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關燈
區考古發掘,說起和樊老師的愛情,“相識未名湖,相愛珞珈山,相守莫高窟”,說起自己無悔的一生……場面令人感動和難忘,那一天很多與會者都落淚了。

    那一次會後,他們倆一同去藍旗營看望宿白先生。

     2017年7月29日,彭老師去世。

    葬禮異常樸素,她沒有驚動任何人。

    2018年2月1日,宿白先生也去世了。

     2017年中秋節那天,我的手機上顯示了樊老師發來的一條短信,她說:“今天是中秋,我一個人在九層樓下散步,今天莫高窟的月亮非常圓,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現在非常想念你……”當時我的眼淚就止不住往外湧。

    我知道痛失愛人的樊老師心裡,已經把我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我撥通了她的電話,聽到了九層樓夜晚的風聲,風中傳來她疲憊的、令人心疼的聲音。

    她說自己每天整理彭老師的遺物,一邊還整理了一些供我參考的研究材料和關于敦煌學的書,準備打包整理好寄給我。

     我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對全書進行核對和修改,準備擇時與樊老師核對書稿。

    沒有想到的是2017年初,我父親确診為晚期肺癌,之後的一年我陷入了極度的忙亂和焦慮中。

    2018年7月,我父親去世,整整一年我無暇顧及其他事情。

    出版的時間一推再推。

    令我永遠難忘的是,從我父親生病到去世的這段時間,樊老師每隔兩三天就會來一個電話寬慰我、鼓勵我。

    她剛剛失去了親愛的丈夫,而我失去了最疼愛我的父親,失去至親的悲傷可以想見。

    她在電話裡反複勸我要想開,要往前看,我從她的安慰裡獲得力量和信心。

    2018年大年三十,我知道樊老師一個人在敦煌過,沒有彭老師在一起過年,一定很孤單,便給她去了電話。

    她告訴我,她把老彭的照片放在餐桌前,她和老彭一起吃了年夜飯,她對老彭說:“老彭,晚上咱倆一起看春晚。

    ” 2019年3月,樊老師對我說:“顧老師,我想好了,我要到北京去住一段時間,我覺得我應該全力配合你校對書稿。

    ”我知道她是心疼我太累了,但是我很擔心她是否抽得出時間,因為2019年初,她剛剛榮獲“改革先鋒”的稱号,有許多許多活動等着她參加。

    但是她執意要來北大和我一起修訂書稿,并且不讓我告訴任何人她在北京。

    就這樣,從3月到6月,我們先後躲在北大勺園和中關新園,朝夕相處,手不釋卷,除了吃飯,其餘時間都在核對書稿,終于把這本書一章一章地修改完畢。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感謝的人太多。

    王旭東院長多次前來探望,趙聲良院長和蘇伯民、張先堂兩位副院長參與了對部分章節的核對工作。

    趙聲良院長親自審閱書稿并提出重要建議;蘇伯民副院長就涉及石窟保護問題的第九、十章給出了專業性的建議;張先堂副院長為第五章内容提供了很多新的資料,并參與校對核實了第四、五、八章。

    董書海博士負責前期的會議和錄音;敦煌研究院的楊雪梅同志為此書提供了許多材料和照片;敦煌研究院的許強同志協助做了許多工作,他和馬翠芸同志還負責護送樊老師往來敦煌和北京;數字中心的吳健和孫志軍同志提供了珍貴的照片,孫志軍同志還拍攝了封面照片。

    特别要感謝我的兩位學生王一哲和劉燦。

    王一哲負責安排落實樊老師在京校稿期間一切生活上的問題,在後期還協助查閱材料、核對書稿。

    劉燦協助我補錄和整理了部分章節的回憶内容,查找檔案和相關文獻資料。

    在此過程中,大家和樊老師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還要感謝樊老師的兩位兒子,他們是如此信任我,凡是我想了解的,對我知無不言,為我提供了許多材料,讓我了解到一個真實的母親和妻子。

    特别要感謝譯林出版社的顧愛彬社長和編輯團隊,給了我們極大的理解、寬容、信任和支持。

     2019年5月28日完稿的那天,樊老師提出一定要做東請大家吃個飯。

    那天,她特意帶上她的錢包,請我們在北大“怡園”中餐廳吃了頓豐盛的午餐。

     五 這本書前後寫了将近四年。

    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獲是樊老師對我的言傳身教。

     這四年的時光有幸和樊老師在一起,從師生關系,到忘年之交,尤其是最後校對書稿的這段時間,我就好像跟着樊老師又讀了一期研究生。

    她把自己對于敦煌很多問題的思考毫無保留地告訴我,把關于人生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讓我在這個過程中零距離地接近她、了解她、認識她,體會她最真實的内在心靈節奏和精神世界。

     寫作這本書的過程,讓我真正走近樊錦詩,懂得樊錦詩。

     她和雙胞胎姐姐六個半月就出生,奇迹般地活了下來;她得過小兒麻痹症,幾乎癱瘓,幸好沒有落下後遺症;她遭遇過青黴素過敏,死而複生;她經曆過父親的非正常死亡,經受過含冤受辱的日子;她也忍受過夫妻兩地分居十九年的艱難歲月……她能夠活下來,還能活出她希望于自己的那個樣子,做出一番令人動容的事業,是一個奇迹。

    她那兩條瘦弱的腿,從上海走到了北京,從北京走到了西北,去到了萬裡之遙的敦煌,走過荒漠和戈壁,走過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坎坷和崎岖,這一走就是五十多年。

     樊錦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