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日食
關燈
小
中
大
,正對着小河和樹林,景色美得驚心動魄。
馬裡亞諾不肯爬出去,花了很長時間解釋屋頂的防水塗層裡有緻癌物質。
沒有人明白那個英文單詞,是瀝青或者石墨之類的東西,但他最終還是被說服。
有一天晚上他們鼓動泉把電鍋搬到屋頂,舉辦火鍋派對,從房間裡接了一個又一個拖線闆,顫顫巍巍連接到窗外。
狂歡持續的時間非常短暫,很快一段電線短路導緻整棟旅館陷入黑暗,大家小聲驚呼着,但又迅速陷入沉默——月亮真美啊!那是一個巨大的、淡黃色的月亮,幾乎能清晰地看到隕石坑的陰影。
往後在拓的小說裡曾經被描寫過無數次的月亮,正是這個月亮,人生中排名第一的月亮。
唯一還在運轉的是烏卡送給他們的無線電,有一檔節目播放着平克·弗洛伊德樂隊的《月之暗面》。
整整四十分鐘,既沒有停頓,也沒有主持人插話,那會兒正播到最後一首。
拓察覺到站在身邊的泉克制着自己呼吸的節奏,他稍稍轉過頭去,看到大顆的淚水正順着泉的臉頰跌落,從鼻翼,到嘴角,然後飛快地消逝在黑暗裡。
拓驚慌地收回目光,也放輕了自己的呼吸,一動不動地看着前方,努力克制着自己想要伸手為她擦去眼淚的願望。
那間會客室依然保留着,如今門口挂着“非工作中人員免入”的提示牌。
拓旋轉門球,出乎意料,門被推開了。
而裡面窗戶緊閉,空無一物。
人踏入黑洞時,大概也會有這種感受,物理性的記憶被徹底移除以後,時間的漩渦幹燥寂靜。
他走到窗邊,伸手推了推,推不動,又試試窗栓,鎖死了。
但能看到陽光正緩慢地移動到那裡的屋頂。
回到房間以後,拓和知世通了電話。
知世已經開車出門工作了。
他一邊告訴她接下來的行程安排,一邊想象着她所看到的柏油路面的反光。
他和知世多年前在芝加哥舉辦的一次文學會議上相識。
那會兒拓還沒有出版第一本書,藉藉無名,參會人員全不相識,早就已經準備好的講稿也念得毫無信心,感覺自己的觀點和講述完全不合時宜。
所幸會議松散,早晨九點開始,中間有數次茶歇,下午就散了。
正值世界杯期間,其他人來開會都是為了晚上聚在酒吧看球,拓隻好早早回到旅館。
第二天早晨很多人遲到,知世從後排挪到他旁邊,認真和他讨論起昨天的講稿,令他又吃驚又開心。
原來知世也是1995年離開日本的。
下午他們決定提前離會,沿着密西西比湖畔散步,從托爾斯泰聊到俳句,最後為《新世紀福音戰士》裡的人類羁絆與自我認知争得沒完沒了。
新世紀剛剛到來,卻已經伴随着強烈的不安和祈盼。
但知世認為世界有自身的秩序,絕對不是人類精神的産物,也不會被卷入理性或情感的虛構漩渦。
知世的公寓在湖畔盡頭,他們回到她家,待在局促的卧室裡繼續聊天,聽任窗外球迷大聲呼喊。
拓喝多了啤酒,不斷上廁所。
知世問他,喜歡什麼樣的女孩。
他說,淩波麗那樣的女孩。
知世哈哈大笑,并立刻指出,大部分男孩在說自己喜歡淩波麗的時候隻是把自己代入碇真嗣,而他們消極、被動、逃避問題,連解決自己的困境都很難,卻幻想承擔起他人或者世界的命運。
拓想要反駁,但可笑的是,他那天穿着和碇真嗣一樣的短袖白襯衫和長褲。
而且他不得不承認,知世至少說對了他身上一半的問題。
第二天拓在知世的公寓醒來後立刻推遲了離開芝加哥的時間,他們在兩年後結婚。
“你在烏卡的葬禮上見到淩波麗了嗎?”挂電話前知世也沒忘記問。
“我沒能趕上葬禮,但我一會兒要去鎮上碰碰運氣。
”拓笑了。
他們從來沒有厭倦這句玩笑。
但拓很久以前便已經不再想象,自己還有再見到泉的可能性。
和泉成為朋友的那天晚上,大家都在圖書館的音像室看電影,結束之後外面下雨,隻好站在屋檐下等待。
然而雨勢不減,有人提議跑回旅館,于是他們喊叫着沖進雨幕。
泉跑在前面,輕盈地在水窪間跳躍,來自不知何處的光線映在她身上,形成淺淺的銀色光暈。
拓不自覺地緊跟住她,跑啊跑啊,兩三個路口以後,便隻剩下他倆。
雨水改變了真實的透視和萬物的關系。
他們渾身淌着水,跑進旅館大堂,氣喘籲籲地望着門外,其他人卻不見蹤影。
在這樣的時候應該和女孩說些什麼,拓毫無經驗,但他得說些什麼,趁奔跑中極度自由和快樂的幻覺還沒有消失。
然而泉先開口:“請問斷電那天,無線電裡放的是什麼音樂?” “我想是平克·弗洛伊德樂隊的《月之暗面》。
”拓回答。
“那天我聽哭了。
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音樂。
” “最後那首歌唱的是日食。
