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陰謀,還是巧合?

關燈
同盟國為一方,以俄英法協約國為一方,在歐洲戰場展開了大厮殺。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了一直觊觎中國的日本一個絕佳的機會。

    這個時候,日本可以征調的陸軍達百萬,海軍總噸位逾六十萬噸,已跻身于世界強國之列,連歐洲老牌列強也不敢小觑。

    世界大戰爆發後,擁有強大軍事和經濟實力的日本自然成了大戰雙方争奪的對象,日本的地位一下子變得舉足輕重。

    為了赢得日本參戰對抗同盟國,英國對于日本利用戰争期間進行勢力擴張,也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與英國狀況和心理相同的,還有其他歐洲列強。

     不僅如此,任何一個大國此時都成了天平上的砝碼。

    英國等協約國列強也希望中國加入協約國,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幾次做工作,力勸袁世凱加入對德奧的戰争,最起碼從道義上支持英美。

    朱爾典暗示,如果袁世凱加入協約國,英國政府會支持袁世凱稱帝,否則有可能會反對。

    袁世凱一直沒有松口,他的想法是,在戰局不明朗的情況下,不加入任何一方的戰争,而是韬光養晦搞好國内建設。

    因此,中國一直在外交上宣布中立。

    袁世凱中立的外交政策,應該說是無可厚非的。

    不過這種中立的态度,也讓英國政府對袁世凱惱火和不滿。

    戰争開始後,英國因忙于歐洲戰事,對于遠東事務,包括袁世凱的政權穩固,以及中國事态的發展,已沒有精力顧及。

    歐洲列強們的無暇東顧,正好為日本放手侵略中國提供了天賜良機。

     這個時候,日本已覺察到若此時推翻袁世凱政府,可謂是天賜良機。

    日本帶有軍國主義性質的組織黑龍會在當時一份《解決中國問題意見書》中這樣闡述道:“一旦内亂果真發生而沒有外力幫助鎮壓,我們相信袁世凱絕不可能以單獨的力量恢複和平與統一全國。

    ”“我們應該使中國革命黨人、宗社黨人以及其他失意分子在全國範圍内引起騷動。

    整個國家将陷入混亂,袁政府将因之垮台。

    那時我們将從四億中國人中選擇一位最有勢力、最著名的人物,幫助他組織新政府,統一全中國。

    同時我國軍隊必須協助恢複全國的和平與秩序,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财産,這樣中國人便樂于順從新政府,而新政府自然信任并依靠日本。

    ”日本黑龍會一直算是日本半官方且帶有黑社會性質的組織,它的使命就是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直接開展對中國以及其他遠東國家的活動。

    黑龍會的對華态度,一直影響和左右着日本對華政策。

    由黑龍會的态度,完全可以管窺日本政府對袁世凱政府的政策變化。

     1914年8月23日,日本對德國宣戰,破壞中國的“局外中立規定”,派軍艦封鎖膠州灣。

    很快,日軍又與英軍聯合攻占了青島,完成了對中國山東半島的控制。

    但日本顯然不滿意隻是對中國局部的控制和占領,在大戰和袁世凱恢複帝制的節骨眼上,适時而陰毒地向袁世凱政府抛出了“二十一條”。

    “二十一條”的用意,就是“一箭雙雕”——如果中國政府接受此協議的話,日本不僅可以從中牟利,袁世凱政府也會大跌顔面;如果中國政府不接受,必将給日本進攻中國提供理由,同時對西方列強也是一個交代。

    這樣,“二十一條”的提出,令袁世凱無論答應不答應,都将面臨尴尬和艱難的局面。

     alt 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 1915年1月一個陰暗寒冷的日子裡,日本駐中國大使日置益在與袁世凱的會晤中,徑直遞交了《覺書》文本,也即“二十一條”。

     本應向外交部遞交的國書,卻徑直遞交給總統,可見日本的倨傲态度。

    《覺書》的文本共分五号二十一款,所以後來一直稱為“二十一條”。

    值得一提的細節是,這一本《覺書》的水印圖紋是兵艦和機關槍——顯然,這不是無意的巧合,而是有意為之。

    《覺書》的内容主要有: 第一号共四款,關于山東問題。

    要求中國政府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包括對膠州灣、青島的占領,膠濟鐵路及沿線的利益,并加以擴大。

     第二号共七款,關于南滿洲及東部蒙古問題。

    要求中國政府承認日本在南滿及東部内蒙古享有優越地位,包括将旅順、大連租借期限和南滿鐵路期限要求展至九十九年。

    日本人在兩地享有土地租借或所有、居住往來以及經營工商業、開礦、築路等各項權利。

     第三号共二款,關于漢冶萍公司問題。

    要求公司由中日合辦,該公司附近礦山,未經同意,概不準該公司以外之人開采。

     第四号共一款,關于中國沿海港灣及島嶼問題。

    要求中國政府聲明,所有中國沿海港灣及島嶼,概不讓與或租與他國。

     第五号共七款,關于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為各項顧問及其他問題,要求中國中央政府聘用日本人為中國财政、政治、軍事等各方面顧問,兩國用同一軍械,警察由日本訓練,小學用日本教師,有在江西、福建修築鐵路、開礦等權力。

     日本公使日置益在遞交《覺書》時強調:這些條款,是給中國一個機會,向日本國民表明對日本的親善。

    日置益還半是恫吓、半是利誘地說:日本政府對袁大總統表示誠意,願将多年懸案和衷解決,以達親善目的。

    慈奉政府訓令,面遞條款,願大總統迅速商議解決,并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