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永久保存,永續利用
關燈
小
中
大
窟遊客服務中心的建議》的提案。
提案建議:在莫高窟遊客數量快速增長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保護好這一世界文化遺産,有效的對策是建設數字化保護利用功能的基礎設施。
采用數字展示技術,将洞窟内的敦煌藝術搬到洞窟外向遊客展示。
該提案受到了全國政協領導的高度重視。
賈慶林主席、王忠禹副主席分别做了重要指示,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也将此提案列為重點提案。
2003年8月,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聯合考察組赴莫高窟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後,向全國政協提交了《關于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的調研報告》。
該調研報告認為,建設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項目的設想,從中國國情出發,借鑒國外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的先進經驗,不僅是從根本上解決敦煌莫高窟保護與開發的有效措施,而且對于全國解決類似問題具有先導和示範作用,應當立足文物保護,積極支持,抓緊落實。
2003年9月15日,政協全國委員會辦公廳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報送了《關于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的調研報告》(政全廳發[2003]54号),溫家寶總理、陳至立國務委員等國務院領導在該調研報告上做了重要批示:莫高窟的保護應予重視,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為落實中央領導的重要指示,敦煌研究院按照國家項目的立項程序,于2003年11月,委托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建議書》(以下簡稱《項目建議書》)。
文件從莫高窟保護利用現狀與需求分析、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項目建設方案的初步構想、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項目評價、風險分析、場址選擇等方面,全面闡述和分析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此文件由敦煌研究院于2003年12月12日上報。
根據國家文物局批複意見,敦煌研究院責成設計單位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對《項目建議書》再次做了必要的修改。
在此基礎上,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又綜合其他有關内容使《項目建議書》的内容更加完善,于2004年2月26日正式上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04年3月12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委托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對《項目建議書》進行評估。
2004年5月30日,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在北京召開了項目關鍵技術調研會,對展示關鍵技術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讨論,專家們認為目前的技術是可行的。
2004年6月14日,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完成了對《項目建議書》的評審,形成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建議書評審報告》(評審字[2004]70号)。
評審報告認為,該項目建設規模和所需投資主要取決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由于該項目所采用的技術方案處于開發論證階段,其建設規模和投資額難以确定。
評審中心建議:一、建設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是必要的,采用的數字化漫遊技術也具備了一定的客觀基礎,總建設規模與總投資可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一步落實;二、由于技術方案尚未确定,建議目前可不單獨批複立項,待工藝、技術确定後一次性批複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7年12月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複》(發改社會[2007]3302号)下發甘肅省發展改革委,批複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正式立項,确認我作為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的項目負責人。
