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敦煌的女兒
關燈
小
中
大
。
敦煌的棉花長得很矮,我挺着大肚子,怎麼摘?所裡有的女同事很同情我,勸我不要去,一定要去請假。
我賭氣說:“我決不去請假,生在地裡不是也挺好嘛!”就這樣,我就随着大家到農村去摘棉花。
摘了一天棉花,就動彈不得了。
當時,我們吃住都在老鄉的家裡。
老鄉很有經驗,一眼就看出我快生了,非常同情我,也很為我着急。
老鄉很善良,她希望給我說情讓我趕緊回去,以免發生意外。
我說:“沒關系,謝謝您!”我沒有去求人,隻想自己表現好一些,堅持摘完棉花後再去找革委會主任請假。
等勞動結束回到研究所,我再去申請的時候,已經走不了了。
也許是勞動強度過大,回到單位沒有多久,我發現自己的小便有血。
我沒有任何經驗,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所以找了位有經驗的女同事咨詢,她告訴我這是見紅了,哪兒都不能去了,必須馬上去醫院。
上海家裡知道我不會做針線活,在上海為我買好了嬰兒的衣服和用品,全部寄到了武漢。
老彭也希望我回武漢生孩子,這樣照顧起來比較方便。
他還把我婆婆從河北農村接到武漢,準備照顧我坐月子。
婆婆特意從河北老家為我帶了紅棗、小米、雞蛋等不少營養品。
老彭在武漢把一切都準備好了,就是不見我回去。
而我這邊什麼準備也沒有做,連一件嬰兒的衣服都沒有。
我被送去醫院的時候,隻帶了一些碎布,準備給孩子當尿布用。
我很害怕因為自己下地幹活的原因,影響肚子裡的孩子。
如果出了問題,那怎麼面對老彭?我當時都不敢想。
到了晚上,我怎麼也睡不着,就在那裡坐着,眼睜睜地看着病房裡燒得很旺的爐子,那爐子裡的火星子直往上冒。
現在想來,那樣的環境怎麼能當産婦的病房,可當時的條件就是這樣。
不知什麼原因,我感到自己渾身上下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難受,内心極度煩躁。
我就索性披上衣服出去散步。
我好像忘記了自己是在醫院,也忘記了自己将要做母親,隻感到渾身難受、精神恍惚,一心想往外走。
敦煌醫院的護士長真好,見我不在病房就到處找我。
等找到我之後,她見我神情恍惚,就不停地寬慰我:“你怎麼在這裡散步啊?外面冷。
你馬上就要做媽媽了,可千萬不能着涼。
”我說:“我難受,想走走。
”看得出她非常心疼我,她說:“好啊!那我陪着你吧,咱倆回病房聊聊天。
”就這樣,護士長把我攙回了病房。
到了病房,她發現我身邊一個親人也沒有。
怕我再有意外,她就不走,一直陪着我聊天。
就這樣,我慢慢睡着了。
這位護士長對我真好,我永遠也忘不了她。
第二天上午起床不久,我發現床單濕了,以為自己尿床了,很不好意思。
其實我根本不懂,直到很多護士過來按着我,我才知道是羊水破了。
大概兩三個小時之後,孩子出生了。
孩子連一件衣服都沒有,怎麼辦?人家說:“你這個當母親的也真是的,怎麼連件衣服也不給孩子準備。
”我能說什麼,有苦說不出。
隻能用自己穿的“棉猴”權當衣服裹着孩子赤裸的身體。
孩子那麼小,醫生說六斤都不到,我的眼淚直往肚子裡流。
醫生接着問:“你怎麼是一個人?你丈夫呢?”我說:“我丈夫還不知道。
”醫生驚訝地看着我:“那趕緊找人給你丈夫打個電報,告訴他你生了個男孩。
” 後來,醫院的護士幫助我給武漢發了個加急電報。
等老彭挑着擔子到醫院找到我的時候,孩子已經出生好幾天了。
那時我再也控制不住了,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放聲大哭。
