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喜舍
關燈
小
中
大
他們終于平靜下來,他用下巴扣住她的頭,腳纏住腳,兩個人互相挨着的地方開始出汗,而腳始終是冰涼的。
“你的腳很寒。
”他幫她焐着,把熱量傳遞過去。
“唔。
”她應了一聲,聲音悶在喉嚨裡。
她并不想交談,昨天的酒好像還在血管裡流淌,先是白的,然後是紅的,然後又是白的。
她吃很多東西來對抗酒精,薯條,鱿魚,沒完沒了的花生。
胃醉了,不想繼續工作。
應該敏感的部分都失去了敏感,被動接受一切動作,而大腦是她身上最勤勉的器官,常常不分晝夜地清醒着,痛苦、喜悅、忏悔、肉身的疲倦、睡眠和偶然發作的茫然遲滞,都不能使之徹底罷工。
她閉着眼睛計算時間,還可以再睡二十分鐘,也許二十五分鐘,然後起來,清潔自己,收拾東西,十二點之前,必須退房,拎着自己的行李離開,退進原來的生活。
窗外是沒心沒肺的海,明媚又深沉,淺灘上很規律地插了許多粗枝桠,仿佛在波浪的樂譜之上标出黑色小節符。
中間挂着網,浸在海裡,也許是在養殖珍珠,她沒問,她沒信心靠打手勢完成這個複雜的提問。
有時候看見包着鮮豔包頭布的當地男人赤裸上身爬坐在枝桠上釣魚,他們很結實,不穿鞋子,牙齒很白,迎面相遇的時候,露出羞澀的微笑。
信号燈一樣的牙齒在黑色中亮起,像是一種提醒。
“别忘了你的充電線,”他已經把充電線整整齊齊地繞成了一個小圈,放在桌上,而她從來是亂作一團的,“你有舒服的衣服在飛機上穿嗎?” “有的,我總是帶着的。
”她穿上她的T恤,薄薄的亞麻褲子和球鞋,把濕漉漉的毛巾扔進垃圾桶。
想到要跟那一團人會合她有點煩躁,一個多星期前,她跟随這個佛教考察團來到斯裡蘭卡,一團三十号人,有一半是穿着僧衣的和尚和比丘尼,另外一些是在家修行的居士,還有像她這樣,所謂“親近佛教的人”。
行程安排得很緊湊,每天都有大量的參觀,組織者是一個手上戴無數手串的童花頭胖女士,胖女士做一些水晶碧玺的生意,也運營着一個佛學主題的微信公衆号,粉絲不算多,倒都忠誠,黏性很高。
她能參加這個行程純屬偶然,她開一家素食餐廳,因為淨塵法師的緣故,在信徒中頗有口碑。
素食餐廳生意永遠不好不壞,但房租和人工永遠在上漲。
她本來隻做午餐和晚餐,後來為了攤薄房租成本,又增加了早餐,賣養生豆漿和豆腐皮包子,下午供應禅茶,古樹普洱,配幾味素果,員工三班倒。
她算了算,如果營業額再不突破,而成本每年都以現在這個比例遞增下去,再過三年,她就不必開張了。
靜姑婆把慈雲喜舍留給她之後,她花很大一筆錢把店面重新裝修了一下,之前的裝潢太老氣了,隻能吸引一些初一、十五還燒香禮佛的老人家,價格也就賣不上去。
慈雲喜舍的房子舊了,但位置很好,鬧中取靜,不遠處就是新建的ShoppingMall。
她找了一個年輕的日本設計師,扒掉原來的房頂,改成通透陽光房,重新鋪了木地闆,打了能把一切都藏起來的櫃子,顯得偌大空間空無一物。
室内裝飾全部走侘寂風,枯山水,小橋造景,水聲潺潺,熏香爐袅袅地吐納輕煙。
桌子上本來是新鮮的插花,北京天幹物燥,花擺一天就顯出頹相,太浪費,于是改成插枯枝和幹花,那是植物的屍體,也有死者的莊嚴,一枝斜卧,旁逸橫出。
最讓她得意的部分是她自己的點子,玻璃房頂特殊加固過,做了個夾層,裡面有換氣設備,可以養魚。
