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夏朝為什麼出現在河南
關燈
小
中
大
徐良高在《中國民族文化源新探》中說:“到了約公元前4000年,我們就看見了一個會持續一千多年的有力的程序的開始,那就是這些文化彼此密切聯系起來,而且它們有了共同的考古上的成分,這些成分把它們帶入了一個大的文化網。
” 三 說到這裡,我要介紹一個我非常認可的觀點。
這是斯塔夫裡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多次強調的:“文明是在交流和碰撞中産生的。
” 人類的整個曆史證明,一種文明能不能進步,往往取決于它能否從外界獲得刺激。
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機會越多,各自進步也就越快。
而那些長期與世隔絕的社會,注定要停滞,因為它們接收不到外來的刺激和壓力。
這就是幾乎所有高級的文明都産生在歐亞大陸的原因。
我們知道,世界共有五大洲,但是較為發達的文明,比如中東文明、希臘羅馬文明、印度文明、中國文明,都産生在歐亞大陸,埃及文明也緊鄰歐亞大陸的中心區。
美洲、非洲中部和南部、澳洲都隻産生了相對低級的文明。
為什麼呢?顯然是因為歐亞大陸的地理環境是相互聯通的,特别是因為有了地中海,各文明可以相互促進、相互啟發,中東文明、埃及文明、希臘羅馬文明,都是環地中海文明,而美洲、非洲與澳洲相對隔離。
“文化的進步取決于某個社會群體擁有的向其鄰近社會群體學習經驗的機會。
該社會群體的發現會傳播給其他社會群體,且這種交往越多,學習的機會就越大。
文化最簡單的部落基本上是那些與世隔絕較長時期、因而無法從其鄰近部落的文化成就中獲益的部落。
”[9]所以,交流帶來文明成長。
那麼,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王朝,出現在河南。
河南在地理上有什麼特點呢?它位于“天下之中”。
所以我們今天還管河南叫“中州”。
我們講過,中國的地理環境是封閉的,北邊是草原,東南是大海,西邊是青藏高原。
在這種地勢的包圍之下,是可以相互交流的中國腹地,而這個腹地的中心就是河南。
為什麼中東會率先在人類曆史上出現文明呢?因為中東正好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之間的十字路口,是當時各個新石器文化中心交流的中心地帶,所以它能從周圍吸取到最多的信息,受到最大的刺激。
因此,這個地區在人類曆史上非常重要,我們知道,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這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中東,人類最早的農業社會、最早的城市也都起源于中東。
河南也是這樣,它在中國大地的各文化中心中,處于中心位置。
所以我們從出土的文物來看,一開始,黃河中遊的新石器時代文明并不比其他文化——比如紅山文化——先進,但是它的地理位置好,各地文明的交流都要經過它,所以它可以不斷接觸,不斷學習外來文化。
與此同時,河南周圍沒有天險,四面都是威脅,文明部族想要生存下去,就要強化自我組織的能力。
這就刺激它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的誕生地。
所以徐良高說:“夏朝之所以在黃河中遊地區興起,一方面是因為,它同各個周邊文化的交往接觸均便利,有利于它吸收各個文化的優點與長處,另一方面,它受到周邊各文化的沖擊、壓力最大,挑戰最嚴重,應戰也就最有力,發展也就最快,優勢地位從而率先确立,強有力的社會組織機構出現,一統國家建立了。
”關于夏朝的存在及時間,現在世界學術界還有争議。
[10]中國主流學術界一般認為,夏朝的存在是确定無疑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夏朝的領土大部分在河南。
但是對于夏朝前期的首都在何處,卻一直沒有新的發現。
一般認為,在河南省西部發現的二裡頭,可能是夏朝中後期的首都之一。
漢族的前身叫華夏族,“華夏”今天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都是因為夏這個朝代而起。
當然,夏朝的出現,除了位于中國地理位置的中心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它也受到了中國版圖之外的文明的刺激。
” 三 說到這裡,我要介紹一個我非常認可的觀點。
這是斯塔夫裡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多次強調的:“文明是在交流和碰撞中産生的。
” 人類的整個曆史證明,一種文明能不能進步,往往取決于它能否從外界獲得刺激。
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機會越多,各自進步也就越快。
而那些長期與世隔絕的社會,注定要停滞,因為它們接收不到外來的刺激和壓力。
這就是幾乎所有高級的文明都産生在歐亞大陸的原因。
我們知道,世界共有五大洲,但是較為發達的文明,比如中東文明、希臘羅馬文明、印度文明、中國文明,都産生在歐亞大陸,埃及文明也緊鄰歐亞大陸的中心區。
美洲、非洲中部和南部、澳洲都隻産生了相對低級的文明。
為什麼呢?顯然是因為歐亞大陸的地理環境是相互聯通的,特别是因為有了地中海,各文明可以相互促進、相互啟發,中東文明、埃及文明、希臘羅馬文明,都是環地中海文明,而美洲、非洲與澳洲相對隔離。
“文化的進步取決于某個社會群體擁有的向其鄰近社會群體學習經驗的機會。
該社會群體的發現會傳播給其他社會群體,且這種交往越多,學習的機會就越大。
文化最簡單的部落基本上是那些與世隔絕較長時期、因而無法從其鄰近部落的文化成就中獲益的部落。
”[9]所以,交流帶來文明成長。
那麼,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王朝——夏王朝,出現在河南。
河南在地理上有什麼特點呢?它位于“天下之中”。
所以我們今天還管河南叫“中州”。
我們講過,中國的地理環境是封閉的,北邊是草原,東南是大海,西邊是青藏高原。
在這種地勢的包圍之下,是可以相互交流的中國腹地,而這個腹地的中心就是河南。
為什麼中東會率先在人類曆史上出現文明呢?因為中東正好地處歐亞非三大洲之間的十字路口,是當時各個新石器文化中心交流的中心地帶,所以它能從周圍吸取到最多的信息,受到最大的刺激。
因此,這個地區在人類曆史上非常重要,我們知道,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這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中東,人類最早的農業社會、最早的城市也都起源于中東。
河南也是這樣,它在中國大地的各文化中心中,處于中心位置。
所以我們從出土的文物來看,一開始,黃河中遊的新石器時代文明并不比其他文化——比如紅山文化——先進,但是它的地理位置好,各地文明的交流都要經過它,所以它可以不斷接觸,不斷學習外來文化。
與此同時,河南周圍沒有天險,四面都是威脅,文明部族想要生存下去,就要強化自我組織的能力。
這就刺激它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的誕生地。
所以徐良高說:“夏朝之所以在黃河中遊地區興起,一方面是因為,它同各個周邊文化的交往接觸均便利,有利于它吸收各個文化的優點與長處,另一方面,它受到周邊各文化的沖擊、壓力最大,挑戰最嚴重,應戰也就最有力,發展也就最快,優勢地位從而率先确立,強有力的社會組織機構出現,一統國家建立了。
”關于夏朝的存在及時間,現在世界學術界還有争議。
[10]中國主流學術界一般認為,夏朝的存在是确定無疑的,時間大約是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6世紀,夏朝的領土大部分在河南。
但是對于夏朝前期的首都在何處,卻一直沒有新的發現。
一般認為,在河南省西部發現的二裡頭,可能是夏朝中後期的首都之一。
漢族的前身叫華夏族,“華夏”今天是中國的代名詞之一,都是因為夏這個朝代而起。
當然,夏朝的出現,除了位于中國地理位置的中心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它也受到了中國版圖之外的文明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