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南非:轉型何以軟着陸?
關燈
小
中
大
上次課我們講到“裂痕動員”,講到埃及轉型僅僅兩年,新生民主就因為巨大的社會撕裂而崩潰。
這次課我想讨論另外一個例子,一個也是社會裂痕極其清晰的國家,但是它的民主轉型卻出人意料地實現了軟着陸。
這個國家,就是南非。
通過這兩次課,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來思考:為什麼同樣是社會裂痕清晰的國家,有些能夠實現轉型的軟着陸,而另一些卻走向了民主崩潰? 南非民主轉型的軟着陸 今天的南非,絕不是一個理想國家,它貧富懸殊嚴重、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治安堪憂,但是在一點上卻構成了一個奇迹:1994年轉型以來,它建立并維系了民主政體,沒有發生埃及式的民主崩潰,更沒有發生利比亞、叙利亞式的内戰。
事實上,相比轉型前四處開花式的暴力沖突,今天南非的暴力沖突也顯著下降了。
比如,以開普敦市而言,整個20世紀80年代的10年間發生了30起大規模抗議或騷亂事件,但是2000—2010年的10年間隻有9起此類事件。
我常常看到一種說法,說南非黑人當政後,經濟就一落千丈。
這也并非事實。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1994年南非的人均GDP是3445美元,2019年是6001美元,如果看人均購買力GDP,則從6328美元增至13,000美元。
如果看GDP年增長率,1970—1993年種族隔離階段平均是2.2%,1994—2018年則是2.8%,雖然都不算高,但是轉型後實際上平均增長率還略有提高,也不存在一些人印象中的“白人治下經濟蒸蒸日上,黑人治下一落千丈”的情形。
所以總體而言,南非的轉型實現了軟着陸。
之所以說這是一個奇迹,是因為南非的所有社會條件似乎都詛咒了它的轉型。
我們知道,轉型之前,南非實施了長達40多年的種族隔離政策,這種制度性羞辱的惡果,就是南非社會充滿了彌漫性的暴力。
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面對持續上升的國内外抗議,四面楚歌的南非白人政權越來越訴諸暴力鎮壓來維持秩序,各種綁架、暗殺也層出不窮。
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頁第一張圖(圖2-3),這是種族隔離時期警民沖突的畫面,可以想象當時的政治氣氛。
變本加厲的白人暴力,也反過來激發了黑人民衆的暴力複仇主義。
當時南非非常驚悚的一種私刑,是所謂的“項鍊審判”,就是把輪胎挂在對方的脖子上,澆上汽油點燃。
而且,矛盾不僅僅是在黑人和白人之間,白人内部也有極右派和溫和派的鬥争,黑人内部也有激烈沖突,尤其是祖魯族聚居地的分離主義,一度發展為激烈的武裝沖突。
下一頁的第二張圖片(圖2-4),就是祖魯地區因卡塔黨的武裝戰士。
圖2-3 南非種族隔離時期的警民沖突 (圖片來源:EmmaClancy,“Sharpeville:BrutalMassacrethatgalvanisedanti-apartheidmovement,”Anphoblacht,Mar.25,2010) 圖2-4 南非祖魯族聚居地因卡塔自由黨的武裝戰士 (圖片來源:SuzanneDaley,“TheDayApartheidDied,”NewYorkTimes,May8,2019) 所以,南非轉型的背景就是幾十年的仇恨以及逐漸失控的暴力沖突。
20世紀90年代初,曼德拉帶領非國大和德克勒克政府談判期間,經常是屋裡在談判,外面是各種怒吼和燃燒彈。
有一次,一個極右組織幹脆開着一輛全副武裝的車沖進了談判現場。
讓種族沖突雪上加霜的,是經濟裂痕。
我們知道,基尼指數是衡量經濟不平等程度的,世界上基尼指數最高的地方是哪裡呢?無論是1994年還是現在,都是南非,而且是甩第二名很遠的那種獨孤求敗式冠軍。
所以,種族仇恨加上貧富懸殊,南非的社會裂痕不是一道縫隙,而是一個深淵。
如果裂痕動員能夠颠覆埃及的新興民主,那麼基于同樣的邏輯,它就更應該颠覆南非的轉型了。
