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人十字門
關燈
小
中
大
入時突然撲下将其砸倒。
我學了一點葡萄牙話(“你好”“水”“屎”“明日”“下地獄啦!”),吞了五十七隻鳥、六條無毒蛇、一些翅膀辛辣的蝴蝶和不計其數的老鼠甲由檐蛇,六次逃跑未遂。
我先射脫南窗百葉,再扒着鐵窗枝射擊窗外過路人——過路人是事仔、廚子、花王、馬夫、門房、洗衣工、帶槍護衛,有馬拉人、日本人、印度人、莫桑比克人、印第安人,皮膚多彩,披錦挂秀,像一大件彩色玻璃畫庫開、飄去。
每當彩色人被暗處射出的大肉捌吓破膽、手腳并用奪路而逃,我總樂得倒地打滾;要是他們跳腳大喊“你給我等着!”卻并未如約而至,我則陷入憂傷。
蟬開始叫。
白蘭花香像女賊夜夜翻窗潛入。
我滿屋噴屎。
我給藍白花磚地圖噴了一副巴洛克屎框。
我匠心獨運地在門前、門楣噴射屎陣,觀賞南、勞和疊亞高如何被一身一臉的屎激怒。
後來他們很難上當,我索性以屎糊門。
雄蛙的連綿慘叫摻着雨聲漫進來——質量比中流沙或海皮的差太多,老實講,但對那些噪音挑挑剔剔、評頭論足仍不失為一種娛樂。
家具擺件一件接一件被大腑擊碎、被禾稈掃帚掃出門去。
谷雨當天,受一種無名情緒鼓動,我終于對天花闆中央十字吊燈動粗肉胸大大勃起,黏死那鐵玩藝一下子扯落(帶下一陣石灰雨),乒乒乓乓砸至變形。
吞第三支蠟燭的時候門開了,一面圓撐的油傘探頭探腦,我立刻噴擊以第四支蠟燭。
突襲被訓練有素的傘舞化解,蠟燭彈出畫面,暴怒的傘武士亮相,用一串澳門土語反擊。
我翻躺在地,劈開兩腿,正準備沖他射尿,一條纖細身影閃進門框—— “蛙!”馮喜輕快地喊我,那絲綢嗓音盡頭墜着一分鐘死寂,然後是又一聲“蚌!”,這次是悲傷的,激憤的,鼻音濃重的。
兩個好朋友在藍藍白白磚畫前緊緊相擁。
房間空空蕩蕩,隻有一個苔痕斑斓草窩、一堆變形廢鐵、一個罵罵咧咧疊亞高。
磚畫面上,窗光淅瀝,懸浮如初。
馮喜是母親給我的大禮。
新風撲在我臉上,全新的林苑包圍着我們升起——芬芳的,微晃的。
每一個迎面而來的人都新鮮、青翠,都向馮喜行禮。
我們沿毛細血管般的小徑慢行慢爬。
新世界就這樣升起,雄偉而古怪。
我曾在紙上遇見的寰球植物複生、發大、湧入現實,向我們吹氣、吹水汽。
蒲葵開裂的手掌悠悠垂絲。
高聳的、撐作扇面的旅人蕉恍如廟宇的某個片段。
我們先聽見、再跨過一條流水(這裡的人就管它叫“河”)。
我們穿過樹林。
我們穿過更多樹林。
馮喜連吐新詞:吊椅、羅馬涼亭、希臘柱、風燈、前地、風廊、花街磚。
我們向東行,直到一堵圍牆使我們不得不停下。
圍牆很長,十六根方柱等距分切牆面。
“這是馳名圍牆十六柱,"馮喜說,"牆外即是卑第巷、風順堂。
你望見那一雙鐘塔了嗎?” 我說望見了。
“那就是風順堂大鐘塔。
鐘塔之間凹落去位置,立着主保聖人老楞佐我連連搖頭:“新詞太多,我一個也不明,頭暈心脹。
”馮喜說:“毋心急,慢慢來。
” 圍牆下有小橋洞,河從橋洞跑走,跑向世界。
我見過許多種盡頭:河盡頭,江盡頭,命水盡頭。
但海的盡頭什麼樣,我從未見過,也想象不出。
我們過橋,沿河另一岸往回走。