老彭見我哭,他也很難過。
他說,接到電報後,聽說我已在敦煌生了孩子,他立即就把兩個家給我們母子準備的衣服、奶粉、雞蛋等各種各樣東西全部帶上,找了一副扁擔,擔了滿滿兩筐,急匆匆地上了火車。
他從武昌車站坐火車出發,到鄭州換乘火車,又經過兩天兩夜,到達敦煌北面的柳園火車站,在柳園火車站又換坐了長途汽車才到敦煌。
他到敦煌縣城後,馬上給研究所打電話,研究所唯一的手搖電話居然無人接聽。
他隻好在研究所駐敦煌縣城辦事處找人打聽,終于碰到一個年輕人,他告訴老彭,樊錦詩在醫院裡。
他馬上挑着擔子趕到醫院。
他聽說兒子已經出生好幾天了,還光着屁股,難過得直掉眼淚。
那時敦煌的醫院條件很差,很小的病房,隻有兩張病床,住了兩個病人。
老彭沒地方可以休息。
出院回到莫高窟後,他就住在莫高窟中寺的另外一間房子裡,陪我坐月子。
老彭挑來的擔子是個“百寶囊”,裡面什麼都有,幾經周折,居然雞蛋一個都沒有碎,他真了不起。
唯獨帶來的衣服太大了,孩子太小了,沒有一件可以穿。
我就比着那些衣服的樣式,找舊布自己做。
依樣畫葫蘆地做了三四套小衣服、小褲子,這樣就可以替換了。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老彭怕沒有長輩在旁邊指點,我又完全沒有帶孩子的經驗,所以特地随身帶了一本《媽媽手冊》。
多長時間喝水,多長時間喝奶,孩子哭鬧是什麼原因,手冊裡面都有。
後來我就根據這本《媽媽手冊》把孩子帶到了一歲多。
産後,我的心情一直不好,心裡很難過。
就在我出院回到莫高窟宿舍的日子裡,時常可以聽到外面在開鬥争會,不時聽到有人大聲吼叫。
每當這時我就特别煩躁,老彭就說:“别管他,你休息你的。
”但是我心裡不舒服,這麼鬥來鬥去,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老彭才到敦煌十多天,離孩子滿月還差十天左右,武漢大學就來電報催老彭回去,是工宣隊來的電報,意思是說怎麼能請這麼長的假。
我說老彭你走吧,心裡當然非常難過。
老彭走了之後,我一個人帶孩子,就靠那本《媽媽手冊》。
漸漸地我覺得自己沒有奶水了,研究所來探望的人說我吃得太少,一定要多吃,否則就不會有奶水。
南方人坐月子要喝各種各樣的湯,什麼魚湯、雞湯、豬蹄子炖湯,當地人坐月子吃的是小米和羊肉湯,吃羊肉講究要吃羯羊肉。
我就自己動手熬小米湯,炖羊肉湯。
我對自己說千萬不能再病倒了,要是病倒,孩子就更可憐了,到時候讓老彭怎麼辦呢? 這個孩子挺照顧我,在那樣的生活條件下,從生下來就沒有生過病,我自己倒病了一場。
隻是他長到三個月左右,我的奶水就不夠了。
我給上海家裡寫信,讓家裡人寄奶粉過來。
男孩子胃口好,奶粉越吃越多,到後來每個月要吃五六斤奶粉。
現在的嬰兒有專用的奶粉,那時候奶粉不分大人小孩,小孩吃了也很好,一點事也沒有。
後來奶粉不夠的時候,就逐漸給孩子搭配着吃上海家裡寄來的奶糕,不時添加蘋果、蛋黃這些輔食。
但問題很快出現了,我休完産假就要上班,孩子怎麼辦?我去上班,孩子沒人帶,隻有捆在襁褓裡,臨走之前喂飽了讓他睡,中間回來再喂一次奶。
小孩都六七個月了,還繼續捆在襁褓裡。
大家都說絕對不能再這樣了,因為孩子大了他會掙紮,如果不巧繩子套在脖子上就很危險。
可是,誰來看孩子呢?敦煌是找不到保姆的。
從此,我上班的時候總是提心吊膽,隻要回宿舍遠遠聽到孩子的哭聲,我心裡就踏實一些;如果開門看見他沖着我笑,我就趕緊去親他;如果沒有孩子的聲音,我就會擔心是不是出事了? 後來接連發生的兩件事情,讓我覺得必須把孩子送走。
