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公心,還是私利?
關燈
小
中
大
赤蛇,通體呈深紅色,正伏在假山的角落裡。
待袁世凱走近,那條大蛇還朝袁世凱點點頭,然後順着假山慢慢遊走,鑽入洞穴之中。
後來有人認為這條蛇是袁克定等一幫人故意隐匿的,以騙取袁世凱相信天命。
也可能,這一條蛇還真的讓袁世凱動了心。
畢竟,那個時代的中國官員們,因為知識結構的原因,很少有不迷信的。
這個時候的袁世凱,在私利與幻想中,内心已不堪重負,方寸有點亂了。
袁世凱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做事方法也越來越奇怪,尤其對于相命、風水、堪輿之類的東西更加迷信。
當選大總統後,袁世凱特意請了一位“青鳥大師”,對即将入住的中南海一蔔吉兇。
這位風水大師裝模作樣地一番測試之後,認為中南海居震、離兩方,而震為雷,為龍,為玄黃,乃帝王之所,有百利而無一害。
袁世凱聽後大喜過望,于是在“青鳥大師”的指點下,選了個“黃道吉日”搬進了中南海。
除此之外,袁世凱還找了一位郭姓堪輿家,專程到河南項城去觀察袁氏祖墳的風水。
郭某看了十處墓地後,認為第七冢袁世凱母親的墓最不同凡響,他說:“此墳外形,來脈雄長,經九疊而結穴,每疊上加冕,應九五之象,左右邊送護衛,羅列諸侯,直帝王肇陵之形勢。
”袁家人聽後,皆興奮不已。
郭某回到京城後,袁世凱問“東興之運”有多少年,郭某心裡沒底,不知如何回答,忽然想起了“八卦”與“陰陽二氣”,乃應聲說:“八二之數。
”袁世凱問:“是八百二十年,還是八十二年?”郭某故弄玄虛,隻強調:“八二之數,天機不可洩露。
”袁世凱于是自言自語說:“就算是八十二年,已曆三代,我也滿足了。
” 袁世凱沒有想到的是,郭某的預言驗證了,不是八百二十年,也不是八十二年,而隻是八十三天! 袁世凱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向危險的邊緣,就像一隻飛蛾朝着火光在飛舞,越飛越急躁,越走越愚蠢。
後來,袁世凱回想起當初的決判,一直覺得恍惚莫名。
自己在群魔亂舞之中,怎麼就突然失去主意了呢?原先袁世凱的果敢、堅定甚至鐵血的品質,仿佛突然被一陣風刮走,留給他的,隻有軟弱、優柔寡斷、患得患失以及聽之任之了。
這一切,還是因為私利吧?!一個人的心房被私欲充塞之時,他的大腦肯定會凝固,政治智慧也蕩然無存。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做出愚不可及的舉動,就不足為奇了。
各種勢力就是如此心懷鬼胎,簇擁着袁世凱,一起走向帝制的祭壇。
在帝制風潮中,還有一個插曲,這個插曲,是後來袁世凱的女兒袁靜雪披露的:袁世凱當時最把握不住的,是日本的态度。
因此,每天都要看親日報紙《順天時報》披露的有關信息。
袁克定為了說服袁世凱稱帝,暗地裡糾合一班人馬,生産了一個假版的《順天時報》。
假版《順天時報》不斷向袁世凱透露日本贊同中國恢複帝制的消息。
有一次,袁靜雪無意之中發現袁克定的陰謀後,便和袁克文商議,決定向袁世凱報告。
袁世凱得知後,氣急敗壞,把袁克定狠狠地鞭打了一頓。
但這時候,袁世凱已同意恢複帝制,騎虎難下了。
9月下旬,請願聯合會發動第三次請願,要求代行立法機關參政院,迅速召集國民會議,公決國體問題。
與此同時,袁世凱的政治顧問有賀長雄從日本返回北京,捎回了日本首相大隈支持中國帝制的口信。
日本的表态,讓袁世凱徹底放松了警惕。
這個時候,袁世凱已躍躍欲試,滿腹心思都是想做皇帝了。
到了1915年10月,鼓噪、擁戴、勸進、支持、慫恿的民意如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洶湧而來,強大的社會壓力,已經讓袁世凱感覺到,如果再不恢複帝制的話,就會有悖民意,甚至會被民意抛棄。
