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
關燈
小
中
大
由最少的國家”。
而“有教養的英國人就具有在某種程度上說來是天生的獨立自主的權利”。
1166年,亨利二世頒布《克拉靈頓诏令》,确立了陪審團制度,規定大部分地方案件由當地人自己處理。
有的時候,陪審團基于良心和情感,給出的審判結果甚至違反了國王的法律。
但是因為陪審團在審判前對上帝宣過誓,陪審團的意志被認為就是上帝的意志,審判結果仍然會得到認可。
[99] 這一制度對英國社會和英國人的思想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每一個陪審團都是一個小國會”,這一制度逐漸培養了英國人的權利意識,對英國普通民衆起到非常好的社會參與培訓作用。
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MancurOlson)曾說:“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絕對不是什麼空穴來風。
它需要一系列當今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具備的制度安排。
”現代資本主義是一系列偶然彙集到一起的結果:一個軟弱的君主政權和強大的議會,一部根深蒂固的習慣法以及常備軍制度的長期缺乏,還有自治傳統,這些都恰好彙集在了英國,構成了英國崛起的獨特背景。
[100] [1]秦漢之初全力打散大家族制,而漢代獨尊儒術之後,儒家“父子無異财”的觀念導緻上層社會大家族又開始出現。
比如東漢桓帝年間,姜肱幾兄弟“友愛天至,常共卧起。
及各娶妻,兄弟相戀,不能别寝,以系嗣當立,乃遞往就室”。
窮人為了避免戰禍和謀生,也往往憑宗族血緣關系集體投靠豪強大族。
[2]東漢建立者光武帝本人就是一個土豪,他曾經“藏亡匿死,吏不敢到門”。
[3]王育民:《中國人口史》,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第130頁。
葛劍雄先生認為這個數字對蔭庇人口的估計太多。
但是葛劍雄在《中國人口史》中說,因為資料缺乏,他也無法估算這個人數。
[4]《“唐代江南社會”國際學術研讨會暨中國唐史學會第十一屆年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第419頁。
[5]《“唐代江南社會”國際學術研讨會暨中國唐史學會第十一屆年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第422頁。
[6]魏風華:《唐代士族政治》。
[7]參見吳鈎《宋代中國已邁入了近代的門檻》,《南方周末》。
[8]夏振坤:《發展的多維視角:反思與前瞻》,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第205頁。
[9]張傑:《“鄭和謎題”:國家的貿易激勵、選擇權與制度沖突》,《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2期。
[10]參見吳鈎《宋朝政府如何對付“販賣兒童”》,《各界》2017年第5期。
[11]參見王順君《歐洲貴族真的擁有過“初夜權”嗎?》,發表于微信公衆号“搜曆史”。
[12]王曉德:《天主教倫理與拉丁美洲不發達的文化根源——兼與新教倫理對美國發展作用的比較》,《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第4期。
[13]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第188頁。
[14]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第188頁。
[15]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第135頁。
[16]轉引自應志豪《從衰落走向複興——8—14世紀西歐商業發展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華中師範大學,2004。
[17]查理大帝還要求他的莊園中要有“鐵匠、金匠、銀匠、鞋匠、旋工、木匠、刀劍匠、漁夫、造胰工人,能造啤酒、蘋果酒、果酒以及其他飲料,能烤面包與點心的工人……”。
[18]風車的出現需要扇葉具有更好的力學結構,因此,風車的發明得益于帆的技術進步。
634~644年左右,波斯人發明了立軸式風車,随後傳入歐洲,又發展出水平軸的樣式。
[19]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第280頁。
[20]謝豐齋:《中西方的經濟差距何時拉開?》,《史學理論研究》2012年第4期。
[21]同樣,中國周代鐵器普及導緻生産力增長,但是井田制稅率還是不變。
因此,農民在種公地之餘,有時間大量開墾荒地,獲得大量私田,收入大幅增長。
正是這種情況導緻後來魯國的初稅畝改革。
[22]弗裡德裡希·希爾:《歐洲思想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23]進行這項研究的是清華大學的李稻葵、北京大學的管漢晖和牛津大學史蒂芬·布勞德伯利(StephenBroadberry)等人組成的團隊。
[24]1750年即清乾隆十五年。
雖然中國部分地區,比如江南地區和歐洲最富裕地區的生活水平相距還不太遠,但整體上落後了。
[25]侯建新:《工業革命前英國農民的生活與消費水平》,《世界曆史》2001年第1期。
[26]侯建新:《工業革命前英國農民的生活與消費水平》,《世界曆史》2001年第1期。
[27]約翰·巴羅:《我看乾隆盛世》,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馬戛爾尼使團到達天津口岸後,當地官員給使團的船隻送來大量的補給,其中有活牛、活豬、活雞、活鴨,在運送過程中,經過碰撞,有些豬和雞死掉了。
過了幾天,食物變質,他們就扔到海裡去了。
這個時候他們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景:英國人的船隻附近,很多天津人跑來看熱鬧,這些中國人一看洋人的船上扔下了死豬、死雞,好幾十人不顧生死遊到船邊來争搶。
