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關于“封建”與“郡縣”的2000年争論

關燈
壽命。

    接下來我們不妨放眼世界史,對比一下大一統郡縣時代的中國與中世紀的歐洲以及明治維新前的日本。

    我們會看到,中國曆史上很多現象是其他國家沒有或者罕見的。

     第一,世界史上極少出現中國這樣頻繁的“改朝換代”。

    如果我們隻讀中國史,也許會以為改朝換代是人類曆史發展之常态和必然。

    但是你看一下世界史,就會發現并非如此。

    日本是萬世一系,從上古神話時代到現在,日本的天皇始終是一個家族。

    西羅馬(共和加帝國)立國近千年,拜占庭帝國享國近千年。

    英國自1028年威廉一世諾曼征服後至今,國王都是威廉一世的後人。

    隻不過英國的王位繼承不是中國式的嚴格的父死子繼,而是摻雜了父女關系,兄弟關系,外孫、外孫女關系,以及堂兄弟關系。

    從不嚴格的意義上說,英國王位也可以說是千年一系了。

     有人說,不對,你不懂英國史,英國曆史上1000多年一共經曆了9個王朝呢,也是頻繁改朝換代。

    其實歐洲史上的這些王朝和中國王朝的意義完全不同。

    英國的王朝基本上都是由于上一個王朝的末代國王絕嗣,由親戚入繼大統,才導緻改朝換代。

    比如征服者威廉登基後開創了諾曼王朝,王位先後傳給他的兩個兒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

    三王之後,“絕嗣斷統”,斷絕了男性繼承人。

    于是亨利一世的外孫繼位,稱亨利二世,開創金雀花王朝。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他本是法國的安茹伯爵,紋章以金雀花為圖案。

    金雀花王朝傳了8代,最後一位國王理查二世被他的堂弟亨利四世發動宮廷政變奪取王位。

    新上台的亨利四世是蘭開斯特公爵之子,新王朝因此而得名“蘭開斯特王朝”。

    歐洲其他國家的王朝更替,也都屬此種情況。

    但這種王朝更替,隻相當于中國一個大王朝内部的紛争,而不是中國式的改朝換代。

     中國式的農民起義,也是世界曆史上獨一無二的現象。

    略略翻一翻世界史,人們就會驚奇地發現,“農民起義是曆史前進的動力”這一規律似乎主要在中國有效。

    西方的農民起義為數甚少。

    西歐從8世紀起,史書上才出現農民起義的記載,從那時起到16世紀的800年間,幾十個國家裡數得上的農民起義總共不過七八次。

    西方沒有一個王朝是被農民起義推翻的。

    西羅馬(共和加帝國)一共存在了近千年,内部矛盾也曾十分尖銳,但沒有發生一次導緻改朝換代的全民族革命。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中西農民起義的性質完全不同。

    中國的農民起義使命是改朝換代,規模巨大。

    而西方農民起義則更像是一種社會運動,破壞性遠較中國為小。

    1024年的法國布列塔尼起義,以恢複古老的村社制度為目标。

    997年,諾曼底農民舉行過一次大起義。

    一位編年史學家記載說,這次起義的原因是農民要“按自己的法規來使用森林附屬地和水源”。

     中國曆史的一個獨特現象,叫“皇帝夢”。

    在中國,成為皇帝沒有門檻,誰都可以做,因此有一句話叫“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在中國曆史上,乞丐、流民、士兵、權臣、異族,在皇位面前人人平等,都有機會成為“太祖高皇帝”。

    因此陳勝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豪言壯語:“王侯将相甯有種乎?”然而在歐洲,王侯将相确實是有“種”的,要做國王有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必須是貴族出身。

    因此歐洲的幾十頂王冠,一直是在天潢貴胄間傳來傳去。

    在歐洲曆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中國這樣一個農民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就“殺到東京奪了鳥位”的情況。

     日本也是這樣。

    王學泰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說:“一位同事曾向日本學者請教,日本人有沒有想當天皇的?那位日本朋友很驚訝,說那怎麼可能呢?天皇是神啊。

    ”言下之意普通人怎麼能當天皇呢?日本曆史基本和歐洲一樣,也是封建制,貴族一直是貴族,武士一直是武士,老百姓一直是老百姓。

    印度更是這樣,印度實行種姓制度,各種姓之間不能通婚,低種姓的人做國王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動不動就來場農民起義建立新王朝這個事,全世界範圍内隻有中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