相當于屋頂就是一層扁扁的玻璃水族箱,錦色鯉魚在裡面遊來遊去,随着天光變化,在室内投下夢幻泡影,粼粼水波紋在牆壁和地闆上起舞,浮塵畢現。
雨來時叮叮咚咚,敲在玻璃屋頂,人如端坐鐘磬中,四面都是木魚聲。
改造剛結束,設計師藤佐秀樹就拿了家居雜志的年度設計獎,不是什麼權威的建築獎項,但是傳播度很高,各種時尚類、生活方式類的媒體全來了,拍大片的,拍視頻的,耽于顔值,或者講情懷故事,慈雲喜舍成了網紅店。
以前的阿婆們不敢來了,她想了想,在菜單上保留了之前賣得最旺的幾道羅漢齋和素面,價格不變,初一、十五,早餐免費提供素包子。
這是靜姑婆的店,她不能靜姑婆走了,就丢掉她從前的老客人。
靜姑婆最後的日子拒絕在醫院度過,她變得極度安靜,幾乎不說話,白天她坐在輪椅上,人已經縮得很小,曬成了一粒葡萄幹。
膝蓋上蓋着一條毛線毯子,手在毯子裡微微蠕動着,阿晏知道她在很慢地撥動那串念珠。
她讓阿晏把她的輪椅推在窗前能曬到太陽的地方,過了個把小時,眼看太陽拔腿要走,阿晏就把輪椅再挪一挪。
每天日出日落,靜姑婆在室内上演小型的、慢動作的誇父逐日,從房子的東邊追到西邊,臉曬得紅通通,循環往複。
阿晏小時候在靜姑婆家住過幾年,每天午睡起來滿臉绯紅,坐在床牙子上,發茨菰愣,靜姑婆看到了總要上來給她搓臉,說不把血液搓開,要生凍瘡的。
她在阿晏的肉臉上用力揉搓,一雙大手如在發面,搓得阿晏暈頭轉向。
那是記憶之中她們最後的肢體接觸。
現在阿晏看着姑婆幹巴巴的紅臉皮,她可鼓不起勇氣伸手搓上去。
靜姑婆死前隻留了一句話:莫怕,莫要害怕。
她愣了一下,想不出要怎麼回答,也不知是對誰說的。
待要細問問,靜姑婆已經走了。
藤佐秀樹獲獎後來過店裡好多次,日本人禮數大,每次來都不忘給她帶小禮物,包紮得極考究的煎茶,傳統工藝的日式毛筆,和風果子,沖繩的黑糖,叫她很不好意思。
他不像她印象中的日本人,他工作中也會穿牛仔褲和球鞋,笑起來很陽光,并不拘謹,甚至學會了用北京話說“謝您嘞”。
但每次這種細節:筆直地坐着,手擱在膝蓋上,禮物端放在桌子一角,讓他又變回了異族。
“又來添麻煩了。
”藤佐搓着手說。
他換了合體的灰色西服,不打領帶,胸前的口袋很正式地塞了手帕,而襯衫領口敞開着,是精心打扮出來的随意感,身邊跟着雜志的記者和攝影師。
阿晏一邊給他們泡茶一邊想,一個男人都這麼會穿,真是叫人不放心。
相貌帥氣的外國建築師,用東方意境,保護和改建老建築,中國媒體就喜歡這種調調,每次采訪,都要求藤佐到他的代表作裡去現場拍攝,藤佐隻好一次又一次來叨擾阿晏。
藤佐之前給一個國際建築大師當助手,後來自立門戶,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日本市場趨向飽和,因此到大陸尋找機會。
他跟着大師的時候,接過兩個北京的案子,對中國暴發戶的一擲千金深有體會。
自己來了以後卻一直接不到什麼像樣的案子,第一個非常有把握的大單,幾輪競标下來,不知怎麼臨門一腳時被另一家路數詭異的小公司撬走了,之後勉強接了兩個公司寫字樓的室内設計全案,全都被甲方折磨到要死。
直到慈雲喜舍,規模雖小,可是很出效果,幾乎算聲名鵲起了。
每次有人來采訪,阿晏準備好場地,稍事寒暄後,便借一事退場,她不想因為她在場而讓氣氛變得尴尬。