同時指示項目單位在下一步工作中,須對建設方案做進一步優化,委托有資質單位編制項目初步設計方案和投資概算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
2008年12月獲國家發改委批複(發改投資[2008]3538号)。
國家發改委在批複中核定該項目總投資26547萬元(其中專項補助中央預算内投資18270萬元,省内自籌8277萬元,以後若有超支均由甘肅省負責解決)。
國家發改委要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建設程序,加強對建設項目的管理,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監理制和招投标制,從嚴控制建設标準和總投資。
2008年12月29日上午,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開工儀式在遊客中心(後改為數展中心)建設工地隆重舉行,這标志着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曆經六載反複籌劃,集綜合保護、展示為一體的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時任甘肅省副省長鹹輝及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嘉賓出席了開工儀式。
與此同時,為了正式開工建設,2008年末,敦煌研究院成立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領導小組。
由我任組長,還有黨委書記紀新民(負責監察)、常務副院長王旭東(負責工程指揮部總指揮)、副院長羅華慶(負責數字節目制作)等幾位協助工作。
工程領導小組下設監察組和工程指揮部。
工程指揮部下再設工程部、财務部、辦公室、管理部。
數展中心這項建設工程,對作為建設單位的敦煌研究院來說,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建設工程,尤其是放映數字電影的建築設施,國内沒有可以借鑒的建設案例,對建築設計和施工都是極大的挑戰。
為了高質量地完成這項工程,工程領導小組成員非常辛苦,特别是常務副院長王旭東、副院長羅華慶同志。
王旭東除負責施工現場的工程外,還于2009年帶領指揮部工程部、辦公室、管理公司、監理公司有關人員對國家大劇院(北京)進行了考察,重點調研、學習了國家大劇院建設階段的組織機構、管理體制、運作模式,現場考察了國家大劇院主要功能設施,并初步了解了國家大劇院的經營運作模式。
羅華慶為了負責數字電影院和數字電影的制作,做了大量深入的調研、考察,幾乎跑遍了國内外的所有數字電影院。
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建在哪裡呢?選址是個大問題。
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以下簡稱“數展中心”)的選址,頗費周折。
最初的構想是将數展中心建在莫高窟保護區内,觀看數字電影和參觀洞窟就近放在一起,既便于研究院管理,又便于遊客參觀。
可是也想到如果遊客太多,會出現擁擠、飲水、垃圾、如廁、停車等各種問題。
2006年,敦煌研究院委托蘭州大學環境影響中心就“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項目”對環境影響進行評價。
根據蘭州大學環境影響中心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指導意見,為了完整、真實地保護莫高窟的自然風貌,減少人為的幹擾與壓力,建議把數字展示中心設施和遊客接待設施的選址遷移至莫高窟保護區之外建設。
為此,2006年8月19日,甘肅省文物局在敦煌莫高窟組織召開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項目比選方案讨論會,會議決定在莫高窟保護範圍以北、安敦公路以南範圍内選擇建設地點。
對于新的選址,2006年12月,敦煌研究院向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上報《關于報批〈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申請》(敦研院發[2006]39号)。
2007年4月6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于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複》(環審[2007]141号)下發敦煌研究院,同意把數字展示設施和遊客接待設施的選址确定在莫高窟保護區之外建設。
最終,中心選址建在距離莫高窟北約13公裡,建設在敦煌市省道314線南側,太陽村東側500米處,占地面積60畝。
建築面積22292平方米,遊客服務設施面積10740平方米。
現在回頭想想,這個決定太對了,緩解了莫高窟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
選址方案确定之後就是建築設計方案的落實。
