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淡路島
關燈
小
中
大
查各類案件的過程中,遇到過不少危險吧?”
注持饒有興趣地打聽起淺見偵探的“英勇事迹”來。
無奈之下淺見與住持夫婦侃了一會兒“偵探生涯”,然後進入采訪正題,言談中得知住持是這所寺廟前住持的兒子,其父死後他繼承了家業,學生時代在東京與夫人邂逅。
“我可是被強迫結婚帶到淡路島來的。
” 大人格格地笑着說,住持也并不否認地笑了,其夫人的娘家在長野。
“我有一個推理小說家朋友出身于長野的輕井澤呢?” “知道,知道,我就是因此而喜歡上讀小說的!” 他們就這樣閑聊了一會兒。
聽住持說常隆寺正是由于早良親王而聞名,每年衆多的遊客都要來此朝拜。
“由于這裡地處偏僻山區,平時遊客寥寥無幾,是到了賞櫻花的季節或是夏季露營的時節遊客才多一些。
” 現在暑假已過,和往常一樣沒什麼人來往。
“啊,不好意思,順便問一下,就是在剛才有位東京人來過這裡嗎?在上坡錯車時,我看到車牌号确實是東京的!” “哦,來過,是東京闆橋區人……” 住持夫婦對視了一下,好像想說什麼的樣子。
“是第一次來嗎?” “對,我不認識這個人,他說他父親與先父有過交道。
” “是來這朝拜的嗎?” 正如淺見所料到的:那男子此行不隻是為個。
“不,不是這個,他托負了一樁奇怪的事,當然,我是管理寺廟的,這也算是理所當然的事兒。
” 住持此時露出猶豫的樣子,他不知是否應将自己的疑團和盤托出呢? “說出來不好嗎?” 夫人在一旁鼓動着說,住持下決心地說道;“好吧。
淺見也不算外人,那我就說了吧。
事情這樣的,那位男子說想寄存一下他先父的骨灰,父過世後骨灰暫時沒有安葬。
不過聽說他父親留遺言,讓骨灰安葬在本寺廟。
就是這麼回事,可人走後,我們發現留給我們的存放費及贈款大得多。
” “類似這樣的事兒以前有過嗎?” “哎,因為是寺廟寄放骨灰也不算什麼新鮮事兒。
可這次,總之,據我所知這是頭一樁,一般的人都知道,本寺廟是為了鎮住早良親王的冤靈由桓武天皇專門建造的還願寺廟,虧得他想得出來到這來安放其亡父的骨灰,而且還大老遠地從東京趕來在鎮魂寺安放骨灰,确實有些離奇,說是亡父的遺言,可怎麼也像是編造出來的假話。
當然也不可排除其亡父在生前遇到過什麼事兒,想把骨灰安放在這兒的可能性。
” 到底是件什麼樣的事兒呢? 淺見對此事産生了興趣,但再繼續追問下去也不會有太大的意義,便适可而止地打住話題,道謝離去。
回到東京的第四天,不想常隆寺的住持來了電話。
當女管家須美子說“小松來的電話”,淺見還以為是一位叫小松美保子的女性來的呢,所以當從話筒裡傳來一位鴨公般的男性嗓音時,吃驚不校“我是小松,就是那個淡路島,常隆寺的……”小松仿佛意識到了淺見的吃驚,急忙在電話裡說明了自己的身份。
“哦,是常隆寺的住持啊,前些日子麻煩您啦,因為沒想到您會來電話,所以感到有些意外。
” “真不好意思,您是個大忙人,突然打攪您!” “哪裡,哪裡。
閑得很哩,照這樣下去,這個月的生活費都會成問題的呢。
” 淺見察覺到小松的顧慮,跟他開了個玩笑,然而小松畢竟是僧人,馬上恢複了出家人常有的持重。
“哦,那就好。
啊,我不是說空閑是件好事兒,我是想說如果沒有打攪您的工作的話。
” “不必那麼介意。
有什麼事嗎?” “是這樣的,有一件事兒我一直放心不下,我和内人商量了許久,決定還是找你幫着出出主意!” 小松說了一半,停下來聽其反應。
“可以,隻要我能做到的,您盡管說!” “這麼說,你還不知道這件事吧?” “喂,什麼事?” “您看一下昨天的早報就知道啦,地方報紙都作了報道,我想東京的報紙一定登載有的。
” “稍等一會兒。
