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宿命,還是必然?
關燈
小
中
大
1915年春天過後,袁世凱的身體顯得明顯地虛弱了。
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袁世凱的睡眠變得越來越差。
原先的袁世凱精力過人,白天從不知疲倦,夜晚隻要一倒下,就鼾聲如雷。
而現在不行了,伴随着身體一天天的臃腫,袁世凱感覺到一天天衰老了。
不僅精力不濟,夜裡也開始失眠了。
由于睡眠不好,袁世凱在很多時候變得憂郁而急躁,愚蠢的舉動也日益增多。
當然,這一切,都是搬入中南海之後的事情——自從住進中南海之後,袁世凱就沒有再出過新華門一步,在這個到處都是帝王遺迹的園子裡,袁世凱總是感到内心不太踏實,這裡的每棟樓宇、每棵樹木、每塊石頭、每處墨迹,都是昔日王權的符号與象征,昭示着皇家的霸氣與夢想。
浸淫在濃濃的帝王氛圍之中,袁世凱會不由自主地壯懷激越,他想學古代的盛世君王,将這個古老的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強盛壯大;但每到夜深人靜時,袁世凱回想起昔日榮光的南柯一夢,有時候會不由自主地頹然,畢竟,居天子大不易啊!那種巨大的孤獨與悲涼,也不是凡人所能承擔的。
alt 小鳳仙 alt 蔡锷 事态的發展果然如袁世凱擔心的——1915年11月11日,在洪憲帝制的一片喧嘩聲中,年輕的雲南将軍蔡锷在京都名妓小鳳仙的掩護下,改裝悄悄逃出京城,住進了天津共立醫院。
此後,在日本人的幫助下,蔡锷轉道日本、香港、越南,返回昆明。
12月25日,唐繼堯、蔡锷、戴戡等通電全國,宣布雲南獨立,并請各省聯電勸袁世凱取消帝制,擁護共和。
因改變國體一事而引起動亂,這是袁世凱最不願意看到的。
雲南宣布獨立後,袁世凱不得不再次強打精神,調兵遣将征讨護國軍。
起初,在袁世凱看來,這一次唐繼堯、蔡锷們發起的所謂獨立,跟前幾年革命黨人發動的“二次革命”一樣,很快便會平定。
但出乎袁世凱意料的是,這一次護國軍的力量比上一次要強得多,而且,背景要遠遠複雜得多。
當然,對于袁世凱來說,叛亂并不是他所忌憚的,就軍事而言,他手中的部隊足以打赢一切戰鬥。
戰争進行過程中,袁世凱很快發現,自己的内部出現問題了——那些原先對自己唯命是從的将領們,此時一個個也有了“小九九”,不約而同地以一種磨磨蹭蹭的方式,對自己進行消極的抵制。
這當中的原因,當然是他們對袁世凱的某些做法不滿——從擔任正式大總統後,袁世凱就一直按照“軍人不得幹預政治”的思路,一方面削弱北洋諸将的兵權,拟建立模範軍代替北洋軍;另一方面在地方上進行了“削藩”。
此次平叛征召,正好讓這些人有了發洩情緒的機會。
于是,陽奉陰違者有之,紙上談兵者有之,渾水摸魚者有之,真正死心塌地聽從袁世凱的,變得少之又少。
連先前的陸軍總長段祺瑞,因為不滿袁世凱大權獨攬,此時也稱病不出,不願擔任前敵總指揮的職務。
alt 唐繼堯 段總長稱病不出,袁世凱隻好動用另一顆棋子馮國璋。
當袁世凱電令馮國璋,命他出任征滇軍統帥一職時,沒想到馮國璋同樣以有病為名,托詞不就。
馮國璋的舉動,讓袁世凱非常生氣。
因為袁世凱一直把馮國璋當做自己人,其現任妻子周道如也曾是袁世凱的家庭教師,并且,每一次馮國璋來北京,袁世凱都把他召喚到自己家,留他共進午餐,一談就是好幾個小時。
袁世凱知道馮國璋對自己有不滿情緒,因為馮國璋權力過大,軍人習氣重,袁世凱一直考慮對馮國璋“削藩”——為了牽制馮國璋,袁世凱把鄭汝成擺在上海,楊善德擺在松江,又有意識地造成張勳與馮國璋的對立和矛盾;袁世凱甚至還考慮過把馮國璋調到京城,任命他為陸軍總長,以解除馮國璋的實際兵權。
馮國璋的不聽征調,明顯地,就是對袁世凱不滿。
alt 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舉行婚禮時的照片 袁世凱手中一下無“牌”可打了——在“北洋三傑”中,除了段祺瑞、馮國璋之外,另一個具有帥才的,就是王士珍了。
王士珍一直對清廷持忠誠态度,清廷退位之後,王士珍也慢慢淡出。
