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宿命,還是必然?
關燈
小
中
大
孫中山手上制定的《臨時約法》?還是指後來自己炮制的《中華民國約法》?這已成為一個永遠之謎。
另一個版本是:袁世凱斷氣前幾分鐘,一直喃喃自語:“我不想要這個結局,我不想當皇帝,是那一個人害了我!我信了,結果被騙了。
”“那一個人”到底是誰?後來有人推測是楊度,有人認定是袁克定……是有這樣一個确切的人,還是袁世凱内心當中的欲望害了他?這同樣也是個不解之謎。
alt 袁世凱墓 袁世凱去世了,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張鎮芳四人立即打開金匮石屋,找到了袁世凱留下的繼承者的提名,隻見上面親筆寫着: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
按照《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規定,前任總統所推薦的三人,将作為總統的候選人,從三人中選出一人為總統——袁世凱如果将他三個兒子的名字同時列出的話,那麼,最終擔任總統的,也将是他三個兒子中的一個——從這一點看,袁世凱還算是有良心的,他沒有繼續自己的皇帝夢,沒有把這個尴尬的問題,抛給後人。
一個逝去的舊時代也是有着氣節的,雖然這樣的氣節那麼不合時宜。
袁世凱死後,北京流傳着一副對聯:“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
“六君子”和“二陳湯”一語雙關,既是中藥名,又确有所指——“六君子”指的是“籌安會”的楊度、孫毓筠、嚴複、劉師培、李燮和、胡瑛這六個人;籌安會,可以說是袁世凱恢複帝制的始作俑者。
而“二陳湯”則指陝西陳樹藩、四川陳alt以及湖南湯芗銘,這幾個人原先都是袁世凱的心腹,且是擁護帝制的幹将。
陳alt被袁世凱派往四川,告别之時,還在袁世凱面前一邊哭一邊表忠心,希望袁世凱早日登基,以正國體。
到四川之後,陳alt又兩次打來電報,請袁世凱早歸大位。
“二陳湯”的倒戈,可以說,是在身後刺向袁世凱的緻命一刀——它不僅讓袁世凱對帝制徹底失望,也對人心徹底失望。
中國文化仍是一如既往地傳奇化,不習慣于探究事件的實質,僅僅滿足在戲劇中一唱三歎。
在袁世凱之死上,仍是如此。
慢慢地,連袁世凱的死,也變得具有傳奇意味了。
人們口口相傳的是袁氏家族的咒語和秘符——這個精力旺盛、機敏過人、拳法高超,壯實得如同一頭牛似的人,怎麼說沒了就沒了呢?而且,是死于微不足道的尿毒症。
這就是命啊!袁世凱是逃脫不了袁氏家族男性的那個坎的——再好的運,也是敵不過命的! 死之前,袁世凱留下了一則正式“遺囑”,看得出來,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袁世凱還是想消除人們對于自己的巨大誤解,努力與人們重歸于好: 民國成立,五載于茲。
本大總統忝膺國民付托之重,徒以德薄能鮮,心餘力绌,于救國救民之素願,愧未能發摅萬一。
溯自就任以來,蚤作夜思,殚勤擘畫。
雖國基未固,民困未蘇,應革應興,萬端待理;而賴我官吏将士之力,得使各省秩序,粗就安甯,列強邦交,克臻輯治,撫衷稍慰,懷疚仍多。
方期及時引退,得以休養林泉,遂我初服,不意感疾,寖至彌留。
顧念國事至重,寄托必須得人,依《約法》第二十九條,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副總統代行其職權。
本大總統遵照《約法》宣告,以副總統黎元洪代行中華民國大總統職權。
副總統忠厚仁明,必能宏濟時艱,奠安大局,以補本大總統阙失,而慰全國人民之望。
所有京外文武官吏,以及軍警士民,尤當共念國步艱難,維持秩序,力保治安,專以國家為重。
昔人有言:“惟生者能自強,則死者為不死。
”本大總統猶此志也。
中華民國五年六月六日。
國務卿、陸軍總長段祺瑞。
外交總長、交通總長曹汝霖。
内務總長王揖唐。
财政總長周自齊。
海軍總長劉冠雄。
司法總長、農商會總長章宗祥。
教育總長張國alt。
讀過這樣的遺囑,人們自當明白,其實袁世凱的死,哪裡是尿毒症呢,分明是“憂郁而死”——憂郁到極緻了,生命也就如燈芯一樣脆弱,一陣微風拂過,它就會灰飛煙滅。
