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夏商周三代:血緣紐帶的擴大
關燈
小
中
大
非常長期、需要繼續付出努力的研究任務》,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
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37601/38374/zy38378/Document/1630143/1630143.htm
[23]參見黃顯功:《月下掩卷:史林學步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第243頁。
[24]王甯:《〈釋支幹〉辯補——〈釋支幹〉研究之四》,《郭沫若學刊》1997年第2期。
[25]史有為編:《漢語外來詞》(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13,第36頁。
[26]《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就認為,中國文明是在本土繁榮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本土文化一直是連續發展的。
外來的物種和技術隻是刺激了中華文明的發展,而并沒有改變它的基本性格。
[27]嚴文明:《史前聚落考古的重要成果——〈姜寨〉評述》,《文物》1990年第12期。
[28]劉明:《先秦儒家生死觀探析》,碩士學位論文,鄭州大學,2004。
[29]範州成:《從殷墟蔔辭看血緣祖先崇拜的由來》,碩士學位論文,蘇州大學,2005。
[30]範州成:《從殷墟蔔辭看血緣祖先崇拜的由來》,碩士學位論文,蘇州大學,2005。
[31]“薩滿教”是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原始信仰,今天仍然遺存于中國東北、蒙古、北美、澳大利亞、北極因紐特人地帶。
張光直認為,“薩滿式的文明是中國古代文明最主要的一個特征”。
薩滿“登天入地進行宇宙飛行”的觀念和中國古代的“巫觋通天”觀念一脈相承。
商代文化中表現出大量薩滿教的特征。
商人起自東北(傅斯年《夷夏東西說》),商人的酒文化和占蔔文化,明顯地混合了薩滿教和祖先崇拜。
[32]塞缪爾·E.芬納:《統治史》(卷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第477頁。
[33]劉學堂:《彩陶與青銅的對話》,商務印書館,2016,第203頁。
[34]王以欣:《古代中國與希臘羅馬世界的通靈術——一個文化比較研究》,《外國曆史研究》2018年第1期。
[35]塞缪爾·E.芬納:《統治史》(卷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第111頁。
[36]陳宣良:《中國文明的本質》(卷五),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16,第90頁。
[37]塞缪爾·E.芬納:《統治史》(卷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第110頁。
[38]“中國古代文明不同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後者依賴貿易獲取必需品和貴重物品,貿易對經濟至關重要,也是政治體制形成的關鍵所在。
而古代中國人主要依靠豐富的本地自然資源滿足生業需求。
”(劉莉、陳星燦:《中國考古學: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早期青銅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第415頁。
) [39]劉莉、陳星燦:《中國考古學: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早期青銅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第412頁。
[40]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文物出版社,1986,第23頁。
[41]佛教寺廟是外來文化,道教也是後起的,不在此論之列。
[42]這樣的話,夏朝的這種天下共主的地位就很不穩固。
我們都聽說過後羿射日的傳說,據說後羿就一度取代了夏朝君主的統治地位。
原來夏啟死了之後,他的兒子太康繼位。
但是這個太康不怎麼争氣,能力比較差,于是東夷一個叫有窮氏的部落趁機西進,這個部落的首領就是那位著名的善射的後羿,他把太康趕跑,即位稱王(後)。
夏朝直到少康才複國,史稱“少康中興”。
但是經此一變,夏朝的國王對天下“萬國”的統治更是隻剩下名義上的意義。
[43]馮盛國:《兩周時期華夷關系研究》,博士學位論文,陝西師範大學,2014。
[44]如果想深入了解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參考陳民鎮的論文《奴隸社會之辯——重審中國奴隸社會階段論争》,《曆史研究》2017年第1期。
[45]在甲骨蔔辭中可以看到,羌人戰俘大量被用作祭祀中的人牲。
[46]徐複觀:《兩漢思想史》,九州出版社,2014,第28頁。
[47]劉澤華、王茂和、王蘭仲:《專制權力與中國社會》,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第5頁。
[24]王甯:《〈釋支幹〉辯補——〈釋支幹〉研究之四》,《郭沫若學刊》1997年第2期。
[25]史有為編:《漢語外來詞》(增訂本),商務印書館,2013,第36頁。
[26]《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就認為,中國文明是在本土繁榮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本土文化一直是連續發展的。
外來的物種和技術隻是刺激了中華文明的發展,而并沒有改變它的基本性格。
[27]嚴文明:《史前聚落考古的重要成果——〈姜寨〉評述》,《文物》1990年第12期。
[28]劉明:《先秦儒家生死觀探析》,碩士學位論文,鄭州大學,2004。
[29]範州成:《從殷墟蔔辭看血緣祖先崇拜的由來》,碩士學位論文,蘇州大學,2005。
[30]範州成:《從殷墟蔔辭看血緣祖先崇拜的由來》,碩士學位論文,蘇州大學,2005。
[31]“薩滿教”是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原始信仰,今天仍然遺存于中國東北、蒙古、北美、澳大利亞、北極因紐特人地帶。
張光直認為,“薩滿式的文明是中國古代文明最主要的一個特征”。
薩滿“登天入地進行宇宙飛行”的觀念和中國古代的“巫觋通天”觀念一脈相承。
商代文化中表現出大量薩滿教的特征。
商人起自東北(傅斯年《夷夏東西說》),商人的酒文化和占蔔文化,明顯地混合了薩滿教和祖先崇拜。
[32]塞缪爾·E.芬納:《統治史》(卷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第477頁。
[33]劉學堂:《彩陶與青銅的對話》,商務印書館,2016,第203頁。
[34]王以欣:《古代中國與希臘羅馬世界的通靈術——一個文化比較研究》,《外國曆史研究》2018年第1期。
[35]塞缪爾·E.芬納:《統治史》(卷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第111頁。
[36]陳宣良:《中國文明的本質》(卷五),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16,第90頁。
[37]塞缪爾·E.芬納:《統治史》(卷一),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第110頁。
[38]“中國古代文明不同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後者依賴貿易獲取必需品和貴重物品,貿易對經濟至關重要,也是政治體制形成的關鍵所在。
而古代中國人主要依靠豐富的本地自然資源滿足生業需求。
”(劉莉、陳星燦:《中國考古學: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早期青銅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第415頁。
) [39]劉莉、陳星燦:《中國考古學: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早期青銅時代》,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7,第412頁。
[40]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文物出版社,1986,第23頁。
[41]佛教寺廟是外來文化,道教也是後起的,不在此論之列。
[42]這樣的話,夏朝的這種天下共主的地位就很不穩固。
我們都聽說過後羿射日的傳說,據說後羿就一度取代了夏朝君主的統治地位。
原來夏啟死了之後,他的兒子太康繼位。
但是這個太康不怎麼争氣,能力比較差,于是東夷一個叫有窮氏的部落趁機西進,這個部落的首領就是那位著名的善射的後羿,他把太康趕跑,即位稱王(後)。
夏朝直到少康才複國,史稱“少康中興”。
但是經此一變,夏朝的國王對天下“萬國”的統治更是隻剩下名義上的意義。
[43]馮盛國:《兩周時期華夷關系研究》,博士學位論文,陝西師範大學,2014。
[44]如果想深入了解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參考陳民鎮的論文《奴隸社會之辯——重審中國奴隸社會階段論争》,《曆史研究》2017年第1期。
[45]在甲骨蔔辭中可以看到,羌人戰俘大量被用作祭祀中的人牲。
[46]徐複觀:《兩漢思想史》,九州出版社,2014,第28頁。
[47]劉澤華、王茂和、王蘭仲:《專制權力與中國社會》,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第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