數展中心的建築設計,經過招标,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設計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恺先生擔綱。
他獨具匠心地将敦煌藝術的精美線條和戈壁沙漠的千姿百态融入設計之中,使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建築看似樸實無華,與大漠戈壁、周圍民居和諧相融,又是一座獨具韻味、造型新穎的精美現代建築。
建築内部既為遊客提供了舒适的服務空間,又将四個數字電影廳的空間完美結合。
數展中心建築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8萬平方米。
整座建築内部包括遊客接待大廳、球幕影院、數字影院、貴賓接待廳,以及購物、餐飲、辦公、設備用房等。
接着是展示關鍵技術與設備的問題。
數展中心的數字展示系統的核心是兩個球幕影院和兩個高清數字影院。
球幕影院能展現莫高窟壁畫藝術的洞窟式的呈現效果,讓觀衆有身臨其境的虛拟體驗效果。
而高清數字影院将從不同視角彌補球幕影院展示内容的不足,從曆史、文化、藝術等角度向觀衆全方位介紹莫高窟。
它和球幕影院組合成一個綜合介紹和展示莫高窟的技術系統。
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于2004年6月14日提出《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建議書評審報告》(評審字[2004]70号)。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于2004年8月21日對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項目審批複函(發改辦社會字[2004]1390号)。
按照上述評審報告和審批複函意見,在甘肅省發改委的領導下,敦煌研究院組織國内外的專家對項目拟制作的數字展示節目和采用的工藝技術進行了實際驗證。
2005年9月,由甘肅省發改委、甘肅省文物局組織并邀請國内計算機、文物和數字電影界的專家,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召開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項目”數字展示技術驗證專家論證會議,就項目可行性研究中有關數字展示技術這一核心問題驗證結果進行了專家論證。
在技術的選擇上,經曆了長時間的考察、研究和摸索過程,對當時不同類型球幕影院進行了技術測試。
當時國内的球幕影院主要集中在科技館和天文館,采用的播放系統多是6通道DLP投影系統,投影分辨率達到4K。
還有一些采用了兩通道LCOS(矽基液晶)投影系統,由于單個LCOS分辨率是4×2K,所以最終球幕系統分辨率也是4K。
世界首套由6通道LCOS投影系統構建的高精細8K球幕系統落戶于北京天文館,随後澳門科學中心安裝完成了世界首套8K立體球幕系統。
項目組分别在采用4K投影系統的上海科技館、南甯科技館、廣州科學中心測試了莫高窟石窟壁畫展示,并在采用8K球幕系統的北京天文館和澳門科學中心測試了壁畫的展示效果。
不論業内人士還是行業專家,都一緻認為技術升級的8K球幕系統,能更好地展示敦煌莫高窟壁畫的藝術效果。
同樣,對于數字影院投影系統的選擇,為了保證所展現内容的藝術效果,同時考慮設備的一緻性和便于維護,我們選擇同樣的LCOS作為數字高清影院投影系統,采用兼容球幕播放的播放系統軟件,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一體系統整合,方便控制管理。
在數字影院中展示什麼内容?采用什麼制作技術呢?現在我們看到的是4K高清寬銀幕主題電影《千年莫高》,以及8K超高清實景球幕電影《夢幻佛宮》。
4K高清寬銀幕主題電影《千年莫高》,從人類文明史的角度看敦煌,超越民族、國家與宗教的界限,站在曆史的新高度,看敦煌出現的必然,最終展現敦煌所包含的靈魂和内涵。
用活動的影像呈現敦煌莫高窟延續至今一千六百多年的曆史,使得遊客在參觀洞窟之前,對敦煌的曆史與文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讓遊客不僅能觀賞佛教藝術,更能充分認識和領悟到敦煌巨大的曆史和人文價值。
片長約20分鐘。
8K超高清實景球幕電影《夢幻佛宮》是将數字化的精美洞窟壁畫,利用球幕特殊的空間形狀,呈現幾乎接近真實洞窟空間的展示效果。
遊客能夠欣賞到比真實洞窟更加清晰的高清數字化壁畫圖像,感受震撼的視覺體驗。
在球幕電影制作方面,還借用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引領遊客進入洞窟裡的宗教與藝術氛圍,欣賞莫高窟最優美的壁畫和雕塑,深切體會古人的高度智慧與創造。
片長約20分鐘。
通過影院場次輪替固定的時段人數,能夠讓每天的參觀人員按時段平均有序地進入洞窟,降低洞窟參觀人數峰值,起到保護敦煌壁畫的作用。
球幕電影内容的制作也是頗費周折。
從2004年開始進行球幕電影技術展示莫高窟的探索與驗證工作。
由于實景還原技術難度超出一般文物數字化保護的範疇,因此,在節目制作中采用了不同于常規化的技術手段,包括航空測量、考古繪圖、激光掃描、逆向工程與影視建模等技術,并自主開發了用于節目制作的軟件和插件。
節目制作的工程量浩大,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超出了一般性的球幕電影。
僅僅是計算機數據獲取這一項工作,就有近四十位專業技術人員在莫高窟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持續了整整七個月時間。
