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窦占龍趕集

關燈
跟着駝隊混了進去。

     此地分上、中、下三堡,上堡駐軍,下堡住民,中堡商貿發達,周邊廟宇宮觀極多,牲口市上牛馬駱駝成群,三個月開一次大集,風雨無阻、雷打不動,從沒歇過市。

    山匪打關東山遠道而來,奔的正是山貨集。

    此時的十裡貨場熱鬧非凡,大大小小的客棧、大車店、飯莊子、澡堂子、茶樓、商号,到處人滿為患。

    直隸、山西、山東的老客帶來茶葉、絲綢、布匹、瓷器、鐵器,在南城開市。

    從關外、草原上來的商販聚在集市上,出售鹿茸、何首烏、靈芝、蘑菇、肉幹、皮張,塞外的羊皮毛長絨厚,不擀氈,又結實又保暖,口羔、口皮更是聞名遐迩。

    什麼地方也不乏拔尖兒冒頭兒的人物,當地有八大皇商,依仗着祖上有從龍之功,被老皇爺封官授爵,入籍内務府,壟斷了口内口外做生意的渠道,一個比一個财大氣粗,各自派出二掌櫃、三掌櫃、大夥計,帶着秤,背着銀子,在集市上到處溜達,見貨開秤,專收各方上等山貨,尤其是大棒槌。

     南來北往的商販在口北做生意,不守當地的規矩不成,生意越大規矩越多,正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黑白兩道都得打點到了,白道上買通巡城的官兵,黑道單指盤踞在祭風台二鬼廟的丐幫。

    當地勢力最大的不是官府,而是鎖家門的乞丐,當時天底下的乞丐分為五門七派,鎖家門乃五門之一,其勢力遍布口北,上吃官、下吃民,做買賣的自然也不能放過。

    集市上有無數的要飯花子,像什麼磕頭花子、跟腚花子、耍猴花子、勒磚花子、喪門花子,使呱嗒闆兒的、打哈拉巴的、搖撒拉雞的,形形色色,什麼扮相的都有,穿梭于往來人群之中,緊緊盯着來往的商販,任何一筆交易,必須成三破二,給他們一份地頭兒錢。

    什麼是成三破二呢?比如一百兩銀子的買賣,買賣雙方得分給丐幫五兩銀子,買家拿三兩,賣家拿二兩。

    尤其賣棒槌、東珠、麝香、貂皮之類犯王法的大貨,你給夠了銀子,他們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見了也裝沒看見,如果不舍得掏這個錢,必然有要飯花子來給你搗亂,鼻子下邊的肉告示滿處一嚷嚷,攪和得你做不成買賣,如果你敢來硬的,他們仗着人頭多勢力大,打着呱嗒闆兒氣你:“要打架咱往南走,鎖家門徒萬萬千,花子越聚人越多,拆了你的兔子窩!” 海大刀他們一行四人,先在大車店住下,安頓完了,背着棒槌直奔山貨集。

    三個山匪放山擡棒槌是行家,做買賣卻不行,窦占龍眼瞅着老索倫賣出去幾斤棒槌,對方一口價,五百兩銀子一斤,價錢看似不低,可是他跟杆子幫跑關東,知道棒槌的行市,哪怕是沒成形的,甚至說蘆須、渣末、參葉、參籽、參膏之類,隻要背下關東山,至少能賣三百兩銀子一斤;帶到北京城,兩千兩銀子一斤; 若是到了江南,還可以再翻一個跟頭。

    關東的參戶消息閉塞,以為棒槌隻能偷着賣,有人敢收就得趕緊出手,實則不然,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趨之”,皇上吃什麼,有錢有勢的王公貴胄、封疆大吏、富商巨賈也得跟着吃,還不能比皇上吃的次,肯出高價買參的人不在少數。

    各個商号、藥鋪亮匣中明着賣的,頂多是人參崽子、一疙瘩一塊的參頭參腦,隻有财主家拿着銀票來了,才會從庫中捧出上等山參。

    他們擔着掉腦袋的風險,千裡迢迢兜這麼一大圈,從關外背到口北,一路上擔驚害怕、吃苦受罪放一邊,人吃馬喂的開銷也不少,怎麼說一斤也得賣到一千兩銀子,何況這一次挖的棒槌全須全尾特别齊整,個頭兒都不小,應該看品相談價錢論棵賣,五百兩一斤跟白給一樣,簡直是拿棒槌當蘿蔔賣了,再給鎖家門的乞丐一份錢,最後還能有多少銀子落到他們手裡?窦占龍暗自着急,人前又不便明說,隻好扽了扽海大刀的衣角,低聲告訴他:“咱得往上擡擡價!”海大刀卻說:“你有所不知,每到年關臨近,白臉狼也會帶着大批棒槌,來口北跟八大皇商做交易,他把持着大宗貨源,開的價碼再高,商号也得收下。

    咱們零零散散偷着挖棒槌的參戶、山匪,手上沒那麼多的貨,人家拼命壓低咱的價碼,是為了去抵白臉狼的高價。

    咱又不敢背着棒槌去京城出貨,那咋整呢?隻能吃啞巴虧了,反正比在關外掙得多,也該知足了。

    ”窦占龍聽海大刀說得在理,可他深谙商規,覺得這麼賣太吃虧,便對三個山匪說:“咱的棒槌個個頂花帶葉,即便算不上大枝、特等,也盡是七八兩的頭等山參,識貨的主兒肯定舍得多掏銀子。

    三位兄長如若信得過我,不妨讓我去跟八大皇商的人談談價碼。

    ”海大刀等人本來也不會做買賣,隻盼着盡快把棒槌兌成銀子,既然窦占龍說能賣高價,那又有何不可? 四個人商量定了,由窦占龍帶頭,在集上東瞧西看,出了茶館進酒肆,暗中盯着喝茶談生意的人們,他做買賣先蹚道兒,并不急着找下家,足足轉了半日,篩來選去,相中這麼一位,不過二十六七歲,中等個頭兒,不胖不瘦,凹眼窩子尖下颌,穿一身粗綢衣褲,二紐襻上挂着個象牙的小算盤,一寸長八分寬,雕工精細,算盤子兒滿是活的,舉手投足十分幹練。

    窦占龍兩個眼珠子一逛蕩,準知道有景兒,趁着這位不忙的當口兒,上前行了個禮:“掌櫃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