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我都忘了。

    别提了,誰也不欠誰了。

    ” “那你準備咋辦?” “誰知道?解脫了,你也解脫了,放心,不會再糾纏你了。

    ”我長出一口氣。

     “别說那麼難聽,還是朋友嘛。

    ”她緘默了片刻,“還去北京嗎?” “去幹嘛?找陳甯安開書店?”我笑。

     “我要是不走,我們可以合夥,我們做朋友還行。

    ” “做啥啊,我現在都不名一文啦。

    ”我一聲歎息。

     “股市虧掉了?” “差不多虧光啦,盡割肉。

    ” “夠慘的,你在怪我吧?多少次讓你别打電話,讓你别輕舉妄動,先冷靜下來,你不聽。

    ” 我苦笑:“我沒怪你,隻怪自己命運不濟,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遇到了錯誤的人。

    ” “呵呵,還是怪我。

    ”她笑起來。

     “戀愛中的人都像蠢驢,我知道我傻。

    ” “你也别自責了。

    人有很多生活方式,自己覺得好就行。

    ” “聽起來跟支書或政委似的。

    ”我冷笑起來。

     “呵呵,諷刺我吧?” “行啦。

    你好好搞學問,早日拿到學位,拿到綠卡,找到老公。

    我也放心了。

    ”我強壓哽咽,努力在裝A和裝C之間尋求支撐。

     她又笑起來:“擔心我嫁不出去啊?” “是啊,麻煩到哪兒都是麻煩。

    ”我也笑。

     “我一點也不麻煩,如果願意,馬上就可以解決你所臆想出來的所謂麻煩。

    ” “哦,我忘了你在那邊屬于稀有物種了。

    ” “其實,和你做朋友我還是挺樂意的。

    ” “深感榮幸。

    ”我酸溜溜地,“留美博士和下崗職工交朋友,這事可上‘新聞鹹播’和《知己》雜志啦。

    ” “咋又來了,光榮啊?有你這麼年輕的下崗職工嗎?再說,你老這樣說,誰在乎啊?真成祥林嫂啦。

    人隻在乎你是不是成功,你缺心眼啊?”她責備道。

     “呵呵,我是有自知之明。

    ” 2 家人感到寬慰,希望我不要瞎折騰了,美國對他們而言實在太遙遠了。

    我決定在成都玩幾天,托人帶來那部難産的書稿。

    從頭到尾修改一次,到打印室守着一字一句輸入,存入軟盤。

    我和聯系過的出版社一一聯系,都沒明确的說法。

     2001年春節後,我常去網吧消遣,看一些火爆起來的網絡文學,就想在網上連載看看反應。

    幾家門戶網站同時推出後,讀者反應之強烈令我大吃一驚,一天評論便上萬條。

    我給編輯們聯系,讓他們看看盛況。

    武彤彤也很興奮,動員留學生去看。

    家人為我高興,我媽第一次去了網吧,她戴着老花鏡,看着電腦屏幕上她兒子的照片,讀着一些評論,覺得這也不錯。

    我蠢蠢欲動又想去北京了。

     一份大報上有一篇人物專訪。

    東北青年胡蒙,詩人,四處晃蕩,忽覺人生珍貴,拒絕再玩。

    他跑到北京,抓住一次機會,策劃了一本關于高科技的書賣給美國人,轉眼賺了一千萬,成了出版界神話。

    熱血沸騰之餘,想和這個傳奇人物通個電話。

    我那破書能賺個百八十萬就心滿意足啦。

     我找到那個記者,客客氣氣說明來意,他很爽快地給了胡蒙手機号碼。

    我估計胡蒙這樣的人一定忙得鈔票掉地上都顧不上彎腰,惟獨午後那段時間要麼打盹要麼蹲馬桶,總有談話的空檔。

    于是午後打過去,電話通了,可能因為這一段風頭太勁,啥樣電話習以為常,“喂——”那一聲很随意。

    我先對他恭維一番,他呵呵不值一提不值一提,以後還有很長路要走。

    他說出版市場複蘇,機會來了。

    我趁機提起我的書,讓他上網站看看。

    他讓我三天後給他電話。

     三天後的通話異常愉快,胡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