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印度:民主為什麼“不管用”?(2)
關燈
小
中
大
上次課我們讨論了印度——為什麼民主化70多年了,印度的治理績效仍然千瘡百孔?我試圖傳達的觀念是,民主是一種公共決策程序,但不是公共政策本身。
作為一個程序,它輸出的結果是什麼,要看人們向它輸入什麼原料。
這就像做飯,鍋具怎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食材有問題,那無論是什麼鍋具都無法拯救這頓飯。
我把這種觀點稱為“政體有限論”。
上次課我主要從經濟政策的角度,去分析印度民主的“原料”出了什麼問題,今天,我想切換一個角度,談談印度社會。
在這個課程中,我始終強調一點——政治在社會中。
政治就像是一條魚,是養在經濟、社會、文化的水池當中的,所以,要理解政治的健康程度,必須從理解這個水池的水質開始。
在印度的案例中,不但是經濟政策有問題,它的社會文化也存在重大問題。
“表親的專制” 什麼問題?我想借用人類學家蓋爾納(ErnestGeller)用過的一個詞彙,叫作“表親的專制”(“tyrannyofcousins”)。
什麼叫“表親的專制”?或許可以從一個小事說起。
2018年6月的一天,是印度的一個小夥子索蘭奇結婚的日子。
一大早,他帶着親友團和一個樂隊,就坐車趕到了新娘的村子口,然後在路口換上了一匹馬,新郎騎大馬很氣派,對不對?但是沒走幾步,突然村裡竄出來十幾個壯漢,憤怒地讓他下來。
為什麼呢?原因是索蘭奇是一個達利特人,而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中,達利特人是不配騎馬的。
于是,雙方發生沖突,新郎不得不報警。
警察趕到後,沖突才沒有發展成一個流血事件。
最後,警察留下來,給婚禮當保安,婚禮才得以安全進行。
大家注意一下,這件事發生在2018年,不是1958年、1978年或甚至1998年。
也就是說,民主化70多年之後,印度人居然還是被分為有資格騎馬的和沒有資格騎馬的。
但是,這樣的故事,在印度社會司空見慣。
甚至,某種意義上,索蘭奇一家還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沒有在沖突中受傷,還辦成了婚禮。
但不是所有的達利特人都同樣幸運。
當達利特人與所謂的高種姓族群發生沖突時,他們被圍毆甚至被打死的情況都屢見不鮮。
有因為穿了不該穿的衣服而被打的,有因為去了不該去的寺廟而被打的,有在錯誤的河裡遊泳而被打的,甚至有因為眼睛“直視”對方而被打的……據說在我們中國東北,人們打架的理由之一是“你瞅誰呢”,居然在萬裡之外的印度,“你瞅誰呢”也可以成為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可能有人會問:達利特人是什麼人?他們怎麼這麼悲慘?答案并不複雜,就是大家都聽說過的“種姓制度”。
在印度教中,根據職業身份,人被分為四大種姓。
這四大類種姓之下,還有一類人,就是“達利特人”,也就是所謂的賤民。
這些人占印度人口的15%~20%,也就是兩億人左右,規模相當龐大。
這些人還有一個更形象的名字,叫作“不可接觸的人”(untouchable)。
為什麼叫“不可接觸的人”?因為自古以來,他們被規定做最肮髒的工作,比如掃廁所、屠宰牲畜、搬運屍體等。
上面這張圖片(圖2-6)顯示的,就是一個達利特人在做下水道的疏通工作。
因為他們的工作與污穢有關,所以高種姓人群認為他們很髒,是一種類似于瘟疫的污染源。
于是,凡是他們碰過的東西,高種姓人都不能碰。
這就叫“不可接觸原則”。
圖2-6 一位達利特人正在疏通下水道 (圖片來源:UNDARK,2019-09-20) 其實,很多國家曆史上都有過類似的“職業世襲身份制”,像在英文世界裡,叫Smith的就是鐵匠出身,叫Miller的就是磨坊主出身。
中國某些曆史階段也有過類似的制度安排,比如明朝就有軍籍、匠籍、竈籍等職業身份。
但是,在其他國家,随着社會流動性的增加,這種制度就慢慢瓦解了。