一天清早,我去地裡幹活,等到回來喂奶時,宿舍門一開發現孩子一個人在玩,還回頭沖着我笑,笑得非常開心。
再一看,不得了!屎拉了一床。
我一邊收拾一邊想,把孩子一個人關在屋裡,不是長遠之計。
還有一次我下班回宿舍,發現孩子從床上滾了下來,臉上沾滿了地上的煤渣。
敦煌四五月份的氣溫還比較低,屋裡需要生爐子。
我臨走的時候把爐子給擋上了,沒想到孩子滾在了爐子下面的煤渣裡,幸虧沒有滾到爐子上。
這件事情讓我非常後怕。
所以我下了決心,一定要把孩子送走。
在找到合适的去處之前,我看到有位同事的母親是安徽農村來的,就去求她老人家幫忙看一看孩子。
我說:“大娘,最多兩三個月,我上班的時候,你幫我看一看。
喂奶的時候我會送奶來,尿布髒了我通通拿走自己洗。
你什麼都不需要做,就是把孩子看住就行了。
每個月給你二十塊錢。
”老人家勉強答應了,但是說時間長了可不行。
我就死纏爛打地請老大娘幫我看了近半年的孩子。
半年過去了,對方說什麼都不願意再幫忙了。
就這樣,到了1970年2月,孩子隻有送走了。
送哪兒呢?如果送到武漢,老彭一個人也照顧不了,最後我們商量後決定把孩子送到河北老家他姐姐那兒,請老彭姐姐幫我們帶孩子。
1968年元月,我父親含冤去世,11月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
第二年,我又要親手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别的地方寄養。
這些事情湊在一起,現在想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過來的。
1973年10月,我們的第二個孩子在武漢出生,休完産假之後我必須回敦煌上班,孩子依然沒辦法帶回敦煌。
還隻得請老彭姐姐繼續幫着帶老二。
老二在送去河北老家的路途中,因患重感冒導緻了嚴重的哮喘。
後來在老家,老二又因感冒打了青黴素。
可能是遺傳了我的基因,孩子出現了嚴重的過敏反應,差一點丢了性命。
因老二送河北老彭姐姐家寄養,老大就隻能接回武漢,由老彭親自照顧。
1978年,老大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老二也已經五歲了。
姐姐也有了自己的孫子,負擔很重。
我和老彭商量後,做了個決定,這次把老二從河北老家接回武漢之後,我無論如何要想辦法調離敦煌。
我去河北老彭姐姐家接老二的時候,已經兩三年沒見到孩子了。
我進了院門,見門裡面有個小孩站着,黑不溜秋、一絲不挂,我以為是鄰居家的小孩,也沒在意。
進屋看見大姐,我說:“大姐,我來了。
”大姐說:“你來啦,你沒見你兒嗎?”我說:“沒見到啊。
”她說:“剛才就在門邊啊。
”過了一會兒,大姐去把他領了進來。
孩子領進來的時候穿得可整齊了,還給他穿上了長筒襪子。
大姐拉着孩子說:“這是你媽,叫媽。
”我這才反應過來,剛才那個黑不溜秋、一絲不挂的男孩正是我的兒子。
我一下子愣在了那裡,眼淚直往下掉。
孩子喊我媽,我一聽是一口河北話。
我在河北待了三天,就把孩子帶回來了。
我到哪裡他就跟我到哪裡,孩子是怕我再走了。
我們離開的時候他不哭也不鬧。
孩子的大姑倒是哭得很傷心,因為從小帶他,有了感情,舍不得他走。
孩子就這樣離開了河北,跟我走了。
我先把孩子帶到北京,在北京買了火車票,我們母子倆再一同坐上回武漢的火車。
我們一家四口終于團圓了。
武漢大學的宿舍,房間非常小,我們四個人就擠在一張床上。
