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夏朝為什麼出現在河南
關燈
小
中
大
一
在我上學的時候,曆史課本是這樣開始的:
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生活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
上百萬年前,中國大地上生活着許多原始人類,比如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和北京猿人。
今天的中國人是從這些古人類進化來的。
這聽起來非常合理。
中國人自古生活在中國,原湯化原食,聽起來很自然。
然而,今天的分子人類學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複旦大學有一個“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他們做了一項研究,一共采集了12000多名中國人的Y染色體進行分析。
他們發現,中國人和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人類一樣,是六萬多年前從非洲走出來的。
[5]也就是說,六萬多年前,生活在東非(大約在今天的埃塞俄比亞一帶)的一些現代人,也叫“智人”,開始向外遷移。
其中一部分智人在大約三萬年前,抵達今天中國的疆域之内。
有人問,那麼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和北京猿人到哪兒去了呢?很不幸,早就滅絕了,他們的基因對今天的中國人沒有影響。
[6] 分子人類學的研究建立在大量的科學數據基礎上,所以在世界上被比較廣泛地接受,成為主流認識。
但是在中國,存在兩種看法。
第一種是接受分子人類學的研究成果,第二種則仍然堅持原來的獨立起源說,認為中國人和世界上其他人類不一樣,是獨立起源的。
[7] 二 分子人類學的研究認為,智人最早是從雲南和珠江流域進入中國的,來到中國後,又很快向北遷徙,迅速遍布中國大地。
進入新石器時代後,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許多個文明中心,對考古學比較感興趣的讀者肯定都知道北方的紅山文化、中原的仰韶文化、東方的龍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西南地區的三星堆文化。
當然,這些文化中心彼此相距都比較遠,它們如同一顆顆星星,在當時文明還是一片黑暗的中國大地上,一點點地亮起來,所以,考古學中稱這個時代為“滿天星鬥”。
這些文化中心有的在遼河流域,有的在陝西,有的在長江下遊,那個時候草萊未辟,交通非常不方便,甚至可以說沒有交通,因此有學者說它們“從起源到興盛均是各自獨立發展起來的”。
我們從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這些文化确實都帶有自己強烈的個性,風格各異。
但是,這些文化中心也都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共性,比如對玉器的重視和崇拜。
我們知道,玉器這個東西,中國人一直是很重視的,但是世界上其他地方很少出現。
在世界各古代文化中,隻有大洋洲的新西蘭及中美洲的墨西哥等極少幾個地方發現了玉器,但是出現的時代都比較晚,而且持續了很短的時間就消失了。
而在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很多文化中心就出現了玉器,比如紅山文化那個著名的玉豬龍,是距今約8000~7000年的東西,屬于新石器時代早期。
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期,在中國各個文化中心,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乎都出現了玉器,這在人類曆史上其他地區是絕無僅有的。
因此費孝通先生曾經說過,中國的玉器“是西方文化中未見而是中華文明所獨有的”。
而且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那就是新石器時代中期,各地出土的玉器長得還很不一樣,各有特點。
然而到了晚期,就長得越來越像,甚至完全一樣了。
比如最早出現在薛家崗文化中的玉琮,造型就很有特點。
後來,在長江下遊的良渚文化中出現的玉琮和玉璧,發展到非常精美的階段。
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大地上從甘肅陝北到山東河北,再到湖南,都出現了這樣的玉琮和玉璧,長得與良渚文化中的幾乎一模一樣。
所以讀這些考古資料的時候,我經常感覺很驚訝。
在六七千年前,中國大地上還沒有道路,各個文明中心之間就已經開始了交流,而且這種交流還越來越密切。
一個文明中心的東西,往往不過百十來年,就傳到了幾千千米外的另一個文明中心。
因此,那時候各地交通聯系之密切,可能遠超過今人的想象。
[8]所以
上百萬年前,中國大地上生活着許多原始人類,比如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和北京猿人。
今天的中國人是從這些古人類進化來的。
這聽起來非常合理。
中國人自古生活在中國,原湯化原食,聽起來很自然。
然而,今天的分子人類學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複旦大學有一個“現代人類學研究中心”,他們做了一項研究,一共采集了12000多名中國人的Y染色體進行分析。
他們發現,中國人和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人類一樣,是六萬多年前從非洲走出來的。
[5]也就是說,六萬多年前,生活在東非(大約在今天的埃塞俄比亞一帶)的一些現代人,也叫“智人”,開始向外遷移。
其中一部分智人在大約三萬年前,抵達今天中國的疆域之内。
有人問,那麼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和北京猿人到哪兒去了呢?很不幸,早就滅絕了,他們的基因對今天的中國人沒有影響。
[6] 分子人類學的研究建立在大量的科學數據基礎上,所以在世界上被比較廣泛地接受,成為主流認識。
但是在中國,存在兩種看法。
第一種是接受分子人類學的研究成果,第二種則仍然堅持原來的獨立起源說,認為中國人和世界上其他人類不一樣,是獨立起源的。
[7] 二 分子人類學的研究認為,智人最早是從雲南和珠江流域進入中國的,來到中國後,又很快向北遷徙,迅速遍布中國大地。
進入新石器時代後,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許多個文明中心,對考古學比較感興趣的讀者肯定都知道北方的紅山文化、中原的仰韶文化、東方的龍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西南地區的三星堆文化。
當然,這些文化中心彼此相距都比較遠,它們如同一顆顆星星,在當時文明還是一片黑暗的中國大地上,一點點地亮起來,所以,考古學中稱這個時代為“滿天星鬥”。
這些文化中心有的在遼河流域,有的在陝西,有的在長江下遊,那個時候草萊未辟,交通非常不方便,甚至可以說沒有交通,因此有學者說它們“從起源到興盛均是各自獨立發展起來的”。
我們從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這些文化确實都帶有自己強烈的個性,風格各異。
但是,這些文化中心也都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共性,比如對玉器的重視和崇拜。
我們知道,玉器這個東西,中國人一直是很重視的,但是世界上其他地方很少出現。
在世界各古代文化中,隻有大洋洲的新西蘭及中美洲的墨西哥等極少幾個地方發現了玉器,但是出現的時代都比較晚,而且持續了很短的時間就消失了。
而在中國,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很多文化中心就出現了玉器,比如紅山文化那個著名的玉豬龍,是距今約8000~7000年的東西,屬于新石器時代早期。
到了新石器時代中期,在中國各個文化中心,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乎都出現了玉器,這在人類曆史上其他地區是絕無僅有的。
因此費孝通先生曾經說過,中國的玉器“是西方文化中未見而是中華文明所獨有的”。
而且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那就是新石器時代中期,各地出土的玉器長得還很不一樣,各有特點。
然而到了晚期,就長得越來越像,甚至完全一樣了。
比如最早出現在薛家崗文化中的玉琮,造型就很有特點。
後來,在長江下遊的良渚文化中出現的玉琮和玉璧,發展到非常精美的階段。
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大地上從甘肅陝北到山東河北,再到湖南,都出現了這樣的玉琮和玉璧,長得與良渚文化中的幾乎一模一樣。
所以讀這些考古資料的時候,我經常感覺很驚訝。
在六七千年前,中國大地上還沒有道路,各個文明中心之間就已經開始了交流,而且這種交流還越來越密切。
一個文明中心的東西,往往不過百十來年,就傳到了幾千千米外的另一個文明中心。
因此,那時候各地交通聯系之密切,可能遠超過今人的想象。
[8]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