太陽下的一切事物都和諧有序,太陽本身卻被月亮遮蔽。
”拓正在使勁組織語言說一些更厲害的話,卻被泉打斷了。
“你真的見過日食嗎?”泉問。
“從沒見過。
”拓回答,“你呢?” “嗯。
八年前月亮的陰影正好落在從中國西北角延伸到長江入海口的狹長地帶。
” 他們各自停頓一下,花了些時間想象地球上具體的經緯度,認真思索着太陽和月亮的角度和運行軌道之類的事情。
“這樣的景象見過以後應該永生難忘吧。
” “永生難忘。
學校操場上擠滿了附近的居民和工廠裡的工人,月亮的影子公平地覆蓋了所有事物。
等回過神來的時候,刮着大風,感覺自己心裡有什麼重要的部分被改變了,自此和宇宙之間發生了奇異的連接。
” “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
” “感覺被庇護,被好運籠罩。
”泉講話的時候露出門牙間一道整潔的細縫,薄薄的鼻翼翕動着,像蜜蜂透明的翅膀。
拓吃驚地發現,泉竟然說着極其标準的英語,發音清晰,毫不費力。
她的節奏和氣息絕對是長期使用這門語言或者經曆專業訓練的結果,每個詞語都卡在正确的位置,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連接也像呼吸一樣自然,幾乎可以直接借此觸摸到思維的形狀。
這在同齡人中間都實在太過少見。
拓在她的感染下不由得也想說個不停。
和泉交談的時候,感覺是在描述着内心從未被認真描述過的部分,那裡幾乎有一個新的人格和一個新的世界。
而且他非常确信,身邊的泉也有着和他完全相同的感受。
拓為自己之前對泉所懷有的偏見感到非常抱歉。
不知不覺外面的雨已經停了,他們也早已離開旅館,并肩走在夜晚的水霧中,先是沿着河的這一邊走,很快走出了日常的區域,穿過一大片倉庫和集裝箱,又折返回來,沿着河的另一邊走。
不斷地說着說着。
中間走累了就坐在濕漉漉的台階上,長凳上,草地上,河堤上,然後又站起來繼續走,繼續說,突然闖進溫暖夜色中的公園。
“聽說馬裡亞諾在這裡被一頭鹿撞了。
”泉樂得直笑。
“大概是從林子裡來的鹿。
烏卡說山坡背面林子裡的鹿總是季節性地出來遊蕩,酷暑之前進林子的話,講不定正好趕上這樣的季節。
” “那我們去林子裡看看。
” “你沒有見過鹿嗎?” “沒有。
” “鹿有什麼稀奇的。
夏天成群結隊的鹿常常來院子裡偷食物,踩壞剛剛長出來的蔬菜,壞事幹盡。
” “但我還是很想摸摸它們毛茸茸的額頭。
” “真的想去林子的話,算上往返時間,早上六點就要出發了啊!” “我沒問題。
” “别說大話,我們得走上一整天。
” “我曾經背着被子和臉盆在山裡走了四十天呢。
” “徒步旅行嗎?” “不不,軍事訓練。
” “你們那裡怎麼連女孩也要服兵役?” “不是兵役。
我和同學在内陸的軍事基地裡訓練了一年。
” “什麼樣的學生要在軍事基地訓練一年啊?” “倒黴的學生。
這個政策隻持續了三年,而且隻在全國最好的兩所大學實施。
我們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同時也收到了軍訓通知書,在正式入學之前得先軍訓一年。
有些人因此而放棄了入學,有錢有背景的同學則幹脆去了國外念書。
我沒有什麼選擇,當時既沒有去國外念書的機會,也沒有勇氣回到中學複讀。
等到新學期開始,我過去的同學們陸續去了各個城市裡幹淨明亮的大學報到,我坐火車來到山區。
” “那是什麼樣的地方,你們住在部隊裡面嗎?” “最初在山裡拉練,白天徒步,晚上借住農民的房子,廁所裡來不及清理的糞便都堆在一起。
很多女同學因此不敢去廁所,等終于輪到晚上執勤的時候,才跑到路燈背面的野地裡解決。
等天氣轉涼以後我們才回到基地,安置下來,接受訓練。
部隊已經撤走了,那裡隻有我們和教官,模拟與世隔絕的秩序。
” “你會開槍嗎?” “怎麼可能!我們隻是普普通通的大學生,不會去戰場,也沒人教我們開槍。
” “那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訓練?” “誰知道呢。
這是無解的問題。
冬天到來之前,半夜常常緊急集合,我們就戴上頭盔在黑夜裡漫無目的地跟着隊伍走上好幾公裡。
有時會發射信号彈,大家聽從命令匍匐在地,但都忍不住擡頭看,信号彈炸開以後落下,映着頭盔,星星點點一整片山野。
” “真美啊。
” “還有更美的。
” “說說。
” “那片山區生産樟木。