記者們總是就那個令人驚豔的屋頂創意追問不已,她不止一次在公衆号裡看到視頻,秀樹谙練地引用經典,中文脫口而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表情很自然,完全沒有口音,不知道暗地裡練習了多少遍。
他一次也沒有提及她的貢獻,她也從不戳穿他。
他才是那個才華橫溢的設計師,而她不過是面目模糊的甲方。
再見面時,兩個人依然是客客氣氣地喝茶,雙手握住瓷杯,一起欣賞投射在地闆上流動的波光,看見堅硬的固體,同時又是不可能的液體。
一尾魚的影子呆呆地停在他們兩人中間,突然一擺尾巴,遊走了。
宏聲的電話打過來的時候她正在賓納瓦拉大象孤兒院,看大象洗澡和拉屎,它們結隊走過河灘,莊嚴,緩慢,如臨大事。
龐然大物連排洩物都這麼驚人。
她看過一個BBC的紀錄片,講那些野外攝影師如何利用四周環境制作仿真的隐形攝影頭,從而能夠近距離地拍攝到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
拍攝大象的時候,一開始他們把攝影機隐藏在一個烏龜殼中,在遠程遙控這隻間諜烏龜爬進大象的族群,象群踱來踱去,滿不在乎的巨蹄,把躲閃不及的機器龜踩得扁扁的。
後來動物學家發現,大象不管如何魯莽,他們始終會小心地躲開自己拉的大便,改良後的攝影機就埋伏進了糞便裡。
有時候這坨大便為了追蹤某個特定的拍攝對象,徑自開動起來,把一旁其他的大象驚得目瞪口呆,以為大便學會了走路。
她回想起那個鏡頭便樂不可支,繼而不可遏止地爆出一連串哈哈大笑,對此,大象滿不在乎地甩着尾巴,慢性子又好脾氣的巨人。
斯裡蘭卡人對待大象的便便懷有一種更加實用的态度,他們用大象的糞便做成環保“便”箋紙,比馬糞紙細膩一些,配上原木枝桠做成的圓珠筆,當地特色花紋的外包裝,就是有趣的旅遊紀念品。
付錢的時候,她把紙湊在鼻子底下聞了聞。
就在這時候,她接到了電話,她已經删掉了聯系人,删不删也無所謂,那個号碼是忘不掉的。
“哎,是我。
我來北京了。
你在哪兒呢?”這個聲音一直那麼不溫不火。
“我在斯裡蘭卡。
”她停了停,“誰讓你來北京的,你來北京幹嗎?”她知道自己的口氣沒道理,北京又不是她的,他也不是。
“來見人,談點事,已經完事兒了,多留幾天,以為能見上你。
” “不是說了不見了麼?” 他不接茬,“我剛去店裡轉了轉,生意不錯,你招店長了?” “嗯,廚師長也換了,要不要安排你試試我們的新菜?” “不用,我剛才已經自己點過東西吃了。
” “又是黑胡椒菌菇炒飯?”她舉着電話走來走去,剛剛買的東西在腋下夾不住,快要掉下來。
“嗯,挺好吃的。
”他笑了。
“晏初,我想你了,我來看你好不好。
” “不是跟你說了嘛,我在斯裡蘭卡。
” “旅行嗎?” “嗯,算是吧,考察,跟一個佛教團。
”她開始放松下來,語氣也沒有那麼沖了。
“斯裡蘭卡是落地簽,是不是?”言下之意,馬上飛過來也不是不可能啊。
“我要上車了,去下一個地方。
先挂啊,回頭再說。
”胖女士在朝她招手了,她匆匆挂掉電話,朝集中地的大巴車跑去。
幾乎是到斯裡蘭卡的第三天,她就後悔參加這個團了,人太多,所有環節都在互相等來等去。
他們的團在中國集合的時候顯得古怪紮眼,僧俗雜處,有人穿着僧衣,有人穿着仔褲,到了斯裡蘭卡,這種違和感竟然消失了,在一個佛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共處的國家,一切都理所應當。
