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為什麼羅馬帝國分裂後不再統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一
羅馬和秦漢兩大帝國之間有很多相同之處。
事實上,羅馬帝國之所以滅亡,也與大漢帝國有比較直接的關系。
在羅馬帝國和秦漢帝國之間,有一片廣闊的草原,由蒙古延伸到烏克蘭一帶,叫作歐亞大草原,它實際上把羅馬和秦漢連接在了一起。
這片草原上發生的大事,有的時候也會連鎖影響到歐亞兩端。
在歐亞大草原的東部,生活着強大的匈奴部族,對秦漢帝國的生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因此秦始皇修築長城,希望把他們攔在草原。
漢高祖甚至親自率領大軍迎擊匈奴,結果在大同被困7日,差點喪命。
直到漢武帝時期,中國才有能力着手解決匈奴問題,漢武帝派衛青和霍去病多次出兵。
經過持續不斷的打擊,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分,南匈奴成為中國的附庸,而北匈奴依然桀骜不馴。
于是到了東漢時期,中國聯合南匈奴攻打北匈奴,北匈奴受到極為沉重的打擊後,往西遷徙到了中亞,在中亞停留了一段時間後,一部分匈奴人繼續西進,在4世紀晚期,到達黑海沿岸。
匈奴人的西進引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匈奴人的作戰方法跟後來被歐洲人稱為“黃禍”的蒙古人很相似。
歐洲人以前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民族: 當時的羅馬曆史學家阿米阿努斯·馬爾切利努斯把他們描寫成“幾乎粘在馬上”的人,說他們“體态奇形怪狀,相貌奇醜無比,不由使人認為他們是雙足野獸……” 稍經激怒,他們就奮起作戰,排成楔形隊形,發出各種狂叫聲,投入戰鬥;他們敏捷靈活,有意分散成不規則隊形,兵鋒所至,屠戮殆盡……他們沒有固定居所,沒有房屋,沒有法律,沒有穩定的生計;他們乘坐着大篷車,像難民一樣四處流浪。
[8] 匈奴人的戰鬥力是如此強大,在他們的壓力下,原來生活在羅馬帝國邊境上的西哥特人被迫離開原來的生存領地,進入羅馬帝國境内。
378年,西哥特人大舉入侵羅馬帝國,殺死羅馬皇帝。
這就是西方曆史上所說的蠻族入侵。
西哥特人是東日耳曼人的一支,從那之後,6個部族的日耳曼人相繼進入羅馬帝國,其情形與中國所謂的“五胡亂華”非常相似。
他們的入侵導緻羅馬帝國分裂。
476年,西羅馬滅亡,隻有東羅馬繼續存在。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羅馬帝國的崩潰是中國打擊匈奴戰争的結果。
這可以認為是世界曆史的“蝴蝶效應”。
而在大緻的曆史同一時段,在中國也發生了極為相似的一幕,隻不過時間上比歐洲早了100年。
就在北匈奴西侵前70年左右,304年,南匈奴乘機南下,引起了所謂的“五胡亂華”。
311年,在羅馬城第一次陷落于蠻族前100年,當時中國西晉的首都洛陽也第一次陷落少數民族之手,中國因此分裂成兩塊。
北邊一塊,被蠻族占領;南邊一塊,成為東晉和南朝。
這和東西羅馬的局面是非常相似的。
也就是說,羅馬帝國和中國大緻上在同時段被蠻族入侵,并導緻一半疆土被占領,隻有另一半殘存下來。
那麼,中國和羅馬的曆史進程為什麼如此相似呢? 放眼世界曆史,這一現象不僅存在于中國和羅馬,而是屬于全世界範圍内的一個大的遊牧民族入侵浪潮。
前面說過,匈奴部落遷到中亞之後,有一支部落向西進軍,導緻西羅馬滅亡,但是其他大部分匈奴人還是停留在中亞。
