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國家能力從何而來?戰争

關燈
到1786年增加到20萬人,沒有擴大的、穩定的财源,怎麼維持這樣一個龐大的軍隊? 還有裝備升級。

    古代打仗常常是近身肉搏戰,所以貴族購置幾匹馬、一身盔甲、舉着刀槍就能沖鋒陷陣了。

    近代戰争則需要使用大炮、各種火器火藥,甚至需要戰艦,這種裝備常常隻有靠“舉國之力”才能供應,像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就是當時的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砸鍋賣鐵砸出來的成果。

    除此之外,還有軍事訓練。

    以前打仗主要靠貴族臨時征召,出則為兵、入則為農,現在戰争越來越激烈,就必須專門花個幾年培訓職業士兵才可能打赢,什麼西班牙大方陣、什麼瑞典線性陣線,都要經過嚴格的培訓才可能奏效,而長時間、大規模的軍事訓練也要錢。

     所以,戰争逼迫所有參戰國家建立擴大的、穩定的财政系統。

    專職的稅收部門逐漸建立起來,取代那種訴諸中間人的包稅制;主要針對土地貴族的稅制逐漸擴展成針對全民征稅;穩定的年度稅收逐漸取代了一事一議式的特種稅。

    因為稅收總是不夠用,各個國家同時也通過其他方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比如英國,靠政府信用之下的金融創新緩解了戰争費用問題。

    法國的王室則通過大量販賣官職緩解财政壓力,據說到法國大革命之前,已經賣出了7萬多個官職,國王秘書都有好幾百個。

    西班牙,靠美洲白銀成為近代早期的歐洲霸主。

    俄羅斯,靠加劇對農奴的壓榨解決财政問題……總之,在這個過程中,那些能夠在解決國家财政問題上找到最持續方案的國家,成為最終的戰争勝利者。

     戰争締造國家機制之三:行政體系 戰争締造國家的第三個方面,是官僚行政體系的建立和擴張。

     在封建體制下,一個科層制的官僚政府或者不存在,或者非常小,因為當時即使有公共服務,也主要是領主或教會提供,中央政府既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養一個專職的“公務員”隊伍。

    哪怕是時不時組織打仗,打完仗士兵們也就遣散了,錢花完了下次打仗再說,沒有必要建立一個長期的官僚組織養着。

    我們經常看到一種說法,說古代中國人太了不起了,一千多年前就發明了科舉制,解決了為政府提供優秀人才的問題,古代西方人怎麼就想不到這一點?其實,一千多年前的西方人想不到這一點,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政治結構不需要——不存在大規模、多層級的官僚制政府,當然也就不需要去琢磨怎麼“選拔官員”。

    英國政府為什麼叫“内閣”(cabinet)?因為它一開始非常小,小到一個閣樓大小的空間就裝下了,所以如何選任官員不是一個系統的問題,小規模的用人需要,從教士、貴族或者法官裡扒拉一下就找到了。

     但是,戰争的加劇改變了這一點。

    戰争不僅僅需要士兵、稅收、武器、糧食、情報、運輸等,而且需要組織和調配這一切的官僚機構。

    越激烈、越密集的戰争,就越需要建立高效的官僚機構。

    于是,有了作為政府部門的人口統計機構、土地登記機構、稅務部門、情報部門、糧食管理部門、裝備采購部門、基建部門……把所有這些職能部門加起來,就構成了一個官僚制政府。

    1600年左右,英國中央政府隻有1400~2000人,但是到1797年,英國中央政府就有16,000多個雇員了,而英國和西歐各國比,已經是非常小的政府了。

     所以,16世紀開始的密集戰争,催生了歐洲各國的常備軍建設、财政國家建設、官僚體系建設。

    這就是“戰争締造國家”的機制。

    那些及時地、成功地将政體從封建結構改造為中央集權結構的國家,才能在幾百年征戰中幸存下來,反之則可能被曆史淘汰。

    正如蒂利所發現的,1500年歐洲大概有500個政治單位,到1900年,隻剩下20多個。

    這個數量的變化,正說明了這個殘酷的大浪淘沙過程。

    今天,我們都知道德國、法國、英國,但是,我們有幾個人了解薩克森公國、波西米亞王國、勃艮第公國、巴伐利亞王國以及更多名不見經傳、消失在曆史長河中的政治體?國家建構就是這樣一個“大魚吃小魚、小魚吃小蝦”的叢林遊戲。

     中國的國家建構何以早熟? 顯然,這個“戰争締造國家”的理論不但幫助我們理解歐洲,也幫助我們理解其他國家。

    比如,有學者指出,非洲國家的國家能力之所以普遍偏弱,相當程度上就是因為非洲地廣人稀,加上遊牧經濟,所以曆史上沒有密集的大規模戰争,它的國家建構也因此缺乏動力。

    而在國家建構連續譜的另一端,則是中國。

    剛才我講戰争的加劇如何倒逼了歐洲的國家建構,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故事似曾相識?我想,你們可能都會聯想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

    可以說,中國經曆了一個和西歐非常相似的曆史過程,隻不過這個過程在中國早發生了兩千年左右,而且戰争的頻度和烈度還要高得多。

     不少學者指出,就脫離封建體制、建成中央集權制的國家形态而言,中國是最早的“現代國家”,這種早熟的現代性,恰恰是因為中國更早地經曆了戰争的劇烈化。

    大家想想,戰國為什麼叫“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