我看着他們父子三個,心想不能這樣繼續下去了,必須要想辦法解決分居問題。
那怎麼才能離開敦煌呢?有人給我支了個招,說隻要半年不到單位上班,就算自動脫崗,自動離職,這樣就可以離開這個單位。
我那天想好了,就采用這個脫崗的辦法,不回敦煌。
我在武漢住了半年,全心全意照顧他們父子三人的生活。
但是,在武漢生活的這段時間裡,不知為什麼,我經常失眠,晚上睡不着,潛意識中總是牽挂着敦煌。
我越是壓抑自己不去想莫高窟,那些壁畫就越是萦繞在眼前,揮之不去。
盡管嘴上說不再回敦煌,但是心裡沒有放下。
我越猶豫,心裡就越想着敦煌。
有天晚上,老彭和孩子們都睡了。
我還是睡不着,起來翻書。
我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又捧起了一本關于敦煌石窟研究的書。
半年一過,我又回了敦煌,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
不在敦煌的半年時間,單位不給我發一分錢的工資,僅靠老彭的工資,難以維持一家四口的生活,我要回敦煌才有工資。
省裡當時也要求我盡快回去,因為我是當時唯一的一個副所長。
我想,回敦煌也好,可以當面與組織說明困難,名正言順地調走。
1979年,我帶上了老二曉民,重返敦煌。
誰知回敦煌後,省委、省政府主管部門不同意我調走,堅決要把我留下。
這樣,我在敦煌,一方面應對工作,另一方面,老二有哮喘病,我要盡量帶好孩子。
因為老二從小不在父母身邊,性格有點内向,不太敢說話。
孩子很聽話,你怎麼教他就怎麼做。
我也不着急,想着要讓他放松,就放開他,讓他跟小朋友滿處跑着去玩,今天到水溝裡,明天又去玩沙子,漸漸地他就活潑起來了,身體也慢慢有所好轉。
我們單位的果樹很多,我跟孩子說:“咱們家裡的東西你可以吃,你想吃其他東西,媽媽可以給你買,但是你不能摘單位樹上的果子,媽媽也不能摘。
”有一天他回來問我:“媽媽,媽媽,有一個老奶奶怎麼能摘樹上的果子?”我告訴他:“原則上是不可以的,但老人家年紀大了,大家都不去計較,等你長大就懂了。
”有時候,我也會帶他進城,去之前跟他“約法三章”:“曉民,咱們進城隻是去看看,不買東西,你要買東西就不進城了。
”他雖然點頭答應,但畢竟是小孩子,一到商場的玩具櫃台就挪不開腳了。
我問他:“曉民你是不是看上玩具了?”他隻是盯着玩具看,不說話。
看了好一會兒,他自己跟我說:“我們有玩具,我們不買。
”我常給他講些童話故事,教他學數數,孩子逐漸會數到一百、一千,後來兩千都會數。
這時,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辦了一年級到五年級的複合班,因幼小的職工子弟不多,就讓高中畢業的職工子弟擔任教員,教五個年級的幼小職工子弟。
我的孩子在莫高窟上學後,一次回來問我:“媽媽,為什麼2-1=1?”當時我真想說,這你都不懂!可是,我又想到數學對小孩來說比較抽象,所以就用點油燈的火柴來引導他掌握加減法。
過一陣子孩子又問:“媽媽,媽媽,為什麼36÷6=6?”我心想,難道學校老師不教乘法口訣嗎?我就給他教。
有一次,孩子寫了錯字,我給他指出來,他說是老師說的,我不便在他面前批評老師,也就沒有多說什麼。
又有一次他回家給我講故事,故事哪兒來的呢?原來是老師給四年級講語文課的課文。
老二在我身邊有兩三年時間,他很愉快,哮喘病也好了。
但我意識到孩子在莫高窟這樣的學校繼續學下去不是長遠之計,無奈隻有把他送出去上學。
老彭借探親之機,到敦煌就把曉民帶走了,送到上海我的姐姐那兒。