吃自助團餐的時候,她看見旁邊一位大和尚正在往自己的盤子裡大勺地舀着菜,她湊過去,小聲地提醒說,“法師,這個是咖喱雞,裡面有雞肉,葷的。
” 大和尚擡頭看看她,笑了笑,“沒事,我當它素的來吃。
” 她趕緊端着自己的盤子走開了。
吃飯的時候,她跟胖女士和幾位太太坐在一桌,忍不住跟胖女士打聽大和尚,胖女士說,哦,那是和印法師,東雷音寺的住持,也是全國做房地産做得最好的大和尚。
他們周圍連綿幾座山頭,以寺廟為龍頭,全都開發出來了,除了觀光旅遊度假,還有高端養老地産。
大和尚人脈深,能量也大,懂易經八卦,尤其擅長看風水,凡是他老人家加持過的地段,全都風生水起。
“我知道他,我老公他們公司的房子就是請他看的。
”桌子對面有位太太搭腔。
“是嘛尹太,我都沒聽你講過哎,是沙河灣紫氣城嗎?”胖女士身子探在前面,胸口的蕩領都要挂到湯碗裡去了。
“就是的,你知道那塊地,轉了好幾次手都不成,爛在那裡,他們公司也是膽大,不信邪,說可惜了那個好地段,就接過來試試,結果一期工程隊才進場,他們董事長就被帶走了,這個風聲一出,哪個銀行敢放款?之前走了手續的也一直批不下來,工程又不能停工,停工了窟窿更大,東挪西湊的,就僵在那裡,我們家老尹頭發都白了一片。
”尹太法令紋很深,說話喜歡撇嘴,像有兩根線在牽着嘴角。
“後來呢?” “也是别人介紹的這個師傅,他對外一般不看,但是房地産圈子裡名氣很大。
去那塊地看了好幾次,一直不開口,請了又請,後來才說,那地方風水其實很旺,就是東北犄角上有暗坑,一般人扛不住,富貴煞,是個險局,這坑不化解,來誰誰填坑。
” “
“你的腳很寒。
”他幫她焐着,把熱量傳遞過去。
“唔。
”她應了一聲,聲音悶在喉嚨裡。
她并不想交談,昨天的酒好像還在血管裡流淌,先是白的,然後是紅的,然後又是白的。
她吃很多東西來對抗酒精,薯條,鱿魚,沒完沒了的花生。
胃醉了,不想繼續工作。
應該敏感的部分都失去了敏感,被動接受一切動作,而大腦是她身上最勤勉的器官,常常不分晝夜地清醒着,痛苦、喜悅、忏悔、肉身的疲倦、睡眠和偶然發作的茫然遲滞,都不能使之徹底罷工。
她閉着眼睛計算時間,還可以再睡二十分鐘,也許二十五分鐘,然後起來,清潔自己,收拾東西,十二點之前,必須退房,拎着自己的行李離開,退進原來的生活。
窗外是沒心沒肺的海,明媚又深沉,淺灘上很規律地插了許多粗枝桠,仿佛在波浪的樂譜之上标出黑色小節符。
中間挂着網,浸在海裡,也許是在養殖珍珠,她沒問,她沒信心靠打手勢完成這個複雜的提問。
有時候看見包着鮮豔包頭布的當地男人赤裸上身爬坐在枝桠上釣魚,他們很結實,不穿鞋子,牙齒很白,迎面相遇的時候,露出羞澀的微笑。
信号燈一樣的牙齒在黑色中亮起,像是一種提醒。
“别忘了你的充電線,”他已經把充電線整整齊齊地繞成了一個小圈,放在桌上,而她從來是亂作一團的,“你有舒服的衣服在飛機上穿嗎?” “有的,我總是帶着的。
”她穿上她的T恤,薄薄的亞麻褲子和球鞋,把濕漉漉的毛巾扔進垃圾桶。
想到要跟那一團人會合她有點煩躁,一個多星期前,她跟随這個佛教考察團來到斯裡蘭卡,一團三十号人,有一半是穿着僧衣的和尚和比丘尼,另外一些是在家修行的居士,還有像她這樣,所謂“親近佛教的人”。
