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進犯行為:穩定性和自私的機器 · 4
關燈
小
中
大
選。
那麼如果在候選劃槳手庫中碰巧右手劃槳手占壓倒優勢的話,任何個别的左手劃槳手往往會成為一種有利因素:他有可能使他所在的任何一條船取得勝利,他因此就顯得是一個好槳手。
反之,在左手劃槳手占絕對多數的劃槳手庫中,右手劃槳手就是一個有利因素。
這種情況就同一隻鷹在鴿子種群中取得良好成績,以及一隻鴿子在鷹種群中取得良好成績的情況相似。
所不同的是,在那裡我們講的是關于個體——自私的機器——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這裡我們用類比法談論的是關于體内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
教練盲目挑選“好”槳手的最終結果必然是由4個左手劃槳手和四個右手劃槳手組成的一個理想的劃槳手隊。
表面看起來他好像把這些劃槳手作為一個完整的、力量勻稱的單位選在一起的。
我覺得說他在較低的水平上,即在單獨的候選槳手水平上進行選擇更加簡便省事。
4個左手劃槳手和4個右手劃槳手加在一起的這種進化上穩定狀态(“策略”一詞在這裡會引起誤解)的形成,隻不過是以表面功績為基礎在低水平上進行選擇的必然結果。
基因庫是基因的長期環境。
“好的”基因是作為在基因庫中存活下來的基因盲目地被選擇出來的。
這不是一種理論,甚至也不是一種被觀察到的事實,它不過是一個概念無數次的重複。
什麼東西使基因成為好基因才是人們感興趣的問題。
我曾講過,建造高效能的生存機器——軀體——的能力是基因成為好基因的标準,這是一種初步的近似說法。
現在我們必須對這種說法加以修正。
基因庫是由一組進化上穩定的基因形成的,這組基因成為一個不受任何新基因侵犯的基因庫。
大部分因突變、重新組合或來自外部而出現的基因很快就受到自然選擇的懲罰:這組進化上穩定的基因重新得到恢複。
新基因侵入一組穩定的基因偶爾也會獲得成功,即成功地在基因庫中散布開來。
然後出現一個不穩定的過渡階段,最終又形成新的一組進化上穩定的基因——發生了某種細微程度的進化。
按進犯策略類推,一個種群可能有不止一個可選擇的穩定點,還可能偶爾從一個穩定點跳向另一個穩定點。
漸進的進化過程與其說是一個穩步向上爬的進程,倒不如說是一系列從一個穩定台階走上另一個穩定台階的不連續的步伐。
[*]作為一個整體,種群的行為就好像是一個自動進行調節的單位。
而這種幻覺是由在單個基因水平上進行的選擇所造成的。
基因是根據其“成績”被選擇的,但對成績的判斷是以基因在一組進化上穩定的基因(即現存基因庫)的背景下的表現為基礎的。
[*]這個段落很好地總結了現在衆所周知的間斷平衡理論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很内疚地承認,就像當時英國的很多生物學家一樣,當我在寫我的推測時我完全忽略了該理論,盡管這個理論在3年之前就發表了。
那之後,我變得有些急躁,在《盲人鐘表匠》一書中就能看出,我顯得有些過分地去吹噓間斷平衡理論。
如果這傷了某些人的心,我表示歉意。
如果了解到至少從1976年起,我的心就已經擺正了這一事實,也許能夠讓這些人感到一絲欣慰。
史密斯集中地論述了一些完整個體之間進犯性的相互作用,從而把問題闡明。
鷹的軀體和鴿子軀體之間的穩定比率易于想象,因為軀體是我們能夠看得見的大物體,但寄居于不同軀體中的基因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隻是冰山的一角。
而在一組進化上穩定的基因——基因庫——中,基因之間絕大部分的重要相互作用,是在個體的軀體内進行的。
這些相互作用很難看見,因為它們是在細胞内,主要是在發育中的胚胎細胞裡發生的。
完整的渾然一體的軀體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為它們是一組進化上穩定的自私基因的産物。
但我必須回到完整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水平上來,因為這是本書的主題。
把個體動物視為獨立的自私機器便于理解進犯行為。
如果有關個體是近親——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雙親和子女——這一模式也就失去效用,這是因為近親體内有很大一部分基因是共同的。