” 淺見讓須美子把已經收拾好了的報紙拿了過來,小松在電話裡告訴淺見,要他翻到報紙的社會新聞版面。
“在哪兒登有殺人事件的消息吧。
發生在闆橋區的。
” “啊,找到啦!” 标題是“遇埋伏遭刺殺不幸身亡”,報道了東京某制藥公司職員被殺事件。
十九号晚上九點十分左右,在位于東京都闆橋區東山町“新精華”公寓的停車場,發生了一起兇殺案,注在該公寓七樓的龍滿智仁(四十六歲),被人用刀刺傷,後來被送進醫院,由于刺中了心髒,幾乎是當場死亡。
警視廳搜查一處立即在闆橋警署設立了專案組,龍滿極有可能是在停車場遭到伏人而被刺的。
目前警方已開始着手調查,據現場目擊者稱事件發生時,發現停在現場附近路邊的小車裡、有一形迹可疑的中年男子,有人還聽到突然緊急發動汽車的聲音。
“那個叫龍滿的人,就是上次您來這兒時,在途中碰到的那個要求安放骨灰的人。
” “嘿,真的?” “顯然報紙上沒登照片,我也沒特意去确認.但龍滿這個名字很少見,而且年齡也差不多,我想不會搞錯的吧?” “極有這種可能,東京方面的報紙上也沒登照片,若有的話,我想我是會注意到的,因為我也不知道他的名字。
” “所以我想問問,才給您打了電話,還是去警署把那個人安放骨灰的事兒報告一下好嗎?” “是啊,我覺得還是告訴一下為好。
” “好是好,可是這樣做的話,會不會引來一些麻煩?” “啊,這個嘛,我想不會的。
因為他隻不過是來請求安放一下骨灰而已,這與兇殺案沒什麼直接因果關系,反倒是警方可能不大會認真去對待這件事兒。
” 正如淺見預測的那樣,第二天小松來電話說警方對這事顯得很冷淡。
“警方說視其調查的情況,也許會來問一些事兒,不過隻是來請求安放一下其亡父的骨灰,沒什麼大不了的。
您瞧,我真是白擔心了那麼多。
” 除了松了一口氣以外,小松的話裡似乎還流露出一種被警方忽視了的遺憾感。
自從小松告知情況後,淺見注意了一下以後幾天的報道,但是無論是報紙還是電視都未繼續報道與此相關的任何消息,或許是由于作案非常周密大膽,在現場沒留下什麼可疑物品的緣故吧。
發生兇殺案的闆橋區東山町離淺見住的北區西原并不太遠,開車也就一二十分鐘。
淺見向每日新聞報的一個姓黑須的男子打聽了一些與此兇殺案相關的情況。
黑須是政治部的記者,他從社會部收集了一些資料、數據給淺見。
雖然這些資料對事件的調查沒太大的直接參考價值,但有不少是沒有報道過的,諸如事件背景之類的東西等等。
遇害者龍滿智仁是GREEN制藥公司營業部的推銷員,他所從事的工作就是向各大醫院推銷本公司的藥品。
他家裡有妻子和一兒一女,其父一年前死去。
一年前——? 讀到這兒,淺見不由得一怔,其父都死去一年多了,哪會至今還沒把骨灰安葬的呢? 警方目前正從兩個方面調查案情,一是偶發性的犯罪事件,再就是因何利害關系而被殺。
特别是龍滿的工作關系容易與競争對手發生摩擦,據說在新藥的推銷過程中,各大公司競争相當激烈。
淺見扮成媒體記者,訪問了闆橋警署。
也許是事件已經過去了一個禮拜的緣故吧,那裡已看不到一個記者的蹤影。
淺見來到接待處,遞上名片要求采訪,名片上沒有頭銜。
“我是自由撰稿人。
” 接待處的人或許是習以為常了,官腔十足地說宣傳部已打過招呼,至例行的記者招待會為止,任何事情無可奉告。
大凡警方都如此,對媒體比較神經質,電台及大腕的記者除外,對小型雜志社、自由撰稿人之類的人都相當冷漠。
沒有辦法,淺見便決定去趟龍滿智仁家。
闆橋區東山叮是東武東上線常磐台站南側的一條銜。
而常磐台北出口一帶,是城市規劃的一部分,即在當時曾經是打着“田園風光”的招牌而賣出去的高級住宅街。
在車站前有一個大轉盤,道路從這兒起,呈放射狀延伸。
住宅就沿道而建,而在此反方向的南出口側則沒有轉盤,車站也是一幢很小的建築,其左右兩側有一些小商店,穿過一條叫“常磐台銀座”的小街後橫着的那條環狀