你知道山裡的木材是怎麼運出去的嗎?山裡有河道,砍下來的樹木,被緊緊綁在一起,像一條條筏子,靜悄悄地順流而下。
” “這是普普通通的大學生見不到的風景。
” “但我們當時不會去想和美相關的事情,不會有那樣的心情。
” “是怎麼樣的心情?” “一邊忍受着極緻的枯燥,一邊在枯燥中練習着不知道什麼,做着未來可能不複存在的準備。
當時有一顆衛星要發射,全國直播。
我們被組織在禮堂觀看。
火箭在電視機裡像個模型,很難相信這樣的東西能夠飛那麼久,到達誰也無法描述的地方。
但最後失敗了,電視信号被突然切斷。
我和同學們從禮堂解散出來,照常往食堂的方向走,我想着過去的朋友們都在外面的世界以各種形态繼續生活、學習,就會覺得自己和那顆沒有被發射出去的火箭之間形成了聯系。
” “那一年你都做了些什麼?” “我去圖書館看了很多書,但那裡并沒有什麼書,所以看了一本又一本的凡爾納,地心啊半島啊海底啊,心裡想的都是遙遠的地貌。
很多人開始瘋狂學習英語,像傳染病一樣,傳閱能找到的所有教材,交換磁帶,沒日沒夜地在空地裡放聲地朗讀和背誦。
憑着這種精神病一樣的集體狂熱,我現在都還能夠背誦《簡·愛》和《亂世佳人》的完整對白。
當時我和同學都沒有懷着任何希望和目的而學習。
外面的世界始終在那裡,但因為從來不曾親眼看見,非常擔心一切即将到來的自由都是自己的想象而已。
” “你這麼說太讓人難過了。
” “說到外面的世界,我們雖然身處孤島,但基地竟然裝有衛星電視,能夠收看國外的電視台。
每天晚自習結束以後,我們被獲準看半小時的MTV音樂頻道或者肥皂劇。
電視裡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在為非作歹,失戀心碎。
我們則一邊等待熄燈鈴聲的響起,一邊向往?條緊繃繃的利維斯牛仔褲。
” “我很想寫這樣的小說。
” “哦。
你是個作家呢?” “不不。
我什麼都沒寫過。
” “你想寫怎樣的東西?” “新世界通道出現前的瞬間,烏托邦的序章,諸如此類的東西。
” “這和我說的不是恰恰相反嗎?” “我以為——” “你錯了!一年很快就過去了,我們離開基地,既沒有被改變,也沒有被塑造。
” 泉不再說話,突然拔腿朝着旅館的方向跑去。
拓不理解泉毫無征兆的憤怒,但他其實也不理解新世界和烏托邦。
他懊悔自己輕易說出龐大的詞語。
空氣裡的水霧已經消失,視力卻反而在清晰的黑暗裡持續下降。
他不得不奮力邁開雙腿,甩動胳膊,跟了上去。
星期天早晨六點,他們按照計劃從旅館出發,兩個人都背着書包,拓的書包裡裝着偷偷從餐廳拿的雞蛋和面包。
天還沒有亮,流動着溫柔奇妙的顔色,但空氣幹燥,預示着接下來又是過度明亮的一天。
他們趁着鎮子還在沉睡,很快走出了熟悉的地域,兩個小時以後便來到森林的邊緣。
絕對不是什麼厲害的森林,甚至用森林這個詞語都顯得過分鄭重,隻是一整片緩緩的山和種類繁多的植物。
即便如此,踩着厚厚的松針走了一小段路,空氣的質地也變得與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
眼前出現各種形狀的樹木,垂落的藤蔓,巨大奇異的蘑菇,毛茸茸的青苔,不知為何被燒毀的整片荒地。
兩個人為了不辜負冒險的心情,頻頻發出驚歎。
突然撥開一小片灌木以後,面前出現一面完整的湖,湖上飄着浮球,界定着遊泳的區域,一個人都沒有。
泉小聲驚呼着朝淺灘跑去,利落地爬上了一條小船。
拓跟着跑了一小段,看到小船搖搖晃晃即将離岸,便也下意識地躍了上去。
湖面平靜,但是船身狹窄,劇烈晃動着想要擺脫闖入者。
拓進退兩難的時候,泉不容置疑地喊他坐下,一坐下,果然船也穩當了。
“别擔心,我是龍舟隊的。
”泉說。
“什麼隊?” “龍舟隊,”泉解釋了一遍,“就是劃船的。
” “是參加劃船比賽的選手嗎?你可真厲害。
” “我住的地方有很大的湖,騎一會兒自行車就能到湖邊,老人小孩都會劃船,沒什麼了不起的。
每年夏天都有比賽,比賽前還會有花船巡遊。
所以從五月份開始,岸邊就陸陸續續停滿了花船,放學放工的人都會提着工具去粉刷自己'的船。
”泉的動作真的果斷流暢,小船稍稍掙紮了一會兒,便毫不遲疑地往湖心駛去,在水面拖出一條清晰的痕迹。
拓從背後看着她握住船槳的手,與水流對抗的力量經由胳膊,傳遞到肩膀,兩片小巧的肩胛骨像不斷收攏又打開的彈簧刀片。
“你即便是駕駛宇宙飛船也沒有問題。
”拓不好意思地松開緊緊抓住船舷的手。
“能把這個也寫進你的小說裡去嗎?” “别笑我了。
