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錦詩年表
關燈
小
中
大
報告。
出版個人論文集《隴上學人叢書:樊錦詩卷》。
2015年 卸任當了17年之久的敦煌研究院院長職務,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敦煌吐魯番學會名譽會長。
應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邀請,參加“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讨會”,發表論文《〈敦煌石窟全集〉考古報告編撰的探索》。
為智慧樹網北京大學共享課程《藝術與審美》跨校直播課課堂講授了題為《燦爛佛宮——絲綢之路和敦煌莫高窟》的講座。
參加國務院參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館“當前曆史文化遺産保護中的主要問題和建議”調研組對敦煌莫高窟的保護、利用和管理情況的調研活動。
參加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專題調研,先後到蘭州市大雁灘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金城關文化博覽園、七裡河小學、八路軍駐蘭辦事處紀念館、敦煌市博物館、敦煌莫高窟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調研。
參加中央文史研究館組織的“‘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考察活動,考察了福建省福州、莆田、廈門、泉州、漳州的市、縣、鎮、村二十多處遺址、遺存和博物館,向中央文史研究館提交了《關于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福建省遺存考察幾點想法的彙報》。
2016年 被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聘為特邀訪問教授。
在《光明日報》發表《莫高窟堅守者:保護傳承世界遺産的文化自覺與擔當》《敦煌學的曆史、傳承和突破發展》二文。
在《求是》發表《永遠的敦煌》一文。
在北京參加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代表史學界做了題為《推動敦煌學發展,為“一帶一路”做貢獻》的發言。
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敦煌手書遺産”國際會議,發表題為《敦煌圖像與文獻反映的古代波斯文化影響》的演講。
參加在美國洛杉矶蓋蒂中心舉辦的“敦煌石窟寺——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展覽新聞發布會和開幕式;“回顧樊錦詩一生在莫高窟的貢獻座談會”,發表題為《簡述對敦煌莫高窟保護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實踐》的演講。
參加中央文史研究館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産地的保護管理與科學利用”,在陝西秦始皇陵博物院,湖北武當山,河北清東陵、金三陵、承德避暑山莊等世界文化遺産地考察調研,參與起草了《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管理與合理利用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2017年 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第四次會議、第五次會議,先後提交《關于加強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科技工作》《關于加快推進文物科技保護創新》兩份提案,均被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列為重點提案,并榮獲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優秀提案,後來被國家采納,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在北京為國家圖書館舉辦的“部級領導幹部講座”做題為《敦煌莫高窟和藏經洞的價值及其現代文化角色》的演講。
應邀出席由中國古迹遺址保護協會主辦的“ICOMOS·國際古迹遺址日”主場活動“文化遺産與可持續旅遊論壇”,做《實現文化遺産保護和利用雙赢——以敦煌莫高窟為例》主題發言。
參加全國政協舉辦的“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專題協商會,做了題為《堅定文化自信,講講敦煌故事》的發言。
《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獲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優秀獎。
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撰寫《從北大到敦煌》紀念文章,發表于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精神的魅力》。
受中央電視台之邀,參加《朗讀者》節目的錄制。
2017年7月29日 彭金章先生在上海去世。
2018年1月31 日出席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聽取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建議座談會”,并做題為《要加強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影響力》的發言。
參加中央電視台《國家記憶》之《傳薪者——守護敦煌 樊錦詩》專題欄目錄制。
參加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天水市政府主辦的第十屆“薪火相傳文化遺産築夢者”頒獎典禮,并獲“——終身成就獎”,成為繼著名文物專家謝辰生、羅哲文後第三位獲得該獎項的業内人士。
為《三聯生活周刊》錄制《敦煌,璀璨的藝術寶庫》音頻節目。
為2018年香港“數碼敦煌——天上人間的故事”展覽,撰文《敦煌石窟與香港敦煌之友的情緣》;為“平山郁夫的絲路世界——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的文物精品”展覽,撰文《平山郁夫先生的廣闊絲路世界》。
出席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的四十年”文藝晚會,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出席“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号,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獎狀,獲“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稱号。
辦理退休手續。
2019年 參加由中宣部、教育部和共青團中央共同組織開展的“改革先鋒進校園”宣講活動。
榮獲“改革開放40年感動甘肅人物——‘工行杯’隴人驕子”榮譽稱号。
應中央電視台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欄目之邀,做了主題為《跨越千年的敦煌之美》演講的錄制。
出席甘肅省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109周年“傾情禮贊新中國·巾帼奮進新時代”主題活動,并榮獲“隴原巾帼先鋒”獎。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出版。