無奈之下淺見與住持夫婦侃了一會兒“偵探生涯”,然後進入采訪正題,言談中得知住持是這所寺廟前住持的兒子,其父死後他繼承了家業,學生時代在東京與夫人邂逅。
“我可是被強迫結婚帶到淡路島來的。
” 大人格格地笑着說,住持也并不否認地笑了,其夫人的娘家在長野。
“我有一個推理小說家朋友出身于長野的輕井澤呢?” “知道,知道,我就是因此而喜歡上讀小說的!” 他們就這樣閑聊了一會兒。
聽住持說常隆寺正是由于早良親王而聞名,每年衆多的遊客都要來此朝拜。
“由于這裡地處偏僻山區,平時遊客寥寥無幾,是到了賞櫻花的季節或是夏季露營的時節遊客才多一些。
” 現在暑假已過,和往常一樣沒什麼人來往。
“啊,不好意思,順便問一下,就是在剛才有位東京人來過這裡嗎?在上坡錯車時,我看到車牌号确實是東京的!” “哦,來過,是東京闆橋區人……” 住持夫婦對視了一下,好像想說什麼的樣子。
“是第一次來嗎?” “對,我不認識這個人,他說他父親與先父有過交道。
” “是來這朝拜的嗎?” 正如淺見所料到的:那男子此行不隻是為個。
“不,不是這個,他托負了一樁奇怪的事,當然,我是管理寺廟的,這也算是理所當然的事兒。
” 住持此時露出猶豫的樣子,他不知是否應将自己的疑團和盤托出呢? “說出來不好嗎?” 夫人在一旁鼓動着說,住持下決心地說道;“好吧。
淺見也不算外人,那我就說了吧。
事情這樣的,那位男子說想寄存一下他先父的骨灰,父過世後骨灰暫時沒有安葬。
不過聽說他父親留遺言,讓骨灰安葬在本寺廟。
就是這麼回事,可人走後,我們發現留給我們的存放費及贈款大得多。
” “類似這樣的事兒以前有過嗎?” “哎,因為是寺廟寄放骨灰也不算什麼新鮮事兒。
可這次,總之,據我所知這是頭一樁,一般的人都知道,本寺廟是為了鎮住早良親王的冤靈由桓武天皇專門建造的還願寺廟,虧得他想得出來到這來安放其亡父的骨灰,而且還大老遠地從東京趕來在鎮魂寺安放骨灰,确實有些離奇,說是亡父的遺言,可怎麼也像是編造出來的假話。
當然也不可排除其亡父在生前遇到過什麼事兒,想把骨灰安放在這兒的可能性。
” 到底是件什麼樣的事兒呢? 淺見對此事産生了興趣,但再繼續追問下去也不會有太大的意義,便适可而止地打住話題,道謝離去。
回到東京的第四天,不想常隆寺的住持來了電話。
當女管家須美子說“小松來的電話”,淺見還以為是一位叫小松美保子的女性來的呢,所以當從話筒裡傳來一位鴨公般的男性嗓音時,吃驚不校“我是小松,就是那個淡路島,常隆寺的……”小松仿佛意識到了淺見的吃驚,急忙在電話裡說明了自己的身份。
“哦,是常隆寺的住持啊,前些日子麻煩您啦,因為沒想到您會來電話,所以感到有些意外。
” “真不好意思,您是個大忙人,突然打攪您!” “哪裡,哪裡。
閑得很哩,照這樣下去,這個月的生活費都會成問題的呢。
” 淺見察覺到小松的顧慮,跟他開了個玩笑,然而小松畢竟是僧人,馬上恢複了出家人常有的持重。
“哦,那就好。
啊,我不是說空閑是件好事兒,我是想說如果沒有打攪您的工作的話。
” “不必那麼介意。
有什麼事嗎?” “是這樣的,有一件事兒我一直放心不下,我和内人商量了許久,決定還是找你幫着出出主意!” 小松說了一半,停下來聽其反應。
“可以,隻要我能做到的,您盡管說!” “這麼說,你還不知道這件事吧?” “喂,什麼事?” “您看一下昨天的早報就知道啦,地方報紙都作了報道,我想東京的報紙一定登載有的。
” “稍等一會兒。
” 淺見讓須美子把已經收拾好了的報紙拿了過來,小松在電話裡告訴淺見,要他翻到報紙的社會新聞版面。
“在哪兒登有殺人事件的消息吧。
發生在闆橋區的。