這一點,其他轉型條件類似的
這次課我想讨論另外一個例子,一個也是社會裂痕極其清晰的國家,但是它的民主轉型卻出人意料地實現了軟着陸。
這個國家,就是南非。
通過這兩次課,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來思考:為什麼同樣是社會裂痕清晰的國家,有些能夠實現轉型的軟着陸,而另一些卻走向了民主崩潰? 南非民主轉型的軟着陸 今天的南非,絕不是一個理想國家,它貧富懸殊嚴重、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治安堪憂,但是在一點上卻構成了一個奇迹:1994年轉型以來,它建立并維系了民主政體,沒有發生埃及式的民主崩潰,更沒有發生利比亞、叙利亞式的内戰。
事實上,相比轉型前四處開花式的暴力沖突,今天南非的暴力沖突也顯著下降了。
比如,以開普敦市而言,整個20世紀80年代的10年間發生了30起大規模抗議或騷亂事件,但是2000—2010年的10年間隻有9起此類事件。
我常常看到一種說法,說南非黑人當政後,經濟就一落千丈。
這也并非事實。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1994年南非的人均GDP是3445美元,2019年是6001美元,如果看人均購買力GDP,則從6328美元增至13,000美元。
如果看GDP年增長率,1970—1993年種族隔離階段平均是2.2%,1994—2018年則是2.8%,雖然都不算高,但是轉型後實際上平均增長率還略有提高,也不存在一些人印象中的“白人治下經濟蒸蒸日上,黑人治下一落千丈”的情形。
所以總體而言,南非的轉型實現了軟着陸。
之所以說這是一個奇迹,是因為南非的所有社會條件似乎都詛咒了它的轉型。
我們知道,轉型之前,南非實施了長達40多年的種族隔離政策,這種制度性羞辱的惡果,就是南非社會充滿了彌漫性的暴力。
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面對持續上升的國内外抗議,四面楚歌的南非白人政權越來越訴諸暴力鎮壓來維持秩序,各種綁架、暗殺也層出不窮。
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頁第一張圖(圖2-3),這是種族隔離時期警民沖突的畫面,可以想象當時的政治氣氛。
變本加厲的白人暴力,也反過來激發了黑人民衆的暴力複仇主義。
當時南非非常驚悚的一種私刑,是所謂的“項鍊審判”,就是把輪胎挂在對方的脖子上,澆上汽油點燃。
而且,矛盾不僅僅是在黑人和白人之間,白人内部也有極右派和溫和派的鬥争,黑人内部也有激烈沖突,尤其是祖魯族聚居地的分離主義,一度發展為激烈的武裝沖突。
下一頁的第二張圖片(圖2-4),就是祖魯地區因卡塔黨的武裝戰士。
圖2-3 南非種族隔離時期的警民沖突 (圖片來源:EmmaClancy,“Sharpeville:BrutalMassacrethatgalvanisedanti-apartheidmovement,”Anphoblacht,Mar.25,2010) 圖2-4 南非祖魯族聚居地因卡塔自由黨的武裝戰士 (圖片來源:SuzanneDaley,“TheDayApartheidDied,”NewYorkTimes,May8,2019) 所以,南非轉型的背景就是幾十年的仇恨以及逐漸失控的暴力沖突。
20世紀90年代初,曼德拉帶領非國大和德克勒克政府談判期間,經常是屋裡在談判,外面是各種怒吼和燃燒彈。
有一次,一個極右組織幹脆開着一輛全副武裝的車沖進了談判現場。
讓種族沖突雪上加霜的,是經濟裂痕。
我們知道,基尼指數是衡量經濟不平等程度的,世界上基尼指數最高的地方是哪裡呢?無論是1994年還是現在,都是南非,而且是甩第二名很遠的那種獨孤求敗式冠軍。
所以,種族仇恨加上貧富懸殊,南非的社會裂痕不是一道縫隙,而是一個深淵。
如果裂痕動員能夠颠覆埃及的新興民主,那麼基于同樣的邏輯,它就更應該颠覆南非的轉型了。
這一點,其他轉型條件類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