後人在分析和總結袁世凱的人生時,曾有很多精辟的見解——在很多人看來,袁世凱絕對是一個有“命”無“運”的人,袁世凱波浪般起伏的人生中,每一個重要階段都呈螺旋狀循環上升——憑着勤勉、機智和堅忍,他一點一點向上攀援,可到了一定程度,會一腳踩空急劇下墜;然後,袁世凱又一邊舔着傷口,一邊開始又一輪攀援……命運就這樣垂青于他,給他恩惠,給他勇氣,把他推上前台,讓他結束這個時代;同時,命運也無情地戲弄他,也讓這個時代結束他。
袁世凱一點也沒有意識到命運的遊戲意味,始終自信滿滿,渾然不覺。
對于袁世凱來說,最為殘酷的,是惡作劇的力量連喘息的時間都沒留給他,就那樣幹淨利落地畫上了句号……袁世凱就這樣帶着羞愧,帶着恥辱,帶着不屈和無奈,帶着不明不白的困惑,離開了這個世界。
一直到死,袁世凱的心猶有不甘——時間,再也不給他翻盤的機會了。
袁世凱就這樣被人們抛棄了,也被那個時代抛棄了。
一個舊時代的人,在人們企盼之中,哪裡能代表新紀元的曙光呢?新的勢力瞧不起他,因為他身上帶着濃郁的腐朽氣息;舊的勢力更是怨恨和憎惡他,因為他是毀滅一個時代的罪魁禍首。
袁世凱的經曆和命運,注定了他會有悲劇性的滑落,像流星一樣,從曆史的天空裡滑落;又像夢魇,從人們的記憶中滑落。
從某種程度上說,當新時代排闼而來的時候,那些舊時代的精英們,肯定會被人們作為犧牲品,送上新時代的祭壇。
袁世凱徹底地跌入了曆史的不測之淵中。
在曆史以及人們的眼中,這個矮壯的河南人是那樣污濁,仿佛一個徹頭徹尾的不仁不義之人——在變法中,他背叛了維新派;在辛亥革命中,又背叛了清廷;而他當上大總統後,又背叛了中華民國。
與這“三叛”同時并存的,還有一系列醜惡的行徑:卑劣,欺騙,玩弄陰謀,暗殺,收買,暴力,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袁世凱仿佛成了20世紀初大轉型時期道德低下、政治堕落的集大成者,就像被粗魯地抹上了糞便一樣。
袁世凱就這樣死死地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像一具行屍走肉,晾在朔風曠野之中。
也許袁世凱悲劇的唯一價值,就是讓這個數千年的文明古國,在經過那一場反複後,從此走上共和的不歸路。
它從另外一方面證明,在這個國度裡,人民再也不需要皇帝了。
另一個版本是:袁世凱斷氣前幾分鐘,一直喃喃自語:“我不想要這個結局,我不想當皇帝,是那一個人害了我!我信了,結果被騙了。
”“那一個人”到底是誰?後來有人推測是楊度,有人認定是袁克定……是有這樣一個确切的人,還是袁世凱内心當中的欲望害了他?這同樣也是個不解之謎。
alt 袁世凱墓 袁世凱去世了,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張鎮芳四人立即打開金匮石屋,找到了袁世凱留下的繼承者的提名,隻見上面親筆寫着: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
按照《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規定,前任總統所推薦的三人,将作為總統的候選人,從三人中選出一人為總統——袁世凱如果将他三個兒子的名字同時列出的話,那麼,最終擔任總統的,也将是他三個兒子中的一個——從這一點看,袁世凱還算是有良心的,他沒有繼續自己的皇帝夢,沒有把這個尴尬的問題,抛給後人。
一個逝去的舊時代也是有着氣節的,雖然這樣的氣節那麼不合時宜。
袁世凱死後,北京流傳着一副對聯:“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陳湯”。
“六君子”和“二陳湯”一語雙關,既是中藥名,又确有所指——“六君子”指的是“籌安會”的楊度、孫毓筠、嚴複、劉師培、李燮和、胡瑛這六個人;籌安會,可以說是袁世凱恢複帝制的始作俑者。
而“二陳湯”則指陝西陳樹藩、四川陳alt以及湖南湯芗銘,這幾個人原先都是袁世凱的心腹,且是擁護帝制的幹将。
陳alt被袁世凱派往四川,告别之時,還在袁世凱面前一邊哭一邊表忠心,希望袁世凱早日登基,以正國體。
到四川之後,陳alt又兩次打來電報,請袁世凱早歸大位。
“二陳湯”的倒戈,可以說,是在身後刺向袁世凱的緻命一刀——它不僅讓袁世凱對帝制徹底失望,也對人心徹底失望。
中國文化仍是一如既往地傳奇化,不習慣于探究事件的實質,僅僅滿足在戲劇中一唱三歎。