在上海過了兩年後,我姐姐說孩子不好好上學,經常獨自跑掉,這使姐姐和母
敦煌的棉花長得很矮,我挺着大肚子,怎麼摘?所裡有的女同事很同情我,勸我不要去,一定要去請假。
我賭氣說:“我決不去請假,生在地裡不是也挺好嘛!”就這樣,我就随着大家到農村去摘棉花。
摘了一天棉花,就動彈不得了。
當時,我們吃住都在老鄉的家裡。
老鄉很有經驗,一眼就看出我快生了,非常同情我,也很為我着急。
老鄉很善良,她希望給我說情讓我趕緊回去,以免發生意外。
我說:“沒關系,謝謝您!”我沒有去求人,隻想自己表現好一些,堅持摘完棉花後再去找革委會主任請假。
等勞動結束回到研究所,我再去申請的時候,已經走不了了。
也許是勞動強度過大,回到單位沒有多久,我發現自己的小便有血。
我沒有任何經驗,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所以找了位有經驗的女同事咨詢,她告訴我這是見紅了,哪兒都不能去了,必須馬上去醫院。
上海家裡知道我不會做針線活,在上海為我買好了嬰兒的衣服和用品,全部寄到了武漢。
老彭也希望我回武漢生孩子,這樣照顧起來比較方便。
他還把我婆婆從河北農村接到武漢,準備照顧我坐月子。
婆婆特意從河北老家為我帶了紅棗、小米、雞蛋等不少營養品。
老彭在武漢把一切都準備好了,就是不見我回去。
而我這邊什麼準備也沒有做,連一件嬰兒的衣服都沒有。
我被送去醫院的時候,隻帶了一些碎布,準備給孩子當尿布用。
我很害怕因為自己下地幹活的原因,影響肚子裡的孩子。
如果出了問題,那怎麼面對老彭?我當時都不敢想。
到了晚上,我怎麼也睡不着,就在那裡坐着,眼睜睜地看着病房裡燒得很旺的爐子,那爐子裡的火星子直往上冒。
現在想來,那樣的環境怎麼能當産婦的病房,可當時的條件就是這樣。
不知什麼原因,我感到自己渾身上下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難受,内心極度煩躁。
我就索性披上衣服出去散步。
我好像忘記了自己是在醫院,也忘記了自己将要做母親,隻感到渾身難受、精神恍惚,一心想往外走。
敦煌醫院的護士長真好,見我不在病房就到處找我。
等找到我之後,她見我神情恍惚,就不停地寬慰我:“你怎麼在這裡散步啊?外面冷。
你馬上就要做媽媽了,可千萬不能着涼。
”我說:“我難受,想走走。
”看得出她非常心疼我,她說:“好啊!那我陪着你吧,咱倆回病房聊聊天。
”就這樣,護士長把我攙回了病房。
到了病房,她發現我身邊一個親人也沒有。
怕我再有意外,她就不走,一直陪着我聊天。
就這樣,我慢慢睡着了。
這位護士長對我真好,我永遠也忘不了她。
第二天上午起床不久,我發現床單濕了,以為自己尿床了,很不好意思。
其實我根本不懂,直到很多護士過來按着我,我才知道是羊水破了。
大概兩三個小時之後,孩子出生了。
孩子連一件衣服都沒有,怎麼辦?人家說:“你這個當母親的也真是的,怎麼連件衣服也不給孩子準備。
”我能說什麼,有苦說不出。
隻能用自己穿的“棉猴”權當衣服裹着孩子赤裸的身體。
孩子那麼小,醫生說六斤都不到,我的眼淚直往肚子裡流。
醫生接着問:“你怎麼是一個人?你丈夫呢?”我說:“我丈夫還不知道。
”醫生驚訝地看着我:“那趕緊找人給你丈夫打個電報,告訴他你生了個男孩。
” 後來,醫院的護士幫助我給武漢發了個加急電報。
等老彭挑着擔子到醫院找到我的時候,孩子已經出生好幾天了。
那時我再也控制不住了,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放聲大哭。
老彭見我哭,他也很難過。
