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上海
關燈
小
中
大
前面說的那件讓我發愁的事情發生在九月。
那一年的中秋是九月二十五日,到那個時候,我跟Lyle的分居協議已經期滿,不出意外的話,我們應該已經離婚了。
對于離婚兩個字,我似乎有些鈍感,很久都不能确定在那之後,自己到底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所以,一半是因為有差不多兩年時間沒有回過上海了,另一半是為了盡可能地讓自己好受一點,我決定休假,回家去過中秋節。
畢竟,隔着整個太平洋,和十二個小時的時差,無論什麼事情都會顯得不那麼要緊了。
我打電話給Lyle,想問問他,我帶Caresse去中國,他有沒有意見。
一開始是打到他家裡的答錄機上留言,等了兩天沒有回音。
又打去他的辦公室,Mayer太太告訴我,他不在本城,可能下周才能回來。
我猶豫着要不要直接打他的手機,很久沒打過了,有事情不是留言,就是請人轉達,要麼就趁接送Caresse的時候順便說了。
糾結了一晚上,覺得老這樣憋着太傻了,而且還要抓緊時間給Caresse申請旅行證件。
勉強等到第二天上午十點半,想他應該起來了,就在辦公室裡打了他的手機。
電話響了很久才他接起來,說“喂”,聲音聽起來明顯剛剛睡醒,還在床上。
我對他說:“你好。
” 他聽出我的聲音,說:“嘿,e。
” “在睡覺嗎?我吵醒你了?”我問。
“沒有,已經醒了。
”他回答。
有短短的幾秒鐘時間,他的聲音和語氣讓我忘記了早已經想好了要跟他說的話,恍然間覺得自己是為了談别的什麼事情才打電話的,究竟是什麼,卻也說不清楚。
于是,我稀裡糊塗地說:“能不能見一面?有些事情想跟你談。
”這跟原計劃完全不同,本來是想在電話上幾句話解決的。
他停了一下,才回答:“我現在不在紐約。
下周回來,我們可以一起吃頓飯。
” 我想告訴他:好的,我等你回來。
話沒說出口,就聽見電話那頭傳過來很輕的女人的聲音,好像是問他在幹什麼。
“你不是一個人?”我問。
他沒回答,捂住電話跟那個女人說了句什麼,然後又回到線上。
“我打電話來的時間不對,真的對不起,”我連忙道歉,回到原計劃上來,對他說,“九月下旬我想帶Caresse回家,回上海,需要你的同意。
” “你一個人帶她坐飛機沒問題嗎?” “應該可以,我朋友送我們到機場,我爸爸會在上海那邊接。
也沒有很多東西。
” 他沉默了一下,說:“好的。
我暫時沒辦法回來。
如果急的話,我會把需要的東西交給律師,授權書或者别的什麼,你肯定比我清楚,你今天下午就可以跟他聯系。
” 我回答:“謝謝,再見。
” 他也說:“再見。
” 當天下午,他的律師給了我正式的授權,明示享有共同監護權的一方同意另一方把被監護人帶出境。
不過那份東西不光是那麼簡單而已,上面還仔仔細細地列明了附加條件:在國外逗留多長時間(要有兩個人往返的機票作證明),每隔多久通一次電話,另外還要求我為這次旅行提供抵押,房産外加銀行戶頭上的存款。
我不知道那究竟是Lyle自己的意思,還是他接受了律師的建議。
抛開一本正經的法律術語不提,那些條款讓整件事情看起來跟小學生在桌子上畫三八線差不多,同時又多少顯得有點冷酷。
我全部照辦,不管怎麼樣,我走定了。
本以為我們會在九月十七日再見,因為那一天是分居滿一年之後的第一個工作日,簽字離婚的日子。
不過,十四号上午,我接到MacDenton的電話,跟我說,Lyle人在蘇黎世,還要一段時間才能回來,他那方面的律師打電話來詢問,是照原來的計劃十七号簽字,還是等一等,直到他回來。
我回答:“照原計劃。
” 簽字的場面沒什麼特别,兩個人甚至都用不着見面。
我在MacDenton律師行的會議室裡簽字,Lyle隔着一個大西洋和六個小時時差,所以,用的是傳真。
于是,九月二十一日下午三點多,帶着Caresse在肯尼迪機場登機的時候,我剛好過了二十七歲的生日,也剛好了結了我的婚姻。
我們坐了差不多十四個小時飛機,在北京首都機場轉機,到達上海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晚上十點多了。
這條路線跟我五年之前初到美國時走的剛好相反,那個時候是上海——北京——紐約,然後坐長途汽車到波士頓。
走出國際到達口的時候,我甚至有點緊張,怕看到爸媽會哭,但事實是,隔了太久了,就不會再哭了。
我跟爸媽擁抱,把Caresse介紹給他們,這還是他們第一次看到這個小朋友的真人。
剛開始Caresse還是笑笑的,但無論如何都不讓外公外婆抱,碰一下也不可以。
他們總想抱她,她索性放聲大哭起來。
幾次這樣下來,大人們也隻好放棄了。
“這樣哭法,馬路上人家看到還以為是拐來的咧。
”我媽有點失望,小朋友不喜歡她。
第一夜,因為時差的關系,Caresse很是興奮,坐在床上玩了大半夜。
