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告密,還是無辜?
關燈
小
中
大
次上書讓袁世凱感到失望的是,他的意見并沒有引起軍機大臣、帝師翁同alt的重視。
也許,對于一直在傳統框架裡思索的翁同alt來說,袁世凱的意見顯得過于生猛,也很難付諸實施。
不過這一段時間袁世凱的積極表現,還真引起了賦閑賢良寺的李鴻章的不快。
有一天,袁世凱來到李鴻章的住所看望,閑聊之際,袁世凱安慰李鴻章,如果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不也很好?敏感的李鴻章不高興了,在他看來,袁世凱分明是想替翁同alt當說客,勸李鴻章出讓清廷最高級别的文華殿大學士的位置。
沒等袁世凱說完,李鴻章氣不打一處來,大聲呵斥道: 慰廷,爾乃來為翁叔平作說客耶?他汲汲要想得協辦,我開了缺,以次推升,騰出一個協辦,他即可安然頂補。
你告訴他,教他休想!旁人要是開缺,他得了協辦,那是不幹我事。
他想補我的缺,萬萬不能!武侯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兩句話我還配說。
我一息尚存,決不無故告退,決不奏請開缺。
臣子對君上,甯有何種計較?何為合與不合?此等巧語,休在我前賣弄,我不受爾愚也。
老爺子發脾氣,袁世凱自然臉上挂不住,隻好諾諾告辭。
李鴻章仍不解氣,對親信幕僚們又發了一通牢騷: 袁世凱,爾不知耶?這真是小人!他巴結翁叔平,來為他作說客,說得天花亂墜,要我乞休開缺,為叔平作成一個協辦大學士。
我偏不告退,教他想死!我老師的“挺經”,正用得着,我是要傳他衣缽的。
我決計與他挺着,看他們如何擺布?我當面訓斥他,免得再唣。
我混了數十年,何事不曾經驗,乃受彼等捉弄耶? 這一段話見于吳永的《庚子西狩叢談》。
吳永是曾國藩的孫女婿,很長時間裡一直跟随李鴻章的鞍前馬後。
這一本書,寫于袁世凱死後。
從内容看,這樣的言語,倒像是李鴻章親口吐出的。
李鴻章一直富有草根氣息,言談舉止,有時頗有點官痞的味道。
對于權謀與世俗,李合肥從不陌生,數十年的官場經曆,早已練就一身的金鐘罩與鐵布衫功夫。
當時的李鴻章失勢于官場,心情上也壞極了,發一下脾氣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可以肯定的是,李鴻章對于袁世凱的看法都是一時的氣話,此後的李鴻章并沒有因為這一件事,改變對袁世凱的看法。
在李鴻章眼中,袁世凱還是自己線上的人,仍是精明能幹、辦事老辣、不可多得的人才。
alt 康有為 到了1898年6月11日(四月二十三日),二十八歲的光緒皇帝正式诏告天下,宣布變法。
從這一天起,至當年的9月20日(八月五日)止,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改革诏令,史稱戊戌變法,因前後隻有一百零三天,故又稱百日維新。
诏書發布當天,光緒特意去了一趟頤和園,為的是告訴慈禧。
光緒還給慈禧帶去了幾份關于變法的奏折,其中就有康有為介紹世界強國變法的宏論。
光緒皇帝在慈禧的榻前彙報,慈禧斜倚在榻上眯着眼睛聽,感歎這些奏折說得很透徹,可以一試。
光緒見慈禧高興,就建言把這幾本折子的内容印刷一下,大臣小吏們人手一冊。
慈禧點點頭:就這麼辦吧。
光緒皇帝的變革令涉及政治、經濟、文教、軍事等各個方面,其中光經濟體制變革令就有七十多件,鼓勵民間對農工商業的投資,大力發展鐵路和礦業,發展銀行,減免稅收,變革财政制度等,設立農工商總局、礦務鐵路總局、郵政總局,興辦商會、農會,鼓勵私人創辦新式工業,獎勵發明創造,創辦國家銀行,編制預算。
文教變革令八十多件,明令變革過去按照書本選拔人才的方法,廢除八股文,以後的考試要考三場:一為曆史政治,二為時務策略,三才是四書五經。
