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錦詩年表
關燈
小
中
大
化部之邀,為文化部發表題為《敦煌石窟及其世界文化遺産價值》的專題演講。
應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邀請,赴日本開展學術考察和文化交流活動。
向十一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提交了《關于堅決要求改變敦煌——格爾木鐵路設計方案敦煌段線路的建議》的提案,此提案得到全國政協的高度重視,敦——格鐵路設計方案敦煌段線路得到妥善解決。
2010年 入選“甘肅省領軍人才”。
主持籌辦“2010敦煌論壇:吐蕃時期敦煌石窟藝術國際研讨會”。
參加上海舉辦的國際博協大會并做《對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産保護與旅遊和諧發展的探索》的主題發言。
撰寫《橫亘在文明交融中的莫高窟》發表于《光明日報》。
主編的中英文版《敦煌石窟》由倫敦出版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出版。
主編的《敦煌與隋唐城市文明》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編的《解讀敦煌》(全13冊)系列叢書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
先後接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文化報》《甘肅日報》《明報》《生活》《外灘畫報》,以及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西部大開發記者團等媒體雜志的采訪。
2011年 主持并編寫《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于2011年8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
主持編制的《敦煌莫高窟保護總體規劃》已通過國家文物局評審,由甘肅省政府公布實施。
主持籌辦“2011敦煌論壇:文化遺産與數字化技術國際學術研讨會”,并發表論文《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中的應用》。
應邀赴法國法蘭西學院、遠東學院參加法中敦煌學讨論會并發表文章《段文傑先生對敦煌研究事業的貢獻》《敦煌石窟考古報告的編撰》。
為配合2011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主持籌辦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博蘊華光——敦煌藝術展”并發表題為《絲綢之路與敦煌莫高窟》的主題講座。
2012年 榮獲“感動甘肅·十大隴人驕子”稱号。
為慶祝香港特别行政區成立15周年,應邀赴英國參加以“敦煌與香港:通往古代及現代中國之門”為主題的研讨會,并做了題為《敦煌莫高窟藝術表現的東西方貿易和文化往來兼談敦煌莫高窟保護》的主題發言。
應文化部邀請,赴埃及和希臘開展學術考察和文化交流活動,發表題為《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産地——敦煌莫高窟》的演講。
赴日本神戶、東京等地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并出席神戶大學美術史學部舉辦的“敦煌·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讨會”和日本創價學會和東洋哲學研究所聯合舉辦的“《法華經》——和平與共生的啟示展”的開幕式,分别發表了題為《從莫高窟壁畫看日中文化交流》,以及《敦煌石窟中見到的東西貿易與文化交流》的學術報告。
應邀赴土耳其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參加由中國文化部、土耳其文化旅遊部和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共同舉辦,敦煌研究院和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共同承辦的“印象敦煌——中國文化大展”開幕式,并發表題為《敦煌壁畫中所見到的東西方貿易和文化往來》演講。
參加上海博物館60周年慶祝活動,并發表題為《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充分展示敦煌文化藝術魅力》的主題演講。
參加敦煌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建“文物保護聯合實驗室”的簽約儀式。
2013年 獲頒香港大學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榮獲甘肅省第十三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擔任第十二屆全國政治協商委員會婦聯界委員。
赴北京大學參加“北京大學——敦煌研究院教學科研創新基地”簽約儀式。
作為全國勞模代表參加了“用辛勤勞動托起中國夢——2013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活動”,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應邀率團參加由日本東京藝術大學主辦、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協辦的“敦煌研究院與東京藝術大學——交流的現在與未來”的學術會議。
參加“世界遺産地遊客管理與承載量國際研讨會”,發表論文《莫高窟保護和開放面臨的挑戰、思考與對策》。
任中央文史研究館主編的《中國地域文化通覽》編審研讨會副編審,主要負責其中的甘肅卷、甯夏卷的編審,《中國地域文化通覽》由中華書局出版。
為香港《亞洲藝術》雜志撰寫《敦煌莫高窟南區窟前考古發現的顔料、調色碗殘留顔料及相關問題》。
應香港理工大學邀請,在香港理工大學蔣震劇院做題為《樊錦詩院長為你解讀敦煌莫高窟220窟南壁、東壁》的講座。
在香港大學黃麗松堂做題為《從敦煌文物看東西貿易和文化交流》的講座。
2014年 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标兵”榮譽稱号。
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工程項目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竣工驗收,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正式向社會開放。
主持敦煌研究院建院70周年系列活動。
應邀參加外交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亞洲合作對話(ACD)——絲綢之路務實合作論壇”,并發表題為《文化交流融會,文明共存共榮——敦煌文化藝術遺産對現代國際文化交流發展的啟示》的演講。