他說,接到電報後,聽說我已在敦煌生了孩子,他立即就把兩個家給我們母子準備的衣服、奶粉、雞蛋等各種各樣東西全部帶上,找了一副扁擔,擔了滿滿兩筐,急匆匆地上了火車。
他從武昌車站坐火車出發,到鄭州換乘火車,又經過兩天兩夜,到達敦煌北面的柳園火車站,在柳園火車站又換坐了長途汽車才到敦煌。
他到敦煌縣城後,馬上給研究所打電話,研究所唯一的手搖電話居然無人接聽。
他隻好在研究所駐敦煌縣城辦事處找人打聽,終于碰到一個年輕人,他告訴老彭,樊錦詩在醫院裡。
他馬上挑着擔子趕到醫院。
他聽說兒子已經出生好幾天了,還光着屁股,難過得直掉眼淚。
那時敦煌的醫院條件很差,很小的病房,隻有兩張病床,住了兩個病人。
老彭沒地方可以休息。
出院回到莫高窟後,他就住在莫高窟中寺的另外一間房子裡,陪我坐月子。
老彭挑來的擔子是個“百寶囊”,裡面什麼都有,幾經周折,居然雞蛋一個都沒有碎,他真了不起。
唯獨帶來的衣服太大了,孩子太小了,沒有一件可以穿。
我就比着那些衣服的樣式,找舊布自己做。
依樣畫葫蘆地做了三四套小衣服、小褲子,這樣就可以替換了。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老彭怕沒有長輩在旁邊指點,我又完全沒有帶孩子的經驗,所以特地随身帶了一本《媽媽手冊》。
多長時間喝水,多長時間喝奶,孩子哭鬧是什麼原因,手冊裡面都有。
後來我就根據這本《媽媽手冊》把孩子帶到了一歲多。
産後,我的心情一直不好,心裡很難過。
就在我出院回到莫高窟宿舍的日子裡,時常可以聽到外面在開鬥争會,不時聽到有人大聲吼叫。
每當這時我就特别煩躁,老彭就說:“别管他,你休息你的。
”但是我心裡不舒服,這麼鬥來鬥去,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老彭才到敦煌十多天,離孩子滿月還差十天左右,武漢大學就來電報催老彭回去,是工宣隊來的電報,意思是說怎麼能請這麼長的假。
我說老彭你走吧,心裡當然非常難過。
老彭走了之後,我一個人帶孩子,就靠那本《媽媽手冊》。
漸漸地我覺得自己沒有奶水了,研究所來探望的人說我吃得太少,一定要多吃,否則就不會有奶水。
南方人坐月子要喝各種各樣的湯,什麼魚湯、雞湯、豬蹄子炖湯,當地人坐月子吃的是小米和羊肉湯,吃羊肉講究要吃羯羊肉。
我就自己動手熬小米湯,炖羊肉湯。
我對自己說千萬不能再病倒了,要是病倒,孩子就更可憐了,到時候讓老彭怎麼辦呢? 這個孩子挺照顧我,在那樣的生活條件下,從生下來就沒有生過病,我自己倒病了一場。
隻是他長到三個月左右,我的奶水就不夠了。
我給上海家裡寫信,讓家裡人寄奶粉過來。
男孩子胃口好,奶粉越吃越多,到後來每個月要吃五六斤奶粉。
現在的嬰兒有專用的奶粉,那時候奶粉不分大人小孩,小孩吃了也很好,一點事也沒有。
後來奶粉不夠的時候,就逐漸給孩子搭配着吃上海家裡寄來的奶糕,不時添加蘋果、蛋黃這些輔食。
但問題很快出現了,我休完産假就要上班,孩子怎麼辦?我去上班,孩子沒人帶,隻有捆在襁褓裡,臨走之前喂飽了讓他睡,中間回來再喂一次奶。
小孩都六七個月了,還繼續捆在襁褓裡。
大家都說絕對不能再這樣了,因為孩子大了他會掙紮,如果不巧繩子套在脖子上就很危險。
可是,誰來看孩子呢?敦煌是找不到保姆的。
從此,我上班的時候總是提心吊膽,隻要回宿舍遠遠聽到孩子的哭聲,我心裡就踏實一些;如果開門看見他沖着我笑,我就趕緊去親他;如果沒有孩子的聲音,我就會擔心是不是出事了? 後來接連發生的兩件事情,讓我覺得必須把孩子送走。