袁世凱還是覺得有點不放心,10月2日,袁世凱再一次單獨約見了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兩人又一次就改國體之事進行了會談。
庚子賠款之後,中國政壇每一次重大政治決策或者人事安排,事先總要有意無意地聆聽列強們的意見。
袁世凱也是如此。
袁世凱之所以專門約見朱爾典,除了因為英國是當時最大的列強之一,在中國事務中最多話語權之外,還因為英國對于自己一項支持和看好;并且,英國公使朱爾典跟袁世凱一直是好朋友,二人之間的關系甚至可以追溯到在朝鮮期間,袁世凱出使朝鮮時,朱爾典也是英國駐朝公使。
在朝鮮時,兩人私交就一直不錯。
甲午戰争期間,就是朱爾典幫助袁世凱登上英國船隻逃回國内。
朱爾典就任駐華公使後,對老朋友一直鼎力支持。
慈禧逝世之後,載沣企圖除掉袁世凱,朱爾典就出面警告清廷不要對袁世凱輕舉妄動。
在此之後,無論袁世凱是複出,還是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朱爾典一直持積極支持态度。
有必要将袁世凱與朱爾典的對話譯成白話,供閱讀和判斷: 袁、朱見面寒暄一番後,朱爾典問:君主立憲問題實行之日,應該不遠了吧? 袁世凱回答:近兩天以來,各省将軍、巡按使,以及文武行政各官,有的當面來說,有的發來電報,都說非君主立憲不能鞏固國基,維持大局。
這幾個月以來,各省商會、民團也紛紛來電,主張立憲。
甚至一些年輕軍官、革命偉人,也提倡以強力解決。
一些所謂的有經驗的政治家,也以為當初的強行共和,不是永久之計,所以出現了現在的局面。
全國贊成君主立憲的人,都主張急速進行。
我也費盡心力,以對付各方面的要求,讓他們不必多事。
然而這些人主意堅決,我如果強行制止他們,也可能會出事。
所以一直想把這個問題來聽聽民意,看看有什麼好辦法。
如果全國仍舊擁戴共和,那麼依舊辦事。
如果決定君主立憲,那麼,我擔心的是,現在也不是非常好的時機。
朱爾典說:如果國中無内亂,那麼随時可以實行。
此中國内政,他人不能幹涉。
英國對于此事,極為歡迎。
因為中國現時政府,是一人之政府,權系于大總統一身。
大總統即時離任,如果沒有好的繼承人,中國大局不堪設想。
像這樣的局面,怎麼能長久?現在中國的共和制度,是世界其他國家所沒有,既非共和,又非專制,又非君主立憲,這一種特别政體,是很難長時間維持的。
如果早日議定君主立憲政體,則跟中國人民的思想習慣,絲毫不悖。
所以三年前,在英國的中國研究會,有秘密文件遞交給英國外交部,請英國設法鞏固中國政體,以防止中國混亂,以保護英國旅華人民的性命和财産。
這一個秘密要件文稿,曾由英外交部使館存檔,随時研究。
今天中國讨論君主立憲問題,正合駐英中國研究會之意,所以,英國不但歡迎,且絕無反對之意。
又不但英國歡迎,凡英國聯盟諸國,也沒有損害中國的意思。
袁世凱說:不知日本有什麼舉動?中國内地治安,已得各将軍、巡按使切實擔任。
……所以我認為在内部沒有問題,但在外部,不可以不搞清楚。
朱爾典說:沒有聽說日本有半點反對之意,或者想乘機獲取利益,或者有損害中國之陰謀。
袁世凱說:大隈伯對我駐日陸公使說,關于君主立憲之事,請袁大總統放心去做,日本很願意幫助一切。
從這一點來說,即使是出于面子上,日本看起來大概也沒有什麼企圖了。
朱爾典說:大隈這樣說,是想表達他的美意啊。
袁世凱說:我在被授正式大總統時,曾經發誓維持共和政體,若變為君主立憲,會不會讓人覺得失信于天下? 朱爾典說:國民議決共和政體,選舉你為大總統,你當然要發誓維持共和政體。
如果國民又議決君主立憲政體,恭舉大總統為新帝國之大皇帝,則又是本國民的意思,發誓維持君主立憲之政體,這也是順應民意,于信用毫無損失。
