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國文明起源的世界因素
關燈
小
中
大
一
關于夏朝的出現,中國傳統史書的解釋是,本來原始部族的三個領袖堯、舜、禹之間一直是高風亮節地禅讓的。
然而後來大禹産生了私心,改變了傳位方式,傳給了兒子,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就這樣出現了。
當然,真實的曆史絕不可能這樣簡單。
上一章我們講到,夏王朝出現在河南,是中國内部各文明中心之間交流的結果,而現代考古學的進展則證明夏王朝的出現也有世界因素的刺激。
什麼世界因素呢?那就是青銅文明、小麥、牛和羊從中東傳到中國,推動了中國曆史上早期王朝的出現和發展。
[11] 前面說過,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出現在中東。
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比夏朝要早。
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就已經建立了發達的灌溉網,進入文明時代。
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已經建立城邦,從農村人變成城裡人,修建了巨大而精美的神廟,留下了衆多精美的塑像,創立了成熟的曆法,還用楔形文字記載了當時複雜的社會生活(讀這些文字,你會驚訝于那時人類的心智已經成熟精微到那樣的程度)。
而當時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人,還處于原始社會末期。
青銅文明最早也産生在中東。
中東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經開始使用青銅器。
人類學界已逐漸達成共識:“大約五千年前西亞和中亞部分地區已進入青銅時代,逐漸形成了青銅時代世界體系,歐洲與東亞都是這個體系的邊緣地區。
大約四千年前東亞開始進入青銅時代世界體系。
”[12] 這一點在考古學上的證據非常明顯。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已經挖掘出來的成熟的青銅器,按時間順序,是先出現在中東,然後出現在新疆,經過新疆的綠洲一點點向中國内陸傳播,經過甘肅,沿着黃河,傳到夏王朝可能的首都二裡頭。
“中國北方,由西往東,四壩文化、朱開溝文化、夏家店之下層,這一連串位在北疆的文化,都有銅刀、銅制裝飾品出土,其間有相當的一緻性,時代大都在公元前第二千年紀早、中期。
從地理位置來看,它們可以說連成一條青銅進入中國的通道。
”[13]中原地區發現的第一批青銅器,是公元前19世紀後期,在二裡頭文化第一、第二期出現的為數不多的一批青銅器,它們帶着濃郁的西北早期青銅文化圈風格。
因此,在絲綢之路之前,已經存在着一條青銅之路了。
沿着這條青銅之路傳進來的,不隻有青銅,還有小麥、黃牛和羊。
這些也都是從中亞傳進來的。
有人說,牛、羊都是六畜之一,難道不是中國本土的物種嗎? 還真不是。
中國内地的所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沒發現過公元前2500年之前的馴養黃牛和綿羊的遺骸。
事實上,考古學家公認,人類文明最早期的一些馴化物種,幾乎都是在中亞和中東出現的,比如距今10000年前,人類在中亞西部馴化了小麥;也差不多同時,也就是10000年前,人類在中東馴化了綿羊和山羊;距今8000年前,人類在中東一帶馴化了黃牛。
“根據考古資料,中國沒有小麥、大麥和燕麥栽培過程的證據”,“綿羊和山羊引入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和小麥、大麥的東傳是平行發生的”[14],這些馴化物種,小麥、牛和羊,傳入中國的途徑和青銅相同,它們先是傳入新疆,然後傳入了中原。
在公元前2500年之後,馴養的牛和羊的骸骨開始出現在中國内地的遺址中,而且數量越來越多。
所以考古發現,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公元前2500年以前用來祭祀的供品一直是豬,從來沒有出現過牛和羊。
而到了商周時代,就普遍地改用牛和羊了。
“中原地區,除了傳統的豬殉葬外,綿羊首先在河南偃師商城成為殉葬儀式中的組成部分。
這種做法在商代晚期的都城安陽殷墟變得更加司空見慣。