同時創辦京師大學堂,改各省書院為學校,選學西學,派遣留學等。
政治變革令最多,達九十多件,包括精簡機構,裁減官員,立即撤銷通政司、光祿司、太仆寺、大理寺等。
在變革令中,還大力倡導鼓勵“官民論政”。
在軍事方面:裁汰綠營,改革武科考試制度,編制陸軍,增辦兵工廠和武備學堂。
一直堅持學習英語、堅持自主獨立的光緒的此番變法,更像是他跟慈禧在為某一件事賭氣。
很明顯,年輕的光緒皇帝缺乏政治經驗,變法内容之多,涉及之廣,是前所未有的;這麼多新政同時出台,不僅社會始料不及,似乎連他自己,也因如此之多的新政引起的動蕩,感到不堪重負。
各個環節對于新政的反應很快傳到慈禧太後的耳中,慈禧大約突然意識到如此新政過于草率,也過于匆忙了,對于變法表示極為不放心。
就在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诏之後的第三天,慈禧太後下旨:一是免去翁同alt的軍機大臣、内閣大臣職務,讓其“開缺回籍”,翁氏被黜,讓光緒失去了一個首席謀臣、一個中間橋梁和一個翼護維新黨人的家長;二是命榮祿代理直隸總督;三是命授新職的二品以上大臣到她面前謝恩。
維新政策推不動,光緒自感壓力很大,整日在宮中大發雷霆,手下大臣和太監惶惶不可終日。
朝廷老臣們不敢怪罪光緒皇帝,便遷怒于那些變法的維新黨人。
變法後不久,曾有一個外國人這樣描述光緒:“大清國皇帝陛下的容貌看上去要比他的實際年齡衰老得多。
他額部凹陷,臉色發黃。
他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悲傷的、疲憊的和帶有孩子氣的笑容。
當他咧開雙唇時,嘴裡露出的是參差不齊的長長的黃牙齒,兩側臉頰上都出現了深深的凹坑。
他的表情并非缺乏同情心,不過更多表現出的是麻木不仁。
從他的容貌上,我們看不到一點生趣。
事實上,光緒皇帝給我的印象是:克制、冷漠、無趣、缺乏精力、疲憊不堪,整個人就像是半死不活的樣子……好像生活對他來說已成為一種負擔,這樣的人必定在走
也許,對于一直在傳統框架裡思索的翁同alt來說,袁世凱的意見顯得過于生猛,也很難付諸實施。
不過這一段時間袁世凱的積極表現,還真引起了賦閑賢良寺的李鴻章的不快。
有一天,袁世凱來到李鴻章的住所看望,閑聊之際,袁世凱安慰李鴻章,如果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不也很好?敏感的李鴻章不高興了,在他看來,袁世凱分明是想替翁同alt當說客,勸李鴻章出讓清廷最高級别的文華殿大學士的位置。
沒等袁世凱說完,李鴻章氣不打一處來,大聲呵斥道: 慰廷,爾乃來為翁叔平作說客耶?他汲汲要想得協辦,我開了缺,以次推升,騰出一個協辦,他即可安然頂補。
你告訴他,教他休想!旁人要是開缺,他得了協辦,那是不幹我事。
他想補我的缺,萬萬不能!武侯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兩句話我還配說。
我一息尚存,決不無故告退,決不奏請開缺。
臣子對君上,甯有何種計較?何為合與不合?此等巧語,休在我前賣弄,我不受爾愚也。
老爺子發脾氣,袁世凱自然臉上挂不住,隻好諾諾告辭。
李鴻章仍不解氣,對親信幕僚們又發了一通牢騷: 袁世凱,爾不知耶?這真是小人!他巴結翁叔平,來為他作說客,說得天花亂墜,要我乞休開缺,為叔平作成一個協辦大學士。
我偏不告退,教他想死!我老師的“挺經”,正用得着,我是要傳他衣缽的。
我決計與他挺着,看他們如何擺布?我當面訓斥他,免得再唣。
我混了數十年,何事不曾經驗,乃受彼等捉弄耶? 這一段話見于吳永的《庚子西狩叢談》。
吳永是曾國藩的孫女婿,很長時間裡一直跟随李鴻章的鞍前馬後。
這一本書,寫于袁世凱死後。
從内容看,這樣的言語,倒像是李鴻章親口吐出的。