應美國敦煌基金會邀請,赴美國參加美國敦煌基金會理事會,并開展敦煌文化弘揚和籌款活動,以及在美國休斯敦萊斯大學發表了題為《樊錦詩解讀敦煌》的
應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邀請,赴日本開展學術考察和文化交流活動。
向十一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提交了《關于堅決要求改變敦煌——格爾木鐵路設計方案敦煌段線路的建議》的提案,此提案得到全國政協的高度重視,敦——格鐵路設計方案敦煌段線路得到妥善解決。
2010年 入選“甘肅省領軍人才”。
主持籌辦“2010敦煌論壇:吐蕃時期敦煌石窟藝術國際研讨會”。
參加上海舉辦的國際博協大會并做《對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産保護與旅遊和諧發展的探索》的主題發言。
撰寫《橫亘在文明交融中的莫高窟》發表于《光明日報》。
主編的中英文版《敦煌石窟》由倫敦出版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出版。
主編的《敦煌與隋唐城市文明》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主編的《解讀敦煌》(全13冊)系列叢書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
先後接受《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文化報》《甘肅日報》《明報》《生活》《外灘畫報》,以及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和西部大開發記者團等媒體雜志的采訪。
2011年 主持并編寫《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于2011年8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發行。
主持編制的《敦煌莫高窟保護總體規劃》已通過國家文物局評審,由甘肅省政府公布實施。
主持籌辦“2011敦煌論壇:文化遺産與數字化技術國際學術研讨會”,并發表論文《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中的應用》。
應邀赴法國法蘭西學院、遠東學院參加法中敦煌學讨論會并發表文章《段文傑先生對敦煌研究事業的貢獻》《敦煌石窟考古報告的編撰》。
為配合2011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主持籌辦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博蘊華光——敦煌藝術展”并發表題為《絲綢之路與敦煌莫高窟》的主題講座。
2012年 榮獲“感動甘肅·十大隴人驕子”稱号。
為慶祝香港特别行政區成立15周年,應邀赴英國參加以“敦煌與香港:通往古代及現代中國之門”為主題的研讨會,并做了題為《敦煌莫高窟藝術表現的東西方貿易和文化往來兼談敦煌莫高窟保護》的主題發言。
應文化部邀請,赴埃及和希臘開展學術考察和文化交流活動,發表題為《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産地——敦煌莫高窟》的演講。
赴日本神戶、東京等地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并出席神戶大學美術史學部舉辦的“敦煌·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讨會”和日本創價學會和東洋哲學研究所聯合舉辦的“《法華經》——和平與共生的啟示展”的開幕式,分别發表了題為《從莫高窟壁畫看日中文化交流》,以及《敦煌石窟中見到的東西貿易與文化交流》的學術報告。
應邀赴土耳其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參加由中國文化部、土耳其文化旅遊部和中國駐土耳其大使館共同舉辦,敦煌研究院和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共同承辦的“印象敦煌——中國文化大展”開幕式,并發表題為《敦煌壁畫中所見到的東西方貿易和文化往來》演講。
參加上海博物館60周年慶祝活動,并發表題為《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充分展示敦煌文化藝術魅力》的主題演講。
參加敦煌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建“文物保護聯合實驗室”的簽約儀式。
2013年 獲頒香港大學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榮獲甘肅省第十三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擔任第十二屆全國政治協商委員會婦聯界委員。
赴北京大學參加“北京大學——敦煌研究院教學科研創新基地”簽約儀式。
作為全國勞模代表參加了“用辛勤勞動托起中國夢——2013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活動”,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應邀率團參加由日本東京藝術大學主辦、日本中國文化交流協會協辦的“敦煌研究院與東京藝術大學——交流的現在與未來”的學術會議。
參加“世界遺産地遊客管理與承載量國際研讨會”,發表論文《莫高窟保護和開放面臨的挑戰、思考與對策》。
任中央文史研究館主編的《中國地域文化通覽》編審研讨會副編審,主要負責其中的甘肅卷、甯夏卷的編審,《中國地域文化通覽》由中華書局出版。
為香港《亞洲藝術》雜志撰寫《敦煌莫高窟南區窟前考古發現的顔料、調色碗殘留顔料及相關問題》。
應香港理工大學邀請,在香港理工大學蔣震劇院做題為《樊錦詩院長為你解讀敦煌莫高窟220窟南壁、東壁》的講座。
在香港大學黃麗松堂做題為《從敦煌文物看東西貿易和文化交流》的講座。
2014年 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标兵”榮譽稱号。
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工程項目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竣工驗收,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正式向社會開放。
主持敦煌研究院建院70周年系列活動。
應邀參加外交部和甘肅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亞洲合作對話(ACD)——絲綢之路務實合作論壇”,并發表題為《文化交流融會,文明共存共榮——敦煌文化藝術遺産對現代國際文化交流發展的啟示》的演講。
應美國敦煌基金會邀請,赴美國參加美國敦煌基金會理事會,并開展敦煌文化弘揚和籌款活動,以及在美國休斯敦萊斯大學發表了題為《樊錦詩解讀敦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