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文明的沖突:一個過時的預言?(1)

關燈
下我的看法。

    時間關系,這次課,我想談談在我眼中,亨廷頓的“文明沖突論”對在哪兒。

    下次課,我将談談我認為這個觀點的問題在哪兒。

     顯然,我們真正關心的,不是亨廷頓本人或其著作的命運,而是我們所置身的這個世界是否真的處于一個文明對撞的時刻。

    因為照亨廷頓的說法,似乎西方國家已經吹響了集結号,而東方國家也終将因為“共同的敵人”而走到一起,雙方将沿着一條“文明斷層線”邁向決戰時刻。

    如果這個畫面是真的,那我們也不可能歲月靜好下去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我們當然要關心,我們所面臨的,是怎樣一場風暴。

     亨廷頓對在哪兒之一:政治文化差異真實存在 現在,我來說說,我認為亨廷頓對在哪兒。

    首先,我非常同意亨廷頓的這個看法:就特定曆史時刻而言,政治文化的差異是真實存在的。

    什麼叫政治文化的差異?簡單來說,就是政治價值排序的不同,或者價值權重的不同。

    大家可能會覺得,不同政治文化存在價值差異,這還用說嗎?這不是廢話嗎?其實,這還真不是廢話。

    即使原則上同意“政治文化存在差異”的人,在涉及具體問題時,也常常否認這一點。

    在具體問題上,他們常常說的是:“别看誰誰誰怎麼怎麼樣,其實它怎麼怎麼樣”,因此結論往往是“其實都一樣”。

     一種常見的否認政治文化差異的方式,就是以文化内部的多樣性,去否認一個文化總體的價值傾向性。

    比如,如果我說,中國人傾向于有更強烈的民族主義觀念,可能立刻有人會說,“我就認識誰誰誰,他完全沒有民族主義觀念”;或者如果我說,穆斯林世界對同性戀更缺乏寬容,可能立刻有人會說,“我就認識哪個哪個穆斯林,他們完全能夠接受同性戀婚姻”。

    顯然,我相信,每個文化内部都會有多元的聲音,但是,我理解的文化差異,不是指每個文化鐵闆一塊、萬衆一心,而是指在特定的曆史時刻,每個文化圈的“平均觀念水位”或者“中間觀念水位”的位置不同。

     另一種否認政治文化差異的方式,是以每個文化内部的演進性,去否認一個文化在特定曆史時刻的傾向性。

    比如,有一次,我和一個朋友說到巴基斯坦的“榮譽謀殺”。

    所謂“榮譽謀殺”,大家可能聽說過,就是一個男性,因為他某個女性親屬做出什麼“有傷風化”的事情,比如通奸、私奔,甚至僅僅因為穿着有點暴露,就直接把這個女人給殺了。

    講到這個現象時,我表示很憤怒,我這個朋友的第一反應就是:基督教國家以前也非常歧視女性,中國不也是,等等。

     顯然,基督教世界曆史上有過燒女巫現象,中國古代也有過将通奸女性“浸豬籠淹死”的現象,這和今天巴基斯坦的“榮譽謀殺”相比,其殘忍程度,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當我們談論文化差異的時候,我們是在談論“特定的曆史時刻”的差異,也就是在同一個時間的橫切面裡,不同文化是否存在着價值差異。

    畢竟,文化的沖突是發生在特定的曆史時刻,400年前的英國人可能比今天的巴基斯坦人更加保守,但是他們不會相遇,會相遇的,是今天的巴基斯坦人和今天的英國人,所以特定曆史時刻的文化落差很重要。

     第三種否認政治文化差異的方式,是以“普世價值”去否認文化差異的存在。

    根據這種觀點,世界上存在着普世的價值,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都是人嘛。

    因此,我們能夠觀察到文化差異,“其實”僅僅是政治差異,無非是一些統治者以高壓方式蒙蔽人心,一旦高壓消失,“虛假觀念”也會随之消失,普世價值自然就浮現出來了。

     老實說,我覺得“普世價值”這個詞有點偷懶。

    顯然,全世界的人都熱愛自由。

    用秦晖老師的話來說,如果自由不是“普世價值”,為什麼全世界的監獄都要上鎖?全世界的監獄都要上鎖,說明全世界人都渴望自由。

    在這個意義上,自由當然是普世價值。

    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或許不是全世界民衆是否熱愛自由,而是當自由與其他價值發生沖突時,比如當自由和平等發生沖突時、當自由和秩序發生沖突時,人們如何排序?面對價值的沖突,也就是所謂“諸善之争”的時候,價值的排序或價值序列中的權重不同,就帶來政治文化的差異,這才是“文明沖突”的起源。

     比如,有些文化重視秩序超過自由,有些文化則重視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