” “我是說真的。
希望能夠在你的小說裡駕駛宇宙飛船。
”泉說着在湖心停下,收起船槳,從書包裡掏出一隻灌滿咖啡的保溫壺,幾隻橘子和一大塊融化在紙巾裡的黃油。
于是兩個人把黃油抹在面包上,剝開橘子,用杯蓋小口喝着熱乎乎的咖啡,飽飽地吃了一頓午飯。
之後他們躺在幹燥的船闆上聊天,湖面泛着迷人的光,拓心裡不免祈禱太陽永遠不要西落。
和泉待在一起,四周空氣的質感和氣味讓他感覺自己正身處世界中一個更小的世界,更小的世界中一個更小更小的世界,世界中最小的世界,沒有人會找到他們。
“我昨晚的夢是用英語做的。
夢裡我們都在美國。
”泉高興地說。
“現實中我們在哪裡?” “哪裡也不在,不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國家,我們在中間地帶。
” “什麼中間地帶?” “就是新世界的通道還沒有出現,烏托邦的序章也沒有開始。
” “都說了别再笑我了!” “我真的是這樣想的。
” “不知道過去的朋友們都在做什麼。
” “朋友們都還在睡覺吧。
東半球還在黑夜中。
” “在遞交了申請表格等待烏卡回應的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和文學社裡最好的朋友見面,但有關佩奧尼亞的事情我隻字未提,不敢對美國夢懷有希望。
我們常去立交橋附近的公園,公園裡有一片小小的棒球練習場。
棒球少年們放學以後在那裡訓練,租借器具的小棚旁邊有幾張椅子,四季都有一股不好聞的汗水味道。
我們卻最喜歡坐在那裡聊天,因為正對着訓練場,能清晰地聽到球撞擊到球棒時振奮人心的聲音。
我們有一天在那裡見到酷似村上春樹的男人,穿着普普通通的夾克,兩手空空地坐在旁邊的椅子上。
” “他是誰?” “是我喜歡的日本作家。
這裡的圖書館裡應該能找到他英文版的小說。
朋友說不可能是他啦,村上春樹為什麼會來這樣的地方,又不是甲子園的比賽,況且那段時間他居住在美國。
但是我覺得這麼好的地方誰都喜歡的。
後來知道毒氣事件之後,村上春樹回到東京為《地下》那本書做準備工作,我就更加确信那個人便是作家本人。
” “你會打棒球嗎?” “不會。
但那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棒球場。
那會兒還是春天,天黑得很早,我和朋友望着訓練場上日複一日枯燥的練習,便感到世界好了一些。
” “我也很想去看看。
” “我帶你去,我們夏天去,帶上飲料和防蚊露。
” “你剛剛為什麼說那是過去的朋友?” “因為我出發來美國的前一天,朋友和我斷交了。
他特意騎車到我家來找我,非常嚴肅地告訴我,如今是觀察日本社會形态最後的時機,有志于寫作的人無論如何都不會離開的。
指責我之前所懷有的不過是虛弱的熱情。
他這個人啊!在那種情況下,我又傷心又氣憤,一點為自己辯解的可能性也沒有,所以就裝着毫不在乎地同意了。
和朋友揮手告别。
” “這位朋友也是很可愛的人啊。
” “所以無論如何,我都尊重着他。
” “無法徹底消滅的,隻想躲避的事情,任誰都有一些。
你的朋友也一定會明白的!” “你也這樣想嗎——喂喂——” 而泉很久沒有吱聲。
拓轉頭看她,她已經睡着了。
拓醒來時,出了一大身汗,卻感覺到頭頂晃動的樹蔭,船正在泉的操縱下穩穩靠岸。
他倆一下船就輪流鑽進草叢裡尿尿,之後在湖邊一大片濕滑的青苔地帶玩了好一會兒,見識了好幾種顔色鮮豔的蘑菇,一些裡面被燒空了的樹幹。
想要再往樹林深處走的時候,面前無緣無故地出現了一塊指示牌,上面黑底白字寫着——“因為黑暗,請不要繼續前進。
” 然而依舊是明晃晃的下午,即便是幽靜的樹林裡,也透着炙熱的光線。
拓不由自主地繼續往前走,想看個究竟,卻被泉拉住了。
當時的泉在想什麼呢,拓一點也不知道,很多年以後他稍稍從世界的運作規律中得到一些啟示,卻依然不知道當時身處中間地帶的泉是否想過要離開近似夢境的不确定性,對她來說,無法徹底消滅的事情又是什麼。
而泉隻存在于那一刻的神情也沒有能在記憶中存活。
因為泉和他并肩站在一起,突然握住了他的手,有關那一天剩下的記憶都因此被覆蓋了。
泉的手指細小,幹燥,溫暖,拓極其小心地握着,像是捧住一隻小小的刺猬。
自從二十多年前和泉在美國分别,他們不曾有過聯絡。
拓回到日本以後,懷着奇異的平靜等來春天。
他曾給泉寫過長長的電子郵件。
泉堅持沒有留下任何具體的通信地址,卻相信數據和符号會永久存在于信息的塵埃中。
但泉沒有回複。
