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崔老道聽書

關燈
小徒弟說早兒,講幾部緊湊熱鬧的短打評書,說說什麼綠林盜、俠義營、四霸天大鬧北京城;白狗墳、畫石嶺、康熙爺私訪收五龍,其中穿插着偷論、窯論、窮論、富論、天時論、地理論、英雄論、混混兒論,多加一些包袱笑料,按說書的行話‘理不歪,笑不來’,學徒歲數小,也豁得出臉去,好入好出好擰蔓兒,不怕說塌了,正好借機磨煉磨煉;周成瑞周先生說正場,專講金刀鐵馬的長篇大書,全憑真本事服衆,一準兒錯不了;崔道爺拿《四神鬥三妖》說燈晚兒,打賞按場分成,還有包月的例銀,但是之前說過的一概不能用,單說《窦占龍憋寶》!”蔡老闆不僅是開書場子的,本身也是聽書的行家,他在南門口聽崔老道念叨過:“窦占龍是天津衛四大奇人之一,走南闖北到處憋寶發财,一輩子要躲九死十三災。

    此人雖在《四神鬥三妖》一整部書中多次出場,可他崔老道也曾跟聽書的誇下海口,說到以窦占龍為書膽的一道蔓兒,至少該分上下兩部,上部《七杆八金剛》,下部《九死十三災》,真格的一個字沒漏過。

    ”蔡老闆也把話挑明了,你崔老道想來書場子掙錢,必須得說《窦占龍憋寶》,隻要東西拿人,怎麼分賬怎麼包銀,萬事好商量,提前還給一筆定金! 崔老道舍不得掏肚子裡的真東西,更舍不得送到嘴邊的肥肉,借着酒勁橫打鼻梁應了下來。

    蔡老闆也高興了,定下年後正月初六開書,臘月二十八就寫好了水牌子[3]立出去,“窦占龍憋寶”五個大字寫在正中間。

     天津衛的老百姓一年到頭最看重過年,打從進臘月開始,娘娘廟前的宮南宮北大街、城裡的南關老街,年貨攤兒一家挨着一家,吊錢福字、暖窖盆花、寫着吉言吉語的吉利燈、大花筒、小南鞭、懵葫蘆以及瓜子、花生、松子、糖塊、柿餅子、花糕、饅頭山……想買什麼有什麼。

    崔老道拿上書場子老闆給的定錢,大包小裹買了不少吃的喝的,精挑細選了兩張楊柳青年畫,一張《麒麟送子》,一張《福壽三多》,要的就是這份喜氣。

    大年初一這天,崔老道腰闆兒也挺起來了,口中嚷嚷着“見面發财”,東走西串給各位鄰居拜年,到初五放炮崩小人、包餃子剁小人,活了那麼大歲數,頭一次踏踏實實過了個肥年。

     趕等正月初六,上地的頭一天,崔老道傍黑兒時分來至蔡記書場,到後台收拾收拾,扒着台簾兒往下一看,心裡那叫一個痛快,台底下擠擠插插擠了三四百位,全是沖着“窦占龍”三個字來的。

    也難怪,《四神鬥三妖》說的是奇人異士,穿插着神怪鬼狐,這路東西最抓魂兒,何況九河下梢的老百姓多多少少有過耳聞,誰不知道有個騎着黑驢憋寶的窦占龍,長着一對夜貓子眼,身邊有的是奇珍異寶,縱然沒見過和氏璧隋侯珠,聽一聽也覺得過瘾。

