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唐太宗是胡人還是漢人
關燈
小
中
大
一
唐代開國皇帝李淵也是一個鮮卑化的漢人。
關于李氏家族的血統,學者曆來有所争論。
有人說這一家族是少數民族,冒用了漢族血統。
早在唐代李世民當上皇帝的時候,就有一個和尚當面對李世民說李唐隐瞞自己的出身,亂認祖宗。
唐釋彥琮在《唐護法沙門法琳别傳》中記載,法琳大師對唐太宗說:“棄北代而認隴西,陛[14]即其事也。
”您本來是北代胡人的後裔,為什麼非要認隴西漢人為祖宗呢?宋代大理學家朱熹也很肯定地說“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朱子語類·曆代三》)。
李唐本來出自夷狄,所以不像漢族那樣講究禮儀,随便亂來。
明代學者楊慎講得比這更徹底:“唐一·一·乃夷狄,非中國人。
”(《升庵集。
李姓非一》) 不過陳寅恪先生考證認為,李唐雖然不是出自他們冒稱的隴西李氏涼武昭王一系,但應該還是漢人,“本為趙郡李氏之“破落戶”或“假冒牌”。
那麼,我們就姑且認為李氏的父系遠祖确實是漢人,但是由于李唐家庭先是跟着鮮卑人拓跋魏起家,接着又投靠了鮮卑化的匈奴人宇文北國,被賜姓“大野氏",世代與少數民族通婚,所以李唐血統中融人了大量匈奴人、鮮卑人的血液。
唐高祖李淵之前的混血情況沒有詳細記載[15],但是主流的曆史研究資料顯示,李淵的生母、皇後[16]和一個兒媳均為鮮卑人,也就是說,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生母和皇後是鮮卑人,唐高宗李治的曾祖母、祖母和生母是鮮卑人。
幾代連續混血,使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的唐太宗李世民最多隻有3/16的漢人血統。
所以如果純粹按血液成分的多少來算,李唐一族也可以算成是少數民族。
不光皇帝如此,唐代很多著名的文臣武将都是鮮卑人。
比如現在被我們貼在門上當“門神”的人物尉遲敬德,還有宇文士及、長孫無忌、元稹等22位宰相,還有劉禹錫等詩人,都是出自鮮卑族。
[17] 二 隻有了解了鮮卑傳統,我們才能理解隋唐兩朝的許多政治和社會現象。
比如唐高宗娶了唐太宗的“才人”武則天,相當于兒子娶“母親”,這對漢人來說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但對胡血甚濃的李唐家族來說,這正是遵從“父死,妻其後母”的鮮卑風俗。
就如朱熹所說“閨門失禮之事不可以為異”,即對唐代人來說,在家裡沒什麼禮儀是正常的。
李唐皇室中,兒子管父親叫“哥”,父親對兒子也自稱“哥哥”。
比如《舊唐書·王據傳》:“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氣唯有太平。
’”這裡的四哥,指的是唐玄宗的父親唐睿宗。
《淳化閣帖》收有唐太宗寫給他的兒子李治的信,在信裡,唐太宗自稱“哥哥敕”。
李唐皇族為什麼會有此家法呢?方壯猷、胡雙寶、趙文工等學者認為,這個“哥”字源自鮮卑語的“阿幹”一詞,鮮卑人以此稱尊長。
唐三彩多是胡人模樣,唐朝人“以胖為美”,喜歡體态肥胖的壯實女人,這都是鮮卑人的标準,而不是“纖纖弱質”的漢人标準。
為什麼中國曆史上隻有唐代出現了女皇呢?這也是鮮卑傳統的浮現。
草原民族沒有漢族男尊女卑的傳統,特别是鮮卑族“貴母賤父”“其俗從婦人計”,婦女在家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擁有極大的發言權,性格也比較強悍。
隋文帝的皇後獨孤氏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隋文帝是一個公認的性格強悍的君主,但也是一個著名的怕老婆的男人,每天在後宮活得膽戰心驚,不敢沾别的女人。
