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未完成的兇殺

關燈
場,無意間發現死者,那她隻可能是被吓到,而正常人受到驚吓一定是大喊大叫,渾身顫抖,或是說話結結巴巴,或是短時間内語無倫次,但情緒很快就會穩定。

    而李娟現在所表現出來的,分明不符合這個特征,我懷疑她可能目擊了兇手殺人的經過。

    目光呆滞,是思考的表現,她現在或許正努力回憶案發時的場景,所以,我們要給她時間,說不定李娟能給案件偵辦指出一條捷徑。

    ” 聽完老陳的分析,小劉很崇拜地瞅了他一眼。

    同樣感到吃驚的還有聽力異于常人的卓米,三個月以來,他第一次和師父出來辦案,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平時悶不作聲的師父,思維竟然如此缜密。

     老陳掏出那個跟了他很多年的諾基亞,按亮了手機屏:“現在是淩晨四點,胡主任他們是幾點進去的?” “剛進去不久,最多十五分鐘。

    ” “那時間還早。

    ”老陳把手機重新揣回褲子口袋,“我建議把李娟帶回單位慢慢引導,這裡畢竟是案發現場,不利于問話。

    ” 按理說,小劉和老陳并不是一個探組,相互之間分工也有所不同,但剛才聽老陳這麼一分析,報案人李娟絕對是個關鍵人物,如果老陳不在,他心裡還是沒有底,所以為了能找到“突破口”,抱住老陳的大腿絕對是上上之選,于是小劉試探性地問了句:“陳老,要不咱們一起?” “行,我正好帶着小米。