袁世凱說:如長時期實行共和政體,那我将來滿任時,可以休息養老。
如果改為君主,則責任太重,非我一人所能為也。
朱爾典說:你推辭的原因,不是因為責任太重,
待袁世凱走近,那條大蛇還朝袁世凱點點頭,然後順着假山慢慢遊走,鑽入洞穴之中。
後來有人認為這條蛇是袁克定等一幫人故意隐匿的,以騙取袁世凱相信天命。
也可能,這一條蛇還真的讓袁世凱動了心。
畢竟,那個時代的中國官員們,因為知識結構的原因,很少有不迷信的。
這個時候的袁世凱,在私利與幻想中,内心已不堪重負,方寸有點亂了。
袁世凱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做事方法也越來越奇怪,尤其對于相命、風水、堪輿之類的東西更加迷信。
當選大總統後,袁世凱特意請了一位“青鳥大師”,對即将入住的中南海一蔔吉兇。
這位風水大師裝模作樣地一番測試之後,認為中南海居震、離兩方,而震為雷,為龍,為玄黃,乃帝王之所,有百利而無一害。
袁世凱聽後大喜過望,于是在“青鳥大師”的指點下,選了個“黃道吉日”搬進了中南海。
除此之外,袁世凱還找了一位郭姓堪輿家,專程到河南項城去觀察袁氏祖墳的風水。
郭某看了十處墓地後,認為第七冢袁世凱母親的墓最不同凡響,他說:“此墳外形,來脈雄長,經九疊而結穴,每疊上加冕,應九五之象,左右邊送護衛,羅列諸侯,直帝王肇陵之形勢。
”袁家人聽後,皆興奮不已。
郭某回到京城後,袁世凱問“東興之運”有多少年,郭某心裡沒底,不知如何回答,忽然想起了“八卦”與“陰陽二氣”,乃應聲說:“八二之數。
”袁世凱問:“是八百二十年,還是八十二年?”郭某故弄玄虛,隻強調:“八二之數,天機不可洩露。
”袁世凱于是自言自語說:“就算是八十二年,已曆三代,我也滿足了。
” 袁世凱沒有想到的是,郭某的預言驗證了,不是八百二十年,也不是八十二年,而隻是八十三天! 袁世凱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向危險的邊緣,就像一隻飛蛾朝着火光在飛舞,越飛越急躁,越走越愚蠢。
後來,袁世凱回想起當初的決判,一直覺得恍惚莫名。
自己在群魔亂舞之中,怎麼就突然失去主意了呢?原先袁世凱的果敢、堅定甚至鐵血的品質,仿佛突然被一陣風刮走,留給他的,隻有軟弱、優柔寡斷、患得患失以及聽之任之了。
這一切,還是因為私利吧?!一個人的心房被私欲充塞之時,他的大腦肯定會凝固,政治智慧也蕩然無存。
于是,在這種情況下做出愚不可及的舉動,就不足為奇了。
各種勢力就是如此心懷鬼胎,簇擁着袁世凱,一起走向帝制的祭壇。
在帝制風潮中,還有一個插曲,這個插曲,是後來袁世凱的女兒袁靜雪披露的:袁世凱當時最把握不住的,是日本的态度。
因此,每天都要看親日報紙《順天時報》披露的有關信息。
袁克定為了說服袁世凱稱帝,暗地裡糾合一班人馬,生産了一個假版的《順天時報》。
假版《順天時報》不斷向袁世凱透露日本贊同中國恢複帝制的消息。
有一次,袁靜雪無意之中發現袁克定的陰謀後,便和袁克文商議,決定向袁世凱報告。
袁世凱得知後,氣急敗壞,把袁克定狠狠地鞭打了一頓。
但這時候,袁世凱已同意恢複帝制,騎虎難下了。
9月下旬,請願聯合會發動第三次請願,要求代行立法機關參政院,迅速召集國民會議,公決國體問題。
與此同時,袁世凱的政治顧問有賀長雄從日本返回北京,捎回了日本首相大隈支持中國帝制的口信。
日本的表态,讓袁世凱徹底放松了警惕。
這個時候,袁世凱已躍躍欲試,滿腹心思都是想做皇帝了。
到了1915年10月,鼓噪、擁戴、勸進、支持、慫恿的民意如潮水般從四面八方洶湧而來,強大的社會壓力,已經讓袁世凱感覺到,如果再不恢複帝制的話,就會有悖民意,甚至會被民意抛棄。
袁世凱還是覺得有點不放心,10月2日,袁世凱再一次單獨約見了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兩人又一次就改國體之事進行了會談。