她從未回複拓的任何郵件,她音訊全無,自己消失在了信息的塵埃中。
因此想
馬裡亞諾不肯爬出去,花了很長時間解釋屋頂的防水塗層裡有緻癌物質。
沒有人明白那個英文單詞,是瀝青或者石墨之類的東西,但他最終還是被說服。
有一天晚上他們鼓動泉把電鍋搬到屋頂,舉辦火鍋派對,從房間裡接了一個又一個拖線闆,顫顫巍巍連接到窗外。
狂歡持續的時間非常短暫,很快一段電線短路導緻整棟旅館陷入黑暗,大家小聲驚呼着,但又迅速陷入沉默——月亮真美啊!那是一個巨大的、淡黃色的月亮,幾乎能清晰地看到隕石坑的陰影。
往後在拓的小說裡曾經被描寫過無數次的月亮,正是這個月亮,人生中排名第一的月亮。
唯一還在運轉的是烏卡送給他們的無線電,有一檔節目播放着平克·弗洛伊德樂隊的《月之暗面》。
整整四十分鐘,既沒有停頓,也沒有主持人插話,那會兒正播到最後一首。
拓察覺到站在身邊的泉克制着自己呼吸的節奏,他稍稍轉過頭去,看到大顆的淚水正順着泉的臉頰跌落,從鼻翼,到嘴角,然後飛快地消逝在黑暗裡。
拓驚慌地收回目光,也放輕了自己的呼吸,一動不動地看着前方,努力克制着自己想要伸手為她擦去眼淚的願望。
那間會客室依然保留着,如今門口挂着“非工作中人員免入”的提示牌。
拓旋轉門球,出乎意料,門被推開了。
而裡面窗戶緊閉,空無一物。
人踏入黑洞時,大概也會有這種感受,物理性的記憶被徹底移除以後,時間的漩渦幹燥寂靜。
他走到窗邊,伸手推了推,推不動,又試試窗栓,鎖死了。
但能看到陽光正緩慢地移動到那裡的屋頂。
回到房間以後,拓和知世通了電話。
知世已經開車出門工作了。
他一邊告訴她接下來的行程安排,一邊想象着她所看到的柏油路面的反光。
他和知世多年前在芝加哥舉辦的一次文學會議上相識。
那會兒拓還沒有出版第一本書,藉藉無名,參會人員全不相識,早就已經準備好的講稿也念得毫無信心,感覺自己的觀點和講述完全不合時宜。
所幸會議松散,早晨九點開始,中間有數次茶歇,下午就散了。
正值世界杯期間,其他人來開會都是為了晚上聚在酒吧看球,拓隻好早早回到旅館。
第二天早晨很多人遲到,知世從後排挪到他旁邊,認真和他讨論起昨天的講稿,令他又吃驚又開心。
原來知世也是1995年離開日本的。
下午他們決定提前離會,沿着密西西比湖畔散步,從托爾斯泰聊到俳句,最後為《新世紀福音戰士》裡的人類羁絆與自我認知争得沒完沒了。
新世紀剛剛到來,卻已經伴随着強烈的不安和祈盼。
但知世認為世界有自身的秩序,絕對不是人類精神的産物,也不會被卷入理性或情感的虛構漩渦。
知世的公寓在湖畔盡頭,他們回到她家,待在局促的卧室裡繼續聊天,聽任窗外球迷大聲呼喊。
拓喝多了啤酒,不斷上廁所。
知世問他,喜歡什麼樣的女孩。
他說,淩波麗那樣的女孩。
知世哈哈大笑,并立刻指出,大部分男孩在說自己喜歡淩波麗的時候隻是把自己代入碇真嗣,而他們消極、被動、逃避問題,連解決自己的困境都很難,卻幻想承擔起他人或者世界的命運。
拓想要反駁,但可笑的是,他那天穿着和碇真嗣一樣的短袖白襯衫和長褲。
而且他不得不承認,知世至少說對了他身上一半的問題。
第二天拓在知世的公寓醒來後立刻推遲了離開芝加哥的時間,他們在兩年後結婚。
“你在烏卡的葬禮上見到淩波麗了嗎?”挂電話前知世也沒忘記問。
“我沒能趕上葬禮,但我一會兒要去鎮上碰碰運氣。
”拓笑了。
他們從來沒有厭倦這句玩笑。
但拓很久以前便已經不再想象,自己還有再見到泉的可能性。
和泉成為朋友的那天晚上,大家都在圖書館的音像室看電影,結束之後外面下雨,隻好站在屋檐下等待。
然而雨勢不減,有人提議跑回旅館,于是他們喊叫着沖進雨幕。
泉跑在前面,輕盈地在水窪間跳躍,來自不知何處的光線映在她身上,形成淺淺的銀色光暈。
拓不自覺地緊跟住她,跑啊跑啊,兩三個路口以後,便隻剩下他倆。
雨水改變了真實的透視和萬物的關系。
他們渾身淌着水,跑進旅館大堂,氣喘籲籲地望着門外,其他人卻不見蹤影。
在這樣的時候應該和女孩說些什麼,拓毫無經驗,但他得說些什麼,趁奔跑中極度自由和快樂的幻覺還沒有消失。
然而泉先開口:“請問斷電那天,無線電裡放的是什麼音樂?” “我想是平克·弗洛伊德樂隊的《月之暗面》。
”拓回答。
“那天我聽哭了。
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音樂。
” “最後那首歌唱的是日食。
太陽下的一切事物都和諧有序,太陽本身卻被月亮遮蔽。
”拓正在使勁組織語言說一些更厲害的話,卻被泉打斷了。