    ” “好嘞,那咱們就去最近的派出所,找一間詢問室。

    ”看老陳答應得如此爽快,小劉也吃了一顆定心丸。

     “沒問題,抓緊點時間,我們這組還有其他活。

    ” “得嘞。

    ”小劉應了聲,把警車開到跟前,衆人上車之後,小劉雙腳不停地在“離合”與“油門”之間切換,穿過四個十字路口,警車停在了一座刷着藍白油漆的院子門前。

    院子坐北朝南,中間圍着一棟三層小樓,小樓一層的值班室透着燈光,屋内人影攢動,絲毫沒有睡意。

     “嘀……”小劉按了幾下車喇叭。

     值班室的帶班民警聞聲探出頭來,一看是警車,民警按動了手中的遙控器。

     嵌在院牆内的推拉電子門緩緩地朝一邊挪動。

    電子門剛露出差不多一車的寬度,小劉便一腳油門沖進了院子。

     幾人走下車,值班室的民警也都魚貫而出。

     “老陳、小劉,是你們啊!”院子裡,除了卓米和李娟,其他人相互之間都十分熟絡。

     “命案怎麼樣了?”和老陳差不多年紀的值班民警快步走到幾人面前。

     “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啊!”老陳從口袋中掏出煙,分發給衆人。

     “師父,我不抽煙。

    ”卓米把遞到自己面前的煙擋了回去。

     “笑話,刑警哪有不抽煙的!熬夜就指着它提神呢!接着!”老陳又把煙塞到了卓米手中。

     “師父我……” “點上!”老陳點着打火機,送到了卓米面前。

     卓米有些為難,但并沒有掃老陳的面子,他三根手指捏住煙頭對準火苗,接着弓起身子猛吸了一口。

    “咳咳咳——”辛辣的煙草嗆得他有些喘不過來氣。

     “他是?”值班民警瞄了一眼卓米身上那一個拐的實習生肩章。

     “今年新招的,我的關門弟子,小米。

    ” “各位前輩好。

    ”卓米抹了一把被嗆出來的眼淚,禮貌地打着招呼。

     “跟了老陳可是你小子的福氣,以後要好好學。

    ”值班民警打趣道。

     “滾球,我的徒弟還用得着你來教訓,在警校時哪學期墊底的不是你?” “你個老東西,當着晚輩,能不能給我留點面子?”值班民警開始埋怨老陳不分場合。

     “甭扯那沒用的,趕緊給我們騰一間詢問室,好茶好水伺候着,我們要做詢問筆錄。

    ” “借地方還那麼嚣張。

    ” “嘿,誰讓我是你師兄呢!”老陳理直氣壯。

     “得,看在命案時間緊、任務重的份兒上,我也不跟你争,等案件破了,咱們酒桌上磕。

    ” “醉仙樓,我等你。

    ” “就這麼說定了。

    ”值班民警從腰間掏出鑰匙,“左手第一間,VIP詢問室,不用我帶路了吧?” 老陳笑眯眯地把鑰匙從他手中接過:“都來八百回了,你把四杯鐵觀音準備好,其他的就甭問了。

    ”說完,老陳領着卓米等人朝辦案區走去。

     值班民警笑罵:“你個老陳,真是上輩子欠了你的。

    ” 三 詢問室呈南北走向,四周牆壁都嵌上了厚厚的藍色軟包,“公正執法”四個紅色大字挂在房間正北方。

    一張詢問桌,一台連着打印機的電腦,三把固定在地面上的椅子,便是屋内所有的擺設。

    這是嚴格按照“兩名民警詢問一人”的标準配備的。

     四個人,三把椅子,這種局面多少有些尴尬。

     “師父,你和劉哥坐,我站着就行。

    ”卓米把報案人李娟領到座位上之後老實地站在了一旁。

     由于案件比較緊急,老陳和小劉也沒有過多客套,很快坐在了詢問桌前的椅子上。

     小劉按動了電腦主機上的開關鍵。

     當XP系統正在讀條載入時,小劉口袋裡的手機發出“嗡嗡”的震動聲,為了節省時間,他用肩膀把手機夾在耳邊,雙手則翻動面前厚厚的黑色筆記本,電話接通後,他問道:“喂,什麼事?” …… “對,報案人我在問,沒在現場,我把她帶到新淮派出所了。

    走訪?我這兒走不開啊。

    得,我打電話跟鄧大隊解釋。

    ” “怎麼了?”老陳見小劉把手機重新裝回口袋,問道。

     “鄧大隊安排我們這一組去走訪,報案人的材料還沒問完,哪有空去?” “小米,你是想去走訪還是想在這裡詢問報案人?” 卓米瞅了一眼報案人,慢吞吞地說:“都行。

    ” “要不這樣,小劉。

    ” “陳老,您說。

    ” “李娟的詢問筆錄我們來問,你去鄧大隊那兒報到。

    ” “哎呀,那是最好不過,俗話說老将出馬,一個頂倆,求之不得。

    ” “你去忙吧。

    ” “哎!筆錄結束給我打電話,我來接您。

    ” “得嘞!”老陳應了一聲。

     小劉連忙夾起筆記本便朝門外走去,生怕老陳反悔似的。

     見小劉已經走遠,老陳拍了拍身邊的皮椅:“來吧,小米,坐。

    ” “嗯,師父。

    ”卓米樂滋滋地把闆凳朝老陳的方向拉了拉。

     “你小子,下次心裡想什麼就說出來,有什麼不好意思的?” “嘿嘿!知道了,師父。

    ” “别傻笑了,言歸正傳。

    ”老陳迅速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态,接着側頭對卓米說,“我來詢問,你打字記錄。

    ” “好的,師父。

    ” 見卓米已經打開筆錄軟件,老陳擡頭看了看距離自己不到一米遠的報案人。

    此時的李娟雖然還有些瑟瑟發抖,但此刻遠離兇殺現場,她的臉上也終于浮現出一絲血色。

    老陳抓住時機,趁熱打鐵:“根據110接警平台的信息顯示,你是淩晨兩點五十分報的案?” “差不多是這個時候。

    ”也許是因為老陳慈眉善目,給人一種親切感,李娟的情緒已經平穩很多。

     “能不能麻煩你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況?” 老陳十分客氣的口吻,讓李娟有種聊家常的感覺,她揉了揉太陽穴,努力回憶着當時的場景:“我平時有打夜場麻将的習慣,記得麻将散場已經是淩晨兩點,我迷迷糊糊地從麻将館走回家,等我洗漱完準備上床睡覺時,聽見窗外有人在說話。

    當時已是深夜,我已經困得不得了,就想安安穩穩睡個覺,可窗外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

