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秦漢與羅馬的神奇聯系

關燈
一 曆史學家通常把中華帝國分成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秦漢帝國,所謂第一帝國。

    第二個階段是隋唐宋帝國,所謂第二帝國。

    第三個階段是元明清帝國,所謂第三帝國。

     長久以來,人們熱衷于比較秦漢帝國和羅馬帝國。

    這是曆史學界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出了很多書和論文。

     為什麼呢?因為這是當時世界上“唯二”的兩個大帝國,他們之間存在着一種非常奇妙的共鳴。

     從空間上看,這兩大帝國分處歐亞大陸的兩端,一個在東頭,一個在西頭。

    從時間上看,兩大帝國的誕生大體同時,當然,我們說“誕生”,是指帝國最初源頭的誕生。

    秦漢帝國的誕生,是指秦國這個諸侯國的出現。

    羅馬帝國的誕生,是指羅馬城邦的出現。

    秦國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呢?是公元前750年,秦通過戰争占據了周平王口頭封給它的土地,正式成為一個邦國。

    3年之後,羅馬城奠基。

    也就是說,這兩大帝國的出生時間隻差了3年。

     接下來,這兩大帝國都經曆了幾百年的時間,才最終完成了統一。

    秦國用了500多年,從一個小小的邦國,變成了吞并六國的統一大帝國,而羅馬用了700多年的時間,從一個城邦,變成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兩個帝國的壽命也差不太多。

    從秦始皇統一天下(前221年),到東漢滅亡(220年),一共是441年。

    而從公元前27年奧古斯都成為皇帝,羅馬由共和國轉為帝國,到西羅馬帝國崩潰的476年,羅馬帝國總共存在了503年。

    兩大帝國的壽命隻差了幾十年。

     從領土面積上看,漢朝和羅馬帝國的疆域都是500萬左右平方公裡,都是由1500~2000個行政區劃組成。

    [6] 除了這些大的方面相似外,在一些細節上,兩個帝國也很相似,比如他們都非常喜愛黃金。

    2015年,考古工作隊從海昏侯墓中出土了200斤左右的黃金,非常引人注目。

    和後來的朝代比,漢代黃金的使用量是非常大的,皇帝賞賜功臣,動不動就上萬斤黃金。

    羅馬人也酷愛黃金。

    據彭信威計算,西漢與羅馬擁有的黃金總量非常接近,都是273噸左右,“幾乎完全一樣”。

     這兩個帝國,當時沒有任何直接交往,卻出現這麼多相似的地方,這種同步性非常驚人。

     二 任何曆史事實背後都有其原因。

    秦漢與羅馬的相似也不是巧合的。

     這兩個帝國,都是青銅時代過渡到鐵器時代的産物。

     我們以前講過,青銅時代形成的國家規模比較小,因為青銅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生産力。

    鐵器普及後,糧食産量增加,人口迅速增長,各文明中心開始直接連接,為統一大帝國創造了條件。

     秦漢和羅馬這兩個帝國的前身,在青銅時代,都是處在文明邊緣區的落後小國。

    秦國遠在西陲,一直被文明中心區瞧不起。

    羅馬一開始也是偏遠地區的落後小國,當時歐洲的文明中心區是希臘一帶,與羅馬距離很遠,所以當時希臘的學者如亞裡士多德、希羅多德并不知道羅馬的存在。

     新文明總是在舊文明的邊緣區成長起來的,這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規律性現象。

    秦國和羅馬處在文明圈的邊緣,這樣他們一方面能夠接收到文明中心的輻射,另一方面,他們身上舊文明的包袱又比較輕,所以在鐵器時代到來時,他們就能夠最先轉型成功。

    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羅馬發展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次體制變革,則是公元前509年由“王政”變成“共和”,從此迸發出巨大活力,開始漫長的擴張進程。

     三 然而,歐亞大陸兩頭這兩個帝國,在表面的相似下,内在的結構和性格卻完全不同。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點,皇帝制度。

     秦漢和羅馬都号稱帝國。

    從字面上看,帝國就是由皇帝統治的國家。

     因此很多中國讀者看到“羅馬帝國”幾個字,也許會産生這樣幾個問題: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