一天清早,我去地裡幹活,等到回來喂奶時,宿舍門一開發現孩子一個人在玩,還回頭沖着我笑,笑得非常開心。
再一看,不得了!屎拉了一床。
我一邊收拾一邊想,把孩子一個人關在屋裡,不是長遠之計。
還有一次我下班回宿舍,發現孩子從床上滾了下來,臉上沾滿了地上的煤渣。
敦煌四五月份的氣溫還比較低,屋裡需要生爐子。
我臨走的時候把爐子給擋上了,沒想到孩子滾在了爐子下面的煤渣裡,幸虧沒有滾到爐子上。
這件事情讓我非常後怕。
所以我下了決心,一定要把孩子送走。
在找到合适的去處之前,我看到有位同事的母親是安徽農村來的,就去求她老人家幫忙看一看孩子。
我說:“大娘,最多兩三個月,我上班的時候,你幫我看一看。
喂奶的時候我會送奶來,尿布髒了我通通拿走自己洗。
你什麼都不需要做,就是把孩子看住就行了。
每個月給你二十塊錢。
”老人家勉強答應了,但是說時間長了可不行。
我就死纏爛打地請老大娘幫我看了近半年的孩子。
半年過去了,對方說什麼都不願意再幫忙了。
就這樣,到了1970年2月,孩子隻有送走了。
送哪兒呢?如果送到武漢,老彭一個人也照顧不了,最後我們商量後決定把孩子送到河北老家他姐姐那兒,請老彭姐姐幫我們帶孩子。
1968年元月,我父親含冤去世,11月我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
第二年,我又要親手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别的地方寄養。
這些事情湊在一起,現在想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過來的。
1973年10月,我們的第二個孩子在武漢出生,休完産假之後我必須回敦煌上班,孩子依然沒辦法帶回敦煌。
還隻得請老彭姐姐繼續幫着帶老二。
老二在送去河北老家的路途中,因患重感冒導緻了嚴重的哮喘。
後來在老家,老二又因感冒打了青黴素。
可能是遺傳了我的基因,孩子出現了嚴重的過敏反應,差一點丢了性命。
因老二送河北老彭姐姐家寄養,老大就隻能接回武漢,由老彭親自照顧。
1978年,老大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老二也已經五歲了。
姐姐也有了自己的孫子,負擔很重。
我和老彭商量後,做了個決定,這次把老二從河北老家接回武漢之後,我無論如何要想辦法調離敦煌。
我去河北老彭姐姐家接老二的時候,已經兩三年沒見到孩子了。
我進了院門,見門裡面有個小孩站着,黑不溜秋、一絲不挂,我以為是鄰居家的小孩,也沒在意。
進屋看見大姐,我說:“大姐,我來了。
”大姐說:“你來啦,你沒見你兒嗎?”我說:“沒見到啊。
”她說:“剛才就在門邊啊。
”過了一會兒,大姐去把他領了進來。
孩子領進來的時候穿得可整齊了,還給他穿上了長筒襪子。
大姐拉着孩子說:“這是你媽,叫媽。
”我這才反應過來,剛才那個黑不溜秋、一絲不挂的男孩正是我的兒子。
我一下子愣在了那裡,眼淚直往下掉。
孩子喊我媽,我一聽是一口河北話。
我在河北待了三天,就把孩子帶回來了。
我到哪裡他就跟我到哪裡,孩子是怕我再走了。
我們離開的時候他不哭也不鬧。
孩子的大姑倒是哭得很傷心,因為從小帶他,有了感情,舍不得他走。
孩子就這樣離開了河北,跟我走了。
我先把孩子帶到北京,在北京買了火車票,我們母子倆再一同坐上回武漢的火車。
我們一家四口終于團圓了。
武漢大學的宿舍,房間非常小,我們四個人就擠在一張床上。
我看着他們父子三個,心想不能這樣繼續下去了,必須要想辦法解決分居問題。
