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練兵,還是抓權?
關燈
小
中
大
确,職責分明。
各基本戰術單位既能獨立作戰,又能彼此協同;既能充分發揮機動性、靈活性,又能集中、統一應付大規模、複雜的戰鬥局面。
二是軍官的使用與培養上:建軍伊始,袁世凱“用人唯賢”,把大批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受過系統西方軍事教育的年輕人網羅到小站,比如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锟、王懷芝、王英楷、王占元、何宗蓮等,都被委以重用。
這樣,新軍的高中下級軍官全是武備學堂畢業的。
袁世凱的“同鄉故舊”,隻有徐世昌、阮忠樞、劉永慶、雷震春、江朝宗、沈祖憲等十數人,淮軍舊人更是屈指可數。
大量具有近代專門軍事知識和技能的人充當軍官,保證了新軍指揮體系的科學化、職能化、正規化。
袁世凱制定的《新軍官制》,明确規定了軍官資格、官階、考核、晉升等條例,以培養和引導新軍軍官迅速成長。
正是從他編練的新軍中,走出了四個民國總統(袁世凱、馮國璋、徐世昌、曹锟),六個民國總理、陸軍總長(段祺瑞、王士珍、段芝貴、唐紹儀、張懷芝、靳雲鵬),以及三十四個督軍。
三是士兵的訓練和教育上:在提高新建陸軍軍官素質的同時,袁世凱也着力于士兵素質的提高,對士兵進行系統軍事訓練和思想教育。
袁世凱根據中國國情,将西方操典、軍規、條規進行認真篩選,制訂和頒布了數十種章程、法規,如《操場暫行章程》、《夜戰章程》、《行軍暫行章程》等,通過規範化的軍事訓練,提高士兵的技戰術和體能水平。
為了激勵士兵成材,袁世凱分别在炮兵、步兵、騎兵三營及軍部開設了炮兵學堂、步兵學堂和德文學堂,選拔優秀的士兵入學,經過兩年的學習,考試合格者,除獲得相應的軍階職位外,成績突出者還送國外留學。
後來名噪一時的孫傳芳就是由此送到日本留學的。
針對新軍士兵文化偏低的特點,袁世凱繼承了前輩曾國藩與李鴻章的帶兵經驗,主持編撰了适合新軍的《行軍歌》、《對兵歌》、《勸兵歌》等,融軍規、軍令、軍紀及教育于一體,通過通俗、易懂、易記的歌詞,對士兵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教育。
比如《勸兵歌》這樣唱道: 谕爾兵,仔細聽: 為子當盡孝,為臣當盡忠。
朝廷出利借國債,不惜重饷來養兵。
一兵吃穿百十兩,六品官俸一般同。
如再不為國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
自古将相多行伍,休把當兵自看輕。
一要用心學操練,學了本事好立功, 軍械是爾護身物,時常擦洗要幹淨; 二要打仗真奮勇,命該不死自然生, 如果退縮幹軍令,一刀兩斷落劣名; 三要好心待百姓,糧饷全靠他們耕, 隻要兵民成一家,百姓幫忙功自成; 四莫奸淫人婦女,哪個不是父母生, 爾家也有妻和女,受人羞辱怎能行; 五莫見财生歹念,強盜終究有報應, 縱得多少金銀寶,拿住殺了一切空; 六要敬重朝廷官,越分違令罪不輕, 要緊不要說謊話,老實做事必然成; 七戒賭博吃大煙,官長查出當重刑, 安分守己把錢剩,養活家口多光榮。
你若常記此等話,必然就把頭目升。
如果全然不經意,輕打重殺不容情。
看得出來,這樣的《勸兵歌》通俗易懂,也透露出袁世凱的喜好和性格。
四是武器裝備上:袁世凱的做事還是有氣魄的,新建陸軍的武器裝備,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全部從德國進口,清一色的曼利夏步槍、馬槍、手槍和格魯森速射炮;裝備了電台、手表、帳篷、雨衣、雨帽、毯子、軍樂器、望遠鏡、指南針等;各營軍官除配刀外,還配六發左輪手槍一支。
五是在新軍饷銀上:袁世凱認為充裕的軍饷,是提高新建陸軍戰鬥力的重要條件,此所謂重饷之下方有勇夫。
新軍的饷銀标準很高:一個普通士兵的饷銀足以養家糊口,而一個統帶(營長)每月可領一百兩白銀。
為了保證不欠饷,袁世凱規定饷銀必須由糧饷局發放,嚴禁營官插手舞弊。
每到發饷之日,袁世凱都會親自抽查,保證讓每一分饷銀發放到普通士兵手中。
新軍的不欠饷,很鼓舞官兵的士氣。
如果說袁世凱發迹于朝鮮,那麼他真正起家,便是小站練兵。
在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裡,誰握有軍權,誰就能夠左右政局,主宰天下。
曆經十多年的摸爬滾打,早已深谙官場之道的袁世凱自然深曉這個道理,所以,袁世凱十分看重這個機會,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在培植軍隊對自己的忠心上,袁世凱比曾國藩和李鴻章更進一步——在新軍的建立和訓練過程中,袁世凱就向部隊暗自輸送了一套理念,這一支部隊的絕對權威,就是他本人。
新軍各營都供奉袁世凱的長生祿位牌,每日上操、下操集合之時,将領都要大聲問道:“咱們吃誰的飯?”士兵會回答:“吃袁大人的飯!”問:“咱們穿誰的衣?”答:“