“你真的見過日食嗎?”泉問。
“從沒見過。
”拓回答,“你呢?” “嗯。
八年前月亮的陰影正好落在從中國西北角延伸到長江入海口的狹長地帶。
” 他們各自停頓一下,花了些時間想象地球上具體的經緯度,認真思索着太陽和月亮的角度和運行軌道之類的事情。
“這樣的景象見過以後應該永生難忘吧。
” “永生難忘。
學校操場上擠滿了附近的居民和工廠裡的工人,月亮的影子公平地覆蓋了所有事物。
等回過神來的時候,刮着大風,感覺自己心裡有什麼重要的部分被改變了,自此和宇宙之間發生了奇異的連接。
” “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
” “感覺被庇護,被好運籠罩。
”泉講話的時候露出門牙間一道整潔的細縫,薄薄的鼻翼翕動着,像蜜蜂透明的翅膀。
拓吃驚地發現,泉竟然說着極其标準的英語,發音清晰,毫不費力。
她的節奏和氣息絕對是長期使用這門語言或者經曆專業訓練的結果,每個詞語都卡在正确的位置,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連接也像呼吸一樣自然,幾乎可以直接借此觸摸到思維的形狀。
這在同齡人中間都實在太過少見。
拓在她的感染下不由得也想說個不停。
和泉交談的時候,感覺是在描述着内心從未被認真描述過的部分,那裡幾乎有一個新的人格和一個新的世界。
而且他非常确信,身邊的泉也有着和他完全相同的感受。
拓為自己之前對泉所懷有的偏見感到非常抱歉。
不知不覺外面的雨已經停了,他們也早已離開旅館,并肩走在夜晚的水霧中,先是沿着河的這一邊走,很快走出了日常的區域,穿過一大片倉庫和集裝箱,又折返回來,沿着河的另一邊走。
不斷地說着說着。
中間走累了就坐在濕漉漉的台階上,長凳上,草地上,河堤上,然後又站起來繼續走,繼續說,突然闖進溫暖夜色中的公園。
“聽說馬裡亞諾在這裡被一頭鹿撞了。
”泉樂得直笑。
“大概是從林子裡來的鹿。
烏卡說山坡背面林子裡的鹿總是季節性地出來遊蕩,酷暑之前進林子的話,講不定正好趕上這樣的季節。
” “那我們去林子裡看看。
” “你沒有見過鹿嗎?” “沒有。
” “鹿有什麼稀奇的。
夏天成群結隊的鹿常常來院子裡偷食物,踩壞剛剛長出來的蔬菜,壞事幹盡。
” “但我還是很想摸摸它們毛茸茸的額頭。
” “真的想去林子的話,算上往返時間,早上六點就要出發了啊!” “我沒問題。
” “别說大話,我們得走上一整天。
” “我曾經背着被子和臉盆在山裡走了四十天呢。
” “徒步旅行嗎?” “不不,軍事訓練。
” “你們那裡怎麼連女孩也要服兵役?” “不是兵役。
我和同學在内陸的軍事基地裡訓練了一年。
” “什麼樣的學生要在軍事基地訓練一年啊?” “倒黴的學生。
這個政策隻持續了三年,而且隻在全國最好的兩所大學實施。
我們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同時也收到了軍訓通知書,在正式入學之前得先軍訓一年。
有些人因此而放棄了入學,有錢有背景的同學則幹脆去了國外念書。
我沒有什麼選擇,當時既沒有去國外念書的機會,也沒有勇氣回到中學複讀。
等到新學期開始,我過去的同學們陸續去了各個城市裡幹淨明亮的大學報到,我坐火車來到山區。
” “那是什麼樣的地方,你們住在部隊裡面嗎?” “最初在山裡拉練,白天徒步,晚上借住農民的房子,廁所裡來不及清理的糞便都堆在一起。
很多女同學因此不敢去廁所,等終于輪到晚上執勤的時候,才跑到路燈背面的野地裡解決。
等天氣轉涼以後我們才回到基地,安置下來,接受訓練。
部隊已經撤走了,那裡隻有我們和教官,模拟與世隔絕的秩序。
” “你會開槍嗎?” “怎麼可能!我們隻是普普通通的大學生,不會去戰場,也沒人教我們開槍。
” “那到底是為了什麼而訓練?” “誰知道呢。
這是無解的問題。
冬天到來之前,半夜常常緊急集合,我們就戴上頭盔在黑夜裡漫無目的地跟着隊伍走上好幾公裡。
有時會發射信号彈,大家聽從命令匍匐在地,但都忍不住擡頭看,信号彈炸開以後落下,映着頭盔,星星點點一整片山野。
” “真美啊。
” “還有更美的。
” “說說。
” “那片山區生産樟木。
你知道山裡的木材是怎麼運出去的嗎?山裡有河道,砍下來的樹木,被緊緊綁在一起,像一條條筏子,靜悄悄地順流而下。
” “這是普普通通的大學生見不到的風景。
” “但我們當時不會去想和美相關的事情,不會有那樣的心情。