快到兩點,才在我身邊睡着
那一年的中秋是九月二十五日,到那個時候,我跟Lyle的分居協議已經期滿,不出意外的話,我們應該已經離婚了。
對于離婚兩個字,我似乎有些鈍感,很久都不能确定在那之後,自己到底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所以,一半是因為有差不多兩年時間沒有回過上海了,另一半是為了盡可能地讓自己好受一點,我決定休假,回家去過中秋節。
畢竟,隔着整個太平洋,和十二個小時的時差,無論什麼事情都會顯得不那麼要緊了。
我打電話給Lyle,想問問他,我帶Caresse去中國,他有沒有意見。
一開始是打到他家裡的答錄機上留言,等了兩天沒有回音。
又打去他的辦公室,Mayer太太告訴我,他不在本城,可能下周才能回來。
我猶豫着要不要直接打他的手機,很久沒打過了,有事情不是留言,就是請人轉達,要麼就趁接送Caresse的時候順便說了。
糾結了一晚上,覺得老這樣憋着太傻了,而且還要抓緊時間給Caresse申請旅行證件。
勉強等到第二天上午十點半,想他應該起來了,就在辦公室裡打了他的手機。
電話響了很久才他接起來,說“喂”,聲音聽起來明顯剛剛睡醒,還在床上。
我對他說:“你好。
” 他聽出我的聲音,說:“嘿,e。
” “在睡覺嗎?我吵醒你了?”我問。
“沒有,已經醒了。
”他回答。
有短短的幾秒鐘時間,他的聲音和語氣讓我忘記了早已經想好了要跟他說的話,恍然間覺得自己是為了談别的什麼事情才打電話的,究竟是什麼,卻也說不清楚。
于是,我稀裡糊塗地說:“能不能見一面?有些事情想跟你談。
”這跟原計劃完全不同,本來是想在電話上幾句話解決的。
他停了一下,才回答:“我現在不在紐約。
下周回來,我們可以一起吃頓飯。
” 我想告訴他:好的,我等你回來。
話沒說出口,就聽見電話那頭傳過來很輕的女人的聲音,好像是問他在幹什麼。
“你不是一個人?”我問。
他沒回答,捂住電話跟那個女人說了句什麼,然後又回到線上。
“我打電話來的時間不對,真的對不起,”我連忙道歉,回到原計劃上來,對他說,“九月下旬我想帶Caresse回家,回上海,需要你的同意。
” “你一個人帶她坐飛機沒問題嗎?” “應該可以,我朋友送我們到機場,我爸爸會在上海那邊接。
也沒有很多東西。
” 他沉默了一下,說:“好的。
我暫時沒辦法回來。
如果急的話,我會把需要的東西交給律師,授權書或者别的什麼,你肯定比我清楚,你今天下午就可以跟他聯系。
” 我回答:“謝謝,再見。
” 他也說:“再見。
” 當天下午,他的律師給了我正式的授權,明示享有共同監護權的一方同意另一方把被監護人帶出境。
不過那份東西不光是那麼簡單而已,上面還仔仔細細地列明了附加條件:在國外逗留多長時間(要有兩個人往返的機票作證明),每隔多久通一次電話,另外還要求我為這次旅行提供抵押,房産外加銀行戶頭上的存款。
我不知道那究竟是Lyle自己的意思,還是他接受了律師的建議。
抛開一本正經的法律術語不提,那些條款讓整件事情看起來跟小學生在桌子上畫三八線差不多,同時又多少顯得有點冷酷。
我全部照辦,不管怎麼樣,我走定了。
本以為我們會在九月十七日再見,因為那一天是分居滿一年之後的第一個工作日,簽字離婚的日子。
不過,十四号上午,我接到MacDenton的電話,跟我說,Lyle人在蘇黎世,還要一段時間才能回來,他那方面的律師打電話來詢問,是照原來的計劃十七号簽字,還是等一等,直到他回來。
我回答:“照原計劃。
” 簽字的場面沒什麼特别,兩個人甚至都用不着見面。
我在MacDenton律師行的會議室裡簽字,Lyle隔着一個大西洋和六個小時時差,所以,用的是傳真。
于是,九月二十一日下午三點多,帶着Caresse在肯尼迪機場登機的時候,我剛好過了二十七歲的生日,也剛好了結了我的婚姻。
我們坐了差不多十四個小時飛機,在北京首都機場轉機,到達上海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晚上十點多了。
這條路線跟我五年之前初到美國時走的剛好相反,那個時候是上海——北京——紐約,然後坐長途汽車到波士頓。
走出國際到達口的時候,我甚至有點緊張,怕看到爸媽會哭,但事實是,隔了太久了,就不會再哭了。
我跟爸媽擁抱,把Caresse介紹給他們,這還是他們第一次看到這個小朋友的真人。
剛開始Caresse還是笑笑的,但無論如何都不讓外公外婆抱,碰一下也不可以。
他們總想抱她,她索性放聲大哭起來。
幾次這樣下來,大人們也隻好放棄了。
“這樣哭法,馬路上人家看到還以為是拐來的咧。
”我媽有點失望,小朋友不喜歡她。
第一夜,因為時差的關系,Caresse很是興奮,坐在床上玩了大半夜。
快到兩點,才在我身邊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