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古代中國對商人的防範

關燈
特有的現象,在古代中國,如果想經商緻富,就必須與權力結合起來,尋找權力的保護。

    “三代以下,未有不仕而能富者。

    ”秦始皇開創新制度之後,中國人還沒有不依靠政治權力而能巨富的。

     所以從春秋至清代,“大商人毫無例外都是與政治有密切聯系的尋租成功者”。

    “子貢……範蠡、段幹木、白圭諸人,類皆賴政府上之地位,而幹商販之新事業。

    ”[48]子貢、範蠡、段幹木、白圭這樣著名的商人之所以成功,其實主要是因為他們有政治權力。

     《漢書·貨殖傳》載: (西漢)成都羅裒赀至千餘萬,……裒舉其半賂遺曲陽、定陵侯,依其權力,賒貸郡國,人莫敢負。

    擅鹽井之利,其年所得自倍,遂殖其貨。

     羅裒大手筆行賄權貴,借他們的威勢來經商,所以才能巨富。

     王毓铨研究明代私營工商業的發展發現,明代那些能賺大錢的大商人“不是一般的大商人,因為他們的商業活動不同于一般的商業經營。

    他們所憑借的主要不是資本而是封建特權和職權,他們所進行的完全不是公平交易而是用強豪奪,他們所獲得的基本上不是商業利潤而是豪奪的财富。

    隻有他們,如皇親壽甯侯張鶴齡,才能‘橫行江河,張打黃旗,勢如翼虎’。

    隻有他們,如勳臣翊國公郭勳,才能‘水陸舟車皆懸翊國公金字牌,騷擾關津,侵漁民利’”[49]。

    清代也是這樣。

    《紅樓夢》中的薛蟠是清代“皇商”的典型代表,清代鹽商無一不依靠政府給予的專賣權才能發财緻富。

     今天中國社會流行一句話,“經商要學胡雪岩”。

    高陽的小說《胡雪岩》也成為熱門的暢銷書,多次再版,銷勢不衰。

     那麼,胡雪岩是怎麼成功的呢?一句話:官商勾結。

    在官場上找到了過硬的靠山,因此被稱為“紅頂商人”。

     胡雪岩本來是錢莊的一個小夥計,為人精明強幹,很有心計。

    他看到困境之中的王有齡是一隻官場上的潛力股,因此投資于他,為此甚至不惜丢掉自己的飯碗,由此二人結成生死之交。

    王有齡後來官場發迹,胡雪岩利用王有齡的關系,開設錢莊,收獲了第一桶金。

     後來,胡雪岩又看準時機,以精心的算計和巧妙的手段,靠上了左宗棠,進行大量的權錢交易,借官場勢力,成為天下首富。

    然而“紅頂商人”畢竟隻是權力和市場交媾的私生子。

    他成因為攀附權力,敗也因為攀附權力,最終成了左宗棠和李鴻章權力角逐的犧牲品。

    胡雪岩破産之後下場是很慘的,連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在絕望中痛苦地死去。

     四 中國商人的地位在人類曆史上是比較特殊的,很少有國家如同中國這樣,用“士農工商”的排位,将商人列為社會等級的最低一等,并且在生活享受标準、子孫讀書就業等方面進行公開性的歧視。

    即使同樣處于東亞漢字文化圈的日本,因為沒有形成大一統的政治結構,商人地位也與中國不同。

     埃德溫·賴肖爾(EdwinReischauer)說因為中國經濟體量的巨大,本來能自然地産生規模巨大的民營企業,但是由于政府的刻意打壓,導緻這樣的企業無法出現:“從财源上看,中國本來有希望出現新的事業,但是力量強大的中央集權政府課稅過重,吞噬民營事業以為國家壟斷的例子在曆史上屢見不鮮。

    這樣一來,個人和集團的自發熱情完全被政府熄滅,阻止和妨礙了創建高效率的強大企業。

    ”[50] 日本的諸侯也不是不想把商人階層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權力之下,任由自己操縱,隻是因為封建體制下集權不夠,統治者無力控制商人,甚至經常被商人控制。

    所以和歐洲一樣,日本也出現了“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諸侯驚懼”這種在中國完全不可想象的情景。

    因此,在諸侯割據的時代,因為政治權力的松散,日本傳統商品經濟程度反而很高,商人更有安全感,更願意擴大投資,更容易影響諸侯的政治決策。

    這是明治維新時期日本經濟實現順利轉型的一個曆史基礎,也是日本企業家精神的一個生長基礎。

    “把日本的商人,特别是富裕農民與中國比較時,他們比由政府征收企業和課以重稅的中國商人、農民具有更大的安定感,其結果培植了日本商人和富裕農民今天所謂的企業精神。

    他們肯于為産業和商業進行長期投資,反之中國商人和農民則醉心于通過高利貸和單純的商業交易,取得短期的利潤,同時大多把剩餘利潤用來購買土地,認為這才是唯一安全的長期投資方法。

    ”[51] 這一點和歐洲很像,政府權力的渙散是歐洲商業精神生長的前提條件之一。

    賴肖爾說,歐洲缺乏強大的中央集權,因此也培養了高度的企業精神,讓人們敢于進行長期投資。

    所以他說,“歐洲和日本一樣,是從多樣性的封建體制和充分發展的社會結構的母胎中誕生的”,“在促進日本迅速近代化的諸因素中,有許多因素恐怕也是歐洲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