無奈何之下,袁世凱隻得親自挂帥,重用資曆相對較輕的曹锟等,分三路進兵雲南。
這實際上就向全國上下傳達了一個信号:在袁世凱的政府中,已經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高層已不抱團了。
這樣的征兆,給了反對派以足夠信心,也使得北洋将士在臨陣打仗時很難形成凝聚力。
alt 中華革命黨誓約 到了1916年的3月,袁世凱的處境更為不妙了。
先是外交方面的壓力——日本公開幹涉帝制,揚言将承認南方護國軍為交戰團體。
在日本公使的鼓動下,五國公使接連提出口頭警告,認為袁世凱政府已無力量平定雲南,如果戰事擴大,必将影響全國秩序和外僑安全,他們不能坐視;而且,讓袁世凱感到惱火的是,這些國家一緻拒絕袁世凱用“洪憲”标志發出的公文。
外交上的捉襟見肘,導緻無法獲得列強的财力支持,财政狀況每況愈下,國庫空空,之前通過發展生産、鴉片煙稅以及救國儲金積聚的一點錢,戰事一開之後,幾乎被用得精光。
對内無法開源節流,對外借款不成,這個仗實在是無法打下去了。
3月中旬,廣西陸榮廷也在梁啟超和其老上司岑春煊的策動下,宣布獨立。
袁世凱的第三路軍司令龍觐光也被陸榮廷俘虜并投降,通電宣布擁護共和。
政局變得更亂了。
有人向袁世凱告發,在南京的馮國璋正在密電有關各省軍政要員,建議發出一個逼迫袁世凱取消帝制、懲辦禍首的聯名電報,内容共有八條:一、承認袁世凱仍居民國大總統地位;二、慎選議員,重開國會;三、懲辦奸人,以謝國人;四、各省軍隊以全國軍隊依次編号,并實行征名制;五、明定憲法,憲法未定以前用民國元年約法;六、民國四年冬之各省将軍、巡按使,一律仍舊;七、川、湘前敵北軍,一律撤回;八、大赦黨人。
這明顯就是要求袁世凱取消帝制,回歸到以前的内閣制。
當時回電馮國璋表示同意的,已有江西将軍李純、浙江将軍朱瑞、山東将軍靳雲鵬和湖南将軍湯芗銘。
馮國璋可能覺得五人聯名聲勢還不夠大,又以五人聯名密電的形式,尋求更多将軍的支持。
與此同時,來袁府或緻函以朋友身份勸袁世凱取消帝制的社會名流,還有湯化龍、唐紹儀、伍廷芳、康有為等。
讓袁世凱最擔心的是,駐日大使
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袁世凱的睡眠變得越來越差。
原先的袁世凱精力過人,白天從不知疲倦,夜晚隻要一倒下,就鼾聲如雷。
而現在不行了,伴随着身體一天天的臃腫,袁世凱感覺到一天天衰老了。
不僅精力不濟,夜裡也開始失眠了。
由于睡眠不好,袁世凱在很多時候變得憂郁而急躁,愚蠢的舉動也日益增多。
當然,這一切,都是搬入中南海之後的事情——自從住進中南海之後,袁世凱就沒有再出過新華門一步,在這個到處都是帝王遺迹的園子裡,袁世凱總是感到内心不太踏實,這裡的每棟樓宇、每棵樹木、每塊石頭、每處墨迹,都是昔日王權的符号與象征,昭示着皇家的霸氣與夢想。
浸淫在濃濃的帝王氛圍之中,袁世凱會不由自主地壯懷激越,他想學古代的盛世君王,将這個古老的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強盛壯大;但每到夜深人靜時,袁世凱回想起昔日榮光的南柯一夢,有時候會不由自主地頹然,畢竟,居天子大不易啊!那種巨大的孤獨與悲涼,也不是凡人所能承擔的。
alt 小鳳仙 alt 蔡锷 事态的發展果然如袁世凱擔心的——1915年11月11日,在洪憲帝制的一片喧嘩聲中,年輕的雲南将軍蔡锷在京都名妓小鳳仙的掩護下,改裝悄悄逃出京城,住進了天津共立醫院。
此後,在日本人的幫助下,蔡锷轉道日本、香港、越南,返回昆明。
12月25日,唐繼堯、蔡锷、戴戡等通電全國,宣布雲南獨立,并請各省聯電勸袁世凱取消帝制,擁護共和。
因改變國體一事而引起動亂,這是袁世凱最不願意看到的。
雲南宣布獨立後,袁世凱不得不再次強打精神,調兵遣将征讨護國軍。
起初,在袁世凱看來,這一次唐繼堯、蔡锷們發起的所謂獨立,跟前幾年革命黨人發動的“二次革命”一樣,很快便會平定。
但出乎袁世凱意料的是,這一次護國軍的力量比上一次要強得多,而且,背景要遠遠複雜得多。
當然,對于袁世凱來說,叛亂并不是他所忌憚的,就軍事而言,他手中的部隊足以打赢一切戰鬥。
