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美國:國家建構的另類道路(1)
關燈
小
中
大
前面兩次課,我們讨論了國家能力的兩個來源——戰争與文官制。
我們講到,盡管不同國家的國家建構進程有早有晚,中間甚至可能差了一兩千年,但它們的邏輯往往有相似性:戰争的壓力迫使國家一步步中央集權,在這個過程中,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形成一定疆域内的暴力壟斷格局。
然後,為了維系這個權力結構,國家往往要發展出一個龐大、細密的文官體系,在非戰争狀态時依然能夠将一個巨大的政治體給“兜”住,以抵禦“封建回歸”的壓力,也就是權力走向分散化、離心化的天然傾向。
這次課,我想切換視角,講一個有點另類的“國家建構”故事。
這個故事,來自一個我們都耳熟能詳的國家——美國。
美國另類在哪兒?首先,另類在美國社會的“國家觀”;其次,另類在它“國家建構”的道路。
這次課,我們來談談第一個問題,也就是美國人的國家觀;下次課,我們再談談美國的國家建構道路。
“反國家主義”的國家觀 說到美國社會的國家觀,我想從一個小細節說起。
在美國生活過的人可能都注意到,美國人是沒有身份證的。
我們在中國生活都知道,身份證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方便,坐火車飛機、住酒店、看病、辦各種卡,處處都用得上它。
我們之前談論國家能力的時候,也說到過,國家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它的信息能力,一個能力強大的國家,就是一個明察秋毫的國家,身份證的存在,幫助政府清楚掌握每個人的行蹤。
但是,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居然沒有身份證,這是為什麼? 顯然,不是因為它沒有能力建立這個系統。
美國沒有身份證,是因為美國社會中有一大批人堅持認為,建立一個全國性的身份證系統,會造成政府侵犯民衆的隐私權。
說實話,我不大能理解這種腦回路,但他們的邏輯就是:我不希望街上随便一個警察掃個碼,就知道我住在哪兒;不希望一個公務員敲一串數字,就能查出我過去幾個月的所有行蹤;再說,我怎麼知道政府會不會把我的數據和商業信息整合,最後告訴我,因為我銀行信用記錄不好,所以我不能拿到低保?總之,我不想在政府面前成為一個透明人。
所以,到現在,美國人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有時候用駕照、有時候用社會保障卡,有時候用護照,信息很支離破碎,但是,與一覽無餘相對的這種支離破碎,正是他們想要的屏障。
這兩年美國各州為選舉投票要不要證件打得不可開交,一個背景因素就是美國沒有各州統一的身份證。
這個小細節當然不是偶然的,它體現的,正是美國人的“國家觀”。
什麼國家觀?用個簡單的說法,就是“反國家主義的國家觀”。
美國人對國家、對政府的懷疑非常根深蒂固,可以說到了一種條件反射式警惕的程度。
當然,左派和右派的懷疑,角度是不同的。
右派對國家的懷疑,是認為“國家”這個單位太大了,權力應該分散在各州、分散在社會、分散在市場;而左派對國家的懷疑,則是認為國家這個單位太小了,人權高于主權,全球主義高于國家主義,用公民資格來排斥移民、難民,太狹隘了。
不管左派右派在其他問題上打得如何不可開交,在對國家、對政府充滿警惕這方面,這兩派确實殊途同歸了。
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美國人的“反國家主義”政治傳統,不僅僅是和中國或其他東方國家相比,而且是和其他西方國家相比——哪怕站在西方傳統中,美國人對國家、對政府、對權力的警覺程度也是非常突出的。
何以見得?我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美國的持槍權。
大家可能知道,美國是西方國家裡唯一允許持槍權的國家。
我們前面在解釋“國家”這個概念的時候說到過,國家的本質是什麼?是暴力壟斷。
秦始皇上台後收繳天下兵器,澆築十二個大銅人,正是這種暴力壟斷“教科書式”的表現。
但是,美國立國後,立刻确立了“民衆持槍權”原則,也就是說,政府主動放棄暴力的完全壟斷權,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紀律良好的民衆武裝是自由國家安全所必需,因此,人民持有并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受侵犯。
”大家推敲一下這條修正案的字句,賦予民衆持槍權,是為了保護民衆的打獵權嗎?不是。
是為了防止小偷入侵嗎?也不是。
是為什麼?是為了保衛自由。
更确切地說,是賦予民衆武裝權以對抗可能侵犯自由的國家權力。
當然,這條法律的原意,在今天這個時代是否還有價值,有很多争論,但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另一個例子是美國的醫保體系。
大家可能知道,美國也是西方發達國家裡唯一沒有實行全民醫保的國家。
奧巴馬在任時,為了推動醫改可以說使盡了洪荒之力,結果也隻是推動了半場改革——什麼意思?就是推動了政府在醫療保障中承擔更多的責任,但是,并沒有改變美國醫保主要靠市場的基本格局。
為什麼?還是因為美國根深蒂固的“反國家主義”傳統。
