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國家建構的瓶頸:阿富汗的悲劇

關燈
關,就是它的地緣位置。

    自古以來,阿富汗地區都被大國強國包圍,北邊是俄羅斯及其勢力範圍,西邊是伊朗和阿拉伯帝國,東北方向時不時出現蒙古帝國這樣的遊牧帝國,東南方向則是印度以及一度占領印度的大英帝國。

    因為地處這些大國的交界地帶,所以很自然地,它就成為大國征戰的通道。

    這就像張三和李四打架,倒黴的小明偏偏住在他們兩家中間,誰也不招惹,家裡卻總是被砸得稀巴爛。

     我們之前說,戰争締造國家,但在阿富汗,戰争不是締造國家,而是摧毀國家。

    為什麼?因為在阿富汗的背景下,戰争往往是大國的代理戰争,每一股勢力本質上都是靠外力支撐,這種戰争是無法真正完成構建國家的。

    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

    大家想想,騎車是鍛煉身體的,但是如果你騎的是電動車,不是自主發力,而是靠電池發力,那麼騎得再遠也鍛煉不了身體。

     更糟的是,因為是代理戰争,所以戰争怎麼打也打不完,打不到暴力壟斷的格局。

    本來阿富汗這樣一個小國,内戰很容易打完,決出勝負之後就實現暴力壟斷了。

    但問題是,身處大國的包圍圈,這些外國勢力不讓你打完。

    這邊阿富汗人民民主黨1979年快倒了,蘇聯開着坦克進來了,幫它續命。

    在蘇聯的幫助下,人民民主黨本來可以搞定阿富汗,但是美國、沙特和巴基斯坦又進來了,幫“聖戰”戰士續命。

    1996年,塔利班已經建立政權了,但是美軍又開着飛機過來了,趕跑了塔利班。

    2001年塔利班已經被趕跑了,一個準民主政體建立了,巴基斯坦那邊的極端分子又打開了懷抱,又開始給塔利班續命。

    所以,本來可能三五年能打完的内戰,因為這些外部勢力的幹預,就變得沒完沒了,怎麼也打不到句号。

     大家想想,如果當年秦統一六國的時候,剛要打赢,一會兒羅馬帝國突然跑出來扶持韓、魏、趙,一會兒波斯帝國跑來扶持吳、楚、越,秦國的建國大業是不是就變得遙遙無期?幸虧羅馬帝國、波斯帝國離得太遠了,所以戰争能打上句号。

    所以,地緣因素,是阿富汗國家建構的第二個障礙。

     國家建構失敗因素之三:宗教極端主義 第三個障礙是宗教因素,确切地說,是伊斯蘭極端主義。

    其實,曆史上,阿富汗并不是一個宗教極端主義的國家,但是,兩股力量的對撞,在阿富汗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導緻阿富汗極端主義盛行。

     第一股力量,是蘇軍入侵。

    蘇軍入侵後,本來一盤散沙的阿富汗立刻爆發出空前的宗教熱情,因為宗教是唯一能把不同族群團結起來的力量。

    所有反抗組織都自稱為Mujihadeen(“聖戰戰士”),可以說,阿富汗的宗教熱情真的是被蘇聯捅馬蜂窩捅出來的。

     但是,如果沒有另一股勢力,這些“聖戰”組織雖然有宗教名目,本質上也隻是軍事力量,它們隻是想趕跑蘇軍,未必想用“宗教理想國”來改造阿富汗社會。

    另一股力量是什麼?是薩拉菲主義。

    薩拉菲主義,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極端保守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

    它本來隻是在沙特阿拉伯比較活躍,但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了石油财的沙特開始向全世界推廣這種原教旨主義,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薩拉菲主義開始在巴基斯坦形成勢力。

     為什麼巴基斯坦的薩拉菲主義會煽動起阿富汗的宗教極端主義?因為蘇軍入侵後,數百萬的阿富汗難民湧向巴基斯坦,無數在巴基斯坦難民營長大的阿富汗男孩,被父母送到當地宗教學校上學。

    之所以上宗教學校,是因為免費,不但教育免費,還經常提供免費吃住。

    而這些宗教學校教什麼?教的往往就是薩拉菲主義。

    于是,在巴基斯坦的難民營中,整整一代宗教極端主義的阿富汗少年成長起來了。

     蘇軍撤退後,這些少年變成了青年,回到阿富汗,成為塔利班的中流砥柱。

    塔利班這個詞的意思是什麼?就是“學生”。

    為什麼叫“學生”?因為他們真的就是宗教學校的學生。

    所以,當塔利班征服阿富汗,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他們學過的教科書,實施一種極端保守的“伊斯蘭法”。

    當時,感到震驚的不僅僅是全世界,也包括阿富汗社會自身——因為對阿富汗本國國人來說,塔利班并不代表阿富汗本土的文化,它也是一種陌生的“外來勢力”,一種由沙特、巴基斯坦傳入的“進口文化”。

     塔利班上台後,其所作所為大家應該多少都聽說過。

    他們把已經進入職場和學校的女性重新趕回家門,強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