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開始寫作
關燈
小
中
大
什麼意義?就突然會很沮喪,很懷疑這種寫作生活?
王安憶:從來沒有過,所以我覺得我大概是命好,我的東西始終是能夠發表,有人說好,是一種很現實的鼓勵,你沒有這個鼓勵的話,也很難支撐的,還有我真的很喜歡寫,很有樂趣。
張新穎:我覺得你的性格是比較堅定的那種性格,好像對自己認準的事情就…… 王安憶:可是我是在很長的茫然當中才認準這件事情的呀,在你們認識我之前,我就有很長時間不曉得自己應該幹什麼,就我媽媽曉得我那段日子過得很苦悶的。
張新穎:你是不是A型血? 王安憶:A型。
張新穎:我亂說,A型血的人對自己做的事情不太懷疑,做一個事情很堅定,然後就可以做出很多的成績來。
王安憶:那我也有很多A型的朋友,他們或者是畫畫,或者是幹什麼,他們老是懷疑自己,真的很懷疑自己。
張新穎:那就不講血型吧,就隻講性格。
我覺得人的性格真是很不一樣,我看你的作品,就覺得你是性格很堅定的人。
性格不堅定的話,就有很多事情沒法做,比如說寫長篇小說,寫長篇小說的人一定要對語言有一個信任感,如果不相信自己的語言的話,像寫長篇小說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就肯定做不完。
王安憶:寫長篇最需要的是耐心,還有,依然是樂趣,對這工作的興趣,所以才會日複一日地堅持下來。
單憑堅定是不夠的,我跟你說我以前在文工團的時候練琴,我也練得很用功的,終究練不出來,原因之一就是不喜歡,你知道的。
這不喜歡也許就和不能勝任有關,不能勝任是令人苦惱的,因為沒有才能,還是有才能問題。
張新穎:一個是才能問題,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相信的問題,就是你相信自己的語言,相信這個語言能夠創造出,比如說一個世界。
王安憶:你要說這個“相信”的話,你非要說這個的話呢,那是在很後面發生的事情,而且恐怕到現在才發生。
張新穎:就說現在吧。
王安憶:一開始是談不上信任不信任的,我現在看我早期的作品,幾乎完全不考慮表達的問題,就是要把自己的話說出來,把自己的話都說出來,要把事情一股腦地說出來,就這樣,在我最初寫作時候根本不去想文字是怎麼回事情。
張新穎:那我覺得發展到現在就特别好,就是,相信的人會做出很多事,不相信的人做事情可能就做不出來。
王安憶:那是後來,就慢慢地有了自覺性,以你的方式說,就是有了自信,然後慢慢地進取了。
所以說人的成功還是很重要的,如果看不見自己成功是蠻苦惱的,像梵高那樣。
我現在不能說非常成功,但不管怎麼說在今天社會裡還是得到承認的,這是給我欣喜的。
我在想,如果我的東西永遠隻能放在抽屜裡,或者隻給幾個好朋友看的話,我恐怕狀态就不是這個樣子。
你們現在看到我已經肯定了——我像是在做一個作家,已經很肯定了,在這之前我有過很多彷徨歲月。
張新穎:彷徨也就是二十歲。
王安憶:這已經很長了,一個人的彷徨,五年已經很辛苦了。
二十歲也不止,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後,二十二歲以後—— 張新穎:二十二歲以後你就不怎麼彷徨了,如果這樣講,你是一個很幸福的人。
王安憶:回想起來算是很幸福,但是青春時候,青春期真的是很苦悶的。
張新穎:青春期苦悶都苦悶呀,青春期不會就你一個人苦悶的,所有的人大概青春期都很苦悶。
王安憶:也不,我聽北大荒的知青他們在談青春時代,他們的情緒很明朗,我覺得他們北大荒有一種氣氛,它是一種比較激昂的氣氛。
張新穎:比較浪漫。
王安憶:浪漫氣質,他們這些人在一起很開心的,我有好多朋友,陸星兒啊,何志雲啊,蔣原倫啊,他們以前都是一個連部團部的,他們談到青春期可不像我這麼苦悶。
他們完全是大時代裡的青春,領略了時代的宏偉精神,而我在個人的小圈子裡,和我生存的環境有關系,我插隊到安徽是一個人,我老是處于一個個人化的處境裡邊,安徽又是那麼一個地方;而他們是集體性的,北大荒也是集體性的氣質。
張新穎:人家北大荒是農場啊,是連隊啊,是年輕人住在一塊兒。