” “啊,找到啦!” 标題是“遇埋伏遭刺殺不幸身亡”,報道了東京某制藥公司職員被殺事件。
十九号晚上九點十分左右,在位于東京都闆橋區東山町“新精華”公寓的停車場,發生了一起兇殺案,注在該公寓七樓的龍滿智仁(四十六歲),被人用刀刺傷,後來被送進醫院,由于刺中了心髒,幾乎是當場死亡。
警視廳搜查一處立即在闆橋警署設立了專案組,龍滿極有可能是在停車場遭到伏人而被刺的。
目前警方已開始着手調查,據現場目擊者稱事件發生時,發現停在現場附近路邊的小車裡、有一形迹可疑的中年男子,有人還聽到突然緊急發動汽車的聲音。
“那個叫龍滿的人,就是上次您來這兒時,在途中碰到的那個要求安放骨灰的人。
” “嘿,真的?” “顯然報紙上沒登照片,我也沒特意去确認.但龍滿這個名字很少見,而且年齡也差不多,我想不會搞錯的吧?” “極有這種可能,東京方面的報紙上也沒登照片,若有的話,我想我是會注意到的,因為我也不知道他的名字。
” “所以我想問問,才給您打了電話,還是去警署把那個人安放骨灰的事兒報告一下好嗎?” “是啊,我覺得還是告訴一下為好。
” “好是好,可是這樣做的話,會不會引來一些麻煩?” “啊,這個嘛,我想不會的。
因為他隻不過是來請求安放一下骨灰而已,這與兇殺案沒什麼直接因果關系,反倒是警方可能不大會認真去對待這件事兒。
” 正如淺見預測的那樣,第二天小松來電話說警方對這事顯得很冷淡。
“警方說視其調查的情況,也許會來問一些事兒,不過隻是來請求安放一下其亡父的骨灰,沒什麼大不了的。
您瞧,我真是白擔心了那麼多。
” 除了松了一口氣以外,小松的話裡似乎還流露出一種被警方忽視了的遺憾感。
自從小松告知情況後,淺見注意了一下以後幾天的報道,但是無論是報紙還是電視都未繼續報道與此相關的任何消息,或許是由于作案非常周密大膽,在現場沒留下什麼可疑物品的緣故吧。
發生兇殺案的闆橋區東山町離淺見住的北區西原并不太遠,開車也就一二十分鐘。
淺見向每日新聞報的一個姓黑須的男子打聽了一些與此兇殺案相關的情況。
黑須是政治部的記者,他從社會部收集了一些資料、數據給淺見。
雖然這些資料對事件的調查沒太大的直接參考價值,但有不少是沒有報道過的,諸如事件背景之類的東西等等。
遇害者龍滿智仁是GREEN制藥公司營業部的推銷員,他所從事的工作就是向各大醫院推銷本公司的藥品。
他家裡有妻子和一兒一女,其父一年前死去。
一年前——? 讀到這兒,淺見不由得一怔,其父都死去一年多了,哪會至今還沒把骨灰安葬的呢? 警方目前正從兩個方面調查案情,一是偶發性的犯罪事件,再就是因何利害關系而被殺。
特别是龍滿的工作關系容易與競争對手發生摩擦,據說在新藥的推銷過程中,各大公司競争相當激烈。
淺見扮成媒體記者,訪問了闆橋警署。
也許是事件已經過去了一個禮拜的緣故吧,那裡已看不到一個記者的蹤影。
淺見來到接待處,遞上名片要求采訪,名片上沒有頭銜。
“我是自由撰稿人。
” 接待處的人或許是習以為常了,官腔十足地說宣傳部已打過招呼,至例行的記者招待會為止,任何事情無可奉告。
大凡警方都如此,對媒體比較神經質,電台及大腕的記者除外,對小型雜志社、自由撰稿人之類的人都相當冷漠。
沒有辦法,淺見便決定去趟龍滿智仁家。
闆橋區東山叮是東武東上線常磐台站南側的一條銜。
而常磐台北出口一帶,是城市規劃的一部分,即在當時曾經是打着“田園風光”的招牌而賣出去的高級住宅街。
在車站前有一個大轉盤,道路從這兒起,呈放射狀延伸。
住宅就沿道而建,而在此反方向的南出口側則沒有轉盤,車站也是一幢很小的建築,其左右兩側有一些小商店,穿過一條叫“常磐台銀座”的小街後橫着的那條環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