那怎麼才能離開敦煌呢?有人給我支了個招,說隻要半年不到單位上班,就算自動脫崗,自動離職,這樣就可以離開這個單位。
我那天想好了,就采用這個脫崗的辦法,不回敦煌。
我在武漢住了半年,全心全意照顧他們父子三人的生活。
但是,在武漢生活的這段時間裡,不知為什麼,我經常失眠,晚上睡不着,潛意識中總是牽挂着敦煌。
我越是壓抑自己不去想莫高窟,那些壁畫就越是萦繞在眼前,揮之不去。
盡管嘴上說不再回敦煌,但是心裡沒有放下。
我越猶豫,心裡就越想着敦煌。
有天晚上,老彭和孩子們都睡了。
我還是睡不着,起來翻書。
我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又捧起了一本關于敦煌石窟研究的書。
半年一過,我又回了敦煌,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
不在敦煌的半年時間,單位不給我發一分錢的工資,僅靠老彭的工資,難以維持一家四口的生活,我要回敦煌才有工資。
省裡當時也要求我盡快回去,因為我是當時唯一的一個副所長。
我想,回敦煌也好,可以當面與組織說明困難,名正言順地調走。
1979年,我帶上了老二曉民,重返敦煌。
誰知回敦煌後,省委、省政府主管部門不同意我調走,堅決要把我留下。
這樣,我在敦煌,一方面應對工作,另一方面,老二有哮喘病,我要盡量帶好孩子。
因為老二從小不在父母身邊,性格有點内向,不太敢說話。
孩子很聽話,你怎麼教他就怎麼做。
我也不着急,想着要讓他放松,就放開他,讓他跟小朋友滿處跑着去玩,今天到水溝裡,明天又去玩沙子,漸漸地他就活潑起來了,身體也慢慢有所好轉。
我們單位的果樹很多,我跟孩子說:“咱們家裡的東西你可以吃,你想吃其他東西,媽媽可以給你買,但是你不能摘單位樹上的果子,媽媽也不能摘。
”有一天他回來問我:“媽媽,媽媽,有一個老奶奶怎麼能摘樹上的果子?”我告訴他:“原則上是不可以的,但老人家年紀大了,大家都不去計較,等你長大就懂了。
”有時候,我也會帶他進城,去之前跟他“約法三章”:“曉民,咱們進城隻是去看看,不買東西,你要買東西就不進城了。
”他雖然點頭答應,但畢竟是小孩子,一到商場的玩具櫃台就挪不開腳了。
我問他:“曉民你是不是看上玩具了?”他隻是盯着玩具看,不說話。
看了好一會兒,他自己跟我說:“我們有玩具,我們不買。
”我常給他講些童話故事,教他學數數,孩子逐漸會數到一百、一千,後來兩千都會數。
這時,敦煌文物研究所在莫高窟辦了一年級到五年級的複合班,因幼小的職工子弟不多,就讓高中畢業的職工子弟擔任教員,教五個年級的幼小職工子弟。
我的孩子在莫高窟上學後,一次回來問我:“媽媽,為什麼2-1=1?”當時我真想說,這你都不懂!可是,我又想到數學對小孩來說比較抽象,所以就用點油燈的火柴來引導他掌握加減法。
過一陣子孩子又問:“媽媽,媽媽,為什麼36÷6=6?”我心想,難道學校老師不教乘法口訣嗎?我就給他教。
有一次,孩子寫了錯字,我給他指出來,他說是老師說的,我不便在他面前批評老師,也就沒有多說什麼。
又有一次他回家給我講故事,故事哪兒來的呢?原來是老師給四年級講語文課的課文。
老二在我身邊有兩三年時間,他很愉快,哮喘病也好了。
但我意識到孩子在莫高窟這樣的學校繼續學下去不是長遠之計,無奈隻有把他送出去上學。
老彭借探親之機,到敦煌就把曉民帶走了,送到上海我的姐姐那兒。
在上海過了兩年後,我姐姐說孩子不好好上學,經常獨自跑掉,這使姐姐和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