王安憶:我在想我們成長時候也反叛,就像剛才我說的,對我媽媽這代人是反叛的,而且反叛也蠻嚴重的,我覺得還是嚴肅的。
張新穎:你不一樣,我覺得你是個特例,你知道你媽媽寫過什麼東西,是不是你們這一代人他們根本不知道上一代作家做過什麼? 王安憶:不會不會,你看劉恒,他都把我媽媽的《三走嚴莊》抄下來的。
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因為處在這樣的生存環境裡吧,對前輩還是很尊敬的,都讀過他們的作品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在我們這兒還表現得收斂一點,還比較收斂,但總的來說我們這代還是缺教養,真的是缺教養的,有的時候好像自己沒怎麼受壓就決定要去反叛,變成一種鬧情緒,情緒化的,沒有思想内涵的,所以我就覺得不必把我們的反叛看得太嚴重了,你不要以為有多大思想含量,沒有思想含量的,我們這些人就是這樣一節一節斷下來的。
你去看,西方文學你特别能夠找到源,你可以說它是類型化,它就是從類型裡一層一層套出來的,連得緊得不得了,往上去找到源,源可能就是在一部《聖經》裡邊,一層層套着套着下來了,可以在任何一部書裡面找到和源頭有關的東西。
張新穎:我讀大學的時候上西方文學史,碰到一個非常好的老師,夏仲翼老師,西洋文學的功底非常好,他講的文學史就是真的能夠連起來的,比如說一個形式它怎麼産生,發展變化到最後衰落的,他講的就是有史的感覺,能夠連起來。
像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