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美國:國家建構的另類道路(2)

關燈
這次課,我們繼續讨論美國的國家建構之路。

     上次課我講到美國社會“反國家主義的”國家觀,講到美國從建國那一刻起,其政治傳統就包含了警惕國家、懷疑權力的基因。

    建國100多年來,這個烙印在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斷顯現,從國家銀行之争,到南北戰争,到面對金融危機的束手無策,處處體現着這種“防火防盜防政府”的政治文化。

    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已經不知不覺成長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但是政府還基本上“無為而治”,有點像個已經跑成世界冠軍的田徑選手,還是堅持穿着草鞋。

     從“勉強的國家”到“自覺的國家” 但是,我們都知道,今天的美國早已不再是19世紀末的美國。

    我們之前的課談到過,衡量國家能力最重要的兩個維度:一是财政,二是軍事。

    從财政來看,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圖3-3),美國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1900年還不到8%,但是最近幾年,長期維持在30%~35%之間。

    從軍事上看,美國軍費不但是全球第一,而且其軍費相當于緊跟其後的10個國家的總和(2019年)。

    當然,某種意義上說,美國的軍費保護的不僅僅是美國,而且包括整個西方世界、日韓等盟國,因為它們是個安全共同體。

     圖3-3 1900—2020年美國政府财政收入占GDP比例 (圖片來源:USGovernmentRevenue網站) 所以,美國的國家能力早已今非昔比。

    稅收劇增,軍事膨脹,政府職能越來越複雜,政府權力不斷強化。

    之前堅持穿草鞋的冠軍,現在早已穿上了锃亮的皮鞋。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變化?為什麼美國的國家能力從前100年到後100年,出現了一個飛躍性的變化?顯然,和其他國家一樣,戰争是個重大因素。

    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和之後的冷戰,對美國的國家能力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不說别的,美蘇軍備競賽顯然是美國軍事實力不斷爬升的發動機。

    哪怕冷戰早已結束,今天美國仍然在全球70多個國家有數百個軍事基地,仍然擁有6000多個核彈頭。

    這正是戰争,哪怕是冷戰,倒推國家能力的一個表現。

     但是,戰争不足以解釋美國的國家建構進程。

    美國的聯邦稅收體系和美聯儲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設立了,美國政府對經濟社會領域的幹預也是在“二戰”之前就開始了。

    衆所周知,羅斯福新政設立了一系列的聯邦機構,大大擴展了聯邦政府的權力,這個轉折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而不是“二戰”後。

     那麼,美國的國家建構,它政府職能的擴大、聯邦權力的提升,其動力來自哪裡? 也許不同的學者答案不同,我的答案是:社會運動。

    正是19世紀末期以來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撬動美國這樣一個“勉強的國家”開始成為“自覺的國家”,以此回應民衆要求國家“現身”社會的呼聲。

    “現身”社會幹什麼?提供公共服務,調節社會關系,保護弱勢群體。

    換句話說,為什麼美國的政府——尤其是聯邦政府——會變得越來越強大?因為民衆要求它如此。

     在解釋這個機制之前,有必要先說明一點。

    我們這裡讨論的美國國家能力壯大,是指其“絕對國家能力”的壯大,也就是它的财政能力、軍事能力和曆史相比,變得非常強大。

    但是,就“相對國家能力”而言,也就是以國家和社會的力量對比而言,美國仍然是個“國家能力有限”的國家。

    什麼意思呢?就是雖然美國的國家力量很強,但是它的社會力量也很強,國家在成長,社會也在成長,所以才會有我們上次課講到的持槍權問題、醫保問題、身份證系統問題等。

    那個患有“權力過敏症”的社會,還在處處對政府圍追堵截,所以現在,美國政府雖然已經是隻強壯的老虎,但仍然是一隻關在籠子裡的老虎。

    那個鞭笞國家成長的力量,同時也是把它關進籠子裡的力量。

     美國國家建構台階一:進步主義時代 社會運動如何助推國家建構?曆史地看,有三個階段,或者說,三個台階。

     第一個台階,是所謂的“進步主義時代”,也就是19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20年代左右。

    在這個階段,美國政府似乎終于接受了政府不僅僅是“打醬油的”這個事實,開始幹活了。

     1913年,美國通過了憲法第十六修正案,開始征收聯邦收入稅;同一年,通過了《聯邦儲備法案》,成立美聯儲。

    政府也一改不幹預市場經濟的常态,擴大了“州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