可是在印度,這種“職業身份制”卻非常頑固。
為什麼呢?因為它被寫進了宗教文本,内嵌于印度教,被神聖化了,所以打破它格外困
作為一個程序,它輸出的結果是什麼,要看人們向它輸入什麼原料。
這就像做飯,鍋具怎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食材有問題,那無論是什麼鍋具都無法拯救這頓飯。
我把這種觀點稱為“政體有限論”。
上次課我主要從經濟政策的角度,去分析印度民主的“原料”出了什麼問題,今天,我想切換一個角度,談談印度社會。
在這個課程中,我始終強調一點——政治在社會中。
政治就像是一條魚,是養在經濟、社會、文化的水池當中的,所以,要理解政治的健康程度,必須從理解這個水池的水質開始。
在印度的案例中,不但是經濟政策有問題,它的社會文化也存在重大問題。
“表親的專制” 什麼問題?我想借用人類學家蓋爾納(ErnestGeller)用過的一個詞彙,叫作“表親的專制”(“tyrannyofcousins”)。
什麼叫“表親的專制”?或許可以從一個小事說起。
2018年6月的一天,是印度的一個小夥子索蘭奇結婚的日子。
一大早,他帶着親友團和一個樂隊,就坐車趕到了新娘的村子口,然後在路口換上了一匹馬,新郎騎大馬很氣派,對不對?但是沒走幾步,突然村裡竄出來十幾個壯漢,憤怒地讓他下來。
為什麼呢?原因是索蘭奇是一個達利特人,而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中,達利特人是不配騎馬的。
于是,雙方發生沖突,新郎不得不報警。
警察趕到後,沖突才沒有發展成一個流血事件。
最後,警察留下來,給婚禮當保安,婚禮才得以安全進行。
大家注意一下,這件事發生在2018年,不是1958年、1978年或甚至1998年。
也就是說,民主化70多年之後,印度人居然還是被分為有資格騎馬的和沒有資格騎馬的。
但是,這樣的故事,在印度社會司空見慣。
甚至,某種意義上,索蘭奇一家還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沒有在沖突中受傷,還辦成了婚禮。
但不是所有的達利特人都同樣幸運。
當達利特人與所謂的高種姓族群發生沖突時,他們被圍毆甚至被打死的情況都屢見不鮮。
有因為穿了不該穿的衣服而被打的,有因為去了不該去的寺廟而被打的,有在錯誤的河裡遊泳而被打的,甚至有因為眼睛“直視”對方而被打的……據說在我們中國東北,人們打架的理由之一是“你瞅誰呢”,居然在萬裡之外的印度,“你瞅誰呢”也可以成為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可能有人會問:達利特人是什麼人?他們怎麼這麼悲慘?答案并不複雜,就是大家都聽說過的“種姓制度”。
在印度教中,根據職業身份,人被分為四大種姓。
這四大類種姓之下,還有一類人,就是“達利特人”,也就是所謂的賤民。
這些人占印度人口的15%~20%,也就是兩億人左右,規模相當龐大。
這些人還有一個更形象的名字,叫作“不可接觸的人”(untouchable)。
為什麼叫“不可接觸的人”?因為自古以來,他們被規定做最肮髒的工作,比如掃廁所、屠宰牲畜、搬運屍體等。
上面這張圖片(圖2-6)顯示的,就是一個達利特人在做下水道的疏通工作。
因為他們的工作與污穢有關,所以高種姓人群認為他們很髒,是一種類似于瘟疫的污染源。
于是,凡是他們碰過的東西,高種姓人都不能碰。
這就叫“不可接觸原則”。
圖2-6 一位達利特人正在疏通下水道 (圖片來源:UNDARK,2019-09-20) 其實,很多國家曆史上都有過類似的“職業世襲身份制”,像在英文世界裡,叫Smith的就是鐵匠出身,叫Miller的就是磨坊主出身。
中國某些曆史階段也有過類似的制度安排,比如明朝就有軍籍、匠籍、竈籍等職業身份。
但是,在其他國家,随着社會流動性的增加,這種制度就慢慢瓦解了。
可是在印度,這種“職業身份制”卻非常頑固。
為什麼呢?因為它被寫進了宗教文本,内嵌于印度教,被神聖化了,所以打破它格外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