李鴻章一直富有草根氣息,言談舉止,有時頗有點官痞的味道。
對于權謀與世俗,李合肥從不陌生,數十年的官場經曆,早已練就一身的金鐘罩與鐵布衫功夫。
當時的李鴻章失勢于官場,心情上也壞極了,發一下脾氣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可以肯定的是,李鴻章對于袁世凱的看法都是一時的氣話,此後的李鴻章并沒有因為這一件事,改變對袁世凱的看法。
在李鴻章眼中,袁世凱還是自己線上的人,仍是精明能幹、辦事老辣、不可多得的人才。
alt 康有為 到了1898年6月11日(四月二十三日),二十八歲的光緒皇帝正式诏告天下,宣布變法。
從這一天起,至當年的9月20日(八月五日)止,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改革诏令,史稱戊戌變法,因前後隻有一百零三天,故又稱百日維新。
诏書發布當天,光緒特意去了一趟頤和園,為的是告訴慈禧。
光緒還給慈禧帶去了幾份關于變法的奏折,其中就有康有為介紹世界強國變法的宏論。
光緒皇帝在慈禧的榻前彙報,慈禧斜倚在榻上眯着眼睛聽,感歎這些奏折說得很透徹,可以一試。
光緒見慈禧高興,就建言把這幾本折子的内容印刷一下,大臣小吏們人手一冊。
慈禧點點頭:就這麼辦吧。
光緒皇帝的變革令涉及政治、經濟、文教、軍事等各個方面,其中光經濟體制變革令就有七十多件,鼓勵民間對農工商業的投資,大力發展鐵路和礦業,發展銀行,減免稅收,變革财政制度等,設立農工商總局、礦務鐵路總局、郵政總局,興辦商會、農會,鼓勵私人創辦新式工業,獎勵發明創造,創辦國家銀行,編制預算。
文教變革令八十多件,明令變革過去按照書本選拔人才的方法,廢除八股文,以後的考試要考三場:一為曆史政治,二為時務策略,三才是四書五經。
同時創辦京師大學堂,改各省書院為學校,選學西學,派遣留學等。
政治變革令最多,達九十多件,包括精簡機構,裁減官員,立即撤銷通政司、光祿司、太仆寺、大理寺等。
在變革令中,還大力倡導鼓勵“官民論政”。
在軍事方面:裁汰綠營,改革武科考試制度,編制陸軍,增辦兵工廠和武備學堂。
一直堅持學習英語、堅持自主獨立的光緒的此番變法,更像是他跟慈禧在為某一件事賭氣。
很明顯,年輕的光緒皇帝缺乏政治經驗,變法内容之多,涉及之廣,是前所未有的;這麼多新政同時出台,不僅社會始料不及,似乎連他自己,也因如此之多的新政引起的動蕩,感到不堪重負。
各個環節對于新政的反應很快傳到慈禧太後的耳中,慈禧大約突然意識到如此新政過于草率,也過于匆忙了,對于變法表示極為不放心。
就在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诏之後的第三天,慈禧太後下旨:一是免去翁同alt的軍機大臣、内閣大臣職務,讓其“開缺回籍”,翁氏被黜,讓光緒失去了一個首席謀臣、一個中間橋梁和一個翼護維新黨人的家長;二是命榮祿代理直隸總督;三是命授新職的二品以上大臣到她面前謝恩。
維新政策推不動,光緒自感壓力很大,整日在宮中大發雷霆,手下大臣和太監惶惶不可終日。
朝廷老臣們不敢怪罪光緒皇帝,便遷怒于那些變法的維新黨人。
變法後不久,曾有一個外國人這樣描述光緒:“大清國皇帝陛下的容貌看上去要比他的實際年齡衰老得多。
他額部凹陷,臉色發黃。
他的嘴角流露出的是悲傷的、疲憊的和帶有孩子氣的笑容。
當他咧開雙唇時,嘴裡露出的是參差不齊的長長的黃牙齒,兩側臉頰上都出現了深深的凹坑。
他的表情并非缺乏同情心,不過更多表現出的是麻木不仁。
從他的容貌上,我們看不到一點生趣。
事實上,光緒皇帝給我的印象是:克制、冷漠、無趣、缺乏精力、疲憊不堪,整個人就像是半死不活的樣子……好像生活對他來說已成為一種負擔,這樣的人必定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