    ” “男人還是女人?”老陳瞅準時機開始針對細節提問,這也是詢問的關鍵所在。

    人腦都是選擇性記憶,一旦讓李娟重複完整個經過,再想對之前的細節進行提問,十有八九都是白問。

    這就好比去飯店吃飯,每吃一道菜,讓你點評一次,很多人都能說個七七八八,但如果讓你吃完一桌菜,再讓你點評第一道菜是什麼滋味,除非是資深美食家,否則一般人絕對語塞。

    雖然這隻是詢問中的細節,但它絕對是衡量一名刑警辦案能力的一個重要标準。

    畢竟不是誰都能準确地把握詢問的節奏點,但這對老陳來說絕非難事。

     聽了老陳的詢問,李娟開始仔細回憶當時的片段,幾分鐘後,她很确定地回道:“聽聲音是兩個人。

    ” “男人女人?” “兩個男人。

    ” “确定?” “嗯。

    ” “青年,中年,老年?” “聽聲音,年紀不大,應該在三十歲左右。

    ” “兩個人說的什麼?” “我當時迷迷糊糊的,沒聽清楚。

    ”李娟面露為難,雙手已經把太陽穴按出了紅印。

     老陳沒有氣餒,開始循循善誘:“你聽到什麼就說什麼,不一定要成句,一個字、一個詞都行,你應該可以回憶起來。

    ” 李娟的眉頭微微隆起:“我當時睡得迷迷糊糊,生怕自己聽錯了或者神經錯亂,我不敢确定我聽到的對不對。

    ” 老陳眼中射出精芒,他“哦”了一聲,接着壓低聲音對李娟道:“不管對不對,先說來聽聽。

    ” 李娟雙眼斜視右下方,輕輕地點點頭,道:“想來想去我隻能回憶起來他們在說‘面筋兩包’‘告發’什麼的。

    别的我就不清楚了。

    ” “面筋?告發?你确定沒聽錯?” “對方在說這兩個詞的時候聲音很大,我應該沒有聽錯。

    ”李娟實話實說。

     “接着發生了什麼?”老陳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太多,這裡面又涉及另外一個詢問技巧。

    衆所周知,人的思維還具有發散性,如果在某個問題上太過糾纏,往往隻能适得其反。

    舉個例子,比如在紙上寫一個最常用的漢字,你瞟一眼,或許想都不想就能認出,但如果讓你仔細觀察一個小時,接着再問你這是什麼字,很多人都會驚奇地發現,這個對自己來說很熟悉的漢字,突然變得相當陌生。

    關鍵問題的詢問,就像是用鉛筆繪畫,如果在某個點上強迫報案人去回憶,那隻能越描越黑,有經驗的刑警往往堅信一點,被詢問人的第一感覺或許就是客觀事實。

     老陳恰到好處的打斷,讓李娟又進入了第二段回憶:“我回家時都已經淩晨兩點,早就困得不行了,可窗戶外面的聲音非但沒有減小,反而越來越大,我本想朝着窗戶罵上兩句,可擔心對方是周圍鄰居。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咱們這裡本來就沒幾個人住,萬一罵得難聽了,以後低頭不見擡頭見的,也怪難為情的。

    所以思來想去,還是和和氣氣把人勸走最為妥當,打定主意後,我拿起手電筒就朝屋外走去。

    ”說到這裡,李娟和老陳的對話已經像是好朋友拉家常那般随意,見老陳沒有打斷的意思,李娟接着說,“我記得當時我披了件外套,剛拐出大門,就看見一個黑影從我面前跑了過去。

    等我回過神來,人已經跑遠,我當時還在想,會不會是趴在我窗戶邊說話的其中一個,心想着人都走了,我終于能安安穩穩睡一覺了。

    我正準備回屋,轉而一想,萬一搞錯了我豈不是還要出來一趟?猶豫片刻之後,我還是走進了屋外的巷子。

    ” 言畢,李娟面露痛苦之色:“剛站到東風巷口,就有一股子血腥味撲面而來。

    為了搞清楚到底怎麼回事,我按亮了手電筒四處尋望,可越往巷子裡走,血腥味越濃,我突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走了沒多久,我的腳好像踩到了軟物,低頭一看,一個男人躺在地上,脖子已經被劃開,血流了一地。

    我當時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好半天才緩過勁來。

    ” 老陳很平靜地聽完,接着開口問道:“你能否确定,在你窗外交談的兩個人就是這兩個人?” 李娟使勁地點點頭:“可以确定,那男的就死在我窗戶底下,當晚除了他們,就沒有其他人。