因此,每一個自私的基因卻同時須忠于不同的個體。
這一問題留待下一章再加闡明。
那麼如果在候選劃槳手庫中碰巧右手劃槳手占壓倒優勢的話,任何個别的左手劃槳手往往會成為一種有利因素:他有可能使他所在的任何一條船取得勝利,他因此就顯得是一個好槳手。
反之,在左手劃槳手占絕對多數的劃槳手庫中,右手劃槳手就是一個有利因素。
這種情況就同一隻鷹在鴿子種群中取得良好成績,以及一隻鴿子在鷹種群中取得良好成績的情況相似。
所不同的是,在那裡我們講的是關于個體——自私的機器——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這裡我們用類比法談論的是關于體内基因之間的相互作用。
教練盲目挑選“好”槳手的最終結果必然是由4個左手劃槳手和四個右手劃槳手組成的一個理想的劃槳手隊。
表面看起來他好像把這些劃槳手作為一個完整的、力量勻稱的單位選在一起的。
我覺得說他在較低的水平上,即在單獨的候選槳手水平上進行選擇更加簡便省事。
4個左手劃槳手和4個右手劃槳手加在一起的這種進化上穩定狀态(“策略”一詞在這裡會引起誤解)的形成,隻不過是以表面功績為基礎在低水平上進行選擇的必然結果。
基因庫是基因的長期環境。
“好的”基因是作為在基因庫中存活下來的基因盲目地被選擇出來的。
這不是一種理論,甚至也不是一種被觀察到的事實,它不過是一個概念無數次的重複。
什麼東西使基因成為好基因才是人們感興趣的問題。
我曾講過,建造高效能的生存機器——軀體——的能力是基因成為好基因的标準,這是一種初步的近似說法。
現在我們必須對這種說法加以修正。
基因庫是由一組進化上穩定的基因形成的,這組基因成為一個不受任何新基因侵犯的基因庫。
大部分因突變、重新組合或來自外部而出現的基因很快就受到自然選擇的懲罰:這組進化上穩定的基因重新得到恢複。
新基因侵入一組穩定的基因偶爾也會獲得成功,即成功地在基因庫中散布開來。
然後出現一個不穩定的過渡階段,最終又形成新的一組進化上穩定的基因——發生了某種細微程度的進化。
按進犯策略類推,一個種群可能有不止一個可選擇的穩定點,還可能偶爾從一個穩定點跳向另一個穩定點。
漸進的進化過程與其說是一個穩步向上爬的進程,倒不如說是一系列從一個穩定台階走上另一個穩定台階的不連續的步伐。
[*]作為一個整體,種群的行為就好像是一個自動進行調節的單位。
而這種幻覺是由在單個基因水平上進行的選擇所造成的。
基因是根據其“成績”被選擇的,但對成績的判斷是以基因在一組進化上穩定的基因(即現存基因庫)的背景下的表現為基礎的。
[*]這個段落很好地總結了現在衆所周知的間斷平衡理論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很内疚地承認,就像當時英國的很多生物學家一樣,當我在寫我的推測時我完全忽略了該理論,盡管這個理論在3年之前就發表了。
那之後,我變得有些急躁,在《盲人鐘表匠》一書中就能看出,我顯得有些過分地去吹噓間斷平衡理論。
如果這傷了某些人的心,我表示歉意。
如果了解到至少從1976年起,我的心就已經擺正了這一事實,也許能夠讓這些人感到一絲欣慰。
史密斯集中地論述了一些完整個體之間進犯性的相互作用,從而把問題闡明。
鷹的軀體和鴿子軀體之間的穩定比率易于想象,因為軀體是我們能夠看得見的大物體,但寄居于不同軀體中的基因之間的這種相互作用隻是冰山的一角。
而在一組進化上穩定的基因——基因庫——中,基因之間絕大部分的重要相互作用,是在個體的軀體内進行的。
這些相互作用很難看見,因為它們是在細胞内,主要是在發育中的胚胎細胞裡發生的。
完整的渾然一體的軀體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為它們是一組進化上穩定的自私基因的産物。
但我必須回到完整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的水平上來,因為這是本書的主題。
把個體動物視為獨立的自私機器便于理解進犯行為。
如果有關個體是近親——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雙親和子女——這一模式也就失去效用,這是因為近親體内有很大一部分基因是共同的。
因此,每一個自私的基因卻同時須忠于不同的個體。
這一問題留待下一章再加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