” “是怎麼樣的心情?” “一邊忍受着極緻的枯燥,一邊在枯燥中練習着不知道什麼,做着未來可能不複存在的準備。
當時有一顆衛星要發射,全國直播。
我們被組織在禮堂觀看。
火箭在電視機裡像個模型,很難相信這樣的東西能夠飛那麼久,到達誰也無法描述的地方。
但最後失敗了,電視信号被突然切斷。
我和同學們從禮堂解散出來,照常往食堂的方向走,我想着過去的朋友們都在外面的世界以各種形态繼續生活、學習,就會覺得自己和那顆沒有被發射出去的火箭之間形成了聯系。
” “那一年你都做了些什麼?” “我去圖書館看了很多書,但那裡并沒有什麼書,所以看了一本又一本的凡爾納,地心啊半島啊海底啊,心裡想的都是遙遠的地貌。
很多人開始瘋狂學習英語,像傳染病一樣,傳閱能找到的所有教材,交換磁帶,沒日沒夜地在空地裡放聲地朗讀和背誦。
憑着這種精神病一樣的集體狂熱,我現在都還能夠背誦《簡·愛》和《亂世佳人》的完整對白。
當時我和同學都沒有懷着任何希望和目的而學習。
外面的世界始終在那裡,但因為從來不曾親眼看見,非常擔心一切即将到來的自由都是自己的想象而已。
” “你這麼說太讓人難過了。
” “說到外面的世界,我們雖然身處孤島,但基地竟然裝有衛星電視,能夠收看國外的電視台。
每天晚自習結束以後,我們被獲準看半小時的MTV音樂頻道或者肥皂劇。
電視裡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在為非作歹,失戀心碎。
我們則一邊等待熄燈鈴聲的響起,一邊向往?條緊繃繃的利維斯牛仔褲。
” “我很想寫這樣的小說。
” “哦。
你是個作家呢?” “不不。
我什麼都沒寫過。
” “你想寫怎樣的東西?” “新世界通道出現前的瞬間,烏托邦的序章,諸如此類的東西。
” “這和我說的不是恰恰相反嗎?” “我以為——” “你錯了!一年很快就過去了,我們離開基地,既沒有被改變,也沒有被塑造。
” 泉不再說話,突然拔腿朝着旅館的方向跑去。
拓不理解泉毫無征兆的憤怒,但他其實也不理解新世界和烏托邦。
他懊悔自己輕易說出龐大的詞語。
空氣裡的水霧已經消失,視力卻反而在清晰的黑暗裡持續下降。
他不得不奮力邁開雙腿,甩動胳膊,跟了上去。
星期天早晨六點,他們按照計劃從旅館出發,兩個人都背着書包,拓的書包裡裝着偷偷從餐廳拿的雞蛋和面包。
天還沒有亮,流動着溫柔奇妙的顔色,但空氣幹燥,預示着接下來又是過度明亮的一天。
他們趁着鎮子還在沉睡,很快走出了熟悉的地域,兩個小時以後便來到森林的邊緣。
絕對不是什麼厲害的森林,甚至用森林這個詞語都顯得過分鄭重,隻是一整片緩緩的山和種類繁多的植物。
即便如此,踩着厚厚的松針走了一小段路,空氣的質地也變得與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
眼前出現各種形狀的樹木,垂落的藤蔓,巨大奇異的蘑菇,毛茸茸的青苔,不知為何被燒毀的整片荒地。
兩個人為了不辜負冒險的心情,頻頻發出驚歎。
突然撥開一小片灌木以後,面前出現一面完整的湖,湖上飄着浮球,界定着遊泳的區域,一個人都沒有。
泉小聲驚呼着朝淺灘跑去,利落地爬上了一條小船。
拓跟着跑了一小段,看到小船搖搖晃晃即将離岸,便也下意識地躍了上去。
湖面平靜,但是船身狹窄,劇烈晃動着想要擺脫闖入者。
拓進退兩難的時候,泉不容置疑地喊他坐下,一坐下,果然船也穩當了。
“别擔心,我是龍舟隊的。
”泉說。
“什麼隊?” “龍舟隊,”泉解釋了一遍,“就是劃船的。
” “是參加劃船比賽的選手嗎?你可真厲害。
” “我住的地方有很大的湖,騎一會兒自行車就能到湖邊,老人小孩都會劃船,沒什麼了不起的。
每年夏天都有比賽,比賽前還會有花船巡遊。
所以從五月份開始,岸邊就陸陸續續停滿了花船,放學放工的人都會提着工具去粉刷自己'的船。
”泉的動作真的果斷流暢,小船稍稍掙紮了一會兒,便毫不遲疑地往湖心駛去,在水面拖出一條清晰的痕迹。
拓從背後看着她握住船槳的手,與水流對抗的力量經由胳膊,傳遞到肩膀,兩片小巧的肩胛骨像不斷收攏又打開的彈簧刀片。
“你即便是駕駛宇宙飛船也沒有問題。
”拓不好意思地松開緊緊抓住船舷的手。
“能把這個也寫進你的小說裡去嗎?” “别笑我了。
” “我是說真的。
希望能夠在你的小說裡駕駛宇宙飛船。
”泉說着在湖心停下,收起船槳,從書包裡掏出一隻灌滿咖啡的保溫壺,幾隻橘子和一大塊融化在紙巾裡的黃油。