節目畫面的超高分辨率,形成海量數據,也給後期制作帶來巨大挑戰,僅僅渲染一項,即使依靠強大的渲染農場,制作完成的8K單幀畫面通常需要渲染兩個小時,一秒鐘的畫面大約需要六十個小時,全部渲染完成需要耗時近一年時間。
雖然是隻有約20分鐘的球幕電影,前後共有近百人的專業創作與制作團隊用了四年多的時間才得以完成。
球幕電影被稱為“沉浸式新媒體”,主要用于科技館、天文館的星象類節目放映。
為了保護莫高窟,我們決定采用球幕電影技術展示莫高窟,這在世界範圍内還是首次。
敦煌研究院及其團隊所做的球幕電影展示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是世界上第一個實景再現石窟的球幕電影,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采用8K畫面分辨率的球幕電影,畫面清晰度是當前流行的IMAX巨幕電影畫面分辨率的四倍,是現代數字科學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2005年,國家發改委組織了包括數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及考古與藝術專家參加的專家組評審,各位專家一緻通過了對該技術的論證。
數展中心建築的外觀仿似沙漠中起伏不平的沙丘,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除容納展廳和各類辦公功能的空間外,還需建設兩個半球狀的球幕影院和兩個數字影院,這在建築上稱為“異形建築”。
由于球幕電影廳的建築主體是個半球,而且球的直徑很大(一般外殼直徑達35米),因而在建築施工上,本身就比一般建築複雜得多。
球網架安裝、屏幕的固定、廳内排氣換氣、消防報警等施工項目,都是建築過程中的難點,特别是在建築聲學處理上,更是關鍵。
然而,就在工程即将竣工的時候,由于連續兩年受洪水災害影響,該工程後期建設資金缺口逾億元人民币,遇到了資金不足的瓶頸問題。
後來由國家發改委和甘肅省追加了将近兩億人民币,展示中心才得以建成。
建築空間、球幕電影、設備技術、展示内容,這些都是有形的設計。
數展中心要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展示中心,還需無形的管理的充實和保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參觀模式的确定。
在數展中心建成以前,遊客的參觀方式是直接進入洞窟,講解員用小手電指着壁畫或者塑像來介紹。
盡管大家距離塑像或者壁畫很近,但遊客仍難以看清洞窟四壁的壁畫,講解員也無法在有限的參觀過程中将莫高窟的曆史背景等豐富信息介紹給遊客,遊客獲得的知識是碎片化的。
數展中心播放的兩部影片介紹了莫高窟的曆史背景和開鑿過程,通過球幕電影展現了八個精美洞窟的壁畫和彩塑,将莫高窟最具特色的洞窟全部展示了出來,而且局部細節的放大更讓大家對莫高窟壁畫、塑像有更直觀的印象,細緻的講解也能讓遊客對莫高窟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在之後的實地參觀中獲得更大的信息量。
此外我們還四處取經,學習接待經驗。
為了提升遊客中心的服務水準,我特意回上海取經。
當時,世博會剛剛結束,上海正在準備辦一個世博會展覽,我向當時上海世博會的俞力館長請教管理服務的模式。
俞館長搞世博會展覽非常有經驗,我向他請教了很多場館管理問題,還邀請他到敦煌做專題講座。
之後,我還把遊客中心接待部的工作人員派到俞力館長那兒去學習場館管理經驗。
我的設想是一定要達到世博會場館協調和管理的水準,要有五星級賓館的服務。
數展中心投入使用後,将使以往遊客隻有進窟參觀兩個小時左右的單一遊覽模式,改變成為在遊客中心觀賞敦煌藝術高清數字電影與在莫高窟實地體驗相結合的複合參觀模式。
通過觀看數字電影,遊客将對敦煌藝術獲得更好的欣賞和全新的視覺體驗;然後再到莫高窟用75分鐘左右的時間實地參觀。
在高效配置旅遊資源,優化參觀流程,均衡分配客流的前提之下,将使莫高窟單日遊客承載量由3000人次增加到6000人次。
莫高窟參觀遊覽模式的改變,既有利于減少遊客在洞窟滞留時間,降低洞窟開放對文物保護的壓力;又有助于提高莫高窟遊客承載量,幫助遊客更好地欣賞敦煌藝術,獲得高品質的體驗,切實緩解莫高窟文物保護與旅遊開發之間的矛盾,達到文物保護與開放利用的雙赢。
數展中心共有兩家數字影院,分别為1号影院和2号影院。
每組影院分别由一座主題影院和一座球幕影院構成。
每座影院均可以容納200位觀衆,即單位時間内四個影院可容納800位觀衆同時觀影。
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為外國遊客服務,影院系統内配備了多語言紅外語音系統,能在觀影的同時提供多語種服務。
目前,莫高窟形成了比較成熟和穩定的參觀流程。
[3]遊客中心試運行之後,反響極好,參觀模式的設計和制定有效地緩解了遊客壓力。
我心裡的石頭終于落地了。
敦煌旅遊的特點是旅遊旺季特别旺。
以2018年為例,全年遊客總量為195萬人次,5—10月的旅遊旺季遊客總量為177.6萬多人次,占全年遊客總量的91.1%。
莫高窟合理的日最大遊客承載量為6000人次。
超過日遊客最大承載量的天數為131天,其中超過1萬人次的為62天,超過2萬人次的為15天。
國慶黃金周期間,有一天的參觀人數竟突破2.6萬人次。
莫高窟核心區的南區是遊客開放區,而自南到北總長1000米,洞窟前面僅有寬5—20米的寬度,是個狹長地帶。
窟區原有的停車場,僅能停300輛車。
如沒有莫高窟數展中心的建設,遇到旺季,莫高窟停車場難以承載來自全國各地蜂擁而至的車輛,汽車加上龐大的人流會使莫高窟區域内擁擠不堪,弄不好甚至會導緻混亂無序、擁堵踩踏的惡性事故的發生。
