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對親情的思考

關燈
林幸哲選上參加華衛那個項目了。

     我記起來了,上個月,我先是在樓下“小獅哥”取件箱旁邊的宣傳欄裡看到了公告,學院與華衛合建人才資源服務平台,在學院師生中考選項目技術人員。

    到了教室大家也都在議論,大家都不太相信我們學院能和華衛這種大企業合作,直到戴維在上課前再次公布這個消息,并且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報名參加。

    當然,是對網絡信息技術和編程有研究有興趣的。

    聽到這個我們嗨聲一片,感覺這像是學院在炫耀與一個大公司談成一個項目的小手段,更沒想到我們學院的師生中有合格的技術人員。

    最最沒有想到的是,林幸哲竟然報名參加了,并且第一位入選了。

    據說往後,他可以在學校一邊學習,一邊上班拿工資了,還是高薪。

     這個消息真是讓我有點震驚。

    震驚之餘,也有點忍看同學成新貴的醋意。

    我剛剛決定要考大學,奔着個好前程,人家剛入學,已經在這麼大項目上拿工資了。

    這怎麼比呢? 據說,兩個半小時的考試時間,林幸哲隻用了一個小時就答完了。

    百分制,他得了九十八分。

    據說沒得的兩分,是華衛的技術人員拿了馬斯克一次演講中對人工智能的設想出的題,至今并沒有标準答案。

     怪不得,整天整得跟個白領似的,原來人家不是在裝,是真有實力啊。

     彭浪說。

     彭浪的話,讓我心裡更悻悻然起來。

    感覺自己為決定參加高考就感覺出的踏實,不再那麼踏實了。

    特别是第二天專業課上,聽戴維說和華衛的這次合作,曆經了兩年,十三次正式談判,後來卡在人員這一塊上。

     戴維說,我們學院和華衛的合作,對我們,是加強提升學科建設,全方位與社會接軌,提升學院在全市乃至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中的重要性。

    戴維還說,我們不論領導還是老師,天天吆喝敞開大門辦學校,敞開大門,就是與企業、政府、社會團體,深度合作交流。

    對于華衛方,這樣的合作最重要的,是選擇一個地方,摸索政府人力資源信息管理更高效可靠的辦法。

    這個地方要有相應的技術人才,能理解和執行和他們的系統相匹配的功能,根據運作數據升級系統,說簡單,也挺簡單。

    隻是,咱們學院原來不知道有符合他們要求的人員。

    為這個又拖了半年,一直簽不了約,落不到實處。

    本來,華衛方面可以選派技術和管理人員過來,我們學院出資,他們出人,這也是一種合作,他們為這項技術積累了數據,利于下一步的系統開發,我們借他們的力量建設好這個人力資源分析基地,這不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但是—— 戴維做出很沉痛的樣子,拿手敲着講台,說,我們如果給高些的報酬和補助,他們可能也會接受,可這裡面的問題是,如果哪天對方或者雙方有了變化,或者我們資金不到位,或者他們人事方面有變化,那很有可能就維持不下去了。

    再者,這種模式,合作一百年,我們也不能從根本上提升我們自己的技術隊伍,總還是一個花錢買服務,甚至是買名頭的階段——不過,現在—— 戴維還告訴我們,為解決人員問題,學院領導幾次找市領導,想從高校引進合适的人才,但都被市領導以不允許随便擴編和給某個單位擴編會造成不良影響等原因駁回了。

    這次校内人才選拔,是學院黨組會上讨論過幾次之後,沒有辦法的辦法。

    想不到的是,一下子發現了三個計算機高手,除了我們的林幸哲,其他兩位都是我們學校信息專業的老師,雖然這回隻錄用兩個,但其餘一位老師,下一步會重點培養和任用的。

     不然的話,戴維說,很可能,就被華衛,或者别的地方挖走了。

     同學們哪,都努力吧,戴維最後點了點頭說,現在這個時代,隻要你有本領,想埋沒都埋沒不了啊。

     我們耳朵在聽戴維說話,眼睛卻不由自主瞄着林幸哲,坐在前邊的同學,時不時回過頭看他一眼。

    林幸哲一如既往地正襟危坐,盯着講台。

    好像并不知道同學們都在觀察他的樣子。

     會裝,我想。

    不過,真是牛,我又想。

    後來我低了頭,想,我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我看了眼桌角的英語課本,想起昨晚剛抄下來的音标,翻開筆記本,默默地念了一遍。

    還好,讀音一個都沒忘。

     下雪了,又下雪了,戴維突然指着外面說,一下雪,我就想我們老家陝北了,塬上的窯洞,大雪後,一層層的,圓拱的門窗新刷了漆,壘在半空裡,像仙境一樣。

    唉,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