有一次他偶然臨幸了一個宮女,結果獨孤皇後馬上把這個宮女殺了。
隋文帝不敢向獨孤皇後發作,感覺非常郁悶,一生氣離
關于李氏家族的血統,學者曆來有所争論。
有人說這一家族是少數民族,冒用了漢族血統。
早在唐代李世民當上皇帝的時候,就有一個和尚當面對李世民說李唐隐瞞自己的出身,亂認祖宗。
唐釋彥琮在《唐護法沙門法琳别傳》中記載,法琳大師對唐太宗說:“棄北代而認隴西,陛[14]即其事也。
”您本來是北代胡人的後裔,為什麼非要認隴西漢人為祖宗呢?宋代大理學家朱熹也很肯定地說“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朱子語類·曆代三》)。
李唐本來出自夷狄,所以不像漢族那樣講究禮儀,随便亂來。
明代學者楊慎講得比這更徹底:“唐一·一·乃夷狄,非中國人。
”(《升庵集。
李姓非一》) 不過陳寅恪先生考證認為,李唐雖然不是出自他們冒稱的隴西李氏涼武昭王一系,但應該還是漢人,“本為趙郡李氏之“破落戶”或“假冒牌”。
那麼,我們就姑且認為李氏的父系遠祖确實是漢人,但是由于李唐家庭先是跟着鮮卑人拓跋魏起家,接着又投靠了鮮卑化的匈奴人宇文北國,被賜姓“大野氏",世代與少數民族通婚,所以李唐血統中融人了大量匈奴人、鮮卑人的血液。
唐高祖李淵之前的混血情況沒有詳細記載[15],但是主流的曆史研究資料顯示,李淵的生母、皇後[16]和一個兒媳均為鮮卑人,也就是說,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生母和皇後是鮮卑人,唐高宗李治的曾祖母、祖母和生母是鮮卑人。
幾代連續混血,使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的唐太宗李世民最多隻有3/16的漢人血統。
所以如果純粹按血液成分的多少來算,李唐一族也可以算成是少數民族。
不光皇帝如此,唐代很多著名的文臣武将都是鮮卑人。
比如現在被我們貼在門上當“門神”的人物尉遲敬德,還有宇文士及、長孫無忌、元稹等22位宰相,還有劉禹錫等詩人,都是出自鮮卑族。
[17] 二 隻有了解了鮮卑傳統,我們才能理解隋唐兩朝的許多政治和社會現象。
比如唐高宗娶了唐太宗的“才人”武則天,相當于兒子娶“母親”,這對漢人來說是完全不可接受的,但對胡血甚濃的李唐家族來說,這正是遵從“父死,妻其後母”的鮮卑風俗。
就如朱熹所說“閨門失禮之事不可以為異”,即對唐代人來說,在家裡沒什麼禮儀是正常的。
李唐皇室中,兒子管父親叫“哥”,父親對兒子也自稱“哥哥”。
比如《舊唐書·王據傳》:“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氣唯有太平。
’”這裡的四哥,指的是唐玄宗的父親唐睿宗。
《淳化閣帖》收有唐太宗寫給他的兒子李治的信,在信裡,唐太宗自稱“哥哥敕”。
李唐皇族為什麼會有此家法呢?方壯猷、胡雙寶、趙文工等學者認為,這個“哥”字源自鮮卑語的“阿幹”一詞,鮮卑人以此稱尊長。
唐三彩多是胡人模樣,唐朝人“以胖為美”,喜歡體态肥胖的壯實女人,這都是鮮卑人的标準,而不是“纖纖弱質”的漢人标準。
為什麼中國曆史上隻有唐代出現了女皇呢?這也是鮮卑傳統的浮現。
草原民族沒有漢族男尊女卑的傳統,特别是鮮卑族“貴母賤父”“其俗從婦人計”,婦女在家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擁有極大的發言權,性格也比較強悍。
隋文帝的皇後獨孤氏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隋文帝是一個公認的性格強悍的君主,但也是一個著名的怕老婆的男人,每天在後宮活得膽戰心驚,不敢沾别的女人。
有一次他偶然臨幸了一個宮女,結果獨孤皇後馬上把這個宮女殺了。
隋文帝不敢向獨孤皇後發作,感覺非常郁悶,一生氣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