”[15]商代甲骨文中多次提到“太牢”和“少牢”,太牢就是指祭祀時用牛、羊和豬,少牢就是隻用羊和豬。
因此,六畜之中,隻有一半,也就是豬、狗、雞,是中國的土産。
其他三種,馬、牛、羊,都
然而後來大禹産生了私心,改變了傳位方式,傳給了兒子,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就這樣出現了。
當然,真實的曆史絕不可能這樣簡單。
上一章我們講到,夏王朝出現在河南,是中國内部各文明中心之間交流的結果,而現代考古學的進展則證明夏王朝的出現也有世界因素的刺激。
什麼世界因素呢?那就是青銅文明、小麥、牛和羊從中東傳到中國,推動了中國曆史上早期王朝的出現和發展。
[11] 前面說過,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出現在中東。
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比夏朝要早。
公元前3500年,蘇美爾人就已經建立了發達的灌溉網,進入文明時代。
公元前3000年,蘇美爾人已經建立城邦,從農村人變成城裡人,修建了巨大而精美的神廟,留下了衆多精美的塑像,創立了成熟的曆法,還用楔形文字記載了當時複雜的社會生活(讀這些文字,你會驚訝于那時人類的心智已經成熟精微到那樣的程度)。
而當時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人,還處于原始社會末期。
青銅文明最早也産生在中東。
中東早在公元前4000年就已經開始使用青銅器。
人類學界已逐漸達成共識:“大約五千年前西亞和中亞部分地區已進入青銅時代,逐漸形成了青銅時代世界體系,歐洲與東亞都是這個體系的邊緣地區。
大約四千年前東亞開始進入青銅時代世界體系。
”[12] 這一點在考古學上的證據非常明顯。
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已經挖掘出來的成熟的青銅器,按時間順序,是先出現在中東,然後出現在新疆,經過新疆的綠洲一點點向中國内陸傳播,經過甘肅,沿着黃河,傳到夏王朝可能的首都二裡頭。
“中國北方,由西往東,四壩文化、朱開溝文化、夏家店之下層,這一連串位在北疆的文化,都有銅刀、銅制裝飾品出土,其間有相當的一緻性,時代大都在公元前第二千年紀早、中期。
從地理位置來看,它們可以說連成一條青銅進入中國的通道。
”[13]中原地區發現的第一批青銅器,是公元前19世紀後期,在二裡頭文化第一、第二期出現的為數不多的一批青銅器,它們帶着濃郁的西北早期青銅文化圈風格。
因此,在絲綢之路之前,已經存在着一條青銅之路了。
沿着這條青銅之路傳進來的,不隻有青銅,還有小麥、黃牛和羊。
這些也都是從中亞傳進來的。
有人說,牛、羊都是六畜之一,難道不是中國本土的物種嗎? 還真不是。
中國内地的所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沒發現過公元前2500年之前的馴養黃牛和綿羊的遺骸。
事實上,考古學家公認,人類文明最早期的一些馴化物種,幾乎都是在中亞和中東出現的,比如距今10000年前,人類在中亞西部馴化了小麥;也差不多同時,也就是10000年前,人類在中東馴化了綿羊和山羊;距今8000年前,人類在中東一帶馴化了黃牛。
“根據考古資料,中國沒有小麥、大麥和燕麥栽培過程的證據”,“綿羊和山羊引入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和小麥、大麥的東傳是平行發生的”[14],這些馴化物種,小麥、牛和羊,傳入中國的途徑和青銅相同,它們先是傳入新疆,然後傳入了中原。
在公元前2500年之後,馴養的牛和羊的骸骨開始出現在中國内地的遺址中,而且數量越來越多。
所以考古發現,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公元前2500年以前用來祭祀的供品一直是豬,從來沒有出現過牛和羊。
而到了商周時代,就普遍地改用牛和羊了。
“中原地區,除了傳統的豬殉葬外,綿羊首先在河南偃師商城成為殉葬儀式中的組成部分。
這種做法在商代晚期的都城安陽殷墟變得更加司空見慣。
”[15]商代甲骨文中多次提到“太牢”和“少牢”,太牢就是指祭祀時用牛、羊和豬,少牢就是隻用羊和豬。
因此,六畜之中,隻有一半,也就是豬、狗、雞,是中國的土産。
其他三種,馬、牛、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