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為什麼羅馬帝國分裂後不再統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中亞的又一支北匈奴侵入了波斯帝國。
也就是說,3~6世紀,歐亞大陸幾乎所有大的帝國,都被以原北匈奴為核心的遊牧民族入侵了。
這是全球範圍内第二次遊牧民族大入侵。
那麼,為什麼在這個時段,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明中心都受到了遊牧民族的入侵呢?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到了這個時候,世界上大部分文明中心都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進入了停滞和腐敗期。
在中國,從西漢末年開始,政治就開始腐敗,統治階級窮奢極欲,社會貧富差距拉大。
到了東漢,太監外戚輪番專政,皇帝一個接一個地非正常死亡。
而在羅馬帝國以及印度、波斯帝國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羅馬帝國後期的腐敗、朝政的混亂,與中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另一個原因,是遊牧民族出現了第二次技術進步。
遊牧民族在公元前1700~前1500年之間,就在世界範圍内掀起過一次大入侵浪潮,手執青銅武器、駕着馬拉戰車的遊牧民族差不多同時侵入了兩河流域,侵入了希臘和印度,也侵入了中國黃河流域。
這次入侵浪潮之所以興起,是因為他們出現了第一次技術進步,也就是發明了馬拉戰車。
然而,第二次大入侵,遊牧民族不再是站在戰車上了,而是騎在馬背上。
公元前1000年左右,馬的主要用途是為了駕車,遊牧民族還沒有學會騎馬。
在那之後,遊牧民族開始會騎在馬上作戰,實現了第二次技術進步,發展出騎射技術,機動性大為提高,并且實現了全民皆兵,戰鬥力大大增強,因此,遊牧民族才有可能建立具備國家雛形的更大的部落聯盟,對歐洲大陸的衆多帝國構成威脅,并且在他們衰弱的時候掀起第二次入侵大潮。
二 這次全歐亞範圍内的遊牧民族入侵大潮,在歐亞大陸兩端所造成的結果很不一樣。
入侵了中國北方的蠻族,也就是所謂的“五胡”,不久就先後被中國文化同化。
中國曆史在經曆了一個波動期後,隋朝又實現了南北方的統一,中國王朝又一次開始了漫長的自我循環,中國文化的發展并沒有受到根本的影響。
而在羅馬帝國,西羅馬一經解體,就再也沒能恢複,在西羅馬的廢墟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蠻族國家,演變成歐洲林立的小國,導緻歐洲中世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黑暗時代的到來。
再後來,黑暗當中冒出曙光,誕生了歐洲新文明。
因此有學者認為,沒有當時的蠻族入侵,就沒有今天獨特的西方文化。
那麼為什麼同樣的蠻族入侵,在中國和西方的結果不同呢?為什麼中華帝國在崩潰後總能統一,而西羅馬帝國一旦崩潰,就再也不能複建呢?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漢帝國制度上的特點是高度劃一,而羅馬帝國内部沒有形成中國意義上的統一。
所以羅馬帝國打散之後,就很難再統一起來。
這一事實也再度證明了,中國文明自古以來就存在着統一這一内在的基因,而西方不存在這種基因。
前面我們分析了中國文明的統一基因,但是還有一些因素沒有講到。
在這裡有必要再補充幾句。
形成中國統一傳統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語言文字。
中國自古以來,在語言文字上一直是統一的,而西方不是。
人類文字發展的一個普遍規律,是從象形文字、表意文字,發展為表音文字。
埃及原來的象形文字非常發達,但是到3世紀時,就開始用希臘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了。
但是中國文化沒有跨過很多其他文明跨過的門檻。
比如其他文明早就從血
也就是說,3~6世紀,歐亞大陸幾乎所有大的帝國,都被以原北匈奴為核心的遊牧民族入侵了。
這是全球範圍内第二次遊牧民族大入侵。
那麼,為什麼在這個時段,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明中心都受到了遊牧民族的入侵呢?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到了這個時候,世界上大部分文明中心都已經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進入了停滞和腐敗期。
在中國,從西漢末年開始,政治就開始腐敗,統治階級窮奢極欲,社會貧富差距拉大。
到了東漢,太監外戚輪番專政,皇帝一個接一個地非正常死亡。
而在羅馬帝國以及印度、波斯帝國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羅馬帝國後期的腐敗、朝政的混亂,與中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另一個原因,是遊牧民族出現了第二次技術進步。
遊牧民族在公元前1700~前1500年之間,就在世界範圍内掀起過一次大入侵浪潮,手執青銅武器、駕着馬拉戰車的遊牧民族差不多同時侵入了兩河流域,侵入了希臘和印度,也侵入了中國黃河流域。
這次入侵浪潮之所以興起,是因為他們出現了第一次技術進步,也就是發明了馬拉戰車。
然而,第二次大入侵,遊牧民族不再是站在戰車上了,而是騎在馬背上。
公元前1000年左右,馬的主要用途是為了駕車,遊牧民族還沒有學會騎馬。
在那之後,遊牧民族開始會騎在馬上作戰,實現了第二次技術進步,發展出騎射技術,機動性大為提高,并且實現了全民皆兵,戰鬥力大大增強,因此,遊牧民族才有可能建立具備國家雛形的更大的部落聯盟,對歐洲大陸的衆多帝國構成威脅,并且在他們衰弱的時候掀起第二次入侵大潮。
二 這次全歐亞範圍内的遊牧民族入侵大潮,在歐亞大陸兩端所造成的結果很不一樣。
入侵了中國北方的蠻族,也就是所謂的“五胡”,不久就先後被中國文化同化。
中國曆史在經曆了一個波動期後,隋朝又實現了南北方的統一,中國王朝又一次開始了漫長的自我循環,中國文化的發展并沒有受到根本的影響。
而在羅馬帝國,西羅馬一經解體,就再也沒能恢複,在西羅馬的廢墟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蠻族國家,演變成歐洲林立的小國,導緻歐洲中世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黑暗時代的到來。
再後來,黑暗當中冒出曙光,誕生了歐洲新文明。
因此有學者認為,沒有當時的蠻族入侵,就沒有今天獨特的西方文化。
那麼為什麼同樣的蠻族入侵,在中國和西方的結果不同呢?為什麼中華帝國在崩潰後總能統一,而西羅馬帝國一旦崩潰,就再也不能複建呢? 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秦漢帝國制度上的特點是高度劃一,而羅馬帝國内部沒有形成中國意義上的統一。
所以羅馬帝國打散之後,就很難再統一起來。
這一事實也再度證明了,中國文明自古以來就存在着統一這一内在的基因,而西方不存在這種基因。
前面我們分析了中國文明的統一基因,但是還有一些因素沒有講到。
在這裡有必要再補充幾句。
形成中國統一傳統的,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語言文字。
中國自古以來,在語言文字上一直是統一的,而西方不是。
人類文字發展的一個普遍規律,是從象形文字、表意文字,發展為表音文字。
埃及原來的象形文字非常發達,但是到3世紀時,就開始用希臘字母拼寫自己的語言了。
但是中國文化沒有跨過很多其他文明跨過的門檻。
比如其他文明早就從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