出版個人論文集《隴上學人叢書:樊錦詩卷》。
2015年 卸任當了17年之久的敦煌研究院院長職務,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敦煌吐魯番學會名譽會長。
應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邀請,參加“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讨會”,發表論文《〈敦煌石窟全集〉考古報告編撰的探索》。
為智慧樹網北京大學共享課程《藝術與審美》跨校直播課課堂講授了題為《燦爛佛宮——絲綢之路和敦煌莫高窟》的講座。
參加國務院參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館“當前曆史文化遺産保護中的主要問題和建議”調研組對敦煌莫高窟的保護、利用和管理情況的調研活動。
參加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作用”專題調研,先後到蘭州市大雁灘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金城關文化博覽園、七裡河小學、八路軍駐蘭辦事處紀念館、敦煌市博物館、敦煌莫高窟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調研。
參加中央文史研究館組織的“‘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考察活動,考察了福建省福州、莆田、廈門、泉州、漳州的市、縣、鎮、村二十多處遺址、遺存和博物館,向中央文史研究館提交了《關于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福建省遺存考察幾點想法的彙報》。
2016年 被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聘為特邀訪問教授。
在《光明日報》發表《莫高窟堅守者:保護傳承世界遺産的文化自覺與擔當》《敦煌學的曆史、傳承和突破發展》二文。
在《求是》發表《永遠的敦煌》一文。
在北京參加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代表史學界做了題為《推動敦煌學發展,為“一帶一路”做貢獻》的發言。
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參加“敦煌手書遺産”國際會議,發表題為《敦煌圖像與文獻反映的古代波斯文化影響》的演講。
參加在美國洛杉矶蓋蒂中心舉辦的“敦煌石窟寺——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展覽新聞發布會和開幕式;“回顧樊錦詩一生在莫高窟的貢獻座談會”,發表題為《簡述對敦煌莫高窟保護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實踐》的演講。
參加中央文史研究館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産地的保護管理與科學利用”,在陝西秦始皇陵博物院,湖北武當山,河北清東陵、金三陵、承德避暑山莊等世界文化遺産地考察調研,參與起草了《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管理與合理利用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2017年 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第四次會議、第五次會議,先後提交《關于加強文化遺産保護與傳承科技工作》《關于加快推進文物科技保護創新》兩份提案,均被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列為重點提案,并榮獲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優秀提案,後來被國家采納,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
在北京為國家圖書館舉辦的“部級領導幹部講座”做題為《敦煌莫高窟和藏經洞的價值及其現代文化角色》的演講。
應邀出席由中國古迹遺址保護協會主辦的“ICOMOS·國際古迹遺址日”主場活動“文化遺産與可持續旅遊論壇”,做《實現文化遺産保護和利用雙赢——以敦煌莫高窟為例》主題發言。
參加全國政協舉辦的“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專題協商會,做了題為《堅定文化自信,講講敦煌故事》的發言。
《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獲第七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優秀獎。
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撰寫《從北大到敦煌》紀念文章,發表于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精神的魅力》。
受中央電視台之邀,參加《朗讀者》節目的錄制。
2017年7月29日 彭金章先生在上海去世。
2018年1月31 日出席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聽取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建議座談會”,并做題為《要加強文化遺産保護與利用,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影響力》的發言。
參加中央電視台《國家記憶》之《傳薪者——守護敦煌 樊錦詩》專題欄目錄制。
參加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天水市政府主辦的第十屆“薪火相傳文化遺産築夢者”頒獎典禮,并獲“——終身成就獎”,成為繼著名文物專家謝辰生、羅哲文後第三位獲得該獎項的業内人士。
為《三聯生活周刊》錄制《敦煌,璀璨的藝術寶庫》音頻節目。
為2018年香港“數碼敦煌——天上人間的故事”展覽,撰文《敦煌石窟與香港敦煌之友的情緣》;為“平山郁夫的絲路世界——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的文物精品”展覽,撰文《平山郁夫先生的廣闊絲路世界》。
出席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的四十年”文藝晚會,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出席“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号,頒授“改革先鋒”獎章、獎狀,獲“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稱号。
辦理退休手續。
2019年 參加由中宣部、教育部和共青團中央共同組織開展的“改革先鋒進校園”宣講活動。
榮獲“改革開放40年感動甘肅人物——‘工行杯’隴人驕子”榮譽稱号。
應中央電視台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欄目之邀,做了主題為《跨越千年的敦煌之美》演講的錄制。
出席甘肅省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109周年“傾情禮贊新中國·巾帼奮進新時代”主題活動,并榮獲“隴原巾帼先鋒”獎。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