另外,大量遊客進入洞窟參觀,不僅會損壞文物,也極大地破壞了遊客參觀的感受。
莫高窟數展中心建成後,加上遊客參觀新模式的實施,遠道而來的車輛均停在遠離窟區
提案建議:在莫高窟遊客數量快速增長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保護好這一世界文化遺産,有效的對策是建設數字化保護利用功能的基礎設施。
采用數字展示技術,将洞窟内的敦煌藝術搬到洞窟外向遊客展示。
該提案受到了全國政協領導的高度重視。
賈慶林主席、王忠禹副主席分别做了重要指示,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也将此提案列為重點提案。
2003年8月,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聯合考察組赴莫高窟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後,向全國政協提交了《關于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的調研報告》。
該調研報告認為,建設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項目的設想,從中國國情出發,借鑒國外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的先進經驗,不僅是從根本上解決敦煌莫高窟保護與開發的有效措施,而且對于全國解決類似問題具有先導和示範作用,應當立足文物保護,積極支持,抓緊落實。
2003年9月15日,政協全國委員會辦公廳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報送了《關于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的調研報告》(政全廳發[2003]54号),溫家寶總理、陳至立國務委員等國務院領導在該調研報告上做了重要批示:莫高窟的保護應予重視,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為落實中央領導的重要指示,敦煌研究院按照國家項目的立項程序,于2003年11月,委托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建議書》(以下簡稱《項目建議書》)。
文件從莫高窟保護利用現狀與需求分析、項目建設的必要性、項目建設方案的初步構想、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項目評價、風險分析、場址選擇等方面,全面闡述和分析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此文件由敦煌研究院于2003年12月12日上報。
根據國家文物局批複意見,敦煌研究院責成設計單位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對《項目建議書》再次做了必要的修改。
在此基礎上,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又綜合其他有關内容使《項目建議書》的内容更加完善,于2004年2月26日正式上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04年3月12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委托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對《項目建議書》進行評估。
2004年5月30日,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在北京召開了項目關鍵技術調研會,對展示關鍵技術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讨論,專家們認為目前的技術是可行的。
2004年6月14日,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完成了對《項目建議書》的評審,形成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建議書評審報告》(評審字[2004]70号)。
評審報告認為,該項目建設規模和所需投資主要取決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由于該項目所采用的技術方案處于開發論證階段,其建設規模和投資額難以确定。
評審中心建議:一、建設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是必要的,采用的數字化漫遊技術也具備了一定的客觀基礎,總建設規模與總投資可在可行性研究階段進一步落實;二、由于技術方案尚未确定,建議目前可不單獨批複立項,待工藝、技術确定後一次性批複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7年12月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複》(發改社會[2007]3302号)下發甘肅省發展改革委,批複甘肅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正式立項,确認我作為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的項目負責人。
