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文明的沖突:一個過時的預言?(2)

關燈
我們有傷風化嗎?我們就吻給你們看。

     再來看美國的一個例子。

    2012年,一對男同性戀者在籌辦婚禮時,他們走進了科羅拉多州的一家蛋糕店,要求定制一個婚禮蛋糕。

    不巧的是,這家店的店主傑克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在他看來,基督徒不能認可同性戀婚姻。

    于是,他拒絕制作這個祝福的蛋糕。

    事實上,他表示,你可以從我這裡買走其他現成的糕點,但是,我不能專門給你們制作一個祝福婚禮的蛋糕。

     這對同性戀者非常受傷,以“被歧視”為名向政府發起了投訴。

    科羅拉多州政府支持了他們的投訴,認為蛋糕店的做法是對同性戀者的歧視,要求蛋糕店整改。

    蛋糕店也不服啊,傑克反過來起訴了科羅拉多州政府,認為它強迫自己給同性戀者制作婚禮蛋糕,是對其宗教和言論自由的侵犯。

    最後,最高法院以7:2的判決,支持了蛋糕店主。

     這個案子具體誰對誰錯,不是我們這次課要讨論的。

    值得關注的,是這場鬥争中激烈的價值沖突。

    在支持同性戀者權利的一方看來,他們的平等權利被傑克給踐踏了;在支持傑克的一方看來,他們的宗教和言論自由被州政府給侵犯了。

    一方要平等,一方要自由,這是典型的價值沖突。

    大家都知道,過去幾年,這種沖突在美國愈演愈烈,從曆史雕塑到變性人的稱謂,從奧斯卡的獲獎标準到教授們的言論尺度,處處都是文化戰争的号角。

     “文明的沖突”現在進行時 所以,“文明的沖突”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什麼時候會發生的問題,而是已經發生、正在發生,而且是在世界各個角落發生。

    老歐洲、新歐洲、穆斯林世界、南美、印度、印尼……處處是“達沃斯人”和民族主義者交戰的身影。

    我們中國其實也并沒有繞開這場鬥争,隻不過在中國,因為種種原因,這場鬥争不像很多其他國家那樣劇烈而已。

    大家想想,2019年一個火箭隊,造成多少撕裂?2020年的疫情,在網上又引發多少口水戰?别說與中國有關的問題了,我的朋友圈中,因為特朗普決裂的,都有好幾撥了,真的是“人生何處不絕交”。

     這種沖突的形态,和亨廷頓當年的描述顯然非常不同。

    亨廷頓的描述,指向一種全球性的、大規模的、最後很可能演變成軍事沖突的東西文明對壘,但是,在現實中展開的文化沖突中,西方碎裂了,東方也碎裂了,相向而行的星球不但沒有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且因為内部的張力而不斷分解。

    一場大的沖突分解成無數小的沖突,一場總決戰分解成滲入日常生活的延綿鬥争。

     一場大沖突分解成無數小沖突,“文化外戰”變成“文化内戰”,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某種意義上,它将沖突化整為零,是一件好事,畢竟,我們誰都不想目睹那種“行星相撞”的災難性時刻。

    但是,這種分散的“文化内戰”,後果仍然非常嚴重:它在世界各國造成持續的撕裂和動蕩。

    歐美近年的政治撕裂我們有目共睹;伊斯蘭世界的文化拉鋸,我們在課中也多次提及;港台問題的棘手,或許說明中華文明圈也不能幸免。

     所以,根本而言,價值觀沖突不是因為某些文明被曆史囚禁或者被宗教綁架,而是因為每種文明消化現代化的沖擊都艱難無比。

    隻不過,某些文明更早地被沖擊、被改造,所以對于後發展國家,現代和傳統之争一度表現為所謂的“東西之争”“内外之争”。

    但是,随着經濟和信息的全球化,“他者”更深地進入各國内部,矛盾開始内化,它不再是“内外之争”,而是轉化為社會内部的現代派和傳統派之争,在社會的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細胞内部展開。

    即使是在發達國家,這種鬥争也方興未艾,因為當保守派走向進步,進步派早已絕塵而去,更加進步了,兩者之間的相對距離還是在那裡,甚至在拉大。

     可以說,這種價值沖突是所有文明都不得不穿越的風暴。

    危險的不是觀念差異,而是這種差異的極化。

    最好的可能性當然是,進步主義者走得更慢一點,等等自己走在後面的同胞,對身後的傳統抱有更大的溫情,而保守主義則走得更快一點,對未知和陌生更加開放。

    遺憾的是,人類往往要經曆無數撕裂才學會寬容,要被激情的烈焰燙傷後才意識到激情的危險。

    在一個價值迅速變遷的時代,世界最終可能會變得更好,但是在此之前,它常常會變得更糟。

     *** [1]LauraSilver,“PeoplearoundtheglobearedividedintheiropinionsofChina,”PewResearchCenter,Dec.5,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