庚子賠款之後,中國政壇每一次重大政治決策或者人事安排,事先總要有意無意地聆聽列強們的意見。
袁世凱也是如此。
袁世凱之所以專門約見朱爾典,除了因為英國是當時最大的列強之一,在中國事務中最多話語權之外,還因為英國對于自己一項支持和看好;并且,英國公使朱爾典跟袁世凱一直是好朋友,二人之間的關系甚至可以追溯到在朝鮮期間,袁世凱出使朝鮮時,朱爾典也是英國駐朝公使。
在朝鮮時,兩人私交就一直不錯。
甲午戰争期間,就是朱爾典幫助袁世凱登上英國船隻逃回國内。
朱爾典就任駐華公使後,對老朋友一直鼎力支持。
慈禧逝世之後,載沣企圖除掉袁世凱,朱爾典就出面警告清廷不要對袁世凱輕舉妄動。
在此之後,無論袁世凱是複出,還是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朱爾典一直持積極支持态度。
有必要将袁世凱與朱爾典的對話譯成白話,供閱讀和判斷: 袁、朱見面寒暄一番後,朱爾典問:君主立憲問題實行之日,應該不遠了吧? 袁世凱回答:近兩天以來,各省将軍、巡按使,以及文武行政各官,有的當面來說,有的發來電報,都說非君主立憲不能鞏固國基,維持大局。
這幾個月以來,各省商會、民團也紛紛來電,主張立憲。
甚至一些年輕軍官、革命偉人,也提倡以強力解決。
一些所謂的有經驗的政治家,也以為當初的強行共和,不是永久之計,所以出現了現在的局面。
全國贊成君主立憲的人,都主張急速進行。
我也費盡心力,以對付各方面的要求,讓他們不必多事。
然而這些人主意堅決,我如果強行制止他們,也可能會出事。
所以一直想把這個問題來聽聽民意,看看有什麼好辦法。
如果全國仍舊擁戴共和,那麼依舊辦事。
如果決定君主立憲,那麼,我擔心的是,現在也不是非常好的時機。
朱爾典說:如果國中無内亂,那麼随時可以實行。
此中國内政,他人不能幹涉。
英國對于此事,極為歡迎。
因為中國現時政府,是一人之政府,權系于大總統一身。
大總統即時離任,如果沒有好的繼承人,中國大局不堪設想。
像這樣的局面,怎麼能長久?現在中國的共和制度,是世界其他國家所沒有,既非共和,又非專制,又非君主立憲,這一種特别政體,是很難長時間維持的。
如果早日議定君主立憲政體,則跟中國人民的思想習慣,絲毫不悖。
所以三年前,在英國的中國研究會,有秘密文件遞交給英國外交部,請英國設法鞏固中國政體,以防止中國混亂,以保護英國旅華人民的性命和财産。
這一個秘密要件文稿,曾由英外交部使館存檔,随時研究。
今天中國讨論君主立憲問題,正合駐英中國研究會之意,所以,英國不但歡迎,且絕無反對之意。
又不但英國歡迎,凡英國聯盟諸國,也沒有損害中國的意思。
袁世凱說:不知日本有什麼舉動?中國内地治安,已得各将軍、巡按使切實擔任。
……所以我認為在内部沒有問題,但在外部,不可以不搞清楚。
朱爾典說:沒有聽說日本有半點反對之意,或者想乘機獲取利益,或者有損害中國之陰謀。
袁世凱說:大隈伯對我駐日陸公使說,關于君主立憲之事,請袁大總統放心去做,日本很願意幫助一切。
從這一點來說,即使是出于面子上,日本看起來大概也沒有什麼企圖了。
朱爾典說:大隈這樣說,是想表達他的美意啊。
袁世凱說:我在被授正式大總統時,曾經發誓維持共和政體,若變為君主立憲,會不會讓人覺得失信于天下? 朱爾典說:國民議決共和政體,選舉你為大總統,你當然要發誓維持共和政體。
如果國民又議決君主立憲政體,恭舉大總統為新帝國之大皇帝,則又是本國民的意思,發誓維持君主立憲之政體,這也是順應民意,于信用毫無損失。
袁世凱說:如長時期實行共和政體,那我将來滿任時,可以休息養老。
如果改為君主,則責任太重,非我一人所能為也。
朱爾典說:你推辭的原因,不是因為責任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