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魯西奇:鄉村社會的權力構造與非正式制度——由周雪光教授的評論引發的思考

關燈
鄉村社會的權力構造與非正式制度 由周雪光教授的評論引發的思考 魯西奇<注:"魯西奇,武漢大學曆史學院教授。

    主要從事曆史地理與中國古代史研究。

    代表作有《區域曆史地理研究:對象與方法》(2000、2019)、《中國古代買地券研究》(2014)、《中國曆史的空間結構》(2014)、《中國古代鄉裡制度研究》(2021)等。

    另著有學術随筆《何草不黃》(2015)、《誰的曆史》(2019)等。

    "> 周雪光教授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細讀了拙作《中國古代鄉裡制度研究》,并給予全面深入的評論,我非常感激。

    作為作者,對于周老師的美意與肯定,隻宜讓它随風飄去。

    我一直很關注周老師的研究,讀過他以中文發表的大部分論著,所以,對周老師評論的出發點與基本理路,可以大緻理解與把握。

    因此,我細讀周老師的評論,努力将周老師的提示與自己的研究結合起來,思考哪些問題可以落到曆史學的實證研究上來,拓展未來的研究空間,調整自己的研究重心和具體路徑。

    本文主要談談周老師的評論給我帶來的啟發,以及由此引發的三點思考,作為對周老師的回應和感謝。

     第一,周老師引錢穆先生之言,認為政治應該從人事與制度兩個方面來講,指出拙作主要着眼于對于制度的考證,對于運行制度的“人事”則未予充分關照,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對于制度意義、性質的進一步闡釋和讨論。

    這是知者之言。

    在此之前,徐暢(2021)在“澎湃新聞·上海書評”發表的評論中,有更為明确的批評:“作者主要對王朝國家鄉裡制實施的原則和方式進行了系統探讨,基本沒有對漫長曆史時段内鄉裡制下執事人員的身份、性質、職掌開展辨析與對比”;“也正是由于并未着力于捕捉制度史圖景中‘人’的角色,對于中國古代鄉裡制研究中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如隋唐之際鄉官被廢除的原因,唐宋鄉裡執役者由官而役的轉變,本書并未給出強有力的闡釋與回應”。

    (徐暢2021)——這些都是很中肯的意見。

     這确實是拙作的缺失。

    應當說,我當然注意過這些問題,也曾經認真地考慮将“人”的因素更多地放在鄉裡制度中加以考查,但最終卻并沒有能夠實現。

    其原因,除了拙作篇幅已經過長,遠超預想,更因為我實際上未能真正找到最合适的研究路徑。

    關于鄉裡制度下執事者的身份、職掌及其地位、性質,已有的研究大多将其置入戶籍賦役制度中加以分析,特别是考查其在戶籍制度中的身份與戶籍等,但由于鄉裡制度、戶籍制度、賦役制度三者在結構上高度重疊、職能上也高度互補,這種辦法實際上易于造成循環論證。

    指出某位鄉裡執事人具有怎樣的戶籍身份(以及其所包含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具有怎樣的賦役責任或者可以減免哪些賦役責任,雖然也有意義,但其實并沒有能夠真正展示出“人”的動态身影。

    我一直在想,怎樣才能“捕捉”到鄉裡制度下執事人的動态身影,予以描述并定位,并盡可能避免“以點代面”“以偏概全”呢?直到2021年,我才慢慢地找到了一些路向,并着手開展一些具體的研究。

     我試圖引入“權力”(以及“權威”)概念及其分析理路。

    我把“權力”粗略地理解為對他人的控制、剝奪,以及對資源及财富的占有、控制和使用。

    我設想自己站在鄉村社會,特别是普通民戶的立場上,去看鄉村社會中哪些是有權力(以及權威)的人,他們(分别)有怎樣的權力,如何運用其權力,他們之間又怎樣分配權力,以及如何互相制衡。

    在一個普通農民看來,鄉村裡擁有權力的,主要是三種人:一是鄉吏裡胥,也就是鄉裡制度下的各種執事人,我把他們稱作中國古代的“基層幹部”,他們主要擁有行政權力;二是地主土豪,也就是鄉村中擁有财富和勢力,可以“設财役貧”“武斷鄉曲”的人,他們掌握鄉村中的經濟權力以及部分社會權力;三是“鄉紳”,或者說是“居鄉紳衿”,也就是居鄉的退休或罷官的官員,以及有功名的人,他們在鄉村中擁有政治、社會和文化影響力,是鄉村中的“名望”,掌握鄉村社會的政治權力和文化教育權力。

    以上三種人及其權力,當然可能相互疊合。

    還有一種人,“長老”,或者稱之為“父老”或者“父兄”,也就是鄉村中齒序輩分較高的人,每家每戶都有,在家庭、宗族以及村落的不同範圍内擁有、行使權力,其中的代表人物,特别是得到官府認可或委任的、年高而有德望的長老,被賦予教化權力,進入鄉村社會的權力體系中。

    鄉吏裡胥、地主土豪、鄉紳名望以及長老(父老),共同構成鄉村社會的權力體系。

    由此,我設想可以将鄉吏裡胥(鄉裡制度的執事人)置入這樣的鄉村權力體系中加以考查,或能明晰其在鄉村社會以及王朝國家鄉村控制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而在這個體系中履行職能、使用其權力并發揮作用的鄉吏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