行程安排得很緊湊,每天都有大量的參觀,組織者是一個手上戴無數手串的童花頭胖女士,胖女士做一些水晶碧玺的生意,也運營着一個佛學主題的微信公衆号,粉絲不算多,倒都忠誠,黏性很高。
她能參加這個行程純屬偶然,她開一家素食餐廳,因為淨塵法師的緣故,在信徒中頗有口碑。
素食餐廳生意永遠不好不壞,但房租和人工永遠在上漲。
她本來隻做午餐和晚餐,後來為了攤薄房租成本,又增加了早餐,賣養生豆漿和豆腐皮包子,下午供應禅茶,古樹普洱,配幾味素果,員工三班倒。
她算了算,如果營業額再不突破,而成本每年都以現在這個比例遞增下去,再過三年,她就不必開張了。
靜姑婆把慈雲喜舍留給她之後,她花很大一筆錢把店面重新裝修了一下,之前的裝潢太老氣了,隻能吸引一些初一、十五還燒香禮佛的老人家,價格也就賣不上去。
慈雲喜舍的房子舊了,但位置很好,鬧中取靜,不遠處就是新建的ShoppingMall。
她找了一個年輕的日本設計師,扒掉原來的房頂,改成通透陽光房,重新鋪了木地闆,打了能把一切都藏起來的櫃子,顯得偌大空間空無一物。
室内裝飾全部走侘寂風,枯山水,小橋造景,水聲潺潺,熏香爐袅袅地吐納輕煙。
桌子上本來是新鮮的插花,北京天幹物燥,花擺一天就顯出頹相,太浪費,于是改成插枯枝和幹花,那是植物的屍體,也有死者的莊嚴,一枝斜卧,旁逸橫出。
最讓她得意的部分是她自己的點子,玻璃房頂特殊加固過,做了個夾層,裡面有換氣設備,可以養魚。
相當于屋頂就是一層扁扁的玻璃水族箱,錦色鯉魚在裡面遊來遊去,随着天光變化,在室内投下夢幻泡影,粼粼水波紋在牆壁和地闆上起舞,浮塵畢現。
雨來時叮叮咚咚,敲在玻璃屋頂,人如端坐鐘磬中,四面都是木魚聲。
改造剛結束,設計師藤佐秀樹就拿了家居雜志的年度設計獎,不是什麼權威的建築獎項,但是傳播度很高,各種時尚類、生活方式類的媒體全來了,拍大片的,拍視頻的,耽于顔值,或者講情懷故事,慈雲喜舍成了網紅店。
以前的阿婆們不敢來了,她想了想,在菜單上保留了之前賣得最旺的幾道羅漢齋和素面,價格不變,初一、十五,早餐免費提供素包子。
這是靜姑婆的店,她不能靜姑婆走了,就丢掉她從前的老客人。
靜姑婆最後的日子拒絕在醫院度過,她變得極度安靜,幾乎不說話,白天她坐在輪椅上,人已經縮得很小,曬成了一粒葡萄幹。
膝蓋上蓋着一條毛線毯子,手在毯子裡微微蠕動着,阿晏知道她在很慢地撥動那串念珠。
她讓阿晏把她的輪椅推在窗前能曬到太陽的地方,過了個把小時,眼看太陽拔腿要走,阿晏就把輪椅再挪一挪。
每天日出日落,靜姑婆在室内上演小型的、慢動作的誇父逐日,從房子的東邊追到西邊,臉曬得紅通通,循環往複。
阿晏小時候在靜姑婆家住過幾年,每天午睡起來滿臉绯紅,坐在床牙子上,發茨菰愣,靜姑婆看到了總要上來給她搓臉,說不把血液搓開,要生凍瘡的。
她在阿晏的肉臉上用力揉搓,一雙大手如在發面,搓得阿晏暈頭轉向。
那是記憶之中她們最後的肢體接觸。
現在阿晏看着姑婆幹巴巴的紅臉皮,她可鼓不起勇氣伸手搓上去。
靜姑婆死前隻留了一句話:莫怕,莫要害怕。
她愣了一下,想不出要怎麼回答,也不知是對誰說的。
待要細問問,靜姑婆已經走了。
藤佐秀樹獲獎後來過店裡好多次,日本人禮數大,每次來都不忘給她帶小禮物,包紮得極考究的煎茶,傳統工藝的日式毛筆,和風果子,沖繩的黑糖,叫她很不好意思。
