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進犯行為:穩定性和自私的機器 · 4
關燈
小
中
大
的變革。
[*]這句話有點過了。
我也許有些過激,因為當代生物文獻對ESS概念有種普遍的忽視,特别是在美國。
例如,這個概念根本就沒有在E.O.威爾遜(E.O.Wilson)的巨著《社會生物學》中出現。
這種忽視沒有持續太長,所以我也能夠更加公正地來看待這個問題,而非像個傳教士一般。
你沒有必要非得用ESS語言,隻要你想得足夠清晰即可。
但是ESS語言對你清晰的思考确是一大助力,特别是面對那些詳細遺傳信息并不明确的案例——而這在實踐中是大多數。
有時候大家會說ESS模型假設繁殖都是無性的。
這句話有點容易導緻誤解,因為無性很容易被假設為有性生殖的反面。
ESS模型的真相則是它根本不想讓自己去關注遺傳系統的細節。
與之相反,它們用一種模糊的語調假設相似生相似。
對于很多用途來說,這樣假設足夠了。
事實上,這種模糊甚至可能是有益的,因為它能使大腦集中在關鍵之處,而非那些細枝末節,例如那些在個别案例中根本不可能弄清楚的遺傳優勢。
ESS思考方式作為一個反向思維模闆最有用:它能幫助我們避免那些本來可能會使我們誤入歧途的理論錯誤。
我們也可以把這一概念運用于曾在第三章擱置下來的一個問題上,即船上的劃槳手(代表體内的基因)需要很好的集體精神這一類比。
基因被選擇,不是因為它在孤立狀态下的“好”,而是由于在基因庫中的其他基因這一背景下工作得好。
好的基因應能夠和它必須與之長期共同生活于一系列個體内的其餘基因和諧共存,相互補充。
磨嚼植物的牙齒基因在草食物種的基因庫中是好基因,但在肉食物種的基因庫中就是不好的基因。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不矛盾的基因組合,它是作為一個單位被選擇在一起的。
在第三章蝴蝶模拟的例子中,情況似乎就是如此。
但現在ESS概念使我們能夠看到,自然選擇純粹在獨立基因的水平上如何能夠得到相同的結果,這就是ESS概念的力量所在。
這些基因并不一定是在同一條染色體上連接在一起的。
其實,劃船的類比還沒達到說明這一概念的程度。
它最多隻能說明一個近似的概念。
我們假定,一個賽艇的全體船員要能真正獲得成功,重要的是劃槳手必須用言語協調其動作。
我們再進一步假定,在劃槳手庫中,教練能夠選用的劃槳手,有些隻會講英語,有些隻會講德語。
操英語的劃槳手并不始終比操德語的劃槳手好些,也不總是比操德語的劃槳手差些。
但由于溝通的重要性,混合組成的劃槳手隊得勝的機會要少些,而純粹講英語的或純粹講德語的所組成的劃槳手隊得勝的機會要多些。
教練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隻是任意地調配他的劃槳手,認為得勝的船上的個體都是好的,認為失敗的船上的個體都是差的。
如果在教練的劃槳手庫中,英國人碰巧占壓倒性優勢,那麼,船上隻要有一個德國人,很可能就會使這條船輸掉,因為無法進行溝通;反之,如果在劃槳手庫中湊巧德國人占絕對優勢,船上隻要有一個英國人,也會使這條船失敗。
因此,最理想的一隊船員應處于兩種穩定狀态中任何一種,即要麼全部是英國人,要麼全部是德國人,而絕不是混合陣容。
表面上看起來,教練似乎選擇清一色的語言小組作為單位,其實不然,他是根據個體劃槳手赢得競賽的明顯能力來進行選擇的。
而個體赢得競賽的趨向則要取決于候選劃槳手庫中現有的其他個體。
屬于少數的候選劃槳手會自動受到懲罰,這倒并非因為他們是不好的劃槳手,而僅僅是由于他們是少數而已。
同樣,基因因能相互和諧共存而被選擇在一起,這并不一定說明我們必須要像看待蝴蝶的情況那樣,把基因群體也看成是作為單位來進行選擇的。
在單個基因低水平上的選擇能給人以在某種更高水平上選擇的印象。
在這一例子中,自然選擇有利于簡單的行為一緻性。
更為有趣的是,基因之被選擇可能由于它們的相輔相成的行為。