戰争進行過程中,袁世凱很快發現,自己的内部出現問題了——那些原先對自己唯命是從的将領們,此時一個個也有了“小九九”,不約而同地以一種磨磨蹭蹭的方式,對自己進行消極的抵制。
這當中的原因,當然是他們對袁世凱的某些做法不滿——從擔任正式大總統後,袁世凱就一直按照“軍人不得幹預政治”的思路,一方面削弱北洋諸将的兵權,拟建立模範軍代替北洋軍;另一方面在地方上進行了“削藩”。
此次平叛征召,正好讓這些人有了發洩情緒的機會。
于是,陽奉陰違者有之,紙上談兵者有之,渾水摸魚者有之,真正死心塌地聽從袁世凱的,變得少之又少。
連先前的陸軍總長段祺瑞,因為不滿袁世凱大權獨攬,此時也稱病不出,不願擔任前敵總指揮的職務。
alt 唐繼堯 段總長稱病不出,袁世凱隻好動用另一顆棋子馮國璋。
當袁世凱電令馮國璋,命他出任征滇軍統帥一職時,沒想到馮國璋同樣以有病為名,托詞不就。
馮國璋的舉動,讓袁世凱非常生氣。
因為袁世凱一直把馮國璋當做自己人,其現任妻子周道如也曾是袁世凱的家庭教師,并且,每一次馮國璋來北京,袁世凱都把他召喚到自己家,留他共進午餐,一談就是好幾個小時。
袁世凱知道馮國璋對自己有不滿情緒,因為馮國璋權力過大,軍人習氣重,袁世凱一直考慮對馮國璋“削藩”——為了牽制馮國璋,袁世凱把鄭汝成擺在上海,楊善德擺在松江,又有意識地造成張勳與馮國璋的對立和矛盾;袁世凱甚至還考慮過把馮國璋調到京城,任命他為陸軍總長,以解除馮國璋的實際兵權。
馮國璋的不聽征調,明顯地,就是對袁世凱不滿。
alt 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舉行婚禮時的照片 袁世凱手中一下無“牌”可打了——在“北洋三傑”中,除了段祺瑞、馮國璋之外,另一個具有帥才的,就是王士珍了。
王士珍一直對清廷持忠誠态度,清廷退位之後,王士珍也慢慢淡出。
無奈何之下,袁世凱隻得親自挂帥,重用資曆相對較輕的曹锟等,分三路進兵雲南。
這實際上就向全國上下傳達了一個信号:在袁世凱的政府中,已經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高層已不抱團了。
這樣的征兆,給了反對派以足夠信心,也使得北洋将士在臨陣打仗時很難形成凝聚力。
alt 中華革命黨誓約 到了1916年的3月,袁世凱的處境更為不妙了。
先是外交方面的壓力——日本公開幹涉帝制,揚言将承認南方護國軍為交戰團體。
在日本公使的鼓動下,五國公使接連提出口頭警告,認為袁世凱政府已無力量平定雲南,如果戰事擴大,必将影響全國秩序和外僑安全,他們不能坐視;而且,讓袁世凱感到惱火的是,這些國家一緻拒絕袁世凱用“洪憲”标志發出的公文。
外交上的捉襟見肘,導緻無法獲得列強的财力支持,财政狀況每況愈下,國庫空空,之前通過發展生産、鴉片煙稅以及救國儲金積聚的一點錢,戰事一開之後,幾乎被用得精光。
對内無法開源節流,對外借款不成,這個仗實在是無法打下去了。
3月中旬,廣西陸榮廷也在梁啟超和其老上司岑春煊的策動下,宣布獨立。
袁世凱的第三路軍司令龍觐光也被陸榮廷俘虜并投降,通電宣布擁護共和。
政局變得更亂了。
有人向袁世凱告發,在南京的馮國璋正在密電有關各省軍政要員,建議發出一個逼迫袁世凱取消帝制、懲辦禍首的聯名電報,内容共有八條:一、承認袁世凱仍居民國大總統地位;二、慎選議員,重開國會;三、懲辦奸人,以謝國人;四、各省軍隊以全國軍隊依次編号,并實行征名制;五、明定憲法,憲法未定以前用民國元年約法;六、民國四年冬之各省将軍、巡按使,一律仍舊;七、川、湘前敵北軍,一律撤回;八、大赦黨人。
這明顯就是要求袁世凱取消帝制,回歸到以前的内閣制。
當時回電馮國璋表示同意的,已有江西将軍李純、浙江将軍朱瑞、山東将軍靳雲鵬和湖南将軍湯芗銘。
馮國璋可能覺得五人聯名聲勢還不夠大,又以五人聯名密電的形式,尋求更多将軍的支持。
與此同時,來袁府或緻函以朋友身份勸袁世凱取消帝制的社會名流,還有湯化龍、唐紹儀、伍廷芳、康有為等。
讓袁世凱最擔心的是,駐日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