各基本戰術單位既能獨立作戰,又能彼此協同;既能充分發揮機動性、靈活性,又能集中、統一應付大規模、複雜的戰鬥局面。
二是軍官的使用與培養上:建軍伊始,袁世凱“用人唯賢”,把大批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受過系統西方軍事教育的年輕人網羅到小站,比如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锟、王懷芝、王英楷、王占元、何宗蓮等,都被委以重用。
這樣,新軍的高中下級軍官全是武備學堂畢業的。
袁世凱的“同鄉故舊”,隻有徐世昌、阮忠樞、劉永慶、雷震春、江朝宗、沈祖憲等十數人,淮軍舊人更是屈指可數。
大量具有近代專門軍事知識和技能的人充當軍官,保證了新軍指揮體系的科學化、職能化、正規化。
袁世凱制定的《新軍官制》,明确規定了軍官資格、官階、考核、晉升等條例,以培養和引導新軍軍官迅速成長。
正是從他編練的新軍中,走出了四個民國總統(袁世凱、馮國璋、徐世昌、曹锟),六個民國總理、陸軍總長(段祺瑞、王士珍、段芝貴、唐紹儀、張懷芝、靳雲鵬),以及三十四個督軍。
三是士兵的訓練和教育上:在提高新建陸軍軍官素質的同時,袁世凱也着力于士兵素質的提高,對士兵進行系統軍事訓練和思想教育。
袁世凱根據中國國情,将西方操典、軍規、條規進行認真篩選,制訂和頒布了數十種章程、法規,如《操場暫行章程》、《夜戰章程》、《行軍暫行章程》等,通過規範化的軍事訓練,提高士兵的技戰術和體能水平。
為了激勵士兵成材,袁世凱分别在炮兵、步兵、騎兵三營及軍部開設了炮兵學堂、步兵學堂和德文學堂,選拔優秀的士兵入學,經過兩年的學習,考試合格者,除獲得相應的軍階職位外,成績突出者還送國外留學。
後來名噪一時的孫傳芳就是由此送到日本留學的。
針對新軍士兵文化偏低的特點,袁世凱繼承了前輩曾國藩與李鴻章的帶兵經驗,主持編撰了适合新軍的《行軍歌》、《對兵歌》、《勸兵歌》等,融軍規、軍令、軍紀及教育于一體,通過通俗、易懂、易記的歌詞,對士兵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教育。
比如《勸兵歌》這樣唱道: 谕爾兵,仔細聽: 為子當盡孝,為臣當盡忠。
朝廷出利借國債,不惜重饷來養兵。
一兵吃穿百十兩,六品官俸一般同。
如再不為國出力,天地鬼神必不容。
自古将相多行伍,休把當兵自看輕。
一要用心學操練,學了本事好立功, 軍械是爾護身物,時常擦洗要幹淨; 二要打仗真奮勇,命該不死自然生, 如果退縮幹軍令,一刀兩斷落劣名; 三要好心待百姓,糧饷全靠他們耕, 隻要兵民成一家,百姓幫忙功自成; 四莫奸淫人婦女,哪個不是父母生, 爾家也有妻和女,受人羞辱怎能行; 五莫見财生歹念,強盜終究有報應, 縱得多少金銀寶,拿住殺了一切空; 六要敬重朝廷官,越分違令罪不輕, 要緊不要說謊話,老實做事必然成; 七戒賭博吃大煙,官長查出當重刑, 安分守己把錢剩,養活家口多光榮。
你若常記此等話,必然就把頭目升。
如果全然不經意,輕打重殺不容情。
看得出來,這樣的《勸兵歌》通俗易懂,也透露出袁世凱的喜好和性格。
四是武器裝備上:袁世凱的做事還是有氣魄的,新建陸軍的武器裝備,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裝備全部從德國進口,清一色的曼利夏步槍、馬槍、手槍和格魯森速射炮;裝備了電台、手表、帳篷、雨衣、雨帽、毯子、軍樂器、望遠鏡、指南針等;各營軍官除配刀外,還配六發左輪手槍一支。
五是在新軍饷銀上:袁世凱認為充裕的軍饷,是提高新建陸軍戰鬥力的重要條件,此所謂重饷之下方有勇夫。
新軍的饷銀标準很高:一個普通士兵的饷銀足以養家糊口,而一個統帶(營長)每月可領一百兩白銀。
為了保證不欠饷,袁世凱規定饷銀必須由糧饷局發放,嚴禁營官插手舞弊。
每到發饷之日,袁世凱都會親自抽查,保證讓每一分饷銀發放到普通士兵手中。
新軍的不欠饷,很鼓舞官兵的士氣。
如果說袁世凱發迹于朝鮮,那麼他真正起家,便是小站練兵。
在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裡,誰握有軍權,誰就能夠左右政局,主宰天下。
曆經十多年的摸爬滾打,早已深谙官場之道的袁世凱自然深曉這個道理,所以,袁世凱十分看重這個機會,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在培植軍隊對自己的忠心上,袁世凱比曾國藩和李鴻章更進一步——在新軍的建立和訓練過程中,袁世凱就向部隊暗自輸送了一套理念,這一支部隊的絕對權威,就是他本人。
新軍各營都供奉袁世凱的長生祿位牌,每日上操、下操集合之時,将領都要大聲問道:“咱們吃誰的飯?”士兵會回答:“吃袁大人的飯!”問:“咱們穿誰的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