以類比法來說明問題,我們可以假定由4個右手劃槳手和4個左手劃槳手組成的賽艇隊是力量勻稱的理想隊;我們再假定教練不懂得這個道理,他根據“功績”盲目進行挑
[*]這句話有點過了。
我也許有些過激,因為當代生物文獻對ESS概念有種普遍的忽視,特别是在美國。
例如,這個概念根本就沒有在E.O.威爾遜(E.O.Wilson)的巨著《社會生物學》中出現。
這種忽視沒有持續太長,所以我也能夠更加公正地來看待這個問題,而非像個傳教士一般。
你沒有必要非得用ESS語言,隻要你想得足夠清晰即可。
但是ESS語言對你清晰的思考确是一大助力,特别是面對那些詳細遺傳信息并不明确的案例——而這在實踐中是大多數。
有時候大家會說ESS模型假設繁殖都是無性的。
這句話有點容易導緻誤解,因為無性很容易被假設為有性生殖的反面。
ESS模型的真相則是它根本不想讓自己去關注遺傳系統的細節。
與之相反,它們用一種模糊的語調假設相似生相似。
對于很多用途來說,這樣假設足夠了。
事實上,這種模糊甚至可能是有益的,因為它能使大腦集中在關鍵之處,而非那些細枝末節,例如那些在個别案例中根本不可能弄清楚的遺傳優勢。
ESS思考方式作為一個反向思維模闆最有用:它能幫助我們避免那些本來可能會使我們誤入歧途的理論錯誤。
我們也可以把這一概念運用于曾在第三章擱置下來的一個問題上,即船上的劃槳手(代表體内的基因)需要很好的集體精神這一類比。
基因被選擇,不是因為它在孤立狀态下的“好”,而是由于在基因庫中的其他基因這一背景下工作得好。
好的基因應能夠和它必須與之長期共同生活于一系列個體内的其餘基因和諧共存,相互補充。
磨嚼植物的牙齒基因在草食物種的基因庫中是好基因,但在肉食物種的基因庫中就是不好的基因。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不矛盾的基因組合,它是作為一個單位被選擇在一起的。
在第三章蝴蝶模拟的例子中,情況似乎就是如此。
但現在ESS概念使我們能夠看到,自然選擇純粹在獨立基因的水平上如何能夠得到相同的結果,這就是ESS概念的力量所在。
這些基因并不一定是在同一條染色體上連接在一起的。
其實,劃船的類比還沒達到說明這一概念的程度。
它最多隻能說明一個近似的概念。
我們假定,一個賽艇的全體船員要能真正獲得成功,重要的是劃槳手必須用言語協調其動作。
我們再進一步假定,在劃槳手庫中,教練能夠選用的劃槳手,有些隻會講英語,有些隻會講德語。
操英語的劃槳手并不始終比操德語的劃槳手好些,也不總是比操德語的劃槳手差些。
但由于溝通的重要性,混合組成的劃槳手隊得勝的機會要少些,而純粹講英語的或純粹講德語的所組成的劃槳手隊得勝的機會要多些。
教練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隻是任意地調配他的劃槳手,認為得勝的船上的個體都是好的,認為失敗的船上的個體都是差的。
如果在教練的劃槳手庫中,英國人碰巧占壓倒性優勢,那麼,船上隻要有一個德國人,很可能就會使這條船輸掉,因為無法進行溝通;反之,如果在劃槳手庫中湊巧德國人占絕對優勢,船上隻要有一個英國人,也會使這條船失敗。
因此,最理想的一隊船員應處于兩種穩定狀态中任何一種,即要麼全部是英國人,要麼全部是德國人,而絕不是混合陣容。
表面上看起來,教練似乎選擇清一色的語言小組作為單位,其實不然,他是根據個體劃槳手赢得競賽的明顯能力來進行選擇的。
而個體赢得競賽的趨向則要取決于候選劃槳手庫中現有的其他個體。
屬于少數的候選劃槳手會自動受到懲罰,這倒并非因為他們是不好的劃槳手,而僅僅是由于他們是少數而已。
同樣,基因因能相互和諧共存而被選擇在一起,這并不一定說明我們必須要像看待蝴蝶的情況那樣,把基因群體也看成是作為單位來進行選擇的。
在單個基因低水平上的選擇能給人以在某種更高水平上選擇的印象。
在這一例子中,自然選擇有利于簡單的行為一緻性。
更為有趣的是,基因之被選擇可能由于它們的相輔相成的行為。
以類比法來說明問題,我們可以假定由4個右手劃槳手和4個左手劃槳手組成的賽艇隊是力量勻稱的理想隊;我們再假定教練不懂得這個道理,他根據“功績”盲目進行挑