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破産

關燈
輝、馬純在等我。

    我收拾好東西,和他們走出教室,我們一言不發,往校門口走,走着走着,嶽長輝突然扭過頭,說,後天就測試了,你得打起精神。

     我聽到我鼻子裡哼了一聲,我那時還沒有明白那是不以為然的聲音,我看不清我的内心,不知道在那裡,在那一刻,考上大學這件曾經如命一樣沉重、莊重的事,已經不算什麼了。

     回到宿舍,我給姐姐打電話,知道父親公司的廠房、設備和車輛,已經在變賣了,我一陣陣心酸,竟然說,賣了,不就什麼指望都沒有了嗎? 姐姐說,本來就是虛假繁榮。

    我們這些年,都是在替國外的大品牌做人家的低端系列貼牌輪胎,利潤本來就很低。

    這一兩年,光為環保問題一再賠償村裡,貸了難以負擔的款購買污水處理設備,剛重新投産沒幾天呢,接不到單了——更别說遇上這些事。

     為什麼我們不去注冊自己的品牌? ——我問了句讓我這一輩子都刻骨銘心的話。

     傻弟弟,誰不想做自己的品牌,前些年我們嘗試過,可我們的技術不行,我們的産品打不進國際市場,連國内都賣不出好價錢。

     我挂了電話,心裡浮起一句話:兵敗如山倒。

     我們家破産了。

     我對戴維說。

     這是在周四晚上,我設計完畢一個旋渦紋彩陶罐圖,請戴維看過之後。

     我越來越願意來世賽中心,越來越愛擺弄這些機器,坐在銑床前用鋼闆沖出我所需要的形狀,拿精細焊接器把一個個零部件燒在一起,再用細砂輪把焊縫打磨光滑,看不出焊接痕迹;或者在電腦上設計制圖,調好色别和材質,聽着機器吱吱響着,看着所有的設計一絲絲顯現于打印台闆——這一切,如神迹。

    你對這個世界的影響,那麼直觀,那麼強烈,立竿見影——你想做成的東西,就拿在你手裡——我做到了——每次,我都因這種真真切切的成就感而安慰和感動。

     戴維示意我坐到旁邊,自己坐在電腦前,審視着屏幕上的設計圖。

     我爸說是報應。

     我把一張打印過的A4紙慢慢卷起,又捋開。

     嗯。

    戴維應了一聲,調出打印命令,但想了想又關閉了,轉身到機器那邊這裡瞅瞅那裡看看,我期待他能對我說點什麼,我說,姚曼老師找我聊過。

     嗯。

    戴維又應了一聲,過來抽了兩張紙巾回到機器旁,小心翼翼擦拭打印針管接口處,小聲說,哎,就是這裡了。

    随後在旁邊的工具箱裡取了扳手和螺絲刀,把針管取下又重新安裝上去。

     你知道這機器剛弄來時,秦院長和常書記擔心什麼嗎? 戴維坐了,拿紙巾擦擦手說,擔心啊,日子長了,會變成一堆廢鐵,增材(制造)啊,是個新行當,光說願景多好多好,但沒見應用多少啊,好多我們這樣的院校啊,不願意開課。

     那這回就甭擔心了,你可以開課了。

    我替戴維高興。

     開不了,戴維擺擺手說,一個學科,不是一個老師,弄個一知半解,打印個哪吒孫悟空就能解決的事。

    首先得有教程,更重要的,是要有實踐教學條件,還得有高水準的師資,最重要的,是有願意學習的學生啊,而學生選擇專業,還是看學以緻用,看畢業後有沒有市場啊。

    咱們現下算是具備了前兩條吧。

    離一門學科,特别是成熟的學科,還差得遠呢。

     啊——我心想,原來是這樣。

    那,我問,這樣的話,我們這樣的學校,學科是不是經常要變化? 那還用說,戴維說,你别看技術類院校看上去地位不高,但是辦學,比那些普通大學難多了。

    人家的專業相對穩定,因為世間的大道理、大知識,相對穩定。

    不像我們,科技,産業技術一變化,一提升,我們如果不跟上,那我們的教學,最起碼是專業教學這一塊,就馬上滞後。

    滞後就沒市場,沒市場,就意味着我們的學生找不到工作,意味着我們的教學失敗了。

     這麼說吧,技術教育,才是一個國家制造業的晴雨表啊。

     戴維感歎道。

     那現在,有多少學生願意學這個? 我問。

     戴維看了看我,看看機器,搖搖頭,悲傷地說,沒有,沒有人願意學,誰願意跟一個二把刀老師學這些不三不四的東西呢。

     我願意呀,我要願意學,你願意教我嗎?我說。

     唉,戴維苦笑道,你哪有時間學,你還要考大學。

     不沖突的,又不是天天都學這個,不沖突的。

    我說。

     那是你不懂啊,真學起來,總有一天要沖突的。

     我本來是想同戴維說說我家裡的事,但他的心思好像都在他面前的機器上,我又待了一會兒,就回教室了。

     那晚我回到宿舍,為戴維、為學院、為我們當前的形勢好一陣悲哀和焦急。

    但沒想到一個月後,情況天翻地覆,戴維的“實驗室”裡,戴維和讓他萬分落寞的3D打印機突然天天被學生和老師圍滿了。

     原因後來我才知道,學院發布了世界技術大賽的通知,這本沒什麼讓人驚奇的。

    與往年的通知不一樣的是,通知附件中有三年來世界技術大賽的獲獎名單,這些世界級的技術能手、大師,離我們并不遙遠,而是那麼近,近到觸手可及。

    名單中有三位山東的,有減材制造的,有裝潢設計的,有汽車建模的,竟然還有裁剪和理發的。

    我們突然明白,我們并不是像我原來想的那樣,一個小小的學校,學門技術,混碗飯吃。

    我們原來有異常強大的世界級組織和競技,這麼多人把自己的技能做到了我們想象不到的水準——這是個多麼大的舞台,有如此多的卓越的先行者。

    一周多的時間,校園中的各個角落,都是對此事的議論和籌劃,我們面前的路突然延伸到很遠很遠,卻又不是模糊和迷茫的,而是清晰的,光明的地方。

     我找到戴維,報了名。

    項目中,我鄭重地填上了:增材制造。

    但出乎意料的是戴維說已經報了152個。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