在袁世凱之死上,仍是如此。
慢慢地,連袁世凱的死,也變得具有傳奇意味了。
人們口口相傳的是袁氏家族的咒語和秘符——這個精力旺盛、機敏過人、拳法高超,壯實得如同一頭牛似的人,怎麼說沒了就沒了呢?而且,是死于微不足道的尿毒症。
這就是命啊!袁世凱是逃脫不了袁氏家族男性的那個坎的——再好的運,也是敵不過命的! 死之前,袁世凱留下了一則正式“遺囑”,看得出來,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袁世凱還是想消除人們對于自己的巨大誤解,努力與人們重歸于好: 民國成立,五載于茲。
本大總統忝膺國民付托之重,徒以德薄能鮮,心餘力绌,于救國救民之素願,愧未能發摅萬一。
溯自就任以來,蚤作夜思,殚勤擘畫。
雖國基未固,民困未蘇,應革應興,萬端待理;而賴我官吏将士之力,得使各省秩序,粗就安甯,列強邦交,克臻輯治,撫衷稍慰,懷疚仍多。
方期及時引退,得以休養林泉,遂我初服,不意感疾,寖至彌留。
顧念國事至重,寄托必須得人,依《約法》第二十九條,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副總統代行其職權。
本大總統遵照《約法》宣告,以副總統黎元洪代行中華民國大總統職權。
副總統忠厚仁明,必能宏濟時艱,奠安大局,以補本大總統阙失,而慰全國人民之望。
所有京外文武官吏,以及軍警士民,尤當共念國步艱難,維持秩序,力保治安,專以國家為重。
昔人有言:“惟生者能自強,則死者為不死。
”本大總統猶此志也。
中華民國五年六月六日。
國務卿、陸軍總長段祺瑞。
外交總長、交通總長曹汝霖。
内務總長王揖唐。
财政總長周自齊。
海軍總長劉冠雄。
司法總長、農商會總長章宗祥。
教育總長張國alt。
讀過這樣的遺囑,人們自當明白,其實袁世凱的死,哪裡是尿毒症呢,分明是“憂郁而死”——憂郁到極緻了,生命也就如燈芯一樣脆弱,一陣微風拂過,它就會灰飛煙滅。
後人在分析和總結袁世凱的人生時,曾有很多精辟的見解——在很多人看來,袁世凱絕對是一個有“命”無“運”的人,袁世凱波浪般起伏的人生中,每一個重要階段都呈螺旋狀循環上升——憑着勤勉、機智和堅忍,他一點一點向上攀援,可到了一定程度,會一腳踩空急劇下墜;然後,袁世凱又一邊舔着傷口,一邊開始又一輪攀援……命運就這樣垂青于他,給他恩惠,給他勇氣,把他推上前台,讓他結束這個時代;同時,命運也無情地戲弄他,也讓這個時代結束他。
袁世凱一點也沒有意識到命運的遊戲意味,始終自信滿滿,渾然不覺。
對于袁世凱來說,最為殘酷的,是惡作劇的力量連喘息的時間都沒留給他,就那樣幹淨利落地畫上了句号……袁世凱就這樣帶着羞愧,帶着恥辱,帶着不屈和無奈,帶着不明不白的困惑,離開了這個世界。
一直到死,袁世凱的心猶有不甘——時間,再也不給他翻盤的機會了。
袁世凱就這樣被人們抛棄了,也被那個時代抛棄了。
一個舊時代的人,在人們企盼之中,哪裡能代表新紀元的曙光呢?新的勢力瞧不起他,因為他身上帶着濃郁的腐朽氣息;舊的勢力更是怨恨和憎惡他,因為他是毀滅一個時代的罪魁禍首。
袁世凱的經曆和命運,注定了他會有悲劇性的滑落,像流星一樣,從曆史的天空裡滑落;又像夢魇,從人們的記憶中滑落。
從某種程度上說,當新時代排闼而來的時候,那些舊時代的精英們,肯定會被人們作為犧牲品,送上新時代的祭壇。
袁世凱徹底地跌入了曆史的不測之淵中。
在曆史以及人們的眼中,這個矮壯的河南人是那樣污濁,仿佛一個徹頭徹尾的不仁不義之人——在變法中,他背叛了維新派;在辛亥革命中,又背叛了清廷;而他當上大總統後,又背叛了中華民國。
與這“三叛”同時并存的,還有一系列醜惡的行徑:卑劣,欺騙,玩弄陰謀,暗殺,收買,暴力,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袁世凱仿佛成了20世紀初大轉型時期道德低下、政治堕落的集大成者,就像被粗魯地抹上了糞便一樣。
袁世凱就這樣死死地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像一具行屍走肉,晾在朔風曠野之中。
也許袁世凱悲劇的唯一價值,就是讓這個數千年的文明古國,在經過那一場反複後,從此走上共和的不歸路。
它從另外一方面證明,在這個國度裡,人民再也不需要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