于是兩個人把黃油抹在面包上,剝開橘子,用杯蓋小口喝着熱乎乎的咖啡,飽飽地吃了一頓午飯。
之後他們躺在幹燥的船闆上聊天,湖面泛着迷人的光,拓心裡不免祈禱太陽永遠不要西落。
和泉待在一起,四周空氣的質感和氣味讓他感覺自己正身處世界中一個更小的世界,更小的世界中一個更小更小的世界,世界中最小的世界,沒有人會找到他們。
“我昨晚的夢是用英語做的。
夢裡我們都在美國。
”泉高興地說。
“現實中我們在哪裡?” “哪裡也不在,不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國家,我們在中間地帶。
” “什麼中間地帶?” “就是新世界的通道還沒有出現,烏托邦的序章也沒有開始。
” “都說了别再笑我了!” “我真的是這樣想的。
” “不知道過去的朋友們都在做什麼。
” “朋友們都還在睡覺吧。
東半球還在黑夜中。
” “在遞交了申請表格等待烏卡回應的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和文學社裡最好的朋友見面,但有關佩奧尼亞的事情我隻字未提,不敢對美國夢懷有希望。
我們常去立交橋附近的公園,公園裡有一片小小的棒球練習場。
棒球少年們放學以後在那裡訓練,租借器具的小棚旁邊有幾張椅子,四季都有一股不好聞的汗水味道。
我們卻最喜歡坐在那裡聊天,因為正對着訓練場,能清晰地聽到球撞擊到球棒時振奮人心的聲音。
我們有一天在那裡見到酷似村上春樹的男人,穿着普普通通的夾克,兩手空空地坐在旁邊的椅子上。
” “他是誰?” “是我喜歡的日本作家。
這裡的圖書館裡應該能找到他英文版的小說。
朋友說不可能是他啦,村上春樹為什麼會來這樣的地方,又不是甲子園的比賽,況且那段時間他居住在美國。
但是我覺得這麼好的地方誰都喜歡的。
後來知道毒氣事件之後,村上春樹回到東京為《地下》那本書做準備工作,我就更加确信那個人便是作家本人。
” “你會打棒球嗎?” “不會。
但那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棒球場。
那會兒還是春天,天黑得很早,我和朋友望着訓練場上日複一日枯燥的練習,便感到世界好了一些。
” “我也很想去看看。
” “我帶你去,我們夏天去,帶上飲料和防蚊露。
” “你剛剛為什麼說那是過去的朋友?” “因為我出發來美國的前一天,朋友和我斷交了。
他特意騎車到我家來找我,非常嚴肅地告訴我,如今是觀察日本社會形态最後的時機,有志于寫作的人無論如何都不會離開的。
指責我之前所懷有的不過是虛弱的熱情。
他這個人啊!在那種情況下,我又傷心又氣憤,一點為自己辯解的可能性也沒有,所以就裝着毫不在乎地同意了。
和朋友揮手告别。
” “這位朋友也是很可愛的人啊。
” “所以無論如何,我都尊重着他。
” “無法徹底消滅的,隻想躲避的事情,任誰都有一些。
你的朋友也一定會明白的!” “你也這樣想嗎——喂喂——” 而泉很久沒有吱聲。
拓轉頭看她,她已經睡着了。
拓醒來時,出了一大身汗,卻感覺到頭頂晃動的樹蔭,船正在泉的操縱下穩穩靠岸。
他倆一下船就輪流鑽進草叢裡尿尿,之後在湖邊一大片濕滑的青苔地帶玩了好一會兒,見識了好幾種顔色鮮豔的蘑菇,一些裡面被燒空了的樹幹。
想要再往樹林深處走的時候,面前無緣無故地出現了一塊指示牌,上面黑底白字寫着——“因為黑暗,請不要繼續前進。
” 然而依舊是明晃晃的下午,即便是幽靜的樹林裡,也透着炙熱的光線。
拓不由自主地繼續往前走,想看個究竟,卻被泉拉住了。
當時的泉在想什麼呢,拓一點也不知道,很多年以後他稍稍從世界的運作規律中得到一些啟示,卻依然不知道當時身處中間地帶的泉是否想過要離開近似夢境的不确定性,對她來說,無法徹底消滅的事情又是什麼。
而泉隻存在于那一刻的神情也沒有能在記憶中存活。
因為泉和他并肩站在一起,突然握住了他的手,有關那一天剩下的記憶都因此被覆蓋了。
泉的手指細小,幹燥,溫暖,拓極其小心地握着,像是捧住一隻小小的刺猬。
自從二十多年前和泉在美國分别,他們不曾有過聯絡。
拓回到日本以後,懷着奇異的平靜等來春天。
他曾給泉寫過長長的電子郵件。
泉堅持沒有留下任何具體的通信地址,卻相信數據和符号會永久存在于信息的塵埃中。
但泉沒有回複。
她從未回複拓的任何郵件,她音訊全無,自己消失在了信息的塵埃中。
因此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