     最高興的還得說是蔡老闆,一個腦袋就是一份錢啊,眼瞅着快開書了,親自給崔老道斟了一碗雀舌,讓他潤透了嗓子,到台上多賣賣力氣。

     崔老道也是個人來瘋的脾氣,撩台簾兒邁方步,啐着茶葉沫子,大搖大擺走到書案後邊,當場一坐是氣定神閑。

    還沒等崔老道張嘴,就有人帶頭叫好,為什麼呢?台底下有一多半是書蟲子,聽書年頭兒多了,知道再窮的先生,也得穿着大褂說書,行話叫“挑”,您再看崔道爺這身行頭,乾三連、坤六斷、離中虛、坎中滿,全套的八卦仙衣,頭插玄天簪,足蹬如意履,一派仙風道骨出塵之态,不知道的還以為請了哪位天師在台上畫符念咒降妖捉怪呢,單沖這個與衆不同的扮相,就值一片碰頭好兒! 崔老道聽得書座兒給他叫好,架勢端得更足了,未曾開口先亮家底,摘下背後拂塵,抻出袖中法尺,解下腰間八卦鏡,一件一件擺放在書案上,讓在座的各位瞧瞧,别人說書離不開扇子、手帕、醒木,誰見過帶着法寶說書的?趁一衆聽書的目瞪口呆之際,崔老道突然一拍法尺,開口念道:“孔融讓梨四歲整,劉晏七歲舉神童,黃香九歲知孝道,甘羅十二拜上卿,周瑜十三統千軍,十五的狀元叫羅成,英雄年少不足奇,奇人當講窦占龍!” 幾句信口胡編的定場詩念下來,台底下兜着四個角“起尖兒”,聽書的個個雙挑大拇指——太好了,崔道爺是真舍得給書聽,幾句定場詩引出了窦占龍,接着往下聽吧,準錯不了!當天來聽書的人們,一小半是蔡記書館的常座兒,不乏腰裡趁幾個閑錢的老書痞,無論什麼時節,永遠是左手托着宜興紫砂壺,右手捏着蘇州折扇,一個手上四個金嘎子,大拇指上還得挑個翠玉扳指,聽書從來不看水牌子,準知道蔡九爺請的先生錯不了,甭管說什麼,到點兒必來捧場,頭三排的桌椅常年給他們留着。

    當天來的還有很多閑人,常年混迹于南門口,被崔老道的《四神鬥三妖》鈎住了腮幫子,以為這個牛鼻子老道擺攤兒說書摻湯兌水淨是廢話,到書場子登台獻藝總該給書聽了吧?咱倒要聽聽窦占龍是如何憋寶的。

    隻不過南門口的野書随便聽,有錢的您給扔兩個,沒錢的揣着手一仰臉兒,誰也不能強要,書場子可不一樣,落座就得掏茶水錢。

    此輩大多是兜兒比臉幹淨的窮光蛋,無奈瘾太大了,哪怕晚上不吃飯,省下兩個窩頭錢,也得跑過來聽書,解一解心頭的刺撓,所以個頂個提起十二分的精神頭兒,不錯眼珠兒地盯着書案後的崔老道,唯恐錯過一個字兒,那相當于少吃半拉窩頭! 閑言少叙,隻聽崔老道書開正風:“九河下梢有位憋寶的奇人名叫窦占龍,此人騎着一頭黑驢,腰挂落寶金錢,蓋天地之間、阖四海之内,無論什麼天靈地寶,也逃不過他一對夜貓子眼,那是咱天津衛有名有号的财神爺。

    有人說他能思擅算、過目不忘,從沒做過虧本的買賣,依貧道之見,那不過是小人之才,比貧道我這玄門正宗、五行大道,終究是天淵之别。

    所以他窦占龍的過去未來,貧道我是了然于胸,犄角旮旯我全得給各位說到了。

    比如說窦占龍目識百寶,不是天靈地寶入不了他的法眼,為人也是眼高于頂,他這麼大的能耐,再加上财大氣粗,行遍天下真得說是不可一世,什麼人都不放在眼裡,可是常言道得卻好:‘英雄敬好漢,好漢重英雄。

    ’那麼除了貧道之外,天底下還有沒有能讓他佩服的人呢?有人說了,想必是古書上有名的大财主,鄧通、石崇、沈萬三,一個比一個闊。

    但是我告訴您,他們仨哪一個也比不了窦占龍,财主爺能跟财神爺比嗎?窦爺最佩服的人物……還得說是‘胸中浩氣淩霄漢,腰下青萍射牛鬥’的嶽飛嶽元帥!窦爺不止佩服嶽武穆精忠報國,這其中還有一層因果呢!您承想,窦占龍騎着黑驢憋寶,開山探海易如反掌,這麼大的能耐,全憑他身上的三足金蟾,三足金蟾又是打哪兒來的呢?水有源樹有根,此事咱還得從頭說起:想當初,在我佛如來大雄寶殿金梁上倒挂着一隻蝙蝠,偷聽佛祖講經說法,有一次聽到妙處,一不留神放了一串嘟噜屁,佛祖沒往心裡去,頭上的大鵬金翅明王可不幹了,險些給這大鳥兒熏得背過氣去,那還了得?飛下去一口啄死了蝙蝠。

    佛祖怪其魯莽,責罰金翅大鵬轉世為嶽飛嶽鵬舉。

    蝙蝠也心有不甘,奉佛旨投胎為秦桧之妻王氏,以報前世之仇,半路上碰見個親戚,也是一個修煉的靈物——三足金蟾。

    按着街坊輩兒論,金蟾得叫蝙蝠二姨,它就問了:‘二姨您吃了嗎?急頭白臉地幹嗎去?’蝙蝠滿臉憤恨,揚言下界去找金翅大鵬鳥報仇。

    三足金蟾羨慕塵世繁華,求蝙蝠帶它下界見見世面。

    蝙蝠一念之仁,叼着金蟾離了靈山。

    古人有兩句詩‘鳥随鸾鳳飛騰遠,蝙蝠叼蛤蟆跑得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