同時指示項目單位在下一步工作中,須對建設方案做進一步優化,委托有資質單位編制項目初步設計方案和投資概算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
2008年12月獲國家發改委批複(發改投資[2008]3538号)。
國家發改委在批複中核定該項目總投資26547萬元(其中專項補助中央預算内投資18270萬元,省内自籌8277萬元,以後若有超支均由甘肅省負責解決)。
國家發改委要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建設程序,加強對建設項目的管理,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監理制和招投标制,從嚴控制建設标準和總投資。
2008年12月29日上午,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開工儀式在遊客中心(後改為數展中心)建設工地隆重舉行,這标志着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曆經六載反複籌劃,集綜合保護、展示為一體的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時任甘肅省副省長鹹輝及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領導、嘉賓出席了開工儀式。
與此同時,為了正式開工建設,2008年末,敦煌研究院成立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領導小組。
由我任組長,還有黨委書記紀新民(負責監察)、常務副院長王旭東(負責工程指揮部總指揮)、副院長羅華慶(負責數字節目制作)等幾位協助工作。
工程領導小組下設監察組和工程指揮部。
工程指揮部下再設工程部、财務部、辦公室、管理部。
數展中心這項建設工程,對作為建設單位的敦煌研究院來說,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建設工程,尤其是放映數字電影的建築設施,國内沒有可以借鑒的建設案例,對建築設計和施工都是極大的挑戰。
為了高質量地完成這項工程,工程領導小組成員非常辛苦,特别是常務副院長王旭東、副院長羅華慶同志。
王旭東除負責施工現場的工程外,還于2009年帶領指揮部工程部、辦公室、管理公司、監理公司有關人員對國家大劇院(北京)進行了考察,重點調研、學習了國家大劇院建設階段的組織機構、管理體制、運作模式,現場考察了國家大劇院主要功能設施,并初步了解了國家大劇院的經營運作模式。
羅華慶為了負責數字電影院和數字電影的制作,做了大量深入的調研、考察,幾乎跑遍了國内外的所有數字電影院。
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建在哪裡呢?選址是個大問題。
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以下簡稱“數展中心”)的選址,頗費周折。
最初的構想是将數展中心建在莫高窟保護區内,觀看數字電影和參觀洞窟就近放在一起,既便于研究院管理,又便于遊客參觀。
可是也想到如果遊客太多,會出現擁擠、飲水、垃圾、如廁、停車等各種問題。
2006年,敦煌研究院委托蘭州大學環境影響中心就“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項目”對環境影響進行評價。
根據蘭州大學環境影響中心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指導意見,為了完整、真實地保護莫高窟的自然風貌,減少人為的幹擾與壓力,建議把數字展示中心設施和遊客接待設施的選址遷移至莫高窟保護區之外建設。
為此,2006年8月19日,甘肅省文物局在敦煌莫高窟組織召開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項目比選方案讨論會,會議決定在莫高窟保護範圍以北、安敦公路以南範圍内選擇建設地點。
對于新的選址,2006年12月,敦煌研究院向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上報《關于報批〈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申請》(敦研院發[2006]39号)。
2007年4月6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于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複》(環審[2007]141号)下發敦煌研究院,同意把數字展示設施和遊客接待設施的選址确定在莫高窟保護區之外建設。
最終,中心選址建在距離莫高窟北約13公裡,建設在敦煌市省道314線南側,太陽村東側500米處,占地面積60畝。
建築面積22292平方米,遊客服務設施面積10740平方米。
現在回頭想想,這個決定太對了,緩解了莫高窟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
選址方案确定之後就是建築設計方案的落實。
數展中心的建築設計,經過招标,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設計大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恺先生擔綱。