英國人立刻明白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很低,連這些已經變質的死豬死雞
而“有教養的英國人就具有在某種程度上說來是天生的獨立自主的權利”。
1166年,亨利二世頒布《克拉靈頓诏令》,确立了陪審團制度,規定大部分地方案件由當地人自己處理。
有的時候,陪審團基于良心和情感,給出的審判結果甚至違反了國王的法律。
但是因為陪審團在審判前對上帝宣過誓,陪審團的意志被認為就是上帝的意志,審判結果仍然會得到認可。
[99] 這一制度對英國社會和英國人的思想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每一個陪審團都是一個小國會”,這一制度逐漸培養了英國人的權利意識,對英國普通民衆起到非常好的社會參與培訓作用。
美國經濟學家曼瑟爾·奧爾森(MancurOlson)曾說:“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絕對不是什麼空穴來風。
它需要一系列當今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具備的制度安排。
”現代資本主義是一系列偶然彙集到一起的結果:一個軟弱的君主政權和強大的議會,一部根深蒂固的習慣法以及常備軍制度的長期缺乏,還有自治傳統,這些都恰好彙集在了英國,構成了英國崛起的獨特背景。
[100] [1]秦漢之初全力打散大家族制,而漢代獨尊儒術之後,儒家“父子無異财”的觀念導緻上層社會大家族又開始出現。
比如東漢桓帝年間,姜肱幾兄弟“友愛天至,常共卧起。
及各娶妻,兄弟相戀,不能别寝,以系嗣當立,乃遞往就室”。
窮人為了避免戰禍和謀生,也往往憑宗族血緣關系集體投靠豪強大族。
[2]東漢建立者光武帝本人就是一個土豪,他曾經“藏亡匿死,吏不敢到門”。
[3]王育民:《中國人口史》,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第130頁。
葛劍雄先生認為這個數字對蔭庇人口的估計太多。
但是葛劍雄在《中國人口史》中說,因為資料缺乏,他也無法估算這個人數。
[4]《“唐代江南社會”國際學術研讨會暨中國唐史學會第十一屆年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第419頁。
[5]《“唐代江南社會”國際學術研讨會暨中國唐史學會第十一屆年會第二次會議論文集》,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第422頁。
[6]魏風華:《唐代士族政治》。
[7]參見吳鈎《宋代中國已邁入了近代的門檻》,《南方周末》。
[8]夏振坤:《發展的多維視角:反思與前瞻》,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第205頁。
[9]張傑:《“鄭和謎題”:國家的貿易激勵、選擇權與制度沖突》,《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2期。
[10]參見吳鈎《宋朝政府如何對付“販賣兒童”》,《各界》2017年第5期。
[11]參見王順君《歐洲貴族真的擁有過“初夜權”嗎?》,發表于微信公衆号“搜曆史”。
[12]王曉德:《天主教倫理與拉丁美洲不發達的文化根源——兼與新教倫理對美國發展作用的比較》,《拉丁美洲研究》2006年第4期。
[13]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第188頁。
[14]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第188頁。
[15]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第135頁。
[16]轉引自應志豪《從衰落走向複興——8—14世紀西歐商業發展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華中師範大學,2004。
[17]查理大帝還要求他的莊園中要有“鐵匠、金匠、銀匠、鞋匠、旋工、木匠、刀劍匠、漁夫、造胰工人,能造啤酒、蘋果酒、果酒以及其他飲料,能烤面包與點心的工人……”。
[18]風車的出現需要扇葉具有更好的力學結構,因此,風車的發明得益于帆的技術進步。
634~644年左右,波斯人發明了立軸式風車,随後傳入歐洲,又發展出水平軸的樣式。
[19]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第280頁。
[20]謝豐齋:《中西方的經濟差距何時拉開?》,《史學理論研究》2012年第4期。
[21]同樣,中國周代鐵器普及導緻生産力增長,但是井田制稅率還是不變。
因此,農民在種公地之餘,有時間大量開墾荒地,獲得大量私田,收入大幅增長。
正是這種情況導緻後來魯國的初稅畝改革。
[22]弗裡德裡希·希爾:《歐洲思想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23]進行這項研究的是清華大學的李稻葵、北京大學的管漢晖和牛津大學史蒂芬·布勞德伯利(StephenBroadberry)等人組成的團隊。
[24]1750年即清乾隆十五年。
雖然中國部分地區,比如江南地區和歐洲最富裕地區的生活水平相距還不太遠,但整體上落後了。
[25]侯建新:《工業革命前英國農民的生活與消費水平》,《世界曆史》2001年第1期。
[26]侯建新:《工業革命前英國農民的生活與消費水平》,《世界曆史》2001年第1期。
[27]約翰·巴羅:《我看乾隆盛世》,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馬戛爾尼使團到達天津口岸後,當地官員給使團的船隻送來大量的補給,其中有活牛、活豬、活雞、活鴨,在運送過程中,經過碰撞,有些豬和雞死掉了。
過了幾天,食物變質,他們就扔到海裡去了。
這個時候他們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景:英國人的船隻附近,很多天津人跑來看熱鬧,這些中國人一看洋人的船上扔下了死豬、死雞,好幾十人不顧生死遊到船邊來争搶。
英國人立刻明白了,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很低,連這些已經變質的死豬死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