“聖人老楞佐,”馮喜說,“因他未将堂區财寶上交皇帝,反為分與窮苦人,皇帝就發人捉他, 配了棕桐葉,置在長方大鐵架上烤,與炭燒乳豬無異。
”馮喜既然這樣講,我就聽見表皮焦脆、油脂融化、筋肉收縮的滋滋輕響,聞見棕煙葉一邊焚燒一邊散發的焦香。
火舌舔金油,呼出一抹煙。
“為何說老楞佐是聖人呢?”馮喜平平靜講,好像絲毫不餓、絲毫不饞,“因他的表現非凡。
所謂非凡,即是能做常人無法做、無膽做之事。
”我想着烤肉,烤一塊非凡的肉,餓得發癫,問:“他做了何種非凡之事?"馮喜說:“羅馬聖人老楞佐,在火上燒烤時對皇帝大叫:‘我這邊燒妥了!快來将我翻邊! 肉上勻勻巡巡抹了香油,金紅,發光。
肉勻巡、雅緻地鼓起、凹落,鼓鼓凹凹,呼呼吸吸,發光的香油溪川流,滋滋叫,開花,噗一噗一。
烤架在金碧輝煌的肉上印自己橫行的紋路,色澤更深,焦脆可愛。
煙冒起來。
煙熏火燎的。
除了象征性的棕桐葉,他們還貨真價實地放了好多市集香料:迷疊香、百裡香、鼠尾草、薄荷、花椒、胡椒、牛萼、丁香、肉蔻、桂皮、藏紅花。
那可是羅馬呀!全城有鼻孔的都被香味吸引、傾巢而出,人,僧侶,老鼠,甲由,遊隼,靈堤,豬。
全城有鼻孔的在香霧之中,在壓倒一切的至高食欲之中,達成了前所未有的平等。
我們走出金色香霧。
馮喜說:“現在,你可以對我講講究竟發生何事了嗎?為何你突然失蹤,又突然現身聖母堂、受了這樣大的傷?”我打個冷戰,始終搖頭。
他并不勉強我,預告下一馳名景點是亞細亞第一傳奇鳥舍。
我們走下去,但氣氛已變。
行至某個蔭深轉角,兩棵吐露滿樹紅舌的印度膠樹突然分開,疊亞高鑽出,說好士打有請。
我們三個就往大餐房去。
我學了一點葡萄牙話(“你好”“水”“屎”“明日”“下地獄啦!”),吞了五十七隻鳥、六條無毒蛇、一些翅膀辛辣的蝴蝶和不計其數的老鼠甲由檐蛇,六次逃跑未遂。
我先射脫南窗百葉,再扒着鐵窗枝射擊窗外過路人——過路人是事仔、廚子、花王、馬夫、門房、洗衣工、帶槍護衛,有馬拉人、日本人、印度人、莫桑比克人、印第安人,皮膚多彩,披錦挂秀,像一大件彩色玻璃畫庫開、飄去。
每當彩色人被暗處射出的大肉捌吓破膽、手腳并用奪路而逃,我總樂得倒地打滾;要是他們跳腳大喊“你給我等着!”卻并未如約而至,我則陷入憂傷。
蟬開始叫。
白蘭花香像女賊夜夜翻窗潛入。
我滿屋噴屎。
我給藍白花磚地圖噴了一副巴洛克屎框。
我匠心獨運地在門前、門楣噴射屎陣,觀賞南、勞和疊亞高如何被一身一臉的屎激怒。
後來他們很難上當,我索性以屎糊門。
雄蛙的連綿慘叫摻着雨聲漫進來——質量比中流沙或海皮的差太多,老實講,但對那些噪音挑挑剔剔、評頭論足仍不失為一種娛樂。
家具擺件一件接一件被大腑擊碎、被禾稈掃帚掃出門去。
谷雨當天,受一種無名情緒鼓動,我終于對天花闆中央十字吊燈動粗肉胸大大勃起,黏死那鐵玩藝一下子扯落(帶下一陣石灰雨),乒乒乓乓砸至變形。
吞第三支蠟燭的時候門開了,一面圓撐的油傘探頭探腦,我立刻噴擊以第四支蠟燭。
突襲被訓練有素的傘舞化解,蠟燭彈出畫面,暴怒的傘武士亮相,用一串澳門土語反擊。
我翻躺在地,劈開兩腿,正準備沖他射尿,一條纖細身影閃進門框—— “蛙!”馮喜輕快地喊我,那絲綢嗓音盡頭墜着一分鐘死寂,然後是又一聲“蚌!”,這次是悲傷的,激憤的,鼻音濃重的。