他不像她印象中的日本人,他工作中也會穿牛仔褲和球鞋,笑起來很陽光,并不拘謹,甚至學會了用北京話說“謝您嘞”。
但每次這種細節:筆直地坐着,手擱在膝蓋上,禮物端放在桌子一角,讓他又變回了異族。
“又來添麻煩了。
”藤佐搓着手說。
他換了合體的灰色西服,不打領帶,胸前的口袋很正式地塞了手帕,而襯衫領口敞開着,是精心打扮出來的随意感,身邊跟着雜志的記者和攝影師。
阿晏一邊給他們泡茶一邊想,一個男人都這麼會穿,真是叫人不放心。
相貌帥氣的外國建築師,用東方意境,保護和改建老建築,中國媒體就喜歡這種調調,每次采訪,都要求藤佐到他的代表作裡去現場拍攝,藤佐隻好一次又一次來叨擾阿晏。
藤佐之前給一個國際建築大師當助手,後來自立門戶,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日本市場趨向飽和,因此到大陸尋找機會。
他跟着大師的時候,接過兩個北京的案子,對中國暴發戶的一擲千金深有體會。
自己來了以後卻一直接不到什麼像樣的案子,第一個非常有把握的大單,幾輪競标下來,不知怎麼臨門一腳時被另一家路數詭異的小公司撬走了,之後勉強接了兩個公司寫字樓的室内設計全案,全都被甲方折磨到要死。
直到慈雲喜舍,規模雖小,可是很出效果,幾乎算聲名鵲起了。
每次有人來采訪,阿晏準備好場地,稍事寒暄後,便借一事退場,她不想因為她在場而讓氣氛變得尴尬。
記者們總是就那個令人驚豔的屋頂創意追問不已,她不止一次在公衆号裡看到視頻,秀樹谙練地引用經典,中文脫口而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表情很自然,完全沒有口音,不知道暗地裡練習了多少遍。
他一次也沒有提及她的貢獻,她也從不戳穿他。
他才是那個才華橫溢的設計師,而她不過是面目模糊的甲方。
再見面時,兩個人依然是客客氣氣地喝茶,雙手握住瓷杯,一起欣賞投射在地闆上流動的波光,看見堅硬的固體,同時又是不可能的液體。
一尾魚的影子呆呆地停在他們兩人中間,突然一擺尾巴,遊走了。
宏聲的電話打過來的時候她正在賓納瓦拉大象孤兒院,看大象洗澡和拉屎,它們結隊走過河灘,莊嚴,緩慢,如臨大事。
龐然大物連排洩物都這麼驚人。
她看過一個BBC的紀錄片,講那些野外攝影師如何利用四周環境制作仿真的隐形攝影頭,從而能夠近距離地拍攝到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
拍攝大象的時候,一開始他們把攝影機隐藏在一個烏龜殼中,在遠程遙控這隻間諜烏龜爬進大象的族群,象群踱來踱去,滿不在乎的巨蹄,把躲閃不及的機器龜踩得扁扁的。
後來動物學家發現,大象不管如何魯莽,他們始終會小心地躲開自己拉的大便,改良後的攝影機就埋伏進了糞便裡。
有時候這坨大便為了追蹤某個特定的拍攝對象,徑自開動起來,把一旁其他的大象驚得目瞪口呆,以為大便學會了走路。
她回想起那個鏡頭便樂不可支,繼而不可遏止地爆出一連串哈哈大笑,對此,大象滿不在乎地甩着尾巴,慢性子又好脾氣的巨人。
斯裡蘭卡人對待大象的便便懷有一種更加實用的态度,他們用大象的糞便做成環保“便”箋紙,比馬糞紙細膩一些,配上原木枝桠做成的圓珠筆,當地特色花紋的外包裝,就是有趣的旅遊紀念品。
付錢的時候,她把紙湊在鼻子底下聞了聞。