他獨具匠心地将敦煌藝術的精美線條和戈壁沙漠的千姿百态融入設計之中,使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建築看似樸實無華,與大漠戈壁、周圍民居和諧相融,又是一座獨具韻味、造型新穎的精美現代建築。
建築内部既為遊客提供了舒适的服務空間,又将四個數字電影廳的空間完美結合。
數展中心建築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8萬平方米。
整座建築内部包括遊客接待大廳、球幕影院、數字影院、貴賓接待廳,以及購物、餐飲、辦公、設備用房等。
接着是展示關鍵技術與設備的問題。
數展中心的數字展示系統的核心是兩個球幕影院和兩個高清數字影院。
球幕影院能展現莫高窟壁畫藝術的洞窟式的呈現效果,讓觀衆有身臨其境的虛拟體驗效果。
而高清數字影院将從不同視角彌補球幕影院展示内容的不足,從曆史、文化、藝術等角度向觀衆全方位介紹莫高窟。
它和球幕影院組合成一個綜合介紹和展示莫高窟的技術系統。
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于2004年6月14日提出《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建議書評審報告》(評審字[2004]70号)。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于2004年8月21日對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項目審批複函(發改辦社會字[2004]1390号)。
按照上述評審報告和審批複函意見,在甘肅省發改委的領導下,敦煌研究院組織國内外的專家對項目拟制作的數字展示節目和采用的工藝技術進行了實際驗證。
2005年9月,由甘肅省發改委、甘肅省文物局組織并邀請國内計算機、文物和數字電影界的專家,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召開了“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設施項目”數字展示技術驗證專家論證會議,就項目可行性研究中有關數字展示技術這一核心問題驗證結果進行了專家論證。
在技術的選擇上,經曆了長時間的考察、研究和摸索過程,對當時不同類型球幕影院進行了技術測試。
當時國内的球幕影院主要集中在科技館和天文館,采用的播放系統多是6通道DLP投影系統,投影分辨率達到4K。
還有一些采用了兩通道LCOS(矽基液晶)投影系統,由于單個LCOS分辨率是4×2K,所以最終球幕系統分辨率也是4K。
世界首套由6通道LCOS投影系統構建的高精細8K球幕系統落戶于北京天文館,随後澳門科學中心安裝完成了世界首套8K立體球幕系統。
項目組分别在采用4K投影系統的上海科技館、南甯科技館、廣州科學中心測試了莫高窟石窟壁畫展示,并在采用8K球幕系統的北京天文館和澳門科學中心測試了壁畫的展示效果。
不論業内人士還是行業專家,都一緻認為技術升級的8K球幕系統,能更好地展示敦煌莫高窟壁畫的藝術效果。
同樣,對于數字影院投影系統的選擇,為了保證所展現内容的藝術效果,同時考慮設備的一緻性和便于維護,我們選擇同樣的LCOS作為數字高清影院投影系統,采用兼容球幕播放的播放系統軟件,這樣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一體系統整合,方便控制管理。
在數字影院中展示什麼内容?采用什麼制作技術呢?現在我們看到的是4K高清寬銀幕主題電影《千年莫高》,以及8K超高清實景球幕電影《夢幻佛宮》。
4K高清寬銀幕主題電影《千年莫高》,從人類文明史的角度看敦煌,超越民族、國家與宗教的界限,站在曆史的新高度,看敦煌出現的必然,最終展現敦煌所包含的靈魂和内涵。
用活動的影像呈現敦煌莫高窟延續至今一千六百多年的曆史,使得遊客在參觀洞窟之前,對敦煌的曆史與文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讓遊客不僅能觀賞佛教藝術,更能充分認識和領悟到敦煌巨大的曆史和人文價值。
片長約20分鐘。
8K超高清實景球幕電影《夢幻佛宮》是将數字化的精美洞窟壁畫,利用球幕特殊的空間形狀,呈現幾乎接近真實洞窟空間的展示效果。
遊客能夠欣賞到比真實洞窟更加清晰的高清數字化壁畫圖像,感受震撼的視覺體驗。
在球幕電影制作方面,還借用電影藝術的表現手法,引領遊客進入洞窟裡的宗教與藝術氛圍,欣賞莫高窟最優美的壁畫和雕塑,深切體會古人的高度智慧與創造。
片長約20分鐘。
通過影院場次輪替固定的時段人數,能夠讓每天的參觀人員按時段平均有序地進入洞窟,降低洞窟參觀人數峰值,起到保護敦煌壁畫的作用。
球幕電影内容的制作也是頗費周折。
從2004年開始進行球幕電影技術展示莫高窟的探索與驗證工作。
由于實景還原技術難度超出一般文物數字化保護的範疇,因此,在節目制作中采用了不同于常規化的技術手段,包括航空測量、考古繪圖、激光掃描、逆向工程與影視建模等技術,并自主開發了用于節目制作的軟件和插件。
節目制作的工程量浩大,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超出了一般性的球幕電影。
僅僅是計算機數據獲取這一項工作,就有近四十位專業技術人員在莫高窟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持續了整整七個月時間。
節目畫面的超高分辨率,形成海量數據,也給後期制作帶來巨大挑戰,僅僅渲染一項,即使依靠強大的渲染農場,制作完成的8K單幀畫面通常需要渲染兩個小時,一秒鐘的畫面大約需要六十個小時,全部渲染完成需要耗時近一年時間。