兩個好朋友在藍藍白白磚畫前緊緊相擁。
房間空空蕩蕩,隻有一個苔痕斑斓草窩、一堆變形廢鐵、一個罵罵咧咧疊亞高。
磚畫面上,窗光淅瀝,懸浮如初。
馮喜是母親給我的大禮。
新風撲在我臉上,全新的林苑包圍着我們升起——芬芳的,微晃的。
每一個迎面而來的人都新鮮、青翠,都向馮喜行禮。
我們沿毛細血管般的小徑慢行慢爬。
新世界就這樣升起,雄偉而古怪。
我曾在紙上遇見的寰球植物複生、發大、湧入現實,向我們吹氣、吹水汽。
蒲葵開裂的手掌悠悠垂絲。
高聳的、撐作扇面的旅人蕉恍如廟宇的某個片段。
我們先聽見、再跨過一條流水(這裡的人就管它叫“河”)。
我們穿過樹林。
我們穿過更多樹林。
馮喜連吐新詞:吊椅、羅馬涼亭、希臘柱、風燈、前地、風廊、花街磚。
我們向東行,直到一堵圍牆使我們不得不停下。
圍牆很長,十六根方柱等距分切牆面。
“這是馳名圍牆十六柱,"馮喜說,"牆外即是卑第巷、風順堂。
你望見那一雙鐘塔了嗎?” 我說望見了。
“那就是風順堂大鐘塔。
鐘塔之間凹落去位置,立着主保聖人老楞佐我連連搖頭:“新詞太多,我一個也不明,頭暈心脹。
”馮喜說:“毋心急,慢慢來。
” 圍牆下有小橋洞,河從橋洞跑走,跑向世界。
我見過許多種盡頭:河盡頭,江盡頭,命水盡頭。
但海的盡頭什麼樣,我從未見過,也想象不出。
我們過橋,沿河另一岸往回走。
“聖人老楞佐,”馮喜說,“因他未将堂區财寶上交皇帝,反為分與窮苦人,皇帝就發人捉他, 配了棕桐葉,置在長方大鐵架上烤,與炭燒乳豬無異。
”馮喜既然這樣講,我就聽見表皮焦脆、油脂融化、筋肉收縮的滋滋輕響,聞見棕煙葉一邊焚燒一邊散發的焦香。
火舌舔金油,呼出一抹煙。
“為何說老楞佐是聖人呢?”馮喜平平靜講,好像絲毫不餓、絲毫不饞,“因他的表現非凡。
所謂非凡,即是能做常人無法做、無膽做之事。
”我想着烤肉,烤一塊非凡的肉,餓得發癫,問:“他做了何種非凡之事?"馮喜說:“羅馬聖人老楞佐,在火上燒烤時對皇帝大叫:‘我這邊燒妥了!快來将我翻邊! 肉上勻勻巡巡抹了香油,金紅,發光。
肉勻巡、雅緻地鼓起、凹落,鼓鼓凹凹,呼呼吸吸,發光的香油溪川流,滋滋叫,開花,噗一噗一。
烤架在金碧輝煌的肉上印自己橫行的紋路,色澤更深,焦脆可愛。
煙冒起來。
煙熏火燎的。
除了象征性的棕桐葉,他們還貨真價實地放了好多市集香料:迷疊香、百裡香、鼠尾草、薄荷、花椒、胡椒、牛萼、丁香、肉蔻、桂皮、藏紅花。
那可是羅馬呀!全城有鼻孔的都被香味吸引、傾巢而出,人,僧侶,老鼠,甲由,遊隼,靈堤,豬。
全城有鼻孔的在香霧之中,在壓倒一切的至高食欲之中,達成了前所未有的平等。
我們走出金色香霧。
馮喜說:“現在,你可以對我講講究竟發生何事了嗎?為何你突然失蹤,又突然現身聖母堂、受了這樣大的傷?”我打個冷戰,始終搖頭。
他并不勉強我,預告下一馳名景點是亞細亞第一傳奇鳥舍。
我們走下去,但氣氛已變。
行至某個蔭深轉角,兩棵吐露滿樹紅舌的印度膠樹突然分開,疊亞高鑽出,說好士打有請。
我們三個就往大餐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