就在這時候,她接到了電話,她已經删掉了聯系人,删不删也無所謂,那個号碼是忘不掉的。
“哎,是我。
我來北京了。
你在哪兒呢?”這個聲音一直那麼不溫不火。
“我在斯裡蘭卡。
”她停了停,“誰讓你來北京的,你來北京幹嗎?”她知道自己的口氣沒道理,北京又不是她的,他也不是。
“來見人,談點事,已經完事兒了,多留幾天,以為能見上你。
” “不是說了不見了麼?” 他不接茬,“我剛去店裡轉了轉,生意不錯,你招店長了?” “嗯,廚師長也換了,要不要安排你試試我們的新菜?” “不用,我剛才已經自己點過東西吃了。
” “又是黑胡椒菌菇炒飯?”她舉着電話走來走去,剛剛買的東西在腋下夾不住,快要掉下來。
“嗯,挺好吃的。
”他笑了。
“晏初,我想你了,我來看你好不好。
” “不是跟你說了嘛,我在斯裡蘭卡。
” “旅行嗎?” “嗯,算是吧,考察,跟一個佛教團。
”她開始放松下來,語氣也沒有那麼沖了。
“斯裡蘭卡是落地簽,是不是?”言下之意,馬上飛過來也不是不可能啊。
“我要上車了,去下一個地方。
先挂啊,回頭再說。
”胖女士在朝她招手了,她匆匆挂掉電話,朝集中地的大巴車跑去。
幾乎是到斯裡蘭卡的第三天,她就後悔參加這個團了,人太多,所有環節都在互相等來等去。
他們的團在中國集合的時候顯得古怪紮眼,僧俗雜處,有人穿着僧衣,有人穿着仔褲,到了斯裡蘭卡,這種違和感竟然消失了,在一個佛教、印度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共處的國家,一切都理所應當。
吃自助團餐的時候,她看見旁邊一位大和尚正在往自己的盤子裡大勺地舀着菜,她湊過去,小聲地提醒說,“法師,這個是咖喱雞,裡面有雞肉,葷的。
” 大和尚擡頭看看她,笑了笑,“沒事,我當它素的來吃。
” 她趕緊端着自己的盤子走開了。
吃飯的時候,她跟胖女士和幾位太太坐在一桌,忍不住跟胖女士打聽大和尚,胖女士說,哦,那是和印法師,東雷音寺的住持,也是全國做房地産做得最好的大和尚。
他們周圍連綿幾座山頭,以寺廟為龍頭,全都開發出來了,除了觀光旅遊度假,還有高端養老地産。
大和尚人脈深,能量也大,懂易經八卦,尤其擅長看風水,凡是他老人家加持過的地段,全都風生水起。
“我知道他,我老公他們公司的房子就是請他看的。
”桌子對面有位太太搭腔。
“是嘛尹太,我都沒聽你講過哎,是沙河灣紫氣城嗎?”胖女士身子探在前面,胸口的蕩領都要挂到湯碗裡去了。
“就是的,你知道那塊地,轉了好幾次手都不成,爛在那裡,他們公司也是膽大,不信邪,說可惜了那個好地段,就接過來試試,結果一期工程隊才進場,他們董事長就被帶走了,這個風聲一出,哪個銀行敢放款?之前走了手續的也一直批不下來,工程又不能停工,停工了窟窿更大,東挪西湊的,就僵在那裡,我們家老尹頭發都白了一片。
”尹太法令紋很深,說話喜歡撇嘴,像有兩根線在牽着嘴角。
“後來呢?” “也是别人介紹的這個師傅,他對外一般不看,但是房地産圈子裡名氣很大。
去那塊地看了好幾次,一直不開口,請了又請,後來才說,那地方風水其實很旺,就是東北犄角上有暗坑,一般人扛不住,富貴煞,是個險局,這坑不化解,來誰誰填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