    ” 老陳在筆記本寫上“兩男”,并重重地畫了一個圈,随後繼續問:“這兩人有沒有發生争吵,或者其中一方大聲喊叫?” 李娟搖搖頭:“他們兩人隻是在窗戶前說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話,沒有争吵。

    ” “從你面前跑過去那個人長什麼樣?” “臉沒看清,身高該有一米八,很瘦。

    ” “别的還有沒有?” “沒了,我能想起來的就這麼多。

    ” 老陳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沉思了幾分鐘後,他再次開口:“行,那今天咱們就到這裡吧,你先回去,有什麼情況我再聯系你。

    ” “警官……”李娟身體半蹲,面露為難。

     “怎麼了?” “你說這個殺人犯會不會報複我?我天天都打麻将到很晚才回家,這要是……” “放心吧,案件不破,你家附近天天都會有警察,有我們在,你放心打麻将就是。

    ” “哎,這我就放心了!”李娟如釋重負。

     老陳從派出所叫了一輛警車,叮囑把李娟安全送回家後,接着又折回了詢問室。

    此時卓米已經把剛才的詢問筆錄整齊地碼放好,放在了老陳的位置正中。

     李娟的問話筆錄卓米已經來回閱讀了好幾遍,但依舊沒有看出一點頭緒,他偷偷瞅了一眼眉頭舒展的老陳,開口問道:“師父,這份筆錄,您怎麼看?” “熟人作案。

    ”老陳直接給案件下了定論。

     “什麼?熟人作案?師父,您從哪裡看出來的?”卓米感到不可思議,接連抛出了三個問題。

     老陳指了指桌面上的詢問筆錄:“搶劫殺人,屬臨時起意案件,一方必有言語威脅,這起案件沒有,這是其一。

    其二,雙方有過交談,且沒有争吵,根據報案人李娟提供的隻言片語推斷,死者應該是有某件事情要告發嫌疑人,引發了嫌疑人的殺人行為。

    隻有知道隐情才存在告發一說,所以嫌疑人和死者之間不光熟悉,而且關系可能還不一般。

    ” 卓米恍然大悟,見老陳分析得句句在理,他又問道:“師父,那李娟筆錄中說的‘面筋’是什麼?” 老陳眉頭緊鎖,在屋中來回踱步,思來想去之後,他仿佛捕捉到了一絲訊号,但又不敢肯定,于是他隻能老實回道:“我也不知道,或許是李娟聽錯了也說不定。

    ” 連老陳都不知道,卓米自然過渡到了下一個話題:“如果是熟人作案,那偵辦起來的難度就小多了,隻要圍繞死者的關系圈去調查就一定能找到嫌疑人。

    ” “等技術科勘查完現場,掌握的所有證據材料都會彙總,也許還有更便捷的途徑也說不定。

    ” “嗯,希望如此。

    ” 四 “師父,已經一整天了,怎麼還沒有結果?”卓米從刑警隊休息室的單人床上坐起,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問道。

     “我們在等技術科的勘查結果出來,估計也要不了多久,不行你再躺一會兒?”老陳坐在隔壁床上點了一支煙,眼睛無神地望向窗外。

     “師父,你都一夜沒合眼了,你是不是在擔心師娘?” “連你小子都看出來啦?”老陳有些憂傷,“這些年,我最怕的就是發生命案。

    ” “是不是因為命案期間沒辦法回家陪師娘?” “是啊。

    ”老陳長歎一聲,“你師娘現在是尿毒症晚期,還在等腎源,這也不是什麼秘密了,相信你來單位時也聽說了。

    ” “嗯,聽說了,師父你也别太……師娘會好的……”卓米也不知道如何去安慰,憋了半天隻說了這句不痛不癢的話。

     “反正年紀也大了,就算是……也不算虧……”老陳抹了一把眼角。

     “師父我……” “行啦,師父沒事。

    ” “會議室,開會!”兩人正在交談,門外忽然有人喊道。

     “看來技術科有結果了,咱們抓緊時間上樓,聽聽怎麼說。

    ”老陳趕忙掀開被子,三兩下穿戴整齊,“小米,快點。

    ”說完,他便一路小跑上樓。

     卓米趕到時,橢圓形的會議桌前已經圍得滿滿當當,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