在美國很多保守主義者看來,讓政府負責醫保,是一隻特洛伊木馬,表面上政府買單,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國家醫保可能帶來低效率,可能影響醫
我們講到,盡管不同國家的國家建構進程有早有晚,中間甚至可能差了一兩千年,但它們的邏輯往往有相似性:戰争的壓力迫使國家一步步中央集權,在這個過程中,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形成一定疆域内的暴力壟斷格局。
然後,為了維系這個權力結構,國家往往要發展出一個龐大、細密的文官體系,在非戰争狀态時依然能夠将一個巨大的政治體給“兜”住,以抵禦“封建回歸”的壓力,也就是權力走向分散化、離心化的天然傾向。
這次課,我想切換視角,講一個有點另類的“國家建構”故事。
這個故事,來自一個我們都耳熟能詳的國家——美國。
美國另類在哪兒?首先,另類在美國社會的“國家觀”;其次,另類在它“國家建構”的道路。
這次課,我們來談談第一個問題,也就是美國人的國家觀;下次課,我們再談談美國的國家建構道路。
“反國家主義”的國家觀 說到美國社會的國家觀,我想從一個小細節說起。
在美國生活過的人可能都注意到,美國人是沒有身份證的。
我們在中國生活都知道,身份證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方便,坐火車飛機、住酒店、看病、辦各種卡,處處都用得上它。
我們之前談論國家能力的時候,也說到過,國家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它的信息能力,一個能力強大的國家,就是一個明察秋毫的國家,身份證的存在,幫助政府清楚掌握每個人的行蹤。
但是,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居然沒有身份證,這是為什麼? 顯然,不是因為它沒有能力建立這個系統。
美國沒有身份證,是因為美國社會中有一大批人堅持認為,建立一個全國性的身份證系統,會造成政府侵犯民衆的隐私權。
說實話,我不大能理解這種腦回路,但他們的邏輯就是:我不希望街上随便一個警察掃個碼,就知道我住在哪兒;不希望一個公務員敲一串數字,就能查出我過去幾個月的所有行蹤;再說,我怎麼知道政府會不會把我的數據和商業信息整合,最後告訴我,因為我銀行信用記錄不好,所以我不能拿到低保?總之,我不想在政府面前成為一個透明人。
所以,到現在,美國人為了證明自己的身份,有時候用駕照、有時候用社會保障卡,有時候用護照,信息很支離破碎,但是,與一覽無餘相對的這種支離破碎,正是他們想要的屏障。
這兩年美國各州為選舉投票要不要證件打得不可開交,一個背景因素就是美國沒有各州統一的身份證。
這個小細節當然不是偶然的,它體現的,正是美國人的“國家觀”。
什麼國家觀?用個簡單的說法,就是“反國家主義的國家觀”。
美國人對國家、對政府的懷疑非常根深蒂固,可以說到了一種條件反射式警惕的程度。
當然,左派和右派的懷疑,角度是不同的。
右派對國家的懷疑,是認為“國家”這個單位太大了,權力應該分散在各州、分散在社會、分散在市場;而左派對國家的懷疑,則是認為國家這個單位太小了,人權高于主權,全球主義高于國家主義,用公民資格來排斥移民、難民,太狹隘了。
不管左派右派在其他問題上打得如何不可開交,在對國家、對政府充滿警惕這方面,這兩派确實殊途同歸了。
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美國人的“反國家主義”政治傳統,不僅僅是和中國或其他東方國家相比,而且是和其他西方國家相比——哪怕站在西方傳統中,美國人對國家、對政府、對權力的警覺程度也是非常突出的。
何以見得?我舉兩個例子。
一個是美國的持槍權。
大家可能知道,美國是西方國家裡唯一允許持槍權的國家。
我們前面在解釋“國家”這個概念的時候說到過,國家的本質是什麼?是暴力壟斷。
秦始皇上台後收繳天下兵器,澆築十二個大銅人,正是這種暴力壟斷“教科書式”的表現。
但是,美國立國後,立刻确立了“民衆持槍權”原則,也就是說,政府主動放棄暴力的完全壟斷權,憲法第二修正案規定:“紀律良好的民衆武裝是自由國家安全所必需,因此,人民持有并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受侵犯。
”大家推敲一下這條修正案的字句,賦予民衆持槍權,是為了保護民衆的打獵權嗎?不是。
是為了防止小偷入侵嗎?也不是。
是為什麼?是為了保衛自由。
更确切地說,是賦予民衆武裝權以對抗可能侵犯自由的國家權力。
當然,這條法律的原意,在今天這個時代是否還有價值,有很多争論,但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另一個例子是美國的醫保體系。
大家可能知道,美國也是西方發達國家裡唯一沒有實行全民醫保的國家。
奧巴馬在任時,為了推動醫改可以說使盡了洪荒之力,結果也隻是推動了半場改革——什麼意思?就是推動了政府在醫療保障中承擔更多的責任,但是,并沒有改變美國醫保主要靠市場的基本格局。
為什麼?還是因為美國根深蒂固的“反國家主義”傳統。
在美國很多保守主義者看來,讓政府負責醫保,是一隻特洛伊木馬,表面上政府買單,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國家醫保可能帶來低效率,可能影響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