不久之後,停留在中亞的一支北匈奴,在455年左右,又往南進發,侵入印度,導緻印度北部著名的笈多帝國的滅亡。
大約在484年
事實上,羅馬帝國之所以滅亡,也與大漢帝國有比較直接的關系。
在羅馬帝國和秦漢帝國之間,有一片廣闊的草原,由蒙古延伸到烏克蘭一帶,叫作歐亞大草原,它實際上把羅馬和秦漢連接在了一起。
這片草原上發生的大事,有的時候也會連鎖影響到歐亞兩端。
在歐亞大草原的東部,生活着強大的匈奴部族,對秦漢帝國的生存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因此秦始皇修築長城,希望把他們攔在草原。
漢高祖甚至親自率領大軍迎擊匈奴,結果在大同被困7日,差點喪命。
直到漢武帝時期,中國才有能力着手解決匈奴問題,漢武帝派衛青和霍去病多次出兵。
經過持續不斷的打擊,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分,南匈奴成為中國的附庸,而北匈奴依然桀骜不馴。
于是到了東漢時期,中國聯合南匈奴攻打北匈奴,北匈奴受到極為沉重的打擊後,往西遷徙到了中亞,在中亞停留了一段時間後,一部分匈奴人繼續西進,在4世紀晚期,到達黑海沿岸。
匈奴人的西進引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匈奴人的作戰方法跟後來被歐洲人稱為“黃禍”的蒙古人很相似。
歐洲人以前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民族: 當時的羅馬曆史學家阿米阿努斯·馬爾切利努斯把他們描寫成“幾乎粘在馬上”的人,說他們“體态奇形怪狀,相貌奇醜無比,不由使人認為他們是雙足野獸……” 稍經激怒,他們就奮起作戰,排成楔形隊形,發出各種狂叫聲,投入戰鬥;他們敏捷靈活,有意分散成不規則隊形,兵鋒所至,屠戮殆盡……他們沒有固定居所,沒有房屋,沒有法律,沒有穩定的生計;他們乘坐着大篷車,像難民一樣四處流浪。
[8] 匈奴人的戰鬥力是如此強大,在他們的壓力下,原來生活在羅馬帝國邊境上的西哥特人被迫離開原來的生存領地,進入羅馬帝國境内。
378年,西哥特人大舉入侵羅馬帝國,殺死羅馬皇帝。
這就是西方曆史上所說的蠻族入侵。
西哥特人是東日耳曼人的一支,從那之後,6個部族的日耳曼人相繼進入羅馬帝國,其情形與中國所謂的“五胡亂華”非常相似。
他們的入侵導緻羅馬帝國分裂。
476年,西羅馬滅亡,隻有東羅馬繼續存在。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羅馬帝國的崩潰是中國打擊匈奴戰争的結果。
這可以認為是世界曆史的“蝴蝶效應”。
而在大緻的曆史同一時段,在中國也發生了極為相似的一幕,隻不過時間上比歐洲早了100年。
就在北匈奴西侵前70年左右,304年,南匈奴乘機南下,引起了所謂的“五胡亂華”。
311年,在羅馬城第一次陷落于蠻族前100年,當時中國西晉的首都洛陽也第一次陷落少數民族之手,中國因此分裂成兩塊。
北邊一塊,被蠻族占領;南邊一塊,成為東晉和南朝。
這和東西羅馬的局面是非常相似的。
也就是說,羅馬帝國和中國大緻上在同時段被蠻族入侵,并導緻一半疆土被占領,隻有另一半殘存下來。
那麼,中國和羅馬的曆史進程為什麼如此相似呢? 放眼世界曆史,這一現象不僅存在于中國和羅馬,而是屬于全世界範圍内的一個大的遊牧民族入侵浪潮。
前面說過,匈奴部落遷到中亞之後,有一支部落向西進軍,導緻西羅馬滅亡,但是其他大部分匈奴人還是停留在中亞。
不久之後,停留在中亞的一支北匈奴,在455年左右,又往南進發,侵入印度,導緻印度北部著名的笈多帝國的滅亡。
大約在4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