雖然是隻有約20分鐘的球幕電影,前後共有近百人的專業創作與制作團隊用了四年多的時間才得以完成。
球幕電影被稱為“沉浸式新媒體”,主要用于科技館、天文館的星象類節目放映。
為了保護莫高窟,我們決定采用球幕電影技術展示莫高窟,這在世界範圍内還是首次。
敦煌研究院及其團隊所做的球幕電影展示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是世界上第一個實景再現石窟的球幕電影,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采用8K畫面分辨率的球幕電影,畫面清晰度是當前流行的IMAX巨幕電影畫面分辨率的四倍,是現代數字科學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2005年,國家發改委組織了包括數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及考古與藝術專家參加的專家組評審,各位專家一緻通過了對該技術的論證。
數展中心建築的外觀仿似沙漠中起伏不平的沙丘,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除容納展廳和各類辦公功能的空間外,還需建設兩個半球狀的球幕影院和兩個數字影院,這在建築上稱為“異形建築”。
由于球幕電影廳的建築主體是個半球,而且球的直徑很大(一般外殼直徑達35米),因而在建築施工上,本身就比一般建築複雜得多。
球網架安裝、屏幕的固定、廳内排氣換氣、消防報警等施工項目,都是建築過程中的難點,特别是在建築聲學處理上,更是關鍵。
然而,就在工程即将竣工的時候,由于連續兩年受洪水災害影響,該工程後期建設資金缺口逾億元人民币,遇到了資金不足的瓶頸問題。
後來由國家發改委和甘肅省追加了将近兩億人民币,展示中心才得以建成。
建築空間、球幕電影、設備技術、展示内容,這些都是有形的設計。
數展中心要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展示中心,還需無形的管理的充實和保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參觀模式的确定。
在數展中心建成以前,遊客的參觀方式是直接進入洞窟,講解員用小手電指着壁畫或者塑像來介紹。
盡管大家距離塑像或者壁畫很近,但遊客仍難以看清洞窟四壁的壁畫,講解員也無法在有限的參觀過程中将莫高窟的曆史背景等豐富信息介紹給遊客,遊客獲得的知識是碎片化的。
數展中心播放的兩部影片介紹了莫高窟的曆史背景和開鑿過程,通過球幕電影展現了八個精美洞窟的壁畫和彩塑,将莫高窟最具特色的洞窟全部展示了出來,而且局部細節的放大更讓大家對莫高窟壁畫、塑像有更直觀的印象,細緻的講解也能讓遊客對莫高窟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在之後的實地參觀中獲得更大的信息量。
此外我們還四處取經,學習接待經驗。
為了提升遊客中心的服務水準,我特意回上海取經。
當時,世博會剛剛結束,上海正在準備辦一個世博會展覽,我向當時上海世博會的俞力館長請教管理服務的模式。
俞館長搞世博會展覽非常有經驗,我向他請教了很多場館管理問題,還邀請他到敦煌做專題講座。
之後,我還把遊客中心接待部的工作人員派到俞力館長那兒去學習場館管理經驗。
我的設想是一定要達到世博會場館協調和管理的水準,要有五星級賓館的服務。
數展中心投入使用後,将使以往遊客隻有進窟參觀兩個小時左右的單一遊覽模式,改變成為在遊客中心觀賞敦煌藝術高清數字電影與在莫高窟實地體驗相結合的複合參觀模式。
通過觀看數字電影,遊客将對敦煌藝術獲得更好的欣賞和全新的視覺體驗;然後再到莫高窟用75分鐘左右的時間實地參觀。
在高效配置旅遊資源,優化參觀流程,均衡分配客流的前提之下,将使莫高窟單日遊客承載量由3000人次增加到6000人次。
莫高窟參觀遊覽模式的改變,既有利于減少遊客在洞窟滞留時間,降低洞窟開放對文物保護的壓力;又有助于提高莫高窟遊客承載量,幫助遊客更好地欣賞敦煌藝術,獲得高品質的體驗,切實緩解莫高窟文物保護與旅遊開發之間的矛盾,達到文物保護與開放利用的雙赢。
數展中心共有兩家數字影院,分别為1号影院和2号影院。
每組影院分别由一座主題影院和一座球幕影院構成。
每座影院均可以容納200位觀衆,即單位時間内四個影院可容納800位觀衆同時觀影。
同時,為了能夠更好地為外國遊客服務,影院系統内配備了多語言紅外語音系統,能在觀影的同時提供多語種服務。
目前,莫高窟形成了比較成熟和穩定的參觀流程。
[3]遊客中心試運行之後,反響極好,參觀模式的設計和制定有效地緩解了遊客壓力。
我心裡的石頭終于落地了。
敦煌旅遊的特點是旅遊旺季特别旺。
以2018年為例,全年遊客總量為195萬人次,5—10月的旅遊旺季遊客總量為177.6萬多人次,占全年遊客總量的91.1%。
莫高窟合理的日最大遊客承載量為6000人次。
超過日遊客最大承載量的天數為131天,其中超過1萬人次的為62天,超過2萬人次的為15天。
國慶黃金周期間,有一天的參觀人數竟突破2.6萬人次。
莫高窟核心區的南區是遊客開放區,而自南到北總長1000米,洞窟前面僅有寬5—20米的寬度,是個狹長地帶。
窟區原有的停車場,僅能停300輛車。
如沒有莫高窟數展中心的建設,遇到旺季,莫高窟停車場難以承載來自全國各地蜂擁而至的車輛,汽車加上龐大的人流會使莫高窟區域内擁擠不堪,弄不好甚至會導緻混亂無序、擁堵踩踏的惡性事故的發生。
另外,大量遊客進入洞窟參觀,不僅會損壞文物,也極大地破壞了遊客參觀的感受。
莫高窟數展中心建成後,加上遊客參觀新模式的實施,遠道而來的車輛均停在遠離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