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虛僞,還是懷柔?

關燈


    8月24日下午5點半,北京火車站禮炮齊鳴、鼓樂聲聲,稚嫩的童聲唱起了歡快的歌聲;總統府秘書長、國務院代總理及各部總長、參議院議長、議員、各黨派、各界人士列隊迎接孫中山。

    孫中山走下火車時,掌聲雷動,人們紛紛揮動手中的旗幟。

    歡迎儀式之後,孫中山坐上了袁世凱那輛金碧輝煌的朱漆金輪馬車,由三十位騎馬的憲兵開路,從正陽門直入外交部街迎賓樓。

    迎賓樓是袁世凱為了歡迎孫中山特意下令用外交部辦公室改建的。

    當晚,袁世凱親自來到了孫中山下榻的賓館,同孫中山進行會談。

    這一次會晤,也是民國初年兩大政治巨擘的首次見面。

    随後,另幾位革命黨人黃興、陳其美、李書城等趕到北京,也受到了袁世凱的熱烈歡迎。

    在北京的二十多天裡,孫中山跟袁世凱共舉行了十三次會談。

    談話都是秘密進行的,除了孫與袁外,隻有袁世凱的秘書長梁士诒在場。

    兩位政治巨頭的會晤,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報章紛紛猜測會談内容,想從各種各樣的蛛絲馬迹上,分析一些變化。

    人們希望這兩大巨頭通過這一次會晤,制定一些有利于古國變遷的良策,使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能夠迅速從紛争中平靜下來,給新曆史展示一個良好的開端。

     這一番在京的多次會談,雙方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孫中山看來,袁世凱精明強幹,為人謙和,思路敏捷而清晰,是一個棟梁之才。

    以袁世凱的目光來看,孫中山則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革命者,富有幻想和熱情,意志堅定,精力充沛;但其思維方式,卻明顯地不着邊際,書生氣太足,拙于行動。

    孫中山公開發表談話表示,在當前的社會,要治理民國,非得具有新思想、舊經驗、舊手段的人不可,袁世凱大總統正好是一個合适人選。

    孫中山表示,袁大總統應該練兵百萬以強中國,而他自己,則願意專門負責修鐵路,希望把全國鐵路延長至二十萬裡。

    袁世凱聽了很高興,當場表态授孫中山籌劃全國鐵路的全權,月薪高達三萬元,并将當年為慈禧太後回銮時特别制作的豪華列車,撥給孫中山專用,以便巡視全國鐵路現狀。

    袁世凱還下令各地方官員,服從孫中山的指令,對巡視路政的孫中山熱情接待,聆聽教導。

    看起來,雙方進入了一個蜜月期。

    某一天會談之餘,黃興甚至還半開玩笑地動員袁世凱加入國民黨。

    一直奉行“君子不黨”的袁世凱微笑着拒絕了,袁世凱很委婉地說:“加入政黨誠然不錯,但現在不是時候。

    ”不過,袁世凱還是指派趙秉鈞等人加入了國民黨。

    在内心裡,袁世凱對于政黨一直有自己的看法,他後來在緻安徽都督柏文蔚書信中這樣寫道:“入甲黨,則乙黨為敵;入乙黨,則丙黨為敵。

    ”以袁世凱自己的理解方式,自己既然在總統的位置,那麼,就應該堅守“不黨主義”。

     alt 孫中山視察京張鐵路時,在張家口車站與歡迎者合影 9月16日,袁世凱、孫中山以及黃興共同制定的《政治綱領》以政府公告的方式頒布:一、立國取統一制;二、主持是非善惡之真公道,以正民俗;三、暫時收束武備,先儲備海陸軍人才;四、開放門戶,輸入外資,興辦鐵路礦山,建置鋼鐵工廠,以厚民生;五、倡資助國民實業,先着手于農林工商;六、軍事、外交、财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權主義;七、迅速整理财政;八、竭力調和黨見,維持秩序,為承認之根本。

     《政治綱領》公布之後,舉國為之振奮。

    在那些單純的民衆眼中,中國的未來一片光明,當前存在的諸多困難很快會迎刃而解。

    人們相信,如果這個綱領能夠實施,不僅有利于結束全國分裂狀态,實行國家的統一,而且,還能從發展基礎産業入手,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

     不久,時局的發展,讓每一個興高采烈的人感到了失望——蜜月很快就結束了;或者說,蜜月尚未開始,争鬥便已開始了。

    人們很快發現,将這兩個什麼也不一樣的人硬生生地捆綁在一起,實在是太難了。

    他們就像兩隻刺猬一樣,是很難靠近的。

    雖然他們也曾為暫時的坦誠所感動,并且表達過自己的坦誠。

    但他們之間,太多的不同就像深深的鴻溝一樣橫亘在面前:主義、理想、觀念、性格、背景、環境……一切的一切,都預示着他們不可能聯合在一起,而他們誰也不肯退縮和忍讓。

    那個看起來堂而皇之的共同政體,很快,就不被人們當回事了。

    無論是在朝之人,還是在野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