王安憶:我們插隊——尤其是我——就一個人,在陌生的村莊和農人中間。
我覺得青春期不全是苦悶的,“文革”當中有很多人過得很快樂。
張新穎:我覺得你的性格是比較堅定的那種性格,好像對自己認準的事情就…… 王安憶:可是我是在很長的茫然當中才認準這件事情的呀,在你們認識我之前,我就有很長時間不曉得自己應該幹什麼,就我媽媽曉得我那段日子過得很苦悶的。
張新穎:你是不是A型血? 王安憶:A型。
張新穎:我亂說,A型血的人對自己做的事情不太懷疑,做一個事情很堅定,然後就可以做出很多的成績來。
王安憶:那我也有很多A型的朋友,他們或者是畫畫,或者是幹什麼,他們老是懷疑自己,真的很懷疑自己。
張新穎:那就不講血型吧,就隻講性格。
我覺得人的性格真是很不一樣,我看你的作品,就覺得你是性格很堅定的人。
性格不堅定的話,就有很多事情沒法做,比如說寫長篇小說,寫長篇小說的人一定要對語言有一個信任感,如果不相信自己的語言的話,像寫長篇小說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就肯定做不完。
王安憶:寫長篇最需要的是耐心,還有,依然是樂趣,對這工作的興趣,所以才會日複一日地堅持下來。
單憑堅定是不夠的,我跟你說我以前在文工團的時候練琴,我也練得很用功的,終究練不出來,原因之一就是不喜歡,你知道的。
這不喜歡也許就和不能勝任有關,不能勝任是令人苦惱的,因為沒有才能,還是有才能問題。
張新穎:一個是才能問題,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相信的問題,就是你相信自己的語言,相信這個語言能夠創造出,比如說一個世界。
王安憶:你要說這個“相信”的話,你非要說這個的話呢,那是在很後面發生的事情,而且恐怕到現在才發生。
張新穎:就說現在吧。
王安憶:一開始是談不上信任不信任的,我現在看我早期的作品,幾乎完全不考慮表達的問題,就是要把自己的話說出來,把自己的話都說出來,要把事情一股腦地說出來,就這樣,在我最初寫作時候根本不去想文字是怎麼回事情。
張新穎:那我覺得發展到現在就特别好,就是,相信的人會做出很多事,不相信的人做事情可能就做不出來。
王安憶:那是後來,就慢慢地有了自覺性,以你的方式說,就是有了自信,然後慢慢地進取了。
所以說人的成功還是很重要的,如果看不見自己成功是蠻苦惱的,像梵高那樣。
我現在不能說非常成功,但不管怎麼說在今天社會裡還是得到承認的,這是給我欣喜的。
我在想,如果我的東西永遠隻能放在抽屜裡,或者隻給幾個好朋友看的話,我恐怕狀态就不是這個樣子。
你們現在看到我已經肯定了——我像是在做一個作家,已經很肯定了,在這之前我有過很多彷徨歲月。
張新穎:彷徨也就是二十歲。
王安憶:這已經很長了,一個人的彷徨,五年已經很辛苦了。
二十歲也不止,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以後,二十二歲以後—— 張新穎:二十二歲以後你就不怎麼彷徨了,如果這樣講,你是一個很幸福的人。
王安憶:回想起來算是很幸福,但是青春時候,青春期真的是很苦悶的。
張新穎:青春期苦悶都苦悶呀,青春期不會就你一個人苦悶的,所有的人大概青春期都很苦悶。
王安憶:也不,我聽北大荒的知青他們在談青春時代,他們的情緒很明朗,我覺得他們北大荒有一種氣氛,它是一種比較激昂的氣氛。
張新穎:比較浪漫。
王安憶:浪漫氣質,他們這些人在一起很開心的,我有好多朋友,陸星兒啊,何志雲啊,蔣原倫啊,他們以前都是一個連部團部的,他們談到青春期可不像我這麼苦悶。
他們完全是大時代裡的青春,領略了時代的宏偉精神,而我在個人的小圈子裡,和我生存的環境有關系,我插隊到安徽是一個人,我老是處于一個個人化的處境裡邊,安徽又是那麼一個地方;而他們是集體性的,北大荒也是集體性的氣質。
張新穎:人家北大荒是農場啊,是連隊啊,是年輕人住在一塊兒。
王安憶:我們插隊——尤其是我——就一個人,在陌生的村莊和農人中